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幼兒小班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1.95W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務必需要展開調查,調查的結果通常在調查報告上面呈現出來。現在你是否對調查報告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小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小班調查報告

幼兒小班調查報告1

現今社會對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日趨成爲熱點。幼兒心理健康常常表現爲:良好的意志;積極的情緒;對現實的態度(如分享、謙讓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具體地說,“分享”是指兒童與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是兒童親社會行爲的一種表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分享”的對立面是“獨佔”、“獨享”。

在新小班幼兒的教育活動近一個多月中,我發現“獨佔”、“獨享”行爲在小班幼兒中表現得更爲普遍和嚴重。從幼兒的長遠發展來看,一個能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同別人分享自己東西的人,纔是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爲社會所需要的人。因此爲了使我們的幼兒在將來能信心十足地走向社會,立足與人羣之中,迎接人生的種種挑戰,我認爲從小班起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爲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於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調查對象:

xx縣幼兒園小班的30名幼兒

、調查方法:

採用觀察方法和自由式的訪談法相察。

觀察方法是分別對幼兒園中活動進行爲期五個星期的隨機觀察。

三、調查內容和過程:

觀察案例1:

一次晨間活動,卓卓正在玩木馬,這時西西跑過來就搶,卓卓急得大叫起來,委屈地說:“你爲什麼搶我的木馬?”洋洋回答道:“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輪着玩。”卓卓不服氣地說;“我還沒有玩夠呢!你爲什麼搶?”西西說;“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木馬在兩人的手中,你奪來,我搶去,眼看“戰爭”即將爆發了。這時,老師發現了,走他們的面前,一把搶過輪胎並訓斥道:“不要搶了,老是吵架,真不能幹,你們誰也別玩了,都回教室看書去!”兩人失去了玩具,又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只好灰溜溜地回教室了……

觀察案例2:

陽陽帶來一個陀螺,並告訴老師,她是帶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動時,陽陽高興地拿出自己的陀螺,但他只願意讓小朋友看,不準別人摸他的陀螺。老師說:“陽陽今天真乖,把玩具帶來給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給×××玩一下,好嗎?”陽陽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陀螺,猶豫了一下遞給了小朋友。接下來,陽陽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玩具,也不讓玩具離自己太遠。

觀察案例3:

果果正想拿玩具櫃上的小火車玩,睿睿走到他跟前,一把奪過小火車,果果毫不示弱想奪回來,兩人開始爭搶玩具,邊搶還邊說:我的,我要玩的……。這樣的事情在小班幼兒中屢見不鮮。在他們的意識中以爲“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表明,我國的學齡前兒童是缺乏分享行爲的。尤其是小班幼兒,他們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其角色、生活內容、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樣的環境裏,幼兒需要與同伴相處,與集體融和。但在幾年的教學現狀中,我發現小班幼兒的獨佔(玩具、食物等)行爲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識,而這些表現出強烈獨佔傾向的幼兒大多性格孤僻,不會與同伴相處,處處總以自我爲中心,這使我意識到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初步的分享意識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影響分享行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庭環境因素。

近年來,家庭居室獨門獨戶化,爲幼兒“獨佔”、“獨享”行爲的滋生提供了溫牀。孩子們一生下來就成爲家庭的“核心”,缺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以及謙讓友愛的經驗。家庭環境的獨立化、小型化和家長的不良教養態度,對孩子的分享行爲產生一定影響。

2、物質因素。

除了家庭環境以外,有部分原因也是由物質本身造成的。有時我們會發現,孩子表現得非常小氣,不願與他人分享,很可能是他擁有的東西太少了,或者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還有的`孩子不肯分享是因爲太珍惜自己的東西,怕別人弄壞他的玩具。

3、幼兒自身的心理因素。

(1)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換時發生爭吵,往往是因爲不懂得恰當的商議、溝通及分享的方法。有些孩子只願意和少數特定的人分享。還有些幼兒即使已有了分享與謙讓的意識,但在用行動表達時卻截然相反,這充分說明了幼兒品德發展中出現了言行不一致的現象,要將分享轉化爲自覺的行動,還需要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分享能力。

⑵其次是要樹立幼兒分享意識,自覺產生分享願望。

要樹立幼兒的分享意識,首先應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要讓孩子懂得分享行爲的意義,因爲幼兒品德形成,需要幼兒經歷認知,情感到行爲習慣養成這樣一個過程這需要透過親身體驗才能真正認識。小班幼兒常常是透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因此,文學作品中的適當的正面形象最有利於幼兒分享認知的培養。我發現《孔融讓梨》、《金色的房子》、兒歌《分果果》中都蘊藏着與人分享、感受快樂的內容,我還將日常生活中有關分享助人的內容編入故事,使幼兒在欣賞故事,討論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時,明白有關道理,懂得正確的方法,知道分享不僅能使他人得到快樂也能使自己快樂。如幫助幼兒分析“爲什麼孔融把大的梨讓給別人,自己吃小的?”“大家爲什麼表揚孔融?”等問題,使幼兒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透過情感體驗,使幼兒產生自覺、穩定的行爲,感受進行分享行爲的快樂。

