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4篇

學問君 人氣:1.04W

作爲一名專門爲遊客提供幫助的導遊,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韶關丹霞山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4篇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1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2km2。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生物圈網絡成員。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爲中國最美的地方。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丹霞山以赤壁丹崖爲特徵,集“雄、險、奇、秀、幽”於一身,是發育最典型、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全山有680多座山峯、石牆、巖堡、巖柱、穿洞、天生橋,最高峯巴寨海拔619.2米,是中國低海拔山嶽景區的典型代表。

“曲江山水聞來久”(唐韓愈),“絕境方知在嶺南”(唐胡曾)。丹霞山古稱曲紅山、韶石山,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此奏韶樂而得名,自古就是嶺南名勝和宗教名山。現有別傳禪寺、錦石巖寺、仙居巖道觀以及數十處寺廟遺址,108座古山寨遍佈全境。歷代文人在這裏留下了許多詩文、傳說,存有300多處摩崖石刻、碑刻、壁畫。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飛花水、仙人跡五大園區和錦江、湞江兩條風光帶組成。目前,已開發長老峯遊覽區、陽元石遊覽區、翔龍湖遊覽區、錦江畫廊遊覽區、竹筏漂流景區,是以自然觀光爲主,集科普、考察、攀巖、探險、休閒度假爲一體的旅遊景區。

羣峯如林、疏密相生、造型奇絕、別具一格、超凡脫俗。這裏丹崖碧水、絕壑層巒、雲霧飄渺,晨鐘暮鼓、竹影婆裟、松濤陣陣,山間民居古樹錯落、阡陌縱橫、炊煙裊裊,山水田園風光優美迷人。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2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於韶關市境內,面積290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風景區。1988年以來,丹霞山分別被評爲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爲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在距今7020xx年前後,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羣,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區。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爲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爲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小石峯、石牆、石柱、天生橋680多座,羣峯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谷,古木蔥鬱,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丹霞山現有佛教別傳禪寺以及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詩詞和摩崖石刻,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3

親愛的遊客朋友,歡迎您來到美麗神奇的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參觀遊覽。我是丹霞山的講解員,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您一起領略丹霞山的秀麗風光,共度美好時光。

親愛的遊客朋友,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的外山門區域金霞小區。這個區域以前有個村子,村子取了一個很特別的名字:石母。也就是石頭的祖宗的意思。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山門。山門是1994年由中山大學教授彭華先生創意設計修建的。山門通高42米,山門的整體是一個巨大的“山”字。右側門柱取形陽元石,左側門柱取形天柱石,中間的拱門象形天生橋。最高的門柱的設計創意則來自僧帽峯,上刻的“丹霞”二字是由嶺南著名畫家關山月先生題寫的。門框上的四個大字請大家猜一猜是什麼字?對,自右至左,這是書法家章一平先生用大篆書寫的“萬古金城”。是讚美丹霞山的山石像一座座紅色的城堡。門框的左下方還有“中國紅石公園”幾個隸書大字,是說丹霞山之美堪與美國黃石公園媲美。紅石公園前面的兩塊花崗岩巨石取自錦江上游的仁化縣長江鎮河田村,上面刻寫的是xx年8月2日廣東丹霞山與中國南方共6省6處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聯合以“中國丹霞”名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獲得成功的世界遺產證書和世界遺產標誌,並於xx年10月29日由國際地貌學家協會協會主席邁克爾克羅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代表保羅丁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原主任沃爾夫岡伊德、國際地貌學家協會丹霞地貌工作組主席、中山大學教授彭華共同爲中國丹霞世界遺產標誌石揭碑。大門的右下方紅砂岩石碑上面刻寫的是xx年2月13日丹霞山成功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標誌,是xx年7月5日揭碑開園的。這兩塊合而爲一的巨大的紅砂岩則取自韶關境內另一處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觀樂昌市坪石鎮金雞嶺的附近。大家可以在這兩塊標誌石前照相留念。

現在我們正式進入景區遊覽。您可以憑購買的景區門票乘坐景區環保車進入我們的各個遊覽區,從外山門到陽元石遊覽區約2公里,到長老峯遊覽區約4公里,到錦江遊船碼頭約1.5公里。入口的右側有一條長1500米的進山步道,與陽元石遊覽區和錦江沿江步道聯成一體,遊客也可以選擇徒步進入山裏遊覽。丹霞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2平方公里,北大門距韶關市區45公里,風景區的最南端距韶關東火車站僅6公里。因山石“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所以稱之爲丹霞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1980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我們的丹霞山1988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xx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xx年8月2日與中國南方共6省6處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以“中國丹霞”名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爲中國第八處、也是目前廣東唯一的一處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具有雄、險、奇、秀、幽、古、曠七大特點,素有“萬古丹霞冠嶺南”的美譽。

