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西藏拉薩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9.31K

作爲一位盡職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藏拉薩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西藏拉薩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西藏拉薩導遊詞1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也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薩市、郊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40萬人口。其中市區面積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萬多,有藏、漢、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部族首領松贊干布在此創基立業。公元641年,松贊干布完成統一大業後,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於是,人們把最初的寺廟,即現在的大昭寺,命名爲“惹薩”,藏語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後,“惹薩”被譯成了“邏些”,逐步又變成爲“拉薩”了。而上千年來,這裏曾幾度成爲西藏政教活動中心,於是,拉薩成爲名副其實的“神聖之地”。

拉薩城風景優美,被稱爲“藍色歡樂之波”的吉曲河(拉薩河),從白雪皚皚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峯雪谷中奔涌而下,噴珠吐玉,雪浪飛翻,穿過無數森林峽谷,田園牧野,全長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灣匯入雅魯藏布江,形成了藍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觀。拉薩古城就佇立在這條蔚藍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達拉宮高聳雲天,街道縱橫,高樓羣集,車水馬龍,色彩繽紛。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宗教與世俗,轉經筒與電腦,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這裏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薩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標東經91°06,北緯29°36。在羣山環繞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攝氏8度(華氏43°)左右。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譽。

其他景點,拉薩年降雨量約500毫升,集中在7、8、9三個月,夏秋雨季是拉薩最美好舒適的季節,雨水多在夜間降落,形成了"拉薩夜雨"的獨特氣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臨,好雨淅淅瀝瀝從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熱塵埃,使林園街市一片光潔。

西藏拉薩導遊詞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拉薩”意爲神仙居住的地方,蔚藍的天空飄着朵朵白雲,如同畫家們用筆調在那裏輕輕劃過一樣美麗。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在拉薩城中央的普陀山上坐落着。這雄偉壯觀的建築如同從天而降的宮殿飄落在紅山頂上,又給我們立即展翅飛翔,沖天而上的快感。而坐落在四周山上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吉寺似乎經不住從布達拉宮璀璨的金頂上發出的光芒一樣渺小了好多。唯有矗立在“古城區”的大昭寺遙遙相望,好像給它暗示着什麼。在城東輕輕流着的拉薩河,伴着“走出雪山“的歌謠,帶着西藏人民最誠摯的祝福,去迎接五湖四海的遊客。而城西的“天上鐵路”伴着走進西藏的歌謠,天涯海角的遊客迎到西藏,迎到神祕的拉薩。

當我們步入八角街的時候,你會被這裏的一切所陶醉。別說這裏的人有多麼善良好客,別說這裏的文化有多麼神奇奧祕,單從整條街的輪廓圖,你會感到無比的神奇。當你從這陶醉的視野裏醒來的時候,纔會感到你已經步入舉世矚目的八角街。八角街是圍着大昭寺的一條宗教、政治、經濟一體化的街道,是西藏自治區首府的明珠。在這條街上讓你感到神奇的不光是民族文化、民族建築、民族服飾,還有手持佛珠、經桶的轉經人。雖然我不知到佛在何方,或許你也譏笑一翻,但是我們絕不能忽視那種執著追求的精神。一個剛從紐約或東京回來的遊客,當這種或許愚昧或許神祕的現象出現在你眼簾的時候,似乎感到自己步入另一個世界,而八角街的所有一切無不給遊客另外的感覺。

看那紅山頂上,雄偉壯麗的宮殿,閃光燦爛的金頂,光芒四射的酥油燈,還有遊客們永不停息的腳步聲,在這藍天白雲覆蓋下的古城拉薩,伴着清涼的春風載入歷史的寶典,伴着明媚的陽光向着未來前進。

看拉薩的四周,一座座高矮不一的山峯連綿起伏地圍繞着,如同披了綠色的軍裝,戴上雪白的頭盔在這裏站崗着的守衛,守護着這祥和寧靜的古城拉薩。這裏的山雖然沒有熱帶地區一樣茂盛的樹林,但這裏的山能栽培最具生命力的高原植物。冬天,拉薩的山是酣睡了的山,蓋上厚厚的棉被在那裏入睡。夏天,拉薩的山是清醒了的山,穿着綠色的背心在雲霧中聳立着。

看大街小巷,別具風格的民族建築,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還有不時的從窗戶裏傳來念經聲無不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或許突然有個小孩報着你的腿要錢,但你千萬不要爲此而大做文章,這也許就象雪山上停息着的烏鴉一樣點綴了整座雪山,沒有它或許少一份好奇心。

