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凱興資本潘石堅談體育投資特點

學問君 人氣:7.84K

隨着2014年46號檔案的出臺,體育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在政策利好的感召與帶動下,阿里萬達等商業巨頭紛紛佈局體育產業,民間力量與社會資本也迅速進入其中,掀起投資熱潮。

凱興資本潘石堅談體育投資特點

搜狐體育:潘總您好,歡迎您作客搜狐。從2013年創立凱興資本到現在已經有四年的時間,首先先請您來簡單介紹下凱興資本的發展情況。

潘石堅:凱興資本成立於2013年,並在成立之初就定位於專注於體育投資的發展方向,區別於之前的跨行業的PE投資機構,我們想比PE機構還要聚焦專注,這樣以後在將來企業的投後管理和退出方面會更有優勢,凱興資本聚焦在體育投資方面。

搜狐體育:在創立創業凱興資本之前您從事過多很多其它行業的投資,2013年爲什麼會選擇進軍體育領域?與您之前的投資過的其他行業相比,您覺得在體育產業在資本或者投資方面又有怎樣的特點?

潘石堅:2013年時我明顯感覺到大的消費升級已經來到,消費升級指的是在衣食住行之外的這些消費都陸續發展起來,比如現在吃飯穿衣已經不在是問題,房子和車也都買了,在剩下的消費中我們覺得體育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點,所以我們就把體育作爲一個重點來投資。之前我們投過軟件、TMT、大消費等都跟體育有一些小的結合點,所以在2013年看到消費升級到來我們就聚焦到體育投資。體育投資有一個特點,體育是大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反週期行業。反週期行業指的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反週期行業發展會更好,比如大家都在忙於工作和賺錢時,就沒時間看電影,沒時間聽歌,沒時間跑步,沒時間打球,而只有大家稍微閒下來以後可能會在體育類消費上支付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搜狐體育:近年來隨着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入到體育產業之中,但在繁華的發展背後也曝露出很多問題,其中就有很多不冷靜的投資行爲。相較於其它的投資機構,凱興資本前些年在投資方面顯得非常冷靜,做了很多準備方面工作,今年凱興資本在投資領域是否會進行發力?

潘石堅:你說的很對,2014年的46號文之給體育產業一針強心劑,好多人覺得體育產業是一個大發展方向,所以紛紛進入到體育產業之中。但體育產業實際上並沒有大家想象的成長迅速,這中間產生了很多問題,尤其是2015年、2016年的時很多傳統行業的從業者認爲體育行業是一個大的藍海,並有很多人希望用移動互聯網+體育來解決體育的問題。但實際上我們發現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不能根本地解決體育的問題,也無法改變體育的本質。

搜狐體育:現在有很多體育互聯網初創公司,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內的體育創業公司能走到B輪融資的絕大部分都是做互聯網公司,雖然拿到B輪融資,但是也面臨了很多問題,比如用戶的增長包括變現等等都是未來發展中需要克服的難題。您覺得互聯網公司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怎樣才能增強變現能力實現更好的盈利?

潘石堅:之前很多創業企業選體育+互聯網作爲發展方向,創立了很多這樣的公司,但是這個行業的市場容量並不是很大,比如微博時代就產生了一個微博,微信(時代)就只能產生一個微信,而在體育的工具裏面也可能會是一家獨大,比如關於體育視頻的觀看平臺我估計也只能有一家公司,跑步的軟件公司方面也可能只有一家公司存在,因爲用戶不可能在手機上裝上十七八種跑步軟件。健身行業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對這些企業非常謹慎,比如我們曾經看過一百個跑步軟件公司,但在這裏面很難挑出誰能周到最後,於是我們就乾脆把這一塊先放一放,等待已經做出不錯成績的公司出現我們再進行投資。對於創業者來說,用戶的增長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增加用戶的黏性,第三步在用戶變現方面要仔細考慮,這可能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方向。

搜狐體育:說到跑步,您是位可以完成全馬的資深跑者。隨着體育產業的發展,馬拉松市場迎來了又一個大的爆發,比如在去年每週就有舉辦六場馬拉松之多,政策的利好和越來越多的跑步參與者爲中國馬拉松市場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平臺,讓很多投資者看到了投資前景。凱興資本是否是有在跑步領域進行投資,資本方在投資跑步領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麼?

