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幼兒園的調查報告模板

學問君 人氣:1.2W

在當前,幼兒園的教育問題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那麼在進行幼兒園的調查報告時應該如何寫好調查報告的內容呢?下面就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的調查報告模板

幼兒園的調查報告模板【一】

一、 調查目的

科學區角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思維活躍,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和探索材料,從中獲得科學經驗。幼兒透過對材料的擺弄和操作,其語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頻繁發生,有力地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材料不僅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條件,更是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重要物質支柱。教師在科學區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以及對材料的使用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我以“XXXX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分析”爲題開展調查,旨在提升材料的使用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二、調查背景

著名嬰幼兒潛能開發專家程淮在2005年就已經指出:微環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他認爲,真正能夠影響兒童發展的微環境,應當是適宜的、互動的微環境。兒童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微環境的影響,而是具有主動選擇環境的能力和傾向。只有適宜的環境刺激,才能開啟兒童心靈的視窗,使其接受環境的影響,才能使兒童與環境之間產生互動,進而促進兒童發展。因此,適宜性與互動性,構成了微環境影響兒童發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機制。

然而,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使因材施教變爲可能,也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

筆者在嘉興一幼北京城幼兒園進行了爲期八週的教育實習,在此期間,該幼兒園也重點在做區域活動的工作,爲本調查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三、調查內容

(一)幼兒園各年齡班區角的創設情況

1、空間利用:區角數量的適宜性;區角分隔、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區角內容的豐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師的選材水平

1、區角活動指導方案的制訂情況。

2、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的材料利用度。 3、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一主題活動的相關性。 (三)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1、對幼兒規則意識發展的作用。

3、 對幼兒參加區角活動的主動性與獨立性的作用。

3、 對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與合作能力的作用。 四、

調查範圍和對象

調查範圍:XX幼兒園。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隨機選取XXXX幼兒園中的6個班(小、中、大班各2個)的區角活動。同時,還向XXXX幼兒園的多名教師進行訪談,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五、

調查方法

觀察法,訪談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 XX幼兒園對區域活動的要求正在提升

從與幼兒園領導們與教師的訪談中瞭解到,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十分重視的佔33.68%;重視的佔39.58%;一般的佔4.2%;不重視的佔22.57%。應該說經過這個階段的幼兒園年檢和省檢,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改觀。

(二)XX幼兒園的教師對區域活動有不同看法

在訪談過程,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區域活動是“集體教學的延續”、是“分組活動”;第二,區域活動爲“自由遊戲活動”、“學習性活動”。

透過相關文獻的查閱,瞭解到:區域活動 (area 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劉焱教授認爲:“活動區意味着選擇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

因此,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着學習的潛能。

(三) 各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內容無顯著差異,具有隨意性,無層次性。 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發展,統計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無顯著差異。87.1%的教師能依據區角的特性投放品種較豐富的材料,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較有目的性。90.8%的教師能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階段性地調整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主要問題是所投材料的層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較欠缺,具體表現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類似,沒有體現年齡班特點,每個班的區角內投放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太多,幼兒看着眼花繚亂的材料,情緒浮躁,無目的地擺弄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適於個別操作,不利於合作行爲的產生。

文獻資料表明,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鍼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材料投放具有靈活性,安全性。

活動區投放的材料在種類上要具有靈活性。投放充足材料的同時,還要提供一些供幼兒生成遊戲用的多種材料,以便幼兒生成自己喜歡的區角或選擇自己所需的材料,XXXX幼兒園爲幼兒提供“百寶箱”、“神奇的袋子”,供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如當幼兒發現棋類區缺少棋子時,就從“百寶箱”、“神奇的袋子”中拿出一個瓶蓋,以物代物,就會使遊戲順利進行。同時在觀察中發現,98%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對幼兒無害。

(五)能夠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區材料的投放

在投放活動區材料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是活動區創設的主角這一現象,而是採取師生共同創設活動區、共同討論、協商活動區所需的材料,以最大限度