再看這裏的人,咖啡色的臉頰在烏黑的秀髮下傳遞健康的信號,粗壯的軀體乃是挑戰高原惡劣環境的法寶。熾熱的夏天,穿着無袖袍的大姐小妹打着五顏六色的陽光傘,走過宗角祿康公園,遊過羅布林卡。而那些粗壯的男孩似乎經不住酷暑的陽光一樣很不自禁地靠近打傘的姑娘。寒冷的冬天,人們穿着用羊皮製作的各種民族服飾毫不在乎地堅守自己的崗位,這裏沒有一個人因爲氣候的寒冷而進入冬眠,這纔是藏民族相傳千年的精神。

還有山清水秀的林芝自然風光,眺望無垠的羌塘草原的美景,神祕壯觀的岡底斯山,雄偉的世界之最珠穆朗瑪峯以及日喀則的風土人情無不吸引你的遊欲!西藏的旅遊景點美不勝美,而拉薩之所以舉世矚目是因爲它不僅邁上現代化的偉大征途,而且完好無損地保留着西藏遠古的神祕文化。這裏既可以聽到時代激烈的警鐘,又可以分享來自遠古的唸經聲。這就是西藏的首府,神奇的聖地拉薩。讓我們手牽手向着世界唯一的一片境地高歌一曲,分享這裏的遠古文化,分享這裏的自然生態。

西藏拉薩導遊詞3

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歡迎大家到拉薩旅遊,我是你們拉薩之旅的`導遊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面板有點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這可是健康的面板喲,坐在我旁邊的就是我們的衛士級人物了,扎西德勒師傅了,大家可以簡稱他是扎德師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吉祥如意,希望各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們也能事事順心,吉祥如意。現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藏學文化最爲渾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羣----布達拉宮,現在汽車距布達拉宮還有一段車程,大家可以一邊觀賞車外的高原風光,一邊聽小王我介紹一下布達拉宮的情況。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爲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個普陀羅,布達拉宮由此得名。布達拉宮是一座集宮殿與寺院與一體的古建築羣主樓高13層,高113米,海拔37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爲迎娶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1645(藏曆木雞年)五世達x完成西藏地區統一,爲宣佈重建布達拉宮,以後布達拉宮又多次增修與改建,始具今日規模。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和山腳下的“雪”。在藏傳佛教中宣傳的有“三界”之說。三界即:“欲界”、”和“無色”。我們可以看到布宮的整體佈局,把紅宮、白宮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個層次段縱向排列,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三界”之說。好了,我們到了布達拉宮前廳廣場了,請大家帶好行李,隨我下車。布達拉宮整體爲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沿着這些階梯向上,我們就可以到布達拉宮的薩鬆郎傑了,階梯比較多又是在高原,所以大家慢點。

我們現在已上到布達拉宮最高的殿堂,這裏被稱爲薩鬆朗傑(意爲勝界),宮殿內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畫像,畫像前供有皇帝“萬歲”的牌位,牌位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向西來我們就到了其美甘丹殿堂,此殿建於1690年,六世是西藏曆史上的著名人物,25歲時,成爲上層統治階級爭權犧牲品的倉央嘉措,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後流浪到青海、甘肅、蒙古、四川、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爲艱苦。由於接觸過廣大的勞動人民,有豐富的生活實踐,他從而寫出著名的詩歌集,這部詩歌現在被網絡熱傳,就是《倉央嘉措情歌》,記得有首舒緩的詩,《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觀過其美甘丹,我們來這邊看看宮殿長廊,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製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無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我們現在對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的功能、歷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價值都有了大致的瞭解,相信會給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實上,以布達拉宮價值論,幾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宮殿,它的整體佈局顯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勵人們迴避現實矛盾,一心追求超脫塵世,飛向佛國的境界,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主要顯示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石木結構等風格,同時也吸收了漢族方面的樑架、斗拱、金頂、藻井等特色。它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藏漢人民團結協作的佐證。爲了更好的保護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遺產,1961年國務院把它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撥款維修,國家對布達拉宮進行歷史性的維修,歷時5年,先後投資5300萬元,派出10多個省、區的150多位專家技術人員直接參加維修工程,維修部位100餘處,維修規模是布達拉宮重建後(300年來)最大的一次。工程本着整舊如舊的原則,對這一民族遺產進行及時有效搶救,使古老的布達拉宮更具魅力。

西藏拉薩導遊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們此行的導遊小李。歡迎來到美麗的日光之城拉薩。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於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環山,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故有日光城美譽。

在公元七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在這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時,文成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寺廟建成之後爲紀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勞,於是就將寺廟命名爲惹薩,後來呢又成爲了這座城的名字,並演化爲拉薩,意爲羊土城。

上千年來,這裏曾幾度成爲西藏政教活動中心,於是拉薩成爲名副其實的神聖之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爲,嚴格意義上的拉薩只是指布達拉宮,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角街。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遊覽真正的拉薩把。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了,是不是感覺很震撼呢。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爲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建於公元七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爲遠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它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羣,海拔3700多米,佔地36萬平方多平方米。