雄:即雄偉、陽剛之美。以赤壁丹崖爲特色。丹霞山的山峯均由懸崖峭壁構成,拔起於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裸露、光滑齊削、氣勢磅礴,充滿陽剛之美。

險:丹霞山地貌具有“頂平、身陡、麓緩”的特點,古人利用這一特徵常在崖頂築石結寨,以險禦敵,如巴寨、細美寨、長老寨、揚州寨、韭菜寨等。每座山寨的攀登之路猶如“天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上山途中用紅色砂石所壘成的道道山門,也可使敵人望而生畏。

奇:丹霞山石之奇特,形態各異,似牆、似堡、似寨,擬人、擬獸、擬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陽元石、陰元石堪稱“天下第一絕景”。天然形成的通泰橋則被譽爲“嶺南第一橋”。龍鱗片石、天柱石、觀音石、望夫石與陰、陽元石,並稱丹霞山六大奇石。

秀: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爲主的植被一年四季鬱鬱蔥蔥,湞江全長32千米和作爲湞江一級支流的錦江下游34千米蜿蜒于丹霞山區腹地,如飄帶,似銀練。沿江兩岸,竹樹婆娑,田園錦繡,江清水碧,山石倒影,丹山碧水交相輝映,不是灕江勝似灕江。

幽:沿斷層和節理廣泛發育的線谷、巷谷、溝谷普遍具有狹窄幽深的特點,兩側丹崖赤壁,溝谷幽深,谷底植被茂盛,鳥鳴谷幽。丹霞盆地核心區內的山峯和谷地,大部分爲無人區。

古:從湞江河畔的新石器時代的鮎魚轉遺址,從相傳4000多年前虞舜南巡奏韶樂,從錦江岸邊的巖畫,從隋唐以來的韶石、獅子巖、錦石巖的開發,到明清時期別傳寺等的興盛,千百年來,古人爲丹霞山留下了豐富的建築、摩崖碑刻、詩文和古老的傳說。

曠:主要體現在錦江河谷小平原和湞江河谷小平原。站在丹霞山峯上下望成片的夏富小平原和周田小平原,一派美麗的.丹霞田園風光。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那麼什麼是丹霞地貌呢?按照當代丹霞地貌泰斗、中山大學教授黃進先生的定義: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這裏面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陡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懸崖峭壁,這種峭壁高度一般要求超過5米;第二層是紅層,就是岩石必須是紅色的;第三層含義是岩石是陸相沉積岩,也就是湖相沉積。那麼,作爲丹霞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山,如此奇特的山水是怎樣形成的呢?在1.4億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的年代,丹霞山是南嶺山脈的一個內陸盆地。由於地勢低窪,雨水夾帶着泥沙碎石流到湖泊內堆積。當時地球的氣候非常炎熱,湖裏的堆積物所含的鐵質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形成紅色沉積岩。經過大約7千萬年,湖泊內沉積了厚度約3700米的巨厚紅層。其上部約1300米的較堅硬岩層稱爲丹霞組,下部約2400米的較鬆軟岩層稱爲長壩組。到白堊紀末(距今7千萬年前後),整個盆地沉積環境消失。由於地殼運動和受燕山運動影響,逐漸隆起並接受侵蝕,但是這個時期的上升非常緩慢。距今3千萬年前後,受喜瑪拉雅山造山運動影響,湖盆隨着南嶺山脈劇烈擡升,湖內岩層形成許多斷裂和節理,加之長期受流水侵蝕、重力崩塌、差異風化,形成了一座座頂平(或頂斜)、身陡、麓緩的山峯。

丹霞山遊客中心(5分鐘)

親愛的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丹霞山遊客中心。首先展示的是丹霞山物理模型沙盤。我們現在所在的是丹霞山的東北部。丹霞紅盆地的面積大約500多平方千米。丹霞山的總面積是292平方千米,外圍藍色的線圍限的是整個丹霞山292平方千米的面積,在沙盤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個獨立的丹霞羣峯,這便是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面積約180平方千米,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區之一。其中中間這條紅線圍限的168平方千米便是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的範圍。沙盤東邊的河流是湞江;自北而南橫貫丹霞山腹地的是湞江的一級支流,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錦江。

