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編八篇

學問君 人氣:2.52W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編八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摘要:隨着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激烈,就業形式日趨嚴峻,爲了在畢業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很多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從事兼職工作,一方面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了社會,獲取了一些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綜合實力,我的調查報告。大學生兼職已是大學校園裏的一種普遍現象,其存在很久,已經成爲大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現象。兼職是大學生交際圈的突破,是大學生生活的潤滑劑,也是大學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無論同學們有沒有做過兼職,眼下都存在着一條漫漫兼職路。在這條路上,我們該怎麼走,走向何方呢?在兼職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和挫折可能對部分大學生今後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何更好的做好兼職工作,爲以後的生活打好基礎,日益成爲我們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試圖瞭解高校大學生的兼職狀況,以期掌握大學生兼職的一些特徵,從而爲高校加強對大學生兼職工作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大學生兼職賺錢的原因

1 從學習方面上看,大學的課堂授課時間要大大少於中學階段,以自學爲主的大學生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從生活方面看,進入大學後,衣食住行等個人生活往往都由自己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生活節奏快,活動空間大,接觸面廣,朋友同學來自全國各地,語言、個性、習慣、價值觀念各不相同的差異,在共同生活相互接觸中,易逐漸融合;從校園環境上看,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各種啓事,各式傳單隨處可見,各種組織的活動,各式性質的社團比比皆是,工作報告《我的調查報告》。這爲大學生們兼職提供了豐富的舞臺。

2 大學生兼職出發點與兼職後收穫的矛盾透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尤其是家境困難的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在兼職之初一般都將賺取收入、減輕家庭負擔作爲首要目標,而在兼職後的收穫感覺往往不是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多是獲得了工作經驗、豐富了人生閱歷、高了個人實踐能力。這說明大學生兼職的期望與現實存在較大出入,這種出入是客觀條件所造成的。一般來說兼職所從事的工作拿高薪的很少,再加上大學生仍是以學習爲主,因而對兼職工作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有限,也可導致社會不可能提供給兼職學生較理想的報酬。兼職收入可稍微減輕家庭負擔,但不足以完全改變其生活現狀,甚至對一部分同學來說兼職收入與在學校期間獲得的獎學金相比也是甚少,這些往往是在兼職之後才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從心理上來講,他們會偏向於認爲兼職是認識社會、提高實踐能力的途徑。

二、大學生兼職賺錢的特點

1、大學生在尋找兼職資訊方面各具特色。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尋找兼職,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透過熟人尋找兼職,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透過中介機構尋找兼職,還有部分同學透過廣告尋找兼職。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同學認爲學校非常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2、大學生在兼職工作的中種類上有特點。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過家教,分別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過促銷,分別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髮過傳單,同時,還有少數同學從事過禮儀、家政、餐飲等兼職工作。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65%,75.5% ,98%的同學做過家教,分別有5%,7.5%,26%的同學做過促銷,分別有20%,30%,16%的同學發過傳單。

3、大學生的兼職工作會對其他方面有所影響。

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學認爲兼職對學習的有一定的影響,大部分同學會過分關注報酬,沒有注意到兼職工作的鍛鍊人的意志、品質、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等等內容。但是有部分大學生比較好的處理學習與兼職賺錢的關係。只要注意調整,能夠二者兼顧,二者是否會相互影響。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後,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後,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爲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於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係、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採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爲97份,有效回收率爲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於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裏的奮鬥拼搏就是爲了以後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着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爲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

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

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

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爲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於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爲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羣體,而大學生人羣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於90年代中後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爲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徵以及時代特徵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着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

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爲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爲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爲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麼就業壓力,因爲船到橋頭自然直。

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爲還可以,17.53%的人認爲不能

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爲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係,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爲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爲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透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爲與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爲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係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爲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鬥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於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於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透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後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爲主旋律。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誠信,作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爲準則,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僞造簡歷、拖欠助學貸款等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爲了瞭解大學生在校的誠信狀況,我們對xx財經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20xx年透過問卷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總計發放了120份問卷進行調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113份。透過此次問卷調查,初步瞭解了xx財經大學在校生的誠信狀況。

經大學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現狀一:日常大部分時間能做到誠信,認爲人際交往中誠信仍是評價他人的重要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訪同學中僅有13.6%能夠完全做到誠信,74.2%的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做到誠信,一般情況下能做到誠信的約佔11.1%,而較少和幾乎不能做到誠信的只佔1.08%。而在人際交往中,50.9%的同學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誠信,比較看重他人誠信的佔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誠信的同學僅佔了0.7%。

