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貴州景點導遊詞(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6.78K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就有可能用到導遊詞,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貴州景點導遊詞(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貴州景點導遊詞(通用6篇)

貴州景點導遊詞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興義萬峯林,由近兩萬座奇峯翠巒組成,從海拔2000多米的七捧高原邊沿和萬峯湖北岸,黃泥河東岸成扇形展開,連綿至安龍、貞豐等地。西北高,東南低,向萬峯湖、黃泥河傾斜。上線以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寒土山爲界,下線至海拔800米左右的亞熱帶紅壤土山,形成一個環形山帶。長200多公里,寬30-50公里,僅興義市境內就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佔興義市國土面積三分之二以上。根據峯林的形態,分爲列陣峯林、寶劍峯林、羣龍峯林、羅漢峯林、疊帽峯林等五大類型,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

位於興義城南的峯林呈南北走向,神奇、秀美,綿延十五公里,山峯密集奇特,氣勢宏大壯闊,整體造型完美,形成一道天下罕見的峯林畫廊。從地質學的角度看,北部爲峯林盆地,中南部爲峯林窪地和峯叢山地,峯林、峯叢大多爲呈錐形,部分爲鍾狀、平頂狀和馬鞍狀,堪稱一座“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

下五屯南北兩段峯林也各具特色,北部峯林如同一道屏風,護佑着耳寨、魚隴、雙生、樂立一帶的村寨田園。這裏奇峯如林,田壩似錦,河水如帶,村寨如雲,充滿詩情畫意,恰似一幅樸素、清麗的布依族織錦。而中南部納灰村一帶,只見一座座奇峯從錦繡田園中拔地而起,瑰奇挺秀,姿態萬千,峯與峯之間若連若斷,錯落有致具有極強的透空感。夏天,遊人從觀峯道上往下望去,一座座峯巒分佈於綠色秧田之,好像是碧玉巨盤上托起一個個碩大的翡翠。

下五屯這一奇異的峯林帶,幾乎包含了錐狀喀斯特地區所有的峯巒形態,其間還有河流、溶洞、伏流、漏斗,就西峯林風景區大小漏斗就有三十多個,組成一漏斗羣奇觀。這裏也是中國錐狀喀斯特發育最典型、最完整、最集中的地方,並做爲貴州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中國喀斯特世界自然的遺產預選名單。

貴州景點導遊詞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位於雷公山東北面,距州府凱里39公里。是全國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戶。所以稱爲“千戶苗寨”。[url]西江[/url],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爲苗族,自稱“嘎鬧”。西江苗寨位於雷山東北36千米處。這裏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戶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爲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佔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戶人家、3800餘人,故有“侗鄉第一寨”之稱。全寨有5個家族,每個家族有一座鼓樓,共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極富侗族建築特點的建築物至今儲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臺欄杆,苗家稱爲"美人靠")上觀千戶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溝四條,分別匯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將寨分爲二:河北面是平寨、東引、羊排;南面是水寨、烏嘎、也好、南貴。河水灌溉沿溪的農田,流至掛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橋,溝通南北;還有一座公路橋。爲欄杆型水泥橋,是寨內老少憩息、聚會和留客的地方。橋邊竹林青翠,橋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楓香樹、杉樹和青松圍繞。

西江苗寨人民向來好客。節日或平時,客人來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熱情接待。主人雙手捧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酒,敬給客人喝,以示對客人的歡迎。若遇節日請酒迎客,禮節更十分隆重。日常飲食,以酸、辣、甜等食品爲主。按季節備有酸菜、糟辣子、醃魚、醃肉、醃筍子、醃蕨菜。鮮魚煮酸湯,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凍魚款待客人;還喜歡上山採摘野菜,龍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野菜。

民族服飾鮮豔奪目,花色品種多樣。女青年節日盛裝,頭戴銀花、銀梳,別簪銀角,包銀圍布片,戴耳環,項掛三至四隻花紐式銀項圈;還有的着古式盛裝,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訂上各式銀花片)、黑縐裙,外系二十四條花帶和大花圍腰;手上戴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