丹霞山地處北緯24度至25度之間,在地理位置上屬於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地帶,氣候溫和溼潤,屬季風性溼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這裏的年均降雨量1665毫米,年均氣溫19.6℃。原生植被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爲主。丹霞山由紅色砂礫岩構成,共有大小各種類型的石峯、石牆、石堡、石橋、石柱、天生橋600多座。山峯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間,超過500米的山峯有7座,最高峯巴寨爲619.2米。一座座山峯造型豐富,擬人擬物形象逼真,猶如一方紅寶石雕塑園,故又稱“中國紅石公園”。在我們面前有600多座山峯,據專家野外調查考察,丹霞山的山峯可以分爲三種類型,其中可以攀登的山峯約200座,佔三分之一;難以攀登的山峯約200座,佔三分之一;非經人工開鑿石級不能攀登的山峯也佔三分之一。目前丹霞山對外開放的山頭僅兩座,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參觀的長老峯和陽元山。我們在沙盤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丹霞山分爲五個片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丹霞景區,東南方向的韶石景區,西部的巴寨景區,西南的飛花水景區,東南邊的大湖坑景區,以及湞江風光帶和錦江風光帶。丹霞山最引人矚目的是站在長老峯向東南方向面積近100平方千米的無人區,裏面沒有一個村莊,沒有一片農田,是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生態儲存基本完好,也是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的主體。我們向西看,有一個象茶壺一樣的山峯,也是丹霞山標誌性景觀之一的茶壺峯,茶壺峯左側的山頭是丹霞山的最高峯巴寨,海拔619.2米。

目前這些山峯都沒有對遊客開放,有少部分戶外運動愛好者和喜歡探險的人前往。丹霞山292平方千米範圍內有原居民約1.2萬人,主要分佈在景區的周邊和錦江河谷地帶。

還有就是我們面前的這幅巨幅國畫是韶關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關山雪先生於xx年10月全心創作的,是目前國內表現丹霞地貌畫幅面積最大的國畫作品。

下面我們到前面觀看約10分鐘的丹霞山風光片和航拍片,看過風光片之後請大家跟隨博物館的講解員到各個展廳參觀丹霞地貌的介紹。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4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爲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提名引地、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爲主的風景區和自然遺產地。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爲廣東四大名山。

風景名勝韶關丹霞山別名:淡夏山。公園主要分爲丹霞景區、韶石景區、巴寨景區、仙人跡景區與錦江畫廊遊覽區。到現在爲限,已開發有丹霞景區的長老峯遊覽區、陽元石遊覽區、翔龍湖遊覽區。錦江畫廊和巴寨景區是以自然山水觀光爲主,集科普、攀巖、考察、探險、休閒度假爲一體的風景區。丹霞山主峯景區分上、中、下三個景觀層。下層爲錦石巖景層。有始建於北宋的錦石岩石窟寺、夢覺關、通天洞、百丈峽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景點。中層爲別傳寺景層,有嶺南十大禪林之一的別傳寺,還有一線天、雙池碧荷等景點。登丹梯鐵索即上至頂層,是登高望遠,飽覽丹霞秀色,是觀日出、賞晚霞的大好去處。

陽元山景區——因有天下奇景陽元石(高28.5米,直徑7米)而得名,景區遊覽面積6平方公里,主要景點爲陽元石,北爲坤元山,一陰一陽遙相對應。另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橋、三處古山寨及衆多擬人擬物、擬禽擬獸的山石造型等到。細美寨建於明代,寨門扼懸崖棧道之口,險若華山西峯。

翔龍湖景區——位於丹霞山南側谷地,因其湖面輪廓酷似一條騰飛的青龍而得名。沿湖有龍鬚間、九龍峯、仙居巖、霧隱巖、乘龍臺、祈龍臺等自然景點十八處。錦江景區——錦江似一條玉帶自北而南穿行於丹霞山羣峯之中,沿岸赤壁臨江,朱碧輝映,翠竹夾岸,秀色可餐。目前開闢水上游程10公里,沿途幾十處景點串珠分佈。下游至望江亭,可見仙山瓊閣遍山石盆景風光;上游直到陽元山景區,經過景點有鯉魚跳龍門、錦巖大赤壁、羣象過江等。

歷史文化:丹霞山有着悠久、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有豐富多彩的人文特點。相傳人類始祖女媧曾在丹霞山造人,並取五彩石補天。舜帝南巡時也曾在丹霞山登山奏韶樂。歷代不少文人墨客賦詩題詠,懷古憂今,僧道紛至,香火大興。隋唐時期就已是嶺南風景勝地,爲衆多聖賢和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許多的傳說、詩文、崖刻與碑刻,僅在長老峯主景區一帶現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就有130多處,均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可鑑性。丹霞山現有佛教、別傳禪寺,以及石崖遺址共80多處,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又是重要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