幼兒園的調查報告模板【二】

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就是幼兒發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具有預設和生成的雙重屬性。要充分實現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價值,必須充分理解和把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預設和生成的關係,確立生成理念。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理念比預設理念具有更加深遠的價值。

一、生成性思維視閾中的幼兒園教育活動

[1]幼兒園教育活動觀要與本質主義思維方式決裂。[2]的活動觀轉變。這是現代生活世界觀所蘊含的“一切將成的生成性思維”。[3]它認同的是差異性、不確定性,倡導多元、創造與自由,從而對現行幼兒園教育活動進行解構與批判。幼兒園教育活動過於注重預設而無生成的理念,活動目標是預設的,選擇的內容是客觀的永恆的文化知識。[4]幼兒園真實的教育活動由於幼兒及情境的因素,以及互動式交往活動的深化,活動過程充滿着無數變化的因素,活動進行的不可預知性就意味着過程的創造性。既然過程是創造的,本質是生成的,那麼。不同的過程、同一過程在不同的時間便會有不同的本質,這樣.差異個性便會存在。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應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儘可能地滿足每個幼兒的'興趣需求,使他們在活動中都能夠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一性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奉質的生成性

幼兒園教育活動本質上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而設定的.活動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教育計劃的範圍是很狹窄的,如果超過了這些界限,那接踵而來的或是訓練.或者是雜亂無章的知識堆積,而這恰好與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性使命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任務應是喚醒、提升個體的自我意識,培養文化創新的能力,營造公正社會文化,而不是客觀化知識的傳播,對幼兒的教育活動而言,活動總是現實的、真實的、及時的、當下的活動,總是教育要素在特定情境中、在時空上的意義聯結。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由於受師幼之間的交互作用、內隱思維活動、精神活動以及外顯的操作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活動總是伴隨着無數的非預設性、不確定性、動態性。體驗、頓悟、靈感等爲超越預設性的教育目標提供了現實的基礎。這便產生了新的體驗和新的價值,是動態生成的過程。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性執行機制

幼兒的現實生活並不是處於封閉的、完成性狀態,而是處於開放的、形成性狀態,穩定、平衡是暫時的,而變化和重構是經常性的。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具有“自組織”的機制,能夠自我調整和不斷變化,從而不斷地從無序狀態達到更高層次的、更具有適應性的有序狀態。活動的執行是一種開放的形成過程,教師和幼兒是參與活動建構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既是活動的傳遞者、吸收者,同時又是活動的開發者與創造者,活動的開發過程與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合二爲一的。因此,活動的動態性、發展性特徵改變了預成活動計劃性的實踐範式,揭示了預成活動接受式教學的弊端。教師應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調整目標,並將這種目標轉化成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應爲幼兒創設探究環境,激發幼兒更主動、更自由地去參與活動。幼兒透過在多種活動中自主操作材料、體驗、發現,充分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探究、創造,從而獲得了有關周圍世界的直接經驗,促進了他們的能力形成和個性發展。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理念的實踐訴求

(一)生成性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對思維方式的訴求

生成性的教育活動崇尚一種生成性思維方式,反對用非此即彼和絕對對立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和處理教育活動中各種複雜的關係問題。教育活動面臨研究視角的轉換問題。教育活動要從“實體思維”轉到“關係思維”。使得原本就是複雜的矛盾體實現生成和發展。要將研究的視角從靜態發展到動態,從對過程的平面化描述發展到生成的立體性動態描述。幼兒園教育活動要注重過程而非結果,注重個性而反同生成是現代哲學的最強音,也是幼兒園教育活動改革的強烈呼喚。生成理念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不可或缺的理念,是幼兒獲得全面發展的基本方式;重視生成性的教育活動,是克服幼兒同教育小學化和功利化傾向、促進幼兒園教育活動理念變革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