誠信作爲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爲規範,是否誠信影響着人際關係,影響着社會總體的誠信水平。由調查結果可見,目前我校學生的誠信水平總體上還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誠信,但是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環境,校園風氣等因素影響,仍然有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誠信,所以在校大學時的誠信水平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一個人是否誠信決定了他和別人交往時是否能夠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調查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很看重或比較看重他人的誠信,說明在如今的社會中,誠信仍然被看作爲評價和選擇一個人的標準。

現狀二:在校大學生在學業上的誠信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同學中,受訪同學中16.8%的同學認爲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很不合適,36.3%表示不太合適,26.1%中立,超過兩成的同學認爲可以理解。而對於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爲,12.0%受訪同學認爲很不合適,14.4%認爲可以理解,27.8%認爲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是一樣的,有近一半同學認爲不太合適。面對考試作弊,在受訪同學中有44.9%對考試作弊表示很不合適、堅決反對,29.1%的同學認爲不合適,16.2%中立,但有9.8%認爲可以理解。

從數據上看,大學生在學業上誠信狀況很是令人擔憂,這也很可能與大學較自由寬鬆的環境有關,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就逐漸變得慵懶,遲到曠課早已是普遍的現象,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持着不以爲然的態度,沒有相應的處罰,學生也大部分認爲這個不涉及誠信的問題。由於大學裏缺乏管束,很多學生在平時都沒好好學習,渾渾噩噩,到期末考時,爲了透過考試,不得不透過抄襲的方式,不過畢竟還是少數。

現狀三:不同性別、年級、政治面貌的學生誠信狀況有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的學業誠信得分均值爲3.89,女生爲4.04,男生的誠信水平顯低於女生。一、二年級學生的誠信水平明顯高於三、四年級的學生。黨員和團員得分均值爲3.94和,相對高於羣衆和其他民主黨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學剛進大學時,還帶着高中時的單純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對變得老油條了,這樣的風氣也漸漸影響整個校園的風氣。而黨員和團員,在入黨入團時就已經經過一定的篩選,思想覺悟、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故而誠信度也相對較高。

現狀四:在校大學生認爲誠信在社會中很重要,但認爲當今社會的總體誠信水平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當詢問到誠信在當今社會中所佔的地位時,近九成的同學認爲誠信在社會中是重要的。而約58.3%的受訪學生認爲我國社會誠信總體水平在一般的。

雖然誠信缺失狀況存在,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爲誠信是很中重要的,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學生的眼中,我國當前的社會總體的誠信狀況還不令人滿意,可以說是令人擔憂的。我國一直致力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看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在本次調查後推出了《20xx年中國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調查報告》,富有針對性地重點對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和就業壓力等內在動因進行了考察。其中主要發現包括:

1、中國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三因素模型

發展因素、保健因素和聲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響着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其中屬於發展因素的“個人發展與晉升空間大”成爲大多數大學生擇業的首要標準。總 裁、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張建國表示,大學畢業生正處於在初次就業時期,未來發展、物質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時支配着大學生的求職行爲,對於促成大學生與企業匹配的機構, 需要從多層面解釋和把握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

2 、大學生就業預期偏高

大學生就業預期普遍偏高,體現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調查反應出,大學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xx-3000元,碩士、MBA和博士則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檔位,同時,他們願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數爲1800元。而對照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去年12月發佈的《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的數據,專科畢業生起薪爲1333元,本科畢業生爲1549元,碩士、博士分別爲2674元和2917元。顯然,大學生薪酬願景仍實際情況存在相當的差距。

人才研究中心專家指出,這種情況也印證了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史密斯.霍爾伯特(Smith Herbert)的論斷:由於大多數大學生都認爲自己的資質高於平均水平,從而導致整體收入預期水平的偏高。張建國談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對自身收入形成一種理性的預期。”

另一方面,張建國還認爲,大學生每年接受大學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學費 、食宿費用等)約10000元,四年就達40000元。這樣,大學生只有尋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彌補這高昂的大學成本以保持淨預期收益不變。因此,大學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學生就業期望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3、兩大因素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

本次調查研究分析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壓力問題,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客 觀實際的問題,如求職競爭激烈、家庭需要、愛情與好工作難以兼顧等,張建國認爲,這 些問題透過訓練或者諮詢是難以解決的。但針對另一類由主觀原因引起的壓力,如自我認 識不清、缺乏求職技巧和經驗、認爲自己專業不對口不利於就業等,張建國則表示,這些 問題能夠透過專業的訓練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學生自我認識不清,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對 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在報告中指出,“從治本的角度來說,或者我們應該反 思當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從治標的角度來看,學校和院系的相關部門應該更多的與大學 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弄清楚未來工作的方向。”

