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導遊詞>

導遊解說詞武威文廟

學問君 人氣:1.83W

文廟也叫聖廟、孔廟。位於武威市區東南隅,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歷經擴建,規模寵大,號稱“隴右學宮之冠”。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導遊解說詞武威文廟,希望大家喜歡!

導遊解說詞武威文廟

篇一:導遊解說詞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也叫聖廟、孔廟。位於武威市區東南隅,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歷經擴建,規模寵大,號稱“隴右學宮之冠”。文廟坐北向南,原由東中西三組建築物構成。東爲文昌官,中爲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現存建築以聖廟和文昌宮儲存完好。總面積1,500平方米,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武威文廟 位於涼州城區東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爲文昌官,中爲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佔地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98米,東西寬152米,佔地面積30096平方米。整個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羣,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謄爲“隴右學宮之冠”,是涼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聖地,是目前西北地區建築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孔廟,屬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武威文廟景點(20張) 據《涼州衛修文廟暨儒學記》碑載: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年),後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一組佈局完善的建築羣,迄今已有五百餘年。該廟目前只有東、中兩組建築,現儒學院已毀,其南面的忠烈祠和節孝祠尚存,明倫堂、存誠、敬德二齋及前後附屬建築已經無存。

現東邊的文昌宮以桂籍殿爲中心,前有山門、戲樓,後有崇聖祠,中爲二門戲樓,左右有牛公祠、劉公祠。文廟西以大成殿爲主,前有伴池、狀元橋,後有尊經閣,中有靈星門、戟門,左右有名宦、鄉賢祠。

文廟原設有正門,面南而開,但最南端被一堵稱“萬仞宮牆”莊重穩健的影壁所隔,由於數百年來涼州一直未出狀元,所以開正門之事也就擱置至今。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櫺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一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檐飛角。穿過櫺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爲供養地方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着明清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三寬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頂置九脊,鴟吻螭獸俱全,脊皆以纏枝蓮紋磚砌築。正脊中設橋形小珠。屋面盡覆琉璃筒板瓦。檐下爲五鋪作雙抄雙平昂。柱頭、補間鋪作華麗,櫺格隔扇、腰華板、裙板等皆有簡單雕飾。周圍繞以迴廊、高臺基,大有莊重、肅穆、文雅之風韻。殿內迎門原供奉着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立着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檐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閣周繞以迴廊木柵欄。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鐺,爲沉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築自成一組,爲文昌宮。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武威文廟內古柏參天,古樸靜雅,富有我國建築莊嚴雄偉的特點,雕樑畫棟,檐牙高啄,碑匾林立,品位之高,爲世罕見。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武威市博物館設於廟內。《甘肅省武威縣地名資料彙編》、《甘肅古蹟名騰辭典》、《絲綢之路辭典》、《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甘肅大辭典》、《涼州年鑑(2008)》 收有辭條。

文廟原來設有正門,面南而開,它的最南端是一堵莊重穩健的影壁,稱“萬仞宮牆”。影壁兩側各開小門,朝東的叫“義路”,往西的稱“禮門”。由“義路”進入廟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橋,名“狀元橋”。櫺星門是明正統時建築的一座木質牌橋,四柱三間,翹檐飛角。穿過櫺星門,就可看到戟門,戟門兩側是鄉賢、名宦祠,爲供養社會賢達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門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門,大成殿建在寬闊的石築臺基上,雄偉而壯嚴,保留着宋元建築風格,大有至聖至尊的氣派。殿內迎門原來供奉着大成至聖先師孔於的畫像,旁側侍立着孔子得意弟子顏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亞聖”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後的尊經閣,是兩層土木結構樓,重檐歇山頂,坐落在高達2米的磚包臺基上,是武威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樓建築。閣周繞以迴廊木柵欄。頂部三重翹角上均懸有風鈴,清風徐來,鈴聲叮鐺,爲沉寂的廟宇增添了些許生氣。大成殿東側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築自成一組,名日文昌宮。內有過殿,左右設耳房供道士居住。過殿之後,魁星閣與桂籍殿遙相呼應。

1981年9月1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覈定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這裏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館。館 武威文廟

內收藏有歷代圖書、字畫、碑刻及其它文物3.6萬餘件。其中漢簡、木雕、木乃伊、銅奔馬、鳩杖、涼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銅火炮等都是舉世聞名的珍品。同時闢有7個文物陳列展室,所列歷史文物、文字說明和圖片,簡要地反映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武威歷史。

篇二:導遊解說詞武威文廟

大家下午好!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千里不相逢,很高興在這晴空萬里的中午與大家相逢。我叫溫振博,本次我們將重點遊覽文廟,那麼在途中呢爲了大家的安全呢,請大家儘量不要走散,那麼在我工作中有什麼做的不對的請大家提出來,那麼我會竭盡所能的爲大家服務,希望我的講解能夠帶您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好了,趁着離我們文廟還有一段路程,我先給大家講下文廟大致的情況吧。 文廟是新世紀新柳州文化璀璨的'一顆明珠,同時它也是“龍年盛世看龍城、歡樂健康遊柳州”的系列精華遊。那麼大家一會到文廟大門的時候請高臺你們的貴腳,不要踩門剴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啊這就是對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種尊敬和敬仰,所以有勞各位了。那麼文廟什麼個概念呢?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文宣王廟的意思,那麼也就是孔廟的別稱了,當然它是用以祭祀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紀念性建築。柳州是個有着兩千多年濃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古城,那麼從唐朝以後,唐玄宗追封孔子爲文宣王,舉國祭孔,孔廟又稱文廟,廟學合一,也是祭祀孔子,同時呢也教育了人。柳州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後來唐元和十年六月(公元815年),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發現柳州文廟已破損,他感到很可惜,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由他親自撰寫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到明朝洪武初年(1373年),在柳州的府學(也就是現在的映山街二中)和縣學(東臺路原市機關幼兒園)又建了兩所文廟。1928年,柳州文廟在一場火燒半邊城的大難中就燒沒有存在了。從此,重修文廟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願。2009年的時候,柳州市政府決定於柳江南岸定在登臺山下,駕鶴山側、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獨厚,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爲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2010年 3月份開始動工建設的柳州文廟,僅用短短半年時間就像劉謙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現在重建的柳州文廟選址,可以說是涅槃重生,依山臨水,有許多文人墨客稱讚有寫道這樣一句話 “北有曲阜,南有柳州”這是對柳州文廟建造規模的尊稱,那麼他身着十二章帝王服,頭戴十二旒冠冕,讓人不得不想起可敬可愛的孔子那慈祥的仁愛的笑臉。那麼它以燈臺爲靠、駕鶴爲案,金碧輝煌地聳立在柳州漢城故址上,建成後的柳州文廟,將與亞洲最大人工瀑布蟠龍山和歷史悠久的窯埠古鎮等,成爲“百里柳江”景觀帶上重要的文化標誌性建築。如果你登山遠眺,柳州的文氣頓會金燦躍然,成爲引人慾意信步於其中的勝境。

在國內2000多座文廟中,唯獨柳州文廟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山水靈氣遠勝他鄉, 現在重建的柳州文廟地理位置就是朝着西北方向,背靠東南方的登臺山,由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等主體建築組成,建築以宋代風格爲主,結合嶺南地方樣式,整個建築宏偉壯麗,結構嚴謹,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可以說文廟是富有風情萬種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