潘石堅:跑步領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從2012年我開始跑馬拉松,2012年我報北京馬拉松的時候輕輕鬆鬆就能報上,而且不用着急不用半夜12點爬起來報名,而且對之前的成績也沒有太多的要求。由於報名的跑者太多現在報名就比較困難。比如第一跑者要有全馬成績,第二你取得的成績還要在一定範圍內,第三還要抽籤。這說明馬拉松現在發展的非常火,在全國舉辦的金標銀標銅標的賽事也達到好幾百場。

很多人驚呼馬拉松是不是過剩了,其實還不過剩,甚至還不夠。例如僅僅在美國一年有八千多場馬拉松,有時候每個小鎮都有一個馬拉松。對於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有上萬場的馬拉松都是正常的。作爲一個商業模式它不一定是最好的商業模式,因爲馬拉松的舉辦實際上進入門檻低,這跟對方的關係和要求比較高,分散度也很高,盈利水平也比較低。

作爲一個羣衆性體育運動,激發大家鍛鍊身體很好,但作爲一個成熟的公司還需認真思索。當然在這其中也有發展很好的公司,比如說智美在這方面做得不錯,還有一家上市公司叫中體產業,中體產業的中奧競賽實際上擁有北京馬拉松和武漢馬拉松還有油菜花馬拉松等多個馬拉松的舉辦權利。在值得期待的2017年,據說北京馬拉松的贊助金額已經超過五千萬,這是小道消息,事後我們再驗證一下,但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說明馬拉松的價值非常大了。

搜狐體育:在凱興資本投資的項目中,其中有一個項目是橄欖球的培訓機構巨石達陣,凱興資本爲什麼會選擇這樣小衆運動的培訓機構進行投資呢?

潘石堅:實際上在之前我對美式橄欖球進入中國也是信心不足的,我覺得這樣一個小的門類在中國的愛好者和參與者數量肯定不會太多,但是在看過巨石達陣跟並與NFL中國負責人談過溝通之後,我們覺得橄欖球培訓市場未來增長的空間很大。原因如下:

第一,橄欖球實際上更多的是傳遞美國文化,很多80後90後和你一樣在國外讀完書,回到國內工作生活。在之前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與國外同學的融入上是存在問題的,也許國外同學都覺得很可笑的事情你覺得並不好笑,這實際就是文化的差異。把小朋友送到橄欖球培訓機構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體育文化上面有更深層次的與國際接軌,跟國際交流的機會。

第二,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小朋友穿上橄欖球的裝備變的非常帥氣,現在有了朋友圈有了微博,這些媽媽們最熱衷的就是曬一曬孩子打這個球的照片。當然更重要的還有橄欖球是一個團隊運動,你個人打的再好沒有團隊的配合一切都是零,參與橄欖球運動除了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學習團隊,合作精神。除此之外國內的橄欖球教練資源非常少,所以巨石達陣將近一半的教練是美國人,小朋友來到這裏花了一份錢既學了橄欖球又鍛鍊了美國口語,這也是這項運動發展的非常火的原因之一。

巨石達陣現在有四千多個在冊的小運動員們,隨着消費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家長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希望暑假、寒假能不能去美國參加橄欖球的夏令營、冬令營,去看看美國的橄欖球是怎麼打的,甚至拿去找橄欖球的巨星要簽名等等,這可能都是將來體育旅遊的一個方向。不管從培養中國橄欖球運動員的角度還是投資收入的角度來說,這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還有一個選擇,橄欖球是一個小市場,我更喜歡小市場這個詞語而不是細分市場。小市場容易做成龍頭老大,行業中的第一名往往會把整個市場的一半江山佔下來,甩開第二名、第三名很遠的距離。相較於乒乓球

搜狐體育:投資方面,凱興資本有怎樣的投資策略?在投資項目前凱興資本主要會考慮哪些因素?