4、實習鍛鍊有助於就業

報告顯示,近八成大學生畢業之際選擇就業;而招聘網站是大學生獲取招聘資訊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過兼職、實習經驗,對大學生的就業有着不小的影響。在調查中發現,在校期間沒有兼職經歷或兼職時間短的學生對自身的認識相對更模糊,更缺乏求 職技巧和經驗;而有過一定兼職或者實習經歷的大學生的獲取渠道相對更爲豐富,就業壓力 相對較小

張建國認爲,這個結論體現出大學生在求職上的積極性以及準備的充分性,也爲改善大學生就業壓力提供了借鑑依據——兼職或實習就是一個很好的爲未來工作的先期準備,在兼職過程中積累的工作經驗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正式求職帶來多方面的幫助。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 一次性筷子對森林的危害

在市場上兩元就能買到一百雙一次性筷子,消耗的遠不止寶貴的森林。一次性筷子是由樹木砍伐而成的,對環境保護不利,造成資源浪費。

二、一次性筷子的製作過程、對人體的危害

很多一次性筷子看起來很白淨,其實是漂白的。天天使用的話容易得癌症。其實一次性筷子是最髒的了。

損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製作過程中使用雙氧水漂白,雙氧水有強烈的腐蝕性,對口腔、腸道、食道甚至對腸胃照成腐蝕。打磨過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乾淨,在人體中會慢慢累積,會使人患上膽結石。

病菌感染:經過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質期最長爲四個月,一旦過了保質期很可能帶上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及肝炎病菌。

三、 一次性筷子的市場

一次性的筷子已經在我們的身邊已經很多年了,大家已經對它有了一定的感情,習慣性的用它。一家早餐店每天平均要用掉200雙的筷子,照這樣算一家店一年要用掉73000雙的筷子,這樣的數量真的非常驚人!有關資料顯示,3000雙一次性筷子等於一棵20年的大樹。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

四、我對一次性筷子的認識和了解

一直對於環保都沒上過什麼心,直到前段時間而然在網上看到一段新聞,就是人們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一次性筷子無處不在!大家都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對大自然、對人體的危害,爲什麼大家還是在使用?我想這一定有着什麼樣的關係!我覺得使用一次性筷子要從根源抓起,杜絕了生產,大家纔會斷了用一次性筷子的念頭。現在的人們喜歡下館子,但是目前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替代一次性筷子。如何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時不“中毒”呢?現在只能做的是自己讓身邊的人都能意識到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還有就是相關單位,機關儘快研發出新的產品來代替一次性筷子的市場,杜絕生產一次性筷子!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xx年與20xx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着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 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爲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爲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爲87%、高職高專爲84%;而XX年屆半年後就業率211院校爲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爲90%、高職高專院校爲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的。按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爲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爲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爲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三)、 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爲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資訊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佔了9個。

 三、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爲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爲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餘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爲4000萬,而需求總量爲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20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爲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爲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我國大學生中38%爲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諮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爲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爲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願和社會意願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據統

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爲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鑑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定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第三、崗位羣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後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援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作爲20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近年以來,校園貸呈爆發式增長,在大學校園裏,各種校園貸的廣告無處不見。收入有限卻充滿消費慾的大學生羣體成了業內爭奪的陣地。目前行業正處在野蠻生長期。然而由於政府對網絡貸款缺乏管理制度,監管力度不夠,校園貸存在着無經營許可、利息過高、涉嫌詐騙、泄露個人資訊等各種亂象。再加上學生的自制力不足,往往在購買慾的推動下欠下一筆又一筆貸款。我就這一問題,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校園貸的問卷調查,希望能瞭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的認識和看法。

一、問卷的基本資訊

調查目的:近年,校園貸導致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本次調查希望可以給大學生們就校園貸款問題提出實質性的建議,並減少校園貸的悲劇事件。

調查內容:主要分爲大學生生活費來源和花費情況以及大學生對校園貸的瞭解和使用情況兩個部分。

調查時間:12月6日11時—12月7日21時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其中主要爲大二學生,佔48.3%,其次爲大三學生,佔31.7%,大一、大四學生較少。大部分爲山東大學生。

調查方法:在騰訊問卷上發出問卷調查,並在網絡上公開。鼓勵身邊的同學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在QQ等軟件進行填寫。