西江苗族婦女自幼喜歡繡花。有縐繡、平繡、疊繡和貼繡,龍以縐繡馳名。縐繡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線織成各色花帶,然後繡上花、草、鳥、魚、蟲、獸等圖案,訂在衣領、衣袖、衣角、揹帶上,富於立體感。西江銀飾製作工藝精湛,馳名省內外。

西江被人們譽爲“蘆笙的故鄉”。農曆六月“吃新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着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踏看蘆笙曲起舞。

貴州景點導遊詞3

親愛的朋友:

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xxx旅行社以及18萬荔波父老鄉親,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其次感謝各位在全國衆多的旅遊線路中選擇我們荔波山水湖戲之旅,在荔波又選擇了我們xxx旅行社。我是我們旅行社的一名導遊,我叫xxxx,大家可以叫xx導,或者小xx都可以的。這幾天我將陪同大家一起遊覽整個荔波,和大家同吃,同住,同睡一個酒店。在行程開始之前,首先請各位把手機拿出來,把我的手機號碼記一下:這幾天大家可能用得着,甚至各位回家後也用得着,在荔波這幾天要是真有什麼事情,記得第一時間給我電話,這個號碼比110還管用,不信你就試一試。

正所謂: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們荔波山路比較多,我希望大家伸出您發財的金掌、銀掌、仙人掌,給我們這位xx師傅辛勤付出鼓鼓掌!xxx師傅今年xx歲,擁有xx年的駕駛經驗,對荔波所有線路和景點都比較熟悉,各位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也可以隨時問他,別看我們師傅人長得帥,其實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車技好特別愛衛生,特別是在我們車上衛生,這是我們臨時的“家”,營造環境靠大家,所以,請各位不要隨意亂丟垃圾,車上有一次性塑料袋,有需要,隨時招呼一聲,我給你準備。我們的旅遊車全程爲無煙車,爲我們國家菸草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的菸民朋友們,可要憋一下了;下車後我們會安排各位抽菸和上廁所的時間。整個行程爲xxx小時,中途會在xx站安排吃中餐!

預祝各位在我們荔波旅遊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貴州景點導遊詞4

各位遊客:

我是xx旅行社的戴xx,叫我“戴導”好了。這幾天就由我帶領大家去參觀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黃果樹瀑布。旅遊期間,請大家認清導遊旗的標誌,以免跟錯隊伍。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儘量提出來,我將盡力解決。最後祝大家這次旅遊玩得開心、吃得滿意、住得舒適。

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慕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審定,黃果樹瀑布已被列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這個瀑布爲什麼起名叫黃果樹瀑布,傳說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農民都喜歡種黃果,瀑布邊上就有一大片黃果園,因此就把這個瀑布稱之爲黃果樹瀑布了。黃果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西南部,是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獲得國家評定的AAAA級旅遊區,距省會貴陽市128公里,距西部旅遊中心城市安順市區45公里,有滇黔鐵路、株六複線鐵路、黃果樹機場、320國道、貴陽黃果樹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新建的清鎮黃果樹高速路直達景區呢!”

大家看,黃果樹大瀑布已經到了,你們看,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大瀑布。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周圍分佈着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爲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羣,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羣中最爲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

帥哥們、靚女們,“水簾洞”已經到了,請大家隨身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這個水簾洞全長134米,它由6個洞窗、3個股洞泉和6個通道所組成。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根據中國神話故事改編的大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水簾洞一場戲,就是這裏拍攝的。我希望諸位舉起你們的照相機,把黃果樹瀑布拍下來,留在你們的記憶中,宣傳給更多的人,因爲,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的驕傲!

戴導我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常言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別”。下次再來我戴導再給大家做導遊。最後祝願大家一路平安!閤家歡樂!身體健康!

