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關於加快推進韶關市“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2016—2020

學問君 人氣:1.16W

《關於加快推進韶關市“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2016—2020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關於加快推進韶關市“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2016—2020

關於加快推進韶關市“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2016—2020年)

爲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廣東省“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2020 年)》(粵府辦〔2015〕53號)等檔案精神,加快釋放資訊化發展的巨大潛能,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促進我市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事業發展,以資訊化驅動現代化,提升綜合競爭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順應“互聯網+”時代大融合大變革趨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着力點,以發展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新業態爲抓手,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推動互聯網經濟加快發展,推進韶關市主動融入珠三角,加快城市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社會治理水平,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發展目標。

到 2020 年,全市互聯網與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應用與服務加快普及,互聯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成爲全省互聯網經濟發展重要基地、網絡民生應用服務示範區、網絡創業創新集聚地。

1.互聯網創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類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創新發展孵化基地初具規模,互聯網創客、創新人才政策更加健全,形成一批“互聯網+”創新產業集聚區和創新企業。

2.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互聯網與工業深度融合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豐富,培育3家年產值超2000萬元智能製造骨幹企業,形成1個產值規模超50億元智能裝備製造產業集聚區;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的重點企業達50家以上。

3.互聯網應用與服務基本普及。全市互聯網普及率達78%以上,網絡購物普及率達68%以上。縣級以上政府行政審批事項上網辦理率達75%以上,鼓勵涉及民生的社會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全流程辦理和手機辦理。醫療機構資訊共享率達80%以上。

二、工作任務

(一)構建高效便捷的寬帶互聯網基礎設施。

1.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全市光纖接入用戶達到80萬戶,光纖入戶率提升至70%以上。開通光纖入戶(住戶)業務的行政村1202個;城市用戶、農村鎮區光纖接入能力分別達到300Mbps、100Mbps。

2.主要任務。

——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實施“光網城市”工程,建設高速暢通、覆蓋城鄉、質優價廉、服務便捷的網絡基礎設施。推動基礎設施智能感應、環境感知、遠程監控等無線傳感網絡建設。加快編制《韶關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制定《公共建築與設施開放目錄》,大力實施村村通光纖工程,推進寬帶網絡光纖化改造,提升骨幹網絡容量和網間互通能力,大幅提高網絡訪問速率,大幅降低上網資費水平。加快推進有線寬帶、光纖入戶、4G基站建設、超高速無線局域網建設等綜合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推廣農村超高速無線局域網,推動縣域無線接入項目建設,打造資訊高速公路先行市。〔市經信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通信和廣播電視運營企業負責