二、問卷的正文內容

題目設計思路:首先,瞭解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和多少,再分析大學生生活費的花銷方向。瞭解大學生生活費短缺時,如何解決。並引入校園貸的相關問題,例如,聽說過的校園貸平臺、使用校園貸的途徑、風險、性質,最後瞭解大學生一旦超額消費後,無力償還校園貸的解決方法和看法。

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一共有132訪問量,問卷回收量是60,平均完成時間爲1分4秒。

調查結果統計及分析:(問卷上部分問題未具體顯示)

1、生活費來源情況

家庭提供,49人,佔 81.7% 大部分的學生的生活費都是靠家庭提供,少部分人是勤工儉學和獎助學金。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款。

2、生活費數量情況

600——1000,32人,佔53.3% 1000——1500,14人,佔23.3% 生活費處於600-1000元的學生佔大部分,其次是10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學生稍微比600元以下的多些,可見大學生的生活費還是相對較多的。

3、生活費花費方向(多選)

伙食,54人,佔90% 書籍,22人,佔36.7%

化妝品,22人,佔36.7% 服飾,33人,佔55%

聚餐、請同學吃飯,28人,佔46.7% 娛樂(看電影、唱K、網吧等),33人,佔55%

基本所有同學的生活費都會花在伙食上,而用在娛樂和服飾上的也過半。用在聚餐、化妝品和書籍上的也有很多。娛樂、服飾、化妝品以及聚餐上的花費價格較高,相信這也是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原因之一。

4、生活費短缺時解決方法

向父母要,37人,佔61.7% 打工賺錢,19人,佔31.7% 大部分學生生活費短缺時都會再向家裏索要,有部分去打工賺錢,更少一部分會跟同學朋友借錢。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

5、是否使用過校園貸

是,15人,佔25% 否,45人,佔75% 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是使用過校園貸的。

6、是否瞭解風險

是,32人,佔53.3% 否,28人,佔46.7% 瞭解與不瞭解風險的大學生比例差不多,說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不瞭解校園貸的風險的。

7、超額消費後,無力償還的解決方式

問家長要,42人,佔70% 勤工儉學,24人,佔40%

借新還舊,9人,佔15% 逾期有錢再還,6人,佔10%

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會和家長索要來償還,也有學生會勤工儉學。但也有一部分會借新還舊、逾期。

8、對校園貸使用的支援與否

支援,5人,佔8.3% 不支援,27人,佔45%

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支援,22人,佔36.7% 無所謂,6人,佔10%

支援與不支援的觀點基本各佔一半,有極少部分覺得無所謂,與自己無關。

由此可見,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較單一,大部分來源於父母,且生活費不算高,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不能任意消費。多數同學都聽說過校園貸,很大一部分同學不清楚校園貸的高風險,而且未使用過校園貸,也有一些同學使用過校園貸。還款基本還是靠父母,也有少數自己打工還款。我們身邊的大學生基本懂得理性貸款和消費,不會因爲一時的衝動而消費,並且貸款基本不會超過自己的承擔範圍,往往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貸款費用,不會因爲還不上貸款而出現極端事件。

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法:

1、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基本都可以維持生活,但是維持不了持久的娛樂。大學生本人應該積極增強遠離校園貸的意識。作爲在校學生來說,學習纔是第一要務,其次就是就業,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少一些攀比,少一些對物質的需求,少一些享受。還應該學習理財,掌握好每月的開銷。

2、大多數學生知道校園貸款,也有部分人使用,但是絕大部分都不知道校園貸的風險。學校應該普及校園貸風險知識,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監護,學校無疑在學生在校期間負有主要責任。學校也應該多開設個人理財的課程,實時掌握學生的生活動態,避免學生跳入校園帶的圈套。

三、問卷的總結

本次調查旨在瞭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款的基本看法,並提出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不足的是:問卷回收量不多,在反映問題中難免有誤差。也有些問題。

這次的問卷調查讓我收穫頗多,這是我第一次設計問卷。讓我自己也瞭解到了校園貸這種平臺,在實踐中開拓了視野。我們要在大學學到知識的同時,多接觸一些社會上實際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純粹的理論中,儘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爲以後自己的邁向社會做好準備。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

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爲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爲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爲,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爲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

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爲49.16%,本科畢業生爲65.52%,碩士研究生爲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爲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爲54.12%。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和大學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

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援視爲“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爲,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

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爲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爲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爲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爲,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

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爲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

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着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定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定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

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爲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