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白手起家的創業成功案例

學問君 人氣:8.07K

創業征途上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堅持到最後,成爲真正的人生大贏家,下面是小編整理推薦的白手起家的創業成功案例,歡迎閱讀。

白手起家的創業成功案例

白手起家的創業成功案例1

一、丁磊:免費郵件的奇蹟

年齡:38歲

創業時間:1997年創立網易

第一桶金:電子郵件系統

動作可以慢,但戰略一定要正確,看準了再跟上去。

是丁磊在網易創辦之前申請的域名。1997年5月,丁磊決定創辦網易。網易從丁磊創辦起,沒有向銀行或朋友借一分錢,所有的創業基金都是他當年寫軟件時慢慢積攢下來的。走這樣一條路,丁磊經歷了比別人更多的困難。

丁磊的第一桶金是和陳磊華一起賺到的。1997年,兩人相識於網易BBS,陳磊華當時還是華南理工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丁磊邀請他到網易兼職,合作之前兩人說好陳磊華拿20%,一起開發“分佈式免費郵件系統”。1998年3月,正式執行,它是國內第一個全中文介面的電子郵件系統。網易開始售賣這一軟件,但是處處碰壁,以至於最困難的時候只有2萬元資金可以利用。

這時,微軟斥巨資收購了免費電子郵件服務商Hotmail,這一案例的示範效應拯救了丁磊和網易。廣州電信從中得到了某種啓發,想到了丁磊曾推銷過的“分佈式免費郵件系統”,提出收購要求,而丁磊的想法是合作提供郵件服務,最後以20萬元成交,丁磊還搭上了域名。後來,被5,000萬元轉賣給了新飛網,再後來又被TOM集團以3.7億港元收購。不過這都與丁磊無關了。

網易利用廣州電信這一交易的影響,又成功地把免費郵件系統賣給了其他用戶,例如、、等等,這其中就有很多曾讓丁磊碰釘子的公司。這一年,丁磊既是老闆,又是銷售員,四處出差,走遍了大江南北。一時間丁磊的“孩子”滿天下。到1998年年底,只有8個人的網易竟然有了500萬元的利潤。國內外一些投資商開始紛紛找他談判,願意注入資金。此時,網易還只是作坊式的小公司。後來,丁磊開始轉型門戶,再後來主攻網絡遊戲,現在據說又要辦個養豬的網站。

二、蔣錫培:落榜的修表匠

年齡:46歲

創業時間:1990年創辦範道電工塑料廠(遠東集團前身)

第一桶金:照明電線

無論如何,你自己要有夢想要有理想,第二你要有激情,第三要有智慧、比較聰明,第四非常勤奮,沒有什麼天上掉下來的東西,第五要真誠、實在,第六要跟得上形勢,就是善於創新和變化。

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出生於江蘇宜興市範道鄉洋埝村。高考落榜讓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父母再三勸說,也沒能讓他回心轉意去復讀,執意要自己賺錢。

17歲的蔣錫培跟隨二哥到杭州學修表,他給自己定下了一生中“宏偉”的財富目標――掙夠5萬元,後來他回憶說:“這5萬元錢,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回家造兩間房子,剩餘的放在銀行裏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銷就差不多了,用不着再去努力奮鬥了。”不過一年,他就實現了這個理想,到了第二年,他已經有了十幾萬元的積累。創業之初獲得的成功使這個年輕人熱血沸騰。

1986年,蔣錫培創辦了一家爲大鐘錶廠生產零配件的儀器儀表廠。然而一年後,企業因管理不善虧損100多萬元,蔣錫培人生的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就在此時,在一家電纜廠工作的大哥告訴他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上海和江蘇的電線電纜市場需求量巨大且銷售價格日益上漲。已負債30多萬元的蔣錫培又向朋友借了10萬元在宜興開設了一家經銷部,開始試水電線電纜領域。

1990年,在積累了3年銷售電線電纜的經驗後,蔣錫培設立了範道電工塑料廠,便是如今遠東集團的前身。這個主要生產照明用電線的小作坊,成立當年即實現銷售收入462萬元,第二年達到1,800多萬元,1992年做到了5,000萬元。

回首創業之路,蔣錫培說,失去上大學、參軍的機會,也沒有可能進入政府機關做公務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惟一的目的也只能是對金錢的積累,“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如今早已成功的蔣錫培還是頗爲活躍的天使投資人,致力於幫助更多新創業者取得成功。

三、楊國強:赤腳包工頭

年齡:55歲

創業時間:1980年開始做建築包工頭

第一桶金:建築承包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在我的墓誌銘裏就寫:這裏躺着一個很努力爲這個社會的繁榮進步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人。

楊國強是廣東順德北?鎮廣教村人。在改革開放前,由於家貧,楊國強直到十七、八歲沒穿過鞋子,沒吃過糖果,“沒試過自己親手花兩分錢”,衣褲都是兄長穿舊的和香港親戚穿舊寄來的。

2007年,全世界似乎都在尋找一位26歲名叫楊惠妍的女士。當年4月,家族企業碧桂園在港上市,市值最高時候突破2,200億港元,名不見經傳的第一大股東楊惠妍成爲“中國首富”。這一切的締造者是碧桂園的創始人及實際操盤者楊國強――楊惠妍之父。

當年10月,楊國強來到北京,分別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捐贈3,000萬元,設立“國華傑出學者獎”基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當過放牛娃、農民、船工、水泥匠和建築工的楊國強,談起過去的苦日子,“只是微笑,而沒有嗟嘆和怨艾”。

楊國強是廣東順德北?鎮廣教村人。在改革開放前,由於家貧,楊國強直到十七、八歲沒穿過鞋子,沒吃過糖果,“沒試過自己親手花兩分錢”,衣褲都是兄長穿舊的和香港親戚穿舊寄來的。唸書時,爲省7分錢飯錢,中午放學要走一個小時回家吃。儘管如此,高中時由於交不起7塊錢學費,楊國強還退學一年。後來學校免了學費,並給了他2塊錢助學金,才又復學。楊國強說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2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