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溫州富商創業故事

學問君 人氣:3.19W

溫州商人艱苦創業的故事

溫州富商創業故事

他叫李守望,內蒙古自治區溫州商會副會長,內蒙古亞西亞眼鏡公司與內蒙古金色年華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1969年出生於浙江省瑞安市馬嶼鎮的一個農民家庭;他高中畢業就去內蒙古大草原創業。第一年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現在他已成了千萬富翁,分別經營着眼鏡、服裝、休閒娛樂等不同的行業。在內蒙古自治區擁有內蒙古亞西亞眼鏡公司、內蒙古金色年華娛樂有限公司以及意大利“阿瑪尼”、日本“伊發”等許多世界眼鏡名牌的全國總代理。現在,事業有成的他,將回籠資金榮歸故里,買地辦廠再次創業。

創業之初 苦苦打拼

1990年,高中畢業、年僅21歲的李守望帶着父母東拼西湊的三萬元,與自己的同胞兄弟離開了家鄉,到當時生活環境還非常落後的內蒙古自治區創業,以做眼鏡、鐘錶生意爲生。那時候,內蒙古呼市店面租金便宜,李守望靠自己的誠心,說動了內蒙古呼市民族商場經理,一下子包了六間櫃檯。有了店面的李守望,馬上僱來6位員工,做起了鐘錶、眼鏡生意。每天要起早貪黑,十點鐘下班回到那不足90平方米的出租屋裏繼續磨鏡片,因爲當時的鏡片全是手工磨的,所以每晚他都磨到半夜三更,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而且,每次他都要親自到上海、廣州等地去進貨,坐不起飛機,又捨不得買臥鋪票,只能坐火車的硬座,一坐就是兩天兩夜。晚上,實在困得受不了,就拿報紙鋪在走廊裏睡。由於受資金限制,他只能小批量進貨,這就意味他每隔一兩個月就要去一趟。跟記者提起在內蒙古創業的艱辛,李守望說,只能用“很苦”來形容。但付出就有收穫,在往後短短的四年時間,李守望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大大小小20多間店面,員工達到40多位。

幾度改行 酸楚自知

不滿現狀,勇於抓住商機是李守望的商道特點。但幾度改行的酸楚,也只有李守望自己知道。1993年,就在“博士倫”隱形眼鏡非常風靡的時候,李守望覺得自己有那麼多間店面,小本經營做不大,於是大膽決定,從事製造隱形眼鏡的行業。因爲投資大,他心裏明白,風險肯定是有的。

引進國外技術,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從臺灣進材料,不久李守望就做出了質量好的隱形眼鏡,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眼鏡品牌。馬上去聯繫北京、上海、石家莊等地的客戶,批發隱形眼鏡,由於價格便宜,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以102元/副的價格每天平均能批出5000副左右。但因爲製造隱形眼鏡,要有知識產權與產品專利,李守望只能退出製造隱形眼鏡的行業,開始從事超市批發零售業,經營意大利名牌“阿瑪尼”、日本“伊發”、“蘋果”、“露雪萊”等世界眼鏡品牌的中國大陸總代理,並搞起了批發眼鏡行業。把批發銷售網絡逐漸擴大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現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

回鄉辦企 甜蜜榮歸

1995年,李守望又籌集800多萬元資金,在好朋友亞洲摔跤冠軍呼日嘎和著名歌手騰格爾的支援、幫助下,包下了內蒙古自治區當時兩個五星級酒店“內蒙古飯店”和“新城賓館”,做起了娛樂生意。生意經營得非常火爆。現在兩個賓館每天的營業額是12.3萬元,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左右。

 

在羅馬擺地攤

43歲的劉光華,生於浙江溫州下屬的瑞安市仙岩鎮河口塘村。絡腮鬍,面板黝黑,與20年前的毛頭小夥相比,只是身形略顯發福。然而最大的變化是,劉光華多了幾分意氣風發:“溫州不可能成爲全國的金融中心,但可以成爲溫州人的金融中心,鼓勵股權投資基金是個很好的突破口。”在今年的溫州兩會上,面對當地市領導,劉光華“指點江山”。

從一個初到海外的洗碗工到一名成功的商人,這樣一條路,是大多數海外溫州人都走過。

14歲涉足商業,17歲成爲老闆,21歲隻身闖蕩歐洲,如今劉光華在世界著名時裝之都意大利創立了自己的時裝品牌。

1983年,正值溫州的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17歲的劉光華,自籌資金在家鄉溫州瑞安開辦了“求精”電器開關廠,就此他掘得第一桶金。

市場經濟的理念讓這片土地更加開化,同時,這裏的人民更向往國外那種成熟的市場經濟模式,溫州由此掀開一波波出國淘金熱。當時能出國的,都是“能人”,1987年,21歲的劉光華帶着美好的嚮往和激情隻身出海。

時尚之都羅馬,有一條飛利浦大街,它位於羅馬火車站附近。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走進這條大街就像走進了中國南方的一座城鎮。

劉光華打算讓自己擁有的資本在此啓航。但是馬上發現,自己在國內的這點積累簡直杯水車薪。語言的不通與資金的短缺,令他的夢想只能在這片土地上呻吟。

在異國的土地上,他不得不從打工起步。從一名國內的小老闆變身爲洗碗工。異鄉的孤單和夢想的淪陷不斷地在夜深人靜時敲打他,但他發誓: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爭取成功。

商機存在於有心者和行動者

他每天邊洗盤子邊琢磨其他同鄉在國外的`發跡之路。三個月,他便有了一個很重大的發現,正是這個發現讓劉光華開始了他在海外的創業之路。

劉光華髮現很多發跡的同鄉都是從擺地攤賣家鄉的衣服開始的。於是他用在餐館打工賺來的錢購置了中式襯衫,在羅馬火車站擺起了地攤。決定擺地攤只是劉光華在異國創業邁出的第一步,然而緊接着劉光華做出了另一個讓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的大膽決定,這爲他開啟了在國外創業的大門。

“一是我知道市場上(中式襯衫)已經有銷路了,第二個是他們(同行)要想去中國進貨,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我就先把這些衣服全部吃下去,覺得這個肯定有市場。”

劉光華以溫州商人特有的精明和冒險,將手頭僅有的資金,一次性訂購同類衣服,結果幾萬件服裝全部賣光。

嚐到甜頭的他,開始盤算着下一個行動計劃。

在羅馬擺地攤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在火車站邊上,開了一個小門店做服裝買賣。

在意大利,時裝業的收入僅次於旅遊業居第二位,在這個服裝製造業久負盛名的國度裏,劉光華的下一個計劃就是,在羅馬的繁華地段,買下一個小店鋪,開始銷售他的中國服裝(6.00,0.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