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一無所長的情況下怎麼找工作

學問君 人氣:2.51W

當你稍微能夠用一點點實力說話的時候,就會覺得之前只能靠誠意去感動別人是多麼糟糕的一種體驗。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一無所長的情況下怎麼找工作,更多創業指導請關注應屆畢業生創業網。

一無所長的情況下怎麼找工作

這年頭說喜歡談夢想唱情懷太容易了,零成本,就跟說「親愛的我愛你」一樣張口就來,帶着閃閃發光的廉價感。

夢想那麼妖冶,又那麼鋒利,不知所措中就想逃亡,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

當我們一無所長的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難道不是讓自己掌握一門技能嗎?

但我們往往馬上想到的是,求助場外觀衆,捷徑在哪兒?密碼是什麼?如何投機取巧?比如我,總是希望7天就能瘦20斤。

一年前,當我一無所長的時候,酒店的行政主廚對我說的是,你特麼太不靠譜了,武大的又怎樣?

一年後,當我做了成千上萬個蛋糕的時候,同樣是一家五星酒店,我可以決口不提我的任何熱愛,直接去廚房做了一道甜品,怎麼浮誇就怎麼來。Chef再去看到我的本科學歷,說的是,哎喲,可以啊,文武雙全。

你知道嗎,那一下子我聽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啊,煽情得都要淚灑當場了。爲了這一刻,我一個人埋頭走了好久好久好久好久。(光是探店,吃遍每一種法式甜品店就活活胖了十斤啊摔。)

當我只能算三腳貓功夫,充其量只能算個烘焙業餘愛好者的時候,我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誠意二字。我只能反反覆覆跟Chef說,我就是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做甜品啊,這是我的夢想呢。你造嗎?你懂嗎?怎麼還不轉椅子選我?

真是自我感動得一塌糊塗,比中國夢想秀還夢想秀。我還記得以前我寫過“過去簡歷的每一項都成了減分項”,爲此我是忿忿不平的,我覺得人家不要我是歧視,是一種偏見。

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那時候好幼稚啊。

這完全是過於放大的自己的個人感受。如果換成你是一家甜品店老闆或者酒店HR,爲什麼要因爲一個人反覆強調熱愛某件事情,但實際上並不擅長這件事情而選他呢?

退一萬步說,即使以學徒零工資的身份去邊打工邊學習,人家也要因此耗費人力物力。人力是其他大廚需要耽誤自己正常工作創造勞動價值的時間來教你,物力是你做出失敗產品中損耗的原料和其他資源。所以,即使是自己覺得很委屈很低就了,其實別人還覺得你不值這個工資呢。

現在,我面試的時候,Chef問什麼我就答什麼,烤芝士蛋糕多少度,開不開風門?做馬卡龍有什麼技巧?慕斯蛋糕有什麼新穎一點的層次口感味道搭配?

真的,不用逼逼叨一些有的沒的東西的感覺太好了。

再說前三點:

一、 希望父母無條件支援你天馬行空的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父輩希望子女走一條穩健的人生道路是無可厚非的。一些人拉你創業不一定是希望你活得精彩,但大多數父母爲你規劃人生的目的還是以希望你過得好而出發點的。儘管其中的形式和方法你並不認同。

因爲我們所處的環境,接收到的.媒體,聽到的聲音,認同的價值觀,是完全不同的。

簡單粗暴的方法,一個是妥協,按他們的意思過一生;一個是決裂,不求混得好但求隨心所欲。

難度大一點的反而是非暴力不合作。

就是你證明自己用喜歡的方式也可以活得很好。

難嗎?難。但是可以嘗試一次爲之努力。

二、 大家都想留在Comfortable Zone,又不甘心。但其實按部就班也沒有那麼糟糕,也是一種可以活下去的狀態。

我現在再回頭去看我以前每天在公司打卡上班開會加班的日子,比現在輕鬆多了。至少有穩定的收入,有固定的任務和安排,你不會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就像高考之前的人生目標是很單一的,就是考大學,考哪個大學。但是後來路子多了,反而纔會迷茫。

而現在我做着所謂喜歡的事情,爲了自我確認這條道路的正確性,要花費超乎以前很多倍的時間和努力。甚至會去關注抑鬱症患者的話題,自己偷偷一條一條打分,診斷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鬱症。

以前我是下班時間不接工作電話的。現在真的是時時刻刻都在工作,微信列表一拉下來全都是談工作的。每天的弦都繃着。

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而爲了做你喜歡的事情,你每天都要做兩件你不喜歡的事情。

現在再重新看一遍月亮和六便士,纔有另一番理解。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這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爲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我們的生活很單純,很簡樸。我們並不野心勃勃,如果我們也有驕傲的話,那是因爲再想透過雙手獲得的勞動成果時的驕傲。

如果爲了活成別人眼裏的樣子,照着標杆的自由主義去生活,也是打腫臉充胖子了。別人說要有詩和遠方,或者是安安穩穩平淡是真,都只是他們的指點江山。你照着去做,把自己的一手牌打爛了,沒有人會賠給你一生。

所以,最好是,自己從中能夠獲得價值並欣然接受工作中的痛苦與挫敗,快樂與成就,纔是內在的長久的驅動力。

三、並不是任何一種擔憂都要去改變,但是改變就要付出代價。

我擅自揣度一下題主的心理啊,其實不是低姿態(所說的產品和運營專業),而是希望能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獲得更高的收益(不單指經濟上的收益,而是自我認同社會認同等等方面的收益)。

最完美的解決辦法是:最好父母支援,經濟上可以獲得穩定收入,並且是從事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簡而言之,最好是站着把錢賺了。

你說,可能嗎?

有可能,但是很難。

再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少年時代認爲酒後吐真言是一件很感人的事情,誰喝醉了打電話給你表白還要少女心亂飛。

現在反而會覺得這是一種不負責任又膽小的投機做法,除去情真意切的那一部分,就算沒答應也不會損失什麼嘛,況且,還有萬一呢?

這種瞎貓碰上死耗子的行爲是一樣一樣的,還沒上路就先找捷徑再找退路,反正都是套路。

要什麼信誓旦旦的謊言,輕浮。

下次讓別人買賬之前,先學着自己爲自己的行爲買單。

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這一路跌跌撞撞的感受,也是當寫給自己吧:

命運偏愛勇者。

用實力說話。

苦難自己背好。

TAGS:一無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