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滲透“分享”內容,提供多樣的實踐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遊戲、分享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將“分享”內容有效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水果沙拉”、“我最喜歡的玩具”等,鼓勵孩子從家裏帶一些自己喜歡的零食及圖書玩具來園,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我把好吃的東西給你,你很快樂。”“我把玩具給別人玩,別人也把玩具給我玩,玩具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快樂。”在活動中既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更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了分享的愉悅。

在結構遊戲、角色遊戲中常發生因喜愛同一種玩具而發生的爭執現象,分析原因後我們引導孩子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這樣才能使遊戲順利進行下去,分享共同遊戲的快樂。

⑷透過示範榜樣和移情訓練,促進幼兒分享行爲的發展。

洛克的《教育漫話》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愛模仿正是幼兒的共同特點,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孩子,同樣可以達到培養好行爲的目的。孩子的模仿對象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父母、老師等孩子身邊的重要成人:二是經常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三是書本、電視等媒介裏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愛的人,對他的影響作用也就越大。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幼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

移情訓練是指在提高兒童善於體察他人情緒,理解他人情感,從而與他人共享的訓練方法。利用移情的手段,讓幼兒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感受他人的願望、情感,從而逐步形成自身積極的、正確的內心體驗。有一次,恬恬小朋友吃了兩份水果,結果另一位小朋友沒有水果了,我就組織幼兒討論:“沒有水果吃的小朋友心裏怎麼樣?”我又問極極“如果你吃不到水果,你高興嗎?”以後我就讓恬恬來發水果、發圖書,使她感受分享的快樂。還有一次看到電視裏貓搶走了小老鼠的食物,我就請小朋友想想“小老鼠沒有東西吃會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這樣自然的移情訓練對幼兒的分享行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幼兒分享行爲的表現。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樣,移情是親社會行爲的推動力。因此,我們成人應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狀態,從而來培養幼兒互助、分享等一系列親社會行爲。

⑸家園共育、走進社區,讓溫馨的家庭、社會環境成爲形成幼兒良好分享品質的搖籃。

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情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因此我們還必須透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園“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參加社會公共活動。讓孩子自帶禮物走進敬老院去慰問孤老,自己表演一些拿手的歌舞、講故事節目,當老人們看到孩子們天真燦爛的微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臉,孩子們也和孤老們一起快樂地分享着“關心人與被關心人”的幸福滋味。

總而言之,在研究中,我發現分享是幼兒獲取快樂的一種較高層次的行爲,它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不僅指能與人共享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快樂,也指與人分擔憂愁。因此我們不但要重視培養幼兒學會物質分享,更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嘗試與周圍的人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我們將多開展一些“讓孩子們知道分擔別人憂愁,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原來也是件快樂的事”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與深化

幼兒小班調查報告2

活動區活動是以個性化學習爲前提,幼兒自主活動的過程。教師以觀察爲主,指導要把握好時機與分寸,間接指導爲主,儘量避免直接的指導干預。但建立區域活動的必要常規卻是教師的重要指導內容。如果沒有一些規則的約束,就會放任幼兒,易養.由—些不好的習慣。特別是小班幼兒,已有初步的規則意識、注意力時問逐漸增長,有交往願望,會簡單整理玩具。這些年齡特點決定小班建立良好的活動常規成爲可能,但這個時期幼兒的自制力還不強,規則意識不穩定、缺乏任務意識、目標意識,建立活動常規又是十分必要的。那麼,如何培養和建立區域活動常規,成爲小班教師寸旨導活動區的一大重點,也是我以前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一、小班幼兒活動區現狀與分析。

首先,有些熱門區,幼兒抱着去並天天去,不會換區玩,長期下去,不利於他們全面發展。若限定人數,造成其他幼兒設有機會玩此區。若不限則會造成擁擠與混亂。如娃娃索、醫院。另外,進去的人員較固定,小羣體交往接觸多,發生衝突現象頻繁。

其次,有的幼兒性格孤僻,總在操作區自己玩,不能進人交往密切的區域。與罔伴交往的機會少,不利於性格培養。

再次,有些幼兒不能在所選區域專心投入,這個區玩一會兒、那個區玩一會兒,有的幼兒哪個區也不進。這樣就造成了幼兒活動時不能實現操作探究的目標。

最後—個現象是收玩具不好,只有幾個幼兒收玩具,其他大部分幼兒玩完就走開,責任意識淡薄。

二、針對小班幼兒活動區現狀設計入區控制表

針對這些問題,如果教師的指導太直接、太強制就會挫傷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很被動。如果個別介人,影響力不夠,作用不大。經過對活動區指導的討論與研究。我們設計製作了一張人區控制表如下:表中的學號根據斑內幼兒人數確定,次數根據活動區個數及各區限定人數確定。—般3—5格。