潘石堅:體育投資我認爲是一個投幸福產業,體育不管觀賽還是參賽都是讓人愉悅的行業。從該角度上來說,我們有以下投資的內在邏輯。第一個邏輯體育改革現在的大方向就是要中心和協會分離,足協和足協大聯盟已經分離了,而且足協大聯盟的改革方案馬上出來,這也是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體育方面的一個重要工作。第二,籃協有了CBA公司和籃管中心分離的關係,姚明當了籃協的主席。排球方面,體育之窗拿下了排球的商務運營權。協會和中心逐漸分離,這就是改革的紅利。與之前一樣,有糧食部的時候,有人會吃不飽飯;有紡織部的時候,我們的衣服大多破衣爛衫,這些部門沒有了,大家吃的好穿的暖,其實體育也是這樣,如果監管放鬆的話,體育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第一是政策的春天,第二就是消費升級。當人均GDP超過一萬美金,人們的文化消費就迅速地發展,以重點區域舉例比如北京、上海、珠三角和長三角,出國旅遊已經是井噴之勢,發展非常迅速。體育也是這樣的,只要你其它問題都解決了,體育一定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因爲關係到身體的健康。這裏大家的收入提高和消費升級是一個大方向。第三,在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有一些傳統的企業要從紅海市場上轉移到新的戰場上來,這樣體育實際是非常重要的轉型過程,這是凱興資本在體育投資上的內在邏輯,而在這個邏輯之下我們會選我們能把控的增長速度比較快的有潛力的企業進行投資。

搜狐體育:體育產業可以和很多其它產業進行融合,比如說體育與旅遊、體育娛樂或者體育與醫療產業等等。凱興資本除了關注投資單獨的運動項目之外,是否會再未來會關注這樣融合的項目?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產業融合?

潘石堅:體育是可以跟各個行業結合的,體育+傳媒、體育+文化,其實體育還可以加旅遊、影視、醫療相結合都可以。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體育+旅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體育旅遊也是我們將來投資的重點方向。在2016年的布拉格馬拉松,一共有六千人蔘加布拉格馬拉松,其中六百人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的,這讓布拉格人都覺得很詫異,居然有這麼多人從遙遠的過渡來了六百多參與者,1/10的人蔘加一個布拉格的馬拉松,我們在細分上叫做參賽旅遊。比如你到國外去參加馬拉松,鐵三,登山或者跑越野賽,這叫體驗性旅遊。另一種情況就是去看歐冠,去看個NBA,這是體育旅遊相結合的另一種形勢。旅遊已經脫離了原來的想法,我報個團,歐洲五日七國遊,這種走馬觀花打卡式的旅遊已經是過去時了,這種旅遊方式已經改變,大家更喜歡深度遊。比如這次我就去布拉格,我在布拉格呆一個禮拜,仔仔細細把布拉格最有名的地方都去看一看。深度遊、主題遊是將來旅遊的方向,而在深度遊和主題旅遊裏面體育旅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個也是我們非常看中的一個角度。

搜狐體育:上星期國際足球市場也有一個大的新聞,就是意甲百年豪門AC米蘭迎來中國的`老闆,我們可以看到,包括蘇寧是2.8億歐元的價格收購意大利傳奇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69%的股份,以及中超80億版權時代的到來等等,我們發現現在體育市場當中的頂級IP已經搶購殆盡。凱興資本或者說資本方除了關注頂級的賽事之外,還有哪些空間是值得我們去挖掘的呢?

潘石堅:首先是這樣,大家一窩蜂去買俱樂部其實都是一個基於非常好的願望,認爲國內的足球有較大的提高空間,所以大家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比如擔任AC米蘭或者國際米蘭的實際控制人,未來也許會將青訓體系引進到國內,對國內的球員以及國內足球成績有提高。第二,是否能輸送一些中國優秀的球員去英超、意甲這些水平高的球隊鍛鍊。這都是一個比較好的願望,但是願望和現實中間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除了頂級的賽事外,其實國外有很多好的賽事需要在國內落地,這是我們的關注點之一。比如上一週我們投資了郵人科技Mailman,是做體育營銷方面,它是NFL、MLB、UFC等知名賽事,球員,俱樂部比如像科比、利物浦等頂級的俱樂部和頂級球員在國內的品牌經紀,包括它的微博、微信代理,他們也做得非常好。除了我們體育要走出去,還要把國外好的東西引進來,我想作爲資本方運用資本的力量來做這個事情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搜狐體育:頂級體育IP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我們還是迴歸到大衆體育方面。只有全民健康才能全面小康,我們發現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入大衆體育的創業領域,您覺得大衆體育領域在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空間?

