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

學問君 人氣:2.88W

作爲一名專門爲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麼一遍條理清晰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

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叫劉德青,很高興今天由我來擔當大家的導遊。今天,我帶大家去遊覽的就是以險著稱的劍門蜀道。首先,我們來到的是女皇武則天的祀廟——皇澤寺。皇澤寺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民間傳說武則天死而爲神,給她建廟命名“皇澤”,是祈望“在天之靈”能澤被鄉梓,因而祀廟內一直供奉她的真容,而且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三都要舉行盛大廟會,廣元人民要去皇澤寺前烏龍潭一帶劃舟競渡、遊河灣紀念武后生日。皇澤寺內現保留有則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樓、小南海、呂祖閣、五佛亭、望江樓,新建有女皇山莊,宋代墓室浮雕牆。則天殿是皇澤寺的中心大殿。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殿堂正中的武則天石雕像,神態安詳,頭戴着嵌有一小佛像的寶冠,身着纓絡彩褂,袒露胸臂,一身佛門聖母打扮。相傳,唐朝武德期間,武則天的父親武仕彠在利州任都督,每年端午節他與夫人楊氏都要參加利州老百姓組織的龍舟盛會。公元623年武德六年端午節,武仕彠攜夫人楊氏乘坐官船,在嘉陵江上觀看龍舟競賽。當官船行至黑龍潭時,一團烏雲罩在江面,天地一片昏暗,隨着一道閃電劃破天空,江中突然躍起一條烏龍,撲進官船。剛纔還是眉開眼笑的楊氏夫人,隨着閃電雷鳴,烏龍進船,駭倒在船上,不省人事。稍過片刻,烏龍衝出官船,縱身騰空,在官船上空盤旋一週搖頭擺尾地向西山飛去。幾乎同時,一隻鳳凰也伴着彩霞飛來,在官船上空翱翔長鳴,飛向東山。衆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惟有同船的袁天罡仰天驚呼:“龍鳳呈祥,此地必出貴人。”武都督見夫人昏睡在船上,急忙叫隨從人員駕船送夫人回府。回到府中,夫人楊氏一直臥牀不起。一月有餘,醫生再次診視,方知有孕。從此,金輪轉世、烏龍感孕的傳說便不徑而走。第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武都督的妻子楊氏生下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兩歲時,袁天罡再次到利州府上,武都督請他給孩子看相。當時武則天身穿男孩服裝,袁天罡端詳一會兒後驚歎道:“伏羲之相,貴人之極。”當得知是女孩時,袁天罡斷言:“若是女,當爲天下主。”這話很快在利州傳開,武都督也非常高興,於是就把藏龍的西山、隱鳳的東山喚名爲烏龍山和鳳凰山。人們便把黑龍潭視爲神潭,把利州視爲靈地。每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家便備辦香燭供品,帶上人馬到嘉陵江上祭祀黑龍潭,感謝上天。“烏龍感孕”傳說流傳自今,爲武則天的出生增添了很多神祕的色彩,這也是廣元女兒劃鳳舟起源的傳說。

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元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xx。

現在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已有3070多年的歷史,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的翠雲廊爲國家級森林公園,覺苑寺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1982年國務院公佈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劃定的範圍,它從陝西寧強進入四川,經四川廣元、劍閣、梓潼至綿陽,全長600餘公里。劍門關是劍門蜀道風景區的核心。

這條古道始建於先秦,不僅是古代由陝入川的交通要道,而且是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它悠久的歷史和儲存完好的遺蹟遠遠超過了享譽世界的古羅馬大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奇觀,因爲古羅馬大道中最早的'亞闢大道始建於公元前312年,距今只有2817年,如今只有遺址,已看不見遺蹟。從時間上看,劍門蜀道至少比古羅馬大道早出253年,遠遠超出了古羅馬大道的歷史文化價值。劍門蜀道至今原貌依舊,全長百餘公里的青石路面寬敞平坦,挺拔於道路兩旁的8005株千年古柏莽莽蒼蒼,氣勢磅礴,成爲了這條古道最有力的見證和重要的標誌。

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3

從公元227年到262年,爲鞏固政權興復漢室,蜀漢諸葛亮、姜維先後對北方魏國採取了持久的重大軍事行動,史稱北伐。

227年春天,諸葛亮將大軍進駐漢中,開始籌備北伐曹魏。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劉禪,陳述出師的原因,表明統一中原的希望,開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是228年春天,魏延提出西去潼關,諸葛亮派趙雲、鄧芝率軍作爲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勢,以吸引魏軍,在洛陽的曹睿派出曹真都督關右二軍,前往郿縣防禦趙雲等人,於是諸葛亮親自率領主力向祁山進攻,準備打下祁山作爲北伐前哨,當時諸葛亮不用魏延、吳懿等爲先鋒,卻派參軍馬謖領王平到街亭防禦張合,另派高翔屯兵柳城,而到達街亭的馬謖不遵循諸葛亮的部署,又不接受王平的勸阻,致使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敗。

