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稅前和稅後工資是如何的

學問君 人氣:2.44W

什麼是稅前和稅後工資?有哪些區別?下文是分析資料,歡迎大家閱讀與瞭解。

稅前和稅後工資是如何的

1、什麼叫稅前工資?

一般,稅前工資,又叫應發工資,就是你當月所能得到的月薪,包括工資、飯貼、車貼、房帖、獎金等。

有的單位獎金另計,那麼,稅前工資就包括工資、飯貼、車貼、房帖、各種固定補助、津貼等等。

比如小編2015年1月的一張工資單,基本工資1200 飯貼300 交通補貼300 崗位津貼600 醫療補助160 加起來稅前薪資就是2560元。用人單位和你說的月薪,一般來說不會光指工資,而是把這些全包在裏面的,所以大家不要認爲在承諾的月薪之外還能有什麼補貼。比如這個人,單位肯定會和他說,你的月薪是2560,而不是1200。

2、稅後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以爲扣完個人所得稅就完了,其實這個就錯了。

稅後,所指的是,你的稅前工資,扣除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中的個人交納部分、住房公積金中的個人交納部分這三者以後,實際到手的錢。而其中,對於目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個人所得稅只佔非常小的部分。

社會保險中的個人交納部分一般是稅前工資的11%(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失業保險1%),住房公積金中的個人交納部分一般是10%

這裏要注意,社會保險中的個人交納部分、住房公積金中的個人交納部分是稅前列支的。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張先生的應發工資額是4940元;

社會保險個人繳費爲:

養老保險費率= 4940×8%= 395.20 (元)

醫療保險費率= 4940×2%= 98.80 (元)

失業保險費率= 4940×1%= 49.40 (元)

社會保險個人繳費合計= 543.4(元)

住房公積金費=4940 ×10%=494.00 (元)

然後,用4940-543.4-494.00 =3902.6 這個叫做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應該按這個錢作爲稅基去交個人所得稅,而不是4940元,這個就是稅前列支的概念。

那麼他應該交的稅是多少呢?這是一個相對複雜的知識,本文就直接給出公式和答案:

(3902.6-1600)*15%-125=220.39(元)

也就是說,這個人,這個月一共交的稅是220.39(元)

那麼最後他一共能拿多少錢呢?

4940 - 543.4 - 494.00 - 220.39 = 3682.21(元)

那麼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一個大學生,單位承諾月薪2000

那麼社會保險個人繳費合計= 2000 * 11% = 220

住房公積金費=2000 ×10%=200

2000-220-200=1580 ,這裏的'應納稅所得額是1580元,由於沒有到1600元,所以這個學生不用交個人所得稅,他能拿到手的就是1580元。

要問社保、公積金有什麼用,這個能說的就多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些絕對是好東西,是保障生存的重要力量。最重要的是,單位從你的稅前工資中拿出了21%去交個人部分,單位自身實際還要再爲你支付你稅前工資的39%(養老保險20%,醫療保險6%,失業保險2%,工傷保險1%,公積金10%)去幫你繳單位交納的部分!!

比如第一個例子,單位給張先生4940稅前工資,張先生自己必須交個人應繳的社保和公積金543.4+494元=1037.4元,但是單位同時還要再爲張先生向國家支付4940 * 39%= 1926.6 元的單位交納部分!這些實際都是供你享用的保險和公積金!!所以,不要排斥交納保險和公積金,你繳的多,單位爲你付的更多。

有的單位不參加公積金計劃,這樣,你的月薪中的10%就不用扣除,直接給你了,但是單位應當交納的10%他也省了。大家自己想想,一個是現在到手10%,一個是現在先拿出10%存起來,同時單位也拿10%存起來,以後這20%都是你的,哪個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