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2.74W
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調查報告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心、關懷和關愛青少年,爲青少年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緊迫的任務。爲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爲青少年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就“全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與相關單位和職能部門進行了多次座談。現就如何淨化、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如何建立、健全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提出我們的意見和建議,供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參考。
  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透過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建設不斷髮展和完善,在校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區各學校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透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課堂活動,學生法律素質普遍提高;全區33所中小學校均落實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了法制副校長27名,有15所學校還配備了城管副校長,並定時定期開展教育活動,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進一步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體”的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透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現爲,學校講一套,家長講一套,在社會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徑相互矛盾,讓青少年無所適從;教育責任不清,價值導向扭曲,部門配合難,共同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的有效機制還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謂問題多多,上網、抽菸、喝酒、打架、偷盜、擂肥、早戀、結幫等劣跡惡行屢見不鮮甚至有逐漸蔓延之勢,成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發生的前兆,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影響,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和深刻的反思。
  二是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由於利益的驅動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職能的缺失,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屢禁不絕、黑吧經營現象仍然存在,即使經整治也容易反彈,家長對此既恨但又無可奈何。發生在我區某中學的一位在校學生因迷戀網絡而逃學“泡吧”達7個月之久,學校、家庭毫不知情,網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機制形同虛設,後經媒體曝光後才引起社會的關注,由此可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消極因素不容忽視,建立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已是迫在眉睫。
  三是部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法制教育難有時效性。在應試教育大環境影響下,在中考、高考指揮棒影響下,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分分是學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師的法寶”這一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重智育、輕德育,重成績、輕能力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學校“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使學生的法制教育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導致法制教育流於形式,難有時效性。
  四是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不容樂觀,綜合治理機制有待加強。學校周邊的一些個體工商戶把學生當作搖錢樹,將香菸拆散零售給學生,甚至容留曠課的學生抽菸、喝酒、賭博;無照經營的小商販,在學校門前出售不衛生食品,對學生的健康構成威脅;大量的學生在放學後進入網吧,沉溺於聊天、遊戲,荒廢學業;學校周邊居民將空閒的房屋出租給學生,少男少女們將此作爲聚集地,談朋友甚至同居,等等。這些問題雖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進行過專項治理,但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門一家唱“獨角戲”,少數行政主管部門甚至“重收費、輕管理”,缺少其他相關部門的參與和配合,缺乏綜合治理機制。
  五是社區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與教育基本還是空白。
  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來說是適用的。當代青少年的生活環境是一個開放式的環境,隨着社會的轉型、體制轉軌和開放程度的擴大,青少年受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風氣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成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學校教育的偏向。學校是青少年學習成長的搖籃,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與學校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如何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不少學校的教育和管理還存在着嚴重問題,在辦學方向、治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應試教育的壓力使學校不得不追求升學率,以提高影響,擴充生源,給學生在學習 和思想上帶來許多負效應,被劃爲“另類”的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二是重智育,不重視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學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對後進生和差生的關懷和幫助,多有批評少有鼓勵,有的學校和老師甚至對這部分學生採取“放任”式教學,導致部分學生自暴自棄,厭學、逃學、輟學,過早地流入社會。
  (三)家庭教育的誤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教與家風對孩子的心理及行爲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表現爲:“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貧圖享受、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的惡習,一旦個人慾望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壓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這種高壓下,極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這樣的孩子一旦犯罪,便會兇惡地報復社會,危害性極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無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們失去家庭溫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習氣和壞人的引誘就容易走上邪路;“單親型”的家庭由於家庭結構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圍,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受到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