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3篇

學問君 人氣:1.34W

作爲一名專門爲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導遊詞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3篇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1

徐州漢文化景區爲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傑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並對外開放以來,以其“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爲“兩漢文化看徐州”的視窗。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爲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爲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蹟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並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遊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爲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佔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爲代表,透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透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爲遊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遊覽路線和休閒娛樂場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餘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羣落,將山園融爲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後,劉邦封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後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於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2

一、景區簡介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徐州漢文化景區。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京滬線,北迄駱駝山,佔地面積1400餘畝。景區分漢代物質文化遺存展示區和漢傳佛教遊覽區。整個景區“有俑有陵有漢畫、有山有水有古剎”,呈現爲一部立體的漢代史,成爲集“兩漢三絕”爲一體、國內最大的漢文化主題公園和國家4A級精品文化旅遊區。

二、漢文化廣場

現在我們來到漢文化廣場。廣場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90米,佔地18000平方米,採取規整莊嚴的中軸對稱格局。其空間定位以東西爲走向,依次佈置了入口廣場、司南、兩漢大事年表、歷史文化展廊、辟雍廣場等景點,終點矗立漢高祖劉邦的銅鑄雕像,構成完整的空間序列。

廣場的鋪裝以仿製的漢磚爲主要材料,圖案取漢代畫像中常見的勾連雲紋等裝飾圖形。兩漢大事年表四周設計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僅可以與石材形成一剛一柔的對比,更成爲兩漢文化廣場中將各個景點聯繫起來的手段,而且水體在園林廣場設計中更具有獨特的功效。遊客可以從中感受到“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恢弘氣魄,領略兩漢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

廣場的設計猶如一段立體空間化的漢賦,透過“起”、“承”、“轉”、“合”四個章節,抑揚頓挫、弛張有度,將漢風古韻自然呈現出來。

三、獅子山楚王陵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處於漢文化景區核心區的獅子山楚王陵,這是江蘇省發現的最大的一座漢墓,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wù)的陵墓,總面積達850平方米。

這座楚王陵鑿山爲葬,工程浩大,結構奇特,由天井、內墓道、外墓道、主墓室以及內部的12件墓室構成。位於其西側的300米遠的漢兵馬俑則象徵着衛戍(shù)楚王陵的部隊。墓中出土金、銀、銅、鐵、玉、陶等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其中包括國內出土的一件玉片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金縷玉衣、鑲玉漆棺、玉卮(zhì)、金腰帶扣等,工藝精絕、令人歎爲觀止。該墓的發掘被評爲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四、王后陵

在位於楚王陵南側的羊龜山,據推斷爲楚王王后之陵墓。兩座地宮呈正南北走向,相隔百米,屬於漢代墓葬形式中典型的“同塋(yíng)異陵”。由於色彩保護技術的複雜性,暫未正式發掘。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關漢代諸侯王墓與王后墓的形制結構。

五、車馬出行廣場

現在大家所處的位置,是位於漢文化景區南門外的漢文化景區雕塑廣場,廣場佔地19000平方米。羣雕長50米、寬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崗岩爲基座,採用銅像與花崗岩像相結合的表現方式。

雕塑創作依據歷史資料,以局部節選的方式作爲雕塑創作的基本元素,同時定位於楚王作爲諸侯王出行的等級規格,與楚王陵呼應。羣雕主要描述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的場景,由8匹銅馬、3匹石馬、9個銅人、2個石人組成。3個騎馬武士在前開道,楚王坐着由4匹馬拉的馬車居中,宰相乘馬車、2個騎馬武士護衛在後。整組羣雕,坐落在廣場正中心,坐西朝東。

徐州作爲兩漢文化發源地,創作“車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顯了漢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歷史地位,在深化漢文化景區內涵的同時,又成爲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標誌之一。

爲扮靚羣雕周邊環境,漢文化景區雕塑廣場共栽植大規格朴樹、香樟等喬木300餘株,同時還栽種了櫻花、紅楓等花灌木。

六、漢兵馬俑博物館

現在我們來到了漢兵馬俑博物館。漢兵馬俑博物館新館是在漢兵馬俑遺址上建設的。採用“甲冑變形”的建築理念,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前廳正面擺放沙盤模型,以縮微的形式將整個景區進行展示。展廳主體設計爲兩層,分爲“漢兵馬俑遺址大廳”和“軍事展廳”兩大部分,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主體呈長方形,屋頂爲仿漢四坡頂,入口兩片“L”形長牆形成通道,南、西、北三面環以高檔土牆,從外觀上看,整個建築的一半像掩藏於地下。4000多件神情各異的兵馬俑,被擺放在四條佈局緊湊而又合理的俑坑中。三條東西向兵俑坑是主力,由步兵和車兵組成。一條南北向俑坑是後衛,以警衛爲主。