貴州景點導遊詞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西北部,處於印江、鬆桃、江口三縣交會處,屬武陵山脈中段。車到梵淨山腳下天已完全黑了,還下起雨來,感覺甚不方便。

第二天上午天氣還可以。吃過早飯,我們寄存了行李,買了些礦泉水和乾糧之類,便開始爬山。此時剛過8點,在山門口,我們看了一個告示,原來是從去年國慶起門票由原來的15元漲到50元,漲了3倍多。

入得山門,還要坐旅遊公司的面的,10公里路程,10元一位。沿途有兩個觀景點,一是瀑布;二是遠眺山頂及近觀清澈的溪流水。梵淨山是貴州名山,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範圍。據介紹,梵淨山生長有珙桐、冷杉、長苞鐵杉、水青樹等700多種樹種,藥用植物800多種,苔蘚植物近250種,大型真菌近400種,有不少是珍稀植物品種。動物則有黔絲猴、獼猴、雲豹、長尾雉、娃娃魚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數十種。經過約半個小時的里程,我們的車終於停在一塊不大的空平地上。司機告訴我們,在這裏纔是真正要算開始爬山。

開始登山了,我們沿着約兩米寬的石階興致勃勃向7000多級臺階衝刺。走了一段後發覺腳步逐漸沉起來,且全身開始發熱出汗,揹包甚感沉重。一問轎伕,才爬了500多級。天漸漸陰沉下來,水汽也逐漸瀰漫,剛纔還清晰的山頭此刻若隱若現,變成朦朧的'一片。我們加快了腳步。在隱約聽到雨點打在樹葉之際,便快步入亭內避雨。有遊客提醒說,這裏剛好一千步。

路徑比1000級以下窄了一半。到2400步的時候,有一個小旅館,有礦泉水、乾糧賣,可以炒菜吃飯,也可以留宿。我們經過時,沒有作停留,便繼續往上爬,以至後來提起,有同伴幾乎沒有印象。經過一段路程的攀爬,大家已漸漸適應,沒有感覺像開始1000步那麼累。我們每爬800-1000步左右就小歇一下,吃點餅乾,喝點礦泉水。爬了大半天還沒有一半的路程,真不知何時才能到頂。

在不到山頂非好漢的信念支撐下,我們不覺邁過了3600步,將近一半的里程。途中几上幾落,翻了幾個山頭。到4500步時,有一個叫回香坪的招待所,景點管理區辦公室也設在這裏。

到達6000步時,又有一招待所,這是一個休整轉折點。站在半山腰,一陣風吹來,感覺有點冷,打了個顫抖,趕緊把衣服穿好。山頂只剩1000多步了,似乎勝利在望。但真正考驗人的還是在後頭。

繼續往上爬幾百步,又有一個招待所,右邊有一座寺廟,名叫鎮國寺,估計歷史不是很長。因爲在上面有座荒廢的寺廟,原來全是由山上的石塊砌成,名叫慈恩寺,據說和尚被殺死搶掠後就荒廢了。站在廢墟上,讓人感覺到有一股悲涼。

山上水汽霧氣很濃,20米開外就已看不清人。我們先往東面走,那裏有梵淨山上的代表景點———蘑菇石。走到跟前不遠處,果然見幾塊大石在歲月的風化下形成蘑菇的形狀,大自然真是巧奪天工。一層層的岩石也有點像書頁,記載了大自然的滄桑變化。我爬上一塊石頭往下探望,嚇了我一跳,下面是萬丈深淵,我正處於絕壁之上。

在朦朧的醉人仙境中,雖沒看到梵淨山概貌的壯麗景觀,留下多少遺憾,但也感覺人在山霧中的飄逸脫俗,給人的心靈予以淨化。

欣賞完蘑菇石,我們便往西端最高處爬,那裏垂直近90度,突出一塊山峯,如巨石兀立。在我爬過的山中,可能險峻僅次於華山了。山岩上還有一個觀音洞,裏面有個和尚一遍遍誦經(錄音播放)。不少遊客入洞燒香許願,洞口因而煙霧縈繞。

出得洞口,繼續往上爬,此時山峯一分爲二,裂縫不到一米,往上看如一線天。穿過隙縫攀登向上,一步一步終於接近了金頂,上面建有兩座小亭,之間有一座橋,可以穿越而過,名曰天橋,名符其實,這是我看到最高的橋了,感覺離天更近。