說了那麼多,大家還不知道布達拉宮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還有山腳下的雪。

紅宮爲歷世達x靈塔殿和各類佛堂,位於整個建築的中心和頂點。白宮合抱紅宮,有歷世達x的宮殿、大經堂、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廈和僧官學校等。龍王潭爲布達拉宮後園,園林中心有一面積較大的潭水,潭中有小島,島上建有龍王宮和大象房等。雪在布達拉宮腳下,安置有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廈的監獄,印經所、作坊及馬廄。

布達拉宮始建初期規模並不如現在這樣宏大的,是經日後的不斷擴建,規模才逐漸擴大。幾世達x先後都參與了宮殿的擴建與設計,前前後後耗資可謂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達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才形成布達拉宮現在的規模。至此,它就像一個神祕的符號,吸引無數人義無反顧地投奔西藏而來。有幸進入到布達拉宮的人都是非常幸運的。

大家看這座建築,有沒有覺得異常的光彩奪目呢,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了。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始建於公元647年,由松贊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共同興建,經歷多次擴建,才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偉規模。寺裏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四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的藝術特色。

關於大昭寺的來歷有這樣一段傳說。

那是1300年前,那時的拉薩還是一片荒原與湖沼。藏王爲了供奉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8歲釋迦牟尼等身像,想在這裏建一座寺廟。相傳,寺廟是白天建起,夜裏就倒塌。寺廟是一直建不起來。後來文成公主來到了這裏,因爲懂得陰陽八卦,就解釋說,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臥的羅剎女。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臥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羅剎女的心臟,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說想建寺必須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臟給鎮住。然後她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廟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鍍金銅像。尼泊爾尺尊公主帶去的8歲釋迦牟尼等身像則在八世紀被轉奉在小昭寺裏。

藏族人稱頭戴王冠的釋迦牟尼像爲“覺臥”。朝聖者都用前額碰一下“覺臥”的膝蓋,認爲可以爲自己、爲朋友、甚至爲朋友的朋友祈禱。偏遠地區來的信徒替同村人給“覺臥”獻上捎來的哈達,就像給“覺臥”帶口信一樣。

大昭寺是藏傳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廟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在叩拜,萬盞酥油燈長明,這些都記錄着朝聖者永不止息的足跡。

參觀完了大昭寺當然的看看我們古老又熱鬧的八角街了。現在大家是否已經感受到了濃郁的藏族生活氣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誤。帕廓的意思是圍繞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呈圓形,彷彿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壯麗的大昭寺就是鍾軸。按西藏佛教徒的說法,以大昭寺爲中心繞一週稱爲“轉經”,以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還是藏傳佛教信徒轉經的最主要的線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長頭的人來到這裏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這些朝聖者有些甚至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往往都是真正從幾千裏外一步一長頭磕到拉薩來朝佛的。不但路途遙遠,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掙錢,爲了朝聖,他們在途中必須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業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內有120多家手工藝品商店和200多家攤點。在這裏可以淘到各式各樣的好東西,各類藏飾,尼泊爾首飾,小工藝品,地毯,唐卡等。當然這裏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國各地各種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講解呢就到這結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薩玩的開心。

西藏拉薩導遊詞5

拉薩市最繁華的是八角街。它是圍繞着大昭寺的商業區,這裏商店、貨攤鱗次櫛比,這裏不僅有各種民族手工藝品,也有最入時的服裝、電器,各種商品應有盡有,來自國內外的大批客商每天多達數萬人,難怪有人把拉薩的八角街比喻爲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廟。

拉薩已擁有電力、採掘、食品加工、紡織、建材、印刷、工藝美術等現代化企業、其中,地毯、卡墊等產品暢銷北美、西歐、東南亞等地區。帳篷、腰刀、木碗、金銀首飾等獨具特色的工藝品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每年在拉薩舉行的經貿洽談會都是以經貿洽談爲主題,融民族文化、科技人才交流、旅遊觀光爲一體的盛會。

拉薩是西藏的交通運輸樞紐,以拉薩爲中心的公路交通運輸網已經形成,還有拉薩至成都、西寧、北京的航空線與內地相連。拉薩至加德滿都航線也早已開通。

“名城效應”吸引着海內外衆多的旅遊觀光者。拉薩市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現已開闢的旅遊景點多達200餘處,旅遊業已成爲拉薩的支柱產業。這裏現代化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城市基礎設施較爲先進,城市功能也較爲齊全,全市綠化覆蓋率已達17.6%,人均佔有綠化面積爲12平方米,居全國省會城市前五名。

拉薩,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在發揮着中心城市特有的龍頭和輻射作用,這座全年日照時間長達三千小時以上的“日光城”,會更加嫵媚動人,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