此表很簡單但操作性很強:

首先,每個區域門口貼一張,幼兒進去前先看錶格,看自己學號下的表格裏是否有空格,如果有空格就可以帶上區域標誌進入本區,如果表格內已無空,已蓋滿小印章,就割其他區域去玩,結柬時收拾好本區玩具材料,出區,老師會爲在本區玩的幼兒在相對應的學號下蓋—個小印章。

其次,學號下的格內印章滿時,送給他—個小朵小紅花蓋住他的學號,並提示他已在本區完成任務,可以到其他區域嘗試以得到更多的小紅花。

再次,如果想體現興趣與個性,表格的替換就頻率高些,可一週—換。幼兒選擇的機會多,但有些區會—次也去不上。如果想體現全面發展,表格的答換就頻率低些,可兩週換一次,讓每個幼兒去更多的區域嘗試。最後,一些要求在利用表格時提出.如,在—個區域玩時間短的幼兒不能得到本區印章,不收玩具的不得印章。

各區域的配置爲表格利用提供物質前提,比如材料的安全多樣適宜,場地的分隔疏密有序、相對封閉,各區有限定人致標誌且幼兒會利用。

三、入區控制表使用效果反饋

此表投入活動區—周,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1、總去娃娃宗的幼兒主動到其他區域去了,爲娃娃索宅出地方來。

2、性格弧僻的幼兒,操作區的格子滿丁,會高興地進人娃娃家每熱鬧的區域與人交往起來。

3、進入各區玩的幼兒多了,在邊上無事做的幼兒沒有了。

4、在區內安靜專心的幼兒多了,串區的幼兒少了。

5、收玩具的情況也明量好轉,特別是後來改成在人區的表格中老師標註日期,參於收玩具的幼兒表格內加藍別樣標記,更散發了幼兒收玩具的積極性。

總之,這張表格的介入,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以前活動區中許多疑難問題,形成了進一步的活動常規,幼兒在活動區裏玩得更開心、更專心,互動交流與合作也更頻繁、更廣泛,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能更充分的發揮,自主、快樂、探究、進步,幼兒既富有個性又健康全面的發展。教師的指導更加有的救矢,並逐步從紀律的維護者、矛後的調節者的被動角色向活動的觀察者、適時的引導者、成果的分享者這一快樂角色轉換。

幼兒小班調查報告3

一、調查的目的:

1、比較全面瞭解幼兒在家表現及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的,在什麼情況下說謊?

2、根據調查分析原因。

3、提出相應對策,爲幼兒在幼兒園裏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良好的人格打基礎。

二、調查過程

1、調查時間: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2、調查地點:xx中心幼兒園

3、調查對象:小班20人

4、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這是本調查採用的主要手段)。

(2)個別交談。針對個別幼兒的說謊行爲進行個別交流。

5、調查內容:

瞭解幼兒說謊的真正原因及矯正策略

6、實施步驟:

20xx年6月根據課題研究要求擬定調查內容,制定調查問卷;

20xx年7月中旬分析數據,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常鼓勵孩子的家長佔30%,不及時鼓勵孩子的家長佔70%。是對孩子很溺愛的40%,對孩子不聞不問的佔60%。及時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的佔25%,不及時滿足孩子要求的佔75%、和孩子及時的溝通佔5%,不及時和孩子溝通的佔95%。支援孩子表現自我的佔25%,不管的佔75%。

幼兒小班調查報告4

一、調查結果分析:

1、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我們這裏的家長大多都是農民,有正事單位的人很少。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對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一定的家庭背景很影響孩子的行爲習慣,家長要是對孩子不管不問的話孩子就會放任,在家沒有人教導。就會形成不良的行爲習慣。

2、從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來看;

這裏的家長大多都是出門打工的,還有的是單親家庭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而且孩子們常年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着,爺爺奶奶的什麼也不懂。他們只可以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不可以給孩子們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結論和建議:

(一)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更多需要的是家園合作,在幼兒園有老師的引導,在家裏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這樣我們可以是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可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家長們要及時的滿足孩子的要求,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家長做不到的話就會使幼兒失去信任的,自己也會各種說謊。找理由,所以我們家長要好好的做好榜樣,

(三)幼兒在幼兒園時,發生什麼事情時,老師一定要搞清楚狀況在評論誰對誰錯要不然孩子會覺得委屈。第二天他說謊不來幼兒園,教師應該面帶微笑使幼兒有安全感,喜歡來幼兒園上學。

(四)加強家園合作

1、幼兒園教育要透過家訪、親子活動、家長會等方式充分和家長聯繫。

2、針對個別幼兒的說謊行爲進行個別家訪,進行個案分析。

3、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家長要做好榜樣,要注重觀察孩子的一日變化,多交流,多觀察。使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