在西北方向125米處,還有兩條車兵和騎兵俑坑,類似於機動部隊或快速反應部隊。由此可見,獅子山漢兵馬俑是漢初楚國軍隊的縮影。

七、水下兵馬俑博物館

前方就是著名的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從遠處看去,它是一座仿漢覆鬥形建築,內部則是兩層結構,從一段樓梯下去,現在我們已經身處於水面下兩三米的空間。五號坑由專家復原了當年的發掘現場,馬俑和騎兵俑也都是模具分段燒製,我們看到這裏的馬身、馬尾、馬耳朵都還四處分散,可見當時時間匆忙。六號坑則展示了一個複製的騎兵軍團,這些騎兵是按照原件放大一倍的比例來製作的,體現出西漢早期騎兵部隊的氣勢。

八、漢畫石長廊

繼續往東走,在位於獅子潭水面東側的漢畫像石長廊,我們將會看到漢畫像石博物館。長廊全長約300米,是國內第一座以“漢畫像石文化體驗”爲主旨的博物館。

展廳分爲三個區域:動漫展示與休閒區、漢畫像石及拓片模擬製作互動區、漢畫像石精品展區。其中堪稱國內第一的以漢畫像石圖案爲體材的動漫影片,創造了漢畫像石文化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以現代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生動再現漢代現實生活場景,使遊客身臨其境。並以現場互動的形式展示漢畫像石雕刻、拓片製作、印章篆刻及書法題跋。透過互動參與項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遊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另外,展廳外還分佈了“車馬出行組團”、“戰爭比武組團”、“生產生活組團”、“神話世界組團”等四個漢畫像石組團,真實再現了漢代政治、經濟、文化、信仰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了漢代人的精神氣質和審美追求。

九、漢文化交流中心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漢文化交流中心。中心借鑑了漢代建築的神韻,開闊的.廳堂容納了漢畫像石雄渾闊大的漢家氣韻。這裏所展出的精品漢畫像石,概括起來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反映當時人們的封建思想和對神仙的嚮往,畫面上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祥禽瑞獸;有民間傳說的大禹治水,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搗藥、神仙羽人、崑崙山上的西王母;有九頭人面獸、三足烏、九尾狐、連理樹等人們想象的神仙世界之物。第二類是反映當時現實生活的畫像,其中包括皇親國戚、貴族富豪的生活場面,如車馬出行、捫昔、宴飲、對弈、樂舞、迎送賓客、樓堂建築等。透過石刻藝術畫面充分展現出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被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譽爲“一部繡像的漢代史”。

十、劉氏宗祠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劉氏宗祠,劉氏宗祠是一仿古建築,其中陳列有漢朝各帝以及政治、科技、軍事、文化等領域的傑出人士的生平事蹟、文物、文獻等,讓遊客領略博大的漢文化,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宗祠是宗法的產物,又是家庭、宗族和國家相聯繫的紐帶。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只有天子和一定品級的臣子纔有資格設立祠廟祭祀祖先。古代族權和政權是合在一起的,因此宗祠又起着鞏固政權的重大作用,所以國家就從政策上、觀念上把宗祠的地位肯定下來。我們今天建造劉氏宗祠當然不是爲了祭祀劉氏祖宗,而是尋求漢文化的淵源。

十一、竹林寺

此刻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竹林寺。竹林寺是中國第一座比丘尼道場。我國第一位比丘尼——淨檢法師是徐州人,生於西晉末年(公元291年),24歲出家,70歲圓寂。徐州人民爲紀念其功績,東晉永和年間在東郊獅子山上修竹林寺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曆史。文獻記載,明清時期的竹林寺順山而建,規模宏大,爲徐州八大寺之一。後歷經戰亂,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紀中期日寇侵華,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剎毀於一旦。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歷史地位,尤其韋馱菩薩在抗戰期間神祕顯身,戰後又從日本回歸的奇聞佚事,更凸顯了特別的文化價值和傳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漢文化景區北側駱駝山上,屬於典型的“山上寺”。漢傳佛教遊覽區包括竹林寺內的觀音閣、第一比丘尼紀念堂、南北山門、鐘鼓樓等,展示漢傳佛教的歷史風采。兩大展區的風物,集中體現了漢文化的博大恢宏,構建了“觀漢獅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獨特人文景觀。竹林寺今後的發展將圍繞特別研修、農禪體驗、社會慈善、觀光演藝、國際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設,配套完善相關設施。