算算時間,已是午後近1點,整個登山過程用了4個多小時。下山時就順利多了,只用了兩個多小時。

貴州景點導遊詞6

歡迎大家來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貴陽九門四閣中的文昌閣,大家一定不枉此行,因爲文昌閣現有碑文上記載,這裏是貴陽風水最好的地方,文昌閣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四(1596)年,是九門四閣中目前儲存最完整的歷史遺蹟。

文昌閣修建的目的是培養文風和扶掖地方教化,閣分爲三層,上層祀奎星,奎星是白虎七星的第一宿,古人觀天相,形式非常像鞋子,“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要“行遠”,就需要“文”,所以文章之事就歸奎星管。第二層祭祀文昌帝君,“文昌”爲天上星座,主宰功名祿位的神也叫“文昌”,歷來爲讀書人所尊崇。第一層祭祀武安王(關羽),據碑文記載:“而武安王則所謂絕倫超羣,讀《春秋》明大節義以成仁者也。”用第一層來祭武安王,寓讀書人首先要立“節”明“義”,方能成“仁”。閣是文昌宮寺院的主體建築,坐東向西,後倚城牆,東門在貴陽各城門中地勢最高,閣又高踞東門之上,有高屋建瓴之勢,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全城,是隱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

貴陽文昌閣爲達靈性,在設計上處處體現“天人合一”。建築上都採用“三”和“九”的倍數,九是極大極多之意。樑有81根,柱有54根,這在全國極爲罕見,另外,文昌閣第一層爲四角,二,三層均爲九角不等邊,設計上先是將圓四等分,東南北三面再二等分,西面三等分,使每一個角都成爲30°和45°的特殊角度。這是目前國內古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閣樓三層由下向上逐層收緊,爲了爭取各層均由較大使用空間,頂層的金柱用樓過樑承託,不再下穿,部分二層檐柱又與底層金柱對齊,底層檐柱再向外放出,形成上小下大的穩定結構,這種處理方法使二層和底層各少了一圈柱網,當受到震災時還有對水平方向的能量取到張衝的作用,這種處理方式在國內閣樓中是少見的。另外,文昌閣各翼的角樑用挑枋挑出,挑枋穿過檐柱,以檐柱爲支點,將內部金柱挑起,形成槓桿式結構,這種結構在國內閣樓中也是少見的。民國20xx年(1939年)日機空襲貴陽,文昌閣附近多處中彈,使東北角閣基下沉,檐柱下坐,內槽牆沉落,以至樓過樑及樓面隨之下沉,但二層金柱因有挑枋未下坐,僅與樓板過樑分離,出現約3釐米的縫隙。說明槓杆結構起了作用。結構巧妙,匠心獨運,難怪民間有貴陽文昌閣是“魯班親手掌的墨”的傳說。

文昌閣經歷多次維修,康熙八年(1669年),三十一年(1692年),嘉慶四年(1799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都維修過。民國年間失修,淪爲駐兵和監禁進步人士的地方,機關有時也佔用。解放後,在這裏辦過“文昌閣小學”。“”期間,閣中壁畫,神像全被搗毀,因無人管理,成爲市民的大雜院。1976年秋閣樓寶頂被雷擊落,隨寶頂一起被擊落的東西有:曆書、茶葉、五穀及錢幣等。曆書現被省博物館收藏,寶頂陳列在閣內二樓。1983年貴陽市政府維修,1988年全面對外開放,1997年被開闢爲貴陽市錢幣博物館,20xx年貴陽市政府再次維修,現閣內一層有“中國名樓名閣圖片展”。1981年經市政府批准,列爲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又經貴州省政府覈定,公佈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位遊客,歷經戰亂的浩劫和歲月的洗禮,文昌閣仍然屹立於貴陽的東門,成爲貴陽九門四閣中儲存最完整的歷史遺蹟,我們參觀的不僅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更是品鑑歷史遺留下來的藝術品。希望大家下次再來的時候帶上孩子,來祭拜文昌帝君。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單獨問我,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的支援和理解,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