第二次北伐是228年冬天,曹魏將領曹休在石亭被東吳打敗,諸葛亮乘機再次率軍北上,出兵散關包圍陳倉,雙方激戰二十多天未分勝負。第三次北伐是229年春天,諸葛亮派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主力軍牽制郭淮,曹軍知道漢軍主力到達,便緊急撤退,漢軍順利佔領二郡。第四次北伐是231年春天,諸葛亮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司馬懿爲統帥屯兵長安,領張合、郭淮等人抵抗。諸葛亮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岐山,自己率主力迎戰司馬懿,大敗魏軍,到了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供應不上,又收到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詔令,只好引軍退回。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準備,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開始了第五次北伐。4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諸葛亮也明白缺糧的問題,開始實施屯田生產糧食。而孫權也曾率十萬大軍北上響應蜀漢,但被曹睿親自率軍打敗。 8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司馬懿趁諸葛亮病重不能統軍,率軍襲擊其後,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與世長辭。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祕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司馬懿認爲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命楊儀回軍向魏軍做出進擊的樣子,司馬懿怕是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撤退,不敢再追趕。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

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4

像始於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多米的峭壁上,佈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清咸豐帝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現僅存龕窟400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餘軀。大雲洞居於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234尊,左右兩壁雕有148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爲彌勒佛。據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時,白馬寺法明和尚薛懷義等12名和尚爲迎合武則天當皇帝的需要,撰寫《大雲經》呈武則天。《大雲經》中稱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則天看後大喜,親筆作序,頒佈於天下,且令各州要營造大雲寺,以珍藏《大雲經》。因武則天生於利州,當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雲洞,並且刻了這尊彌勒佛立像和後壁龕中二聖——高宗李治、武則天。按中國傳統應男左女右,而該二聖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龕男高女低,這體現出設計者的巧妙構思。

行走在有20xx多年曆史的古棧道上,聆聽車轔轔、馬蕭蕭的歷史迴音。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棧道遺址羣——朝天明月先秦棧道。明月峽集古今六道於一峽,有“中國交通曆史博物館”之稱。朝天明月峽史稱“連雲古棧之脊柱”,素有“秦蜀重鎮”、“出入咽喉”之稱。古棧道又稱蜀道,是古代由中原入蜀,進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三國劉備進取漢中時對這段棧道進行了大力整修,從朝天出發沿嘉陵江北上,經清風峽至陽平關,上達興州(今略陽)一線也是諸葛亮北伐"平走隴右"的一條重要線路。蜀漢末年,蜀王朝放棄了對蜀北重要關隘的防守,致使鍾會順金牛道南下,攻克明月峽,直破晉壽,近臨劍州,使鄧艾奇襲陰平,直取成都。南宋時宋將劉子羽強守潭毒關、明月峽,以擊潰金軍,保住西南半壁江山。

廣元市劍門關風景區導遊詞5

劍門關所在的山稱爲大劍山,大劍山兩邊陡峭的石壁連綿數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關口突然中斷,留下一道狹長的隘口,隘口兩崖石壁高聳,有如刀砍斧劈,這道關隘成了入川的必經之道,人稱“天下雄關”。更爲奇特的是,儘管山上綠樹蔥蘢,但整座劍門山其實是一座石頭山,從裸露在外的關口兩崖的石壁看,這座石山全系小顆粒卵石凝結而成,這種卵石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絕無二樣。各位想一想,劍門山海拔一千餘米,爲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地形地貌呢?

據專家考證,完全是滄海桑田變化的結果,劍門山從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三疊紀屬揚子海盆的一部分,是個大海洋,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大的構造運動,距今七千萬年的白堊紀末又發生了一次大的構造運動,使這裏由海洋變成了陸地。劍門關一帶露出地面的岩石屬於白堊系劍門關組和侏羅系蓮花口組,大小劍山以白堊系地層爲主。構成劍門山數百里陡峭石崖的是劍門組的底部礫岩,由於受龍門山斷裂帶活動的強烈影響,便形成了劍門關關隘。由晚侏羅紀蓮花口組礫岩構成的連鎖式金字塔形礫岩羣峯—劍門七十二峯國內外罕見,構成了獨樹一幟的劍門丹霞地貌,雄中帶秀,剛柔相濟,既有北國山嶽雄渾的壯麗景觀,又有南國旖旎的風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