各位遊客,徐州漢文化景區講解就到這裏,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3

徐州漢文化景區距離徐州市區很近,其中漢兵馬俑博物館、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漢畫長廊、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獅子山楚王陵,被譽爲“兩漢三絕”,其他還有羊龜(鬼)山王后陵、劉氏宗祠、竹林寺等景點。在這裏你可以一睹漢代楚王陵墓的內部構造,看楚王的地下部隊兵馬俑,探尋墓主神祕的身份之迷,如果你是漢代文化或《盜墓筆記》一類小說的粉絲,來這旅行最合適不過。

景區有多個入口。東門進去是漢文化廣場,有勺子形狀的司南雕塑,兩漢大事年表石刻,站立着的劉邦雕像等景點,再往裏一點是王后陵。南門與西門間的兵馬俑路上能看見楚王車馬出行的雕塑,南門進去是獅子山楚王陵,陵前立着楚王騎着戰馬的雕像,西門進去是漢兵馬俑博物館。北門進去是竹林寺,但是北門附近沒有公交到達。因爲南門進去是最重要的景點,而且有多輛公交到達南門附近,所以一般從南門進景區開始參觀。

楚王陵開鑿於獅子山山體中,沿着墓道不停地下臺階深入山腹,墓道兩旁爲放置兵器、廚具、沐浴用品等的耳室,還有妃嬪的陪葬室。來到主墓室前堂,當年出土過金縷玉衣,不過現在墓中所見的這件是仿製的。當然,地宮中看到的文物基本都爲仿製,有些真跡在徐州博物館能看到。最後一定要注意下與陵墓整體的宏偉不符的粗糙後室,很顯然,墓還沒有造好,以此推測墓主是參與“七國之亂”的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尚有爭議),兵敗後爲不牽連家族被迫自殺,匆匆下葬。

楚王的陪葬兵馬俑,比之造型寫實、與真人一般大小的秦兵馬俑,個子迷你,造型寫意。目前共發現六條兵馬俑陪葬坑,分成南、北兩組軍陣,南側的一、二、三、四號坑原址上建漢兵馬俑博物館,展示着楚王的步車兵,出楚王陵向西步行300米即能到達。從兵馬俑也能看出當年匆匆下葬的痕跡,一號坑最完整,二號坑較粗糙,三號坑出於保護未挖掘(兵馬俑剛挖出時都有鮮豔的色彩,不久色彩即褪去),四號坑很凌亂。博物館那還有漢宮古樂展演廳,聽仿古演奏需另付20元。

北側的五、六號坑上建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因爲底層展廳在獅子潭湖水之下,因此得名。展示的是楚王的騎兵,剛出土時絕大部分陶俑未被最後組合成形,馬頭、馬身、馬腿、馬耳等成堆地散置各處,楚王當年的半吊子工程還是由現代人幫他組裝好,我們現在才得以看到完整的騎兵。

再往北走一點,漢畫長廊沿獅子潭展開,展示了車馬出行、戰爭比武、生產生活、神話世界等各種題材的漢畫像石。這些原先在漢代地下墓室、地面祠堂、門闕等建築上的石刻古樸渾厚,值得玩味,這裏另外有漢畫像石拓片出售。若覺得不過癮,徐州雲龍湖東岸還有漢畫像石藝術館,憑身份證就能免費領票參觀。

至此,漢文化景區的精髓“兩漢三絕”都已參觀完畢。其他如東側的王后陵,並未挖掘,山坡頂上蓋個展廳,圖文介紹的是其他漢代諸侯王及王后陵墓。北側的劉氏宗祠,是新建的,陳列漢朝各帝的生平事蹟。再北側的竹林寺,原先是東晉永和年間爲紀念中國的第一個女出家人——西晉末年彭城(徐州)淨檢法師而建,後來屢廢屢建,現在看到的也是新建的了。這些景點,可挑選自己喜歡的前往。

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3

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雲龍區東部,含>獅子山、駱駝山、兩山南部的自然水面、羊龜山及其南部的拆遷改造區域,總佔地面積94公頃。

景區核心區主要包括以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爲主題的三個博物館,透過對“漢代三絕”的保護和修復,重現漢文化的精髓,還包括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及考古模擬實驗基地;外延區包括竹林寺、青少年活動廣場、茶室、仿古文化街等,爲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

景區充分利用山水一體的環境,開發建設生態旅遊設施,使山更綠、水更清,山水美景與歷史文化勝蹟交相輝映,提升景區的品位和檔次。

景區亮點

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是景區的核心景點。與其他單一景點漢墓相比,景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包含一處較爲完整的西漢楚王陵園。這不但在徐州,而且在全國也是僅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