潘石堅: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如果路過國家體育總局會看到樓上寫着“爲國爭光”、“全民健身”,讓全民更健康這是國家體育總局的兩個大政方針之一,而且放到非常重要的角度。現在大家已經非常重視全民健康了,中小學方面,中小學現在要求體育要達標並已經計入成績,原來體育只佔有20分、30分,現在有可能增加到50分。如果體育不及格,你跟別的學生就要差50分。不管是小升初、初升高,體育不好對學生都會有影響,甚至對你將來大學的入學也都會有影響。現在從小學已經開始重視體育了,不像以前體育課經常被別的文化課給挪掉佔掉。成年人方面,現在成年人也是對自己的身體非常重視,比如現在的健身房,私教工作室都發展得不錯,同時老年人也是自得其樂,有籃球,有廣場舞,全民健康已經搞得風風火火了。

作爲一個投資機構我們會在這方面仔細地挑選企業,挑選一些對全民健身有幫助的企業。比如說我們最近在觀察但是還沒有定下來要投資的一個項目,比如說大家覺得跳繩是一個很小的行業。實際上經過我們的研究會發現,現在各個省市小升初、初升高都要考跳繩,跳繩基本成了每個孩子很擅長的事情,跳繩對心肺功能的提高和對人的靈巧程度的提升都會非常有幫助。頂級的籃球運動員、乒乓球運動員、網球運動員跳繩是他必不可少的訓練項目。從一個很小的細節我們就能找出來很優秀的企業,而這個企業做的體量和規模應該可以很大,甚至都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來,比如說在同一時刻,中國有幾十萬人或者上百萬人同時在跳繩,誇張地想象一下,有人一口氣能跳一千個繩,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搜狐體育:我們可以發現現在有很多公司或者投資者,在某體育項目或者體育創業中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雖然這樣的做法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往往收到的回報還是比較困難的,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投資過熱的現象?

潘石堅:體育投資還是有一定的專業性,這也是我們凱興進入這個行業雖然很早但一直在學習的原因,因爲體育更重要的是在線下,如果純粹靠線上體育很難盈利。第一,體育投資需要很高的專業度,要專業的人投專業的事;第二,需要專業的人來管理,第三,體育投資不能特別着急,如果你想今年投了明年就有收穫,這個是不太容易的。體育有一個特徵,體育賽事的IP壽命會非常長,比如剛纔說到的波士頓馬拉松有一百多年曆史,一戰、二戰那麼大的戰爭都沒有停止過,它的賽事年齡長,同時意味着培養一個賽事也會週期很長,所以要大家放平心態來慢慢做這個事情。

第二,更多好的賽事的IP是自己培養出來的,而不是買來或者是拿了多少年的經營,比如雖然拿到某一個賽事的版權、經營權,但合同到期後你需要面臨很多的選擇,比如是否續約,多少錢續約合適,如果經營得好,價錢漲了你沒利潤,經營得不好人家把你換了。這裏面我跟很多業界的人聊過,你拿別人賽事的經營權或者是賽事的轉播權其實是一個很爲難的事情,兩難的境地,不能做得太好,也不能做得太差,而且因爲不是自己的東西,所以你不會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做這個事情,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俗話,借來的雞可能不會下蛋,雞還要自己來孵來養,養了這個雞纔是自己家的雞。

搜狐體育:相較國外的發達成熟的體育市場,中國的體育市場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您覺得國內與國外的體育市場相比有怎樣的差距?或者說在投資領域您覺得咱們國內的體育投資有什麼可以借鑑到國外的經驗?

潘石堅:中國有一個特徵是別人都比不了的,就是中國有13億人口,是單一語言的最大的族羣。13億人裏面有1%的人愛好一個運動,愛好者人數往往就超過了一個國家的人口,比如1%的人跑步就有1300萬人跑步,遠遠比歐洲好多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這實際是我們一個特別獨特的優勢,也是別的國家沒辦法比的。前一段時間去看一個擊劍俱樂部,我問擊劍俱樂部有多少人數?他說我們一個小的俱樂部就有八千人。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國外都是不可想象的,一個俱樂部怎麼會有那麼多人?這實際上人口的基數在這兒。

第二,有利有弊,以前大家都沒有特別深的愛好,一旦有了,所產生的價值就非常大,就像我們以前經常講的營銷案例一樣。一個賣皮鞋的銷售員去非洲一個國家,一看這個國家的人沒人穿鞋子,他就高興得要死,每個人都穿着鞋子得穿多少鞋。我們對這個市場還是非常看好的,正因爲它起步低,正因爲它是單一語言的大市場,所以這個增長的空間會非常大。

搜狐體育:非常感謝潘總作客搜狐,也祝願咱們的凱興資本可以在未來發展的越來越好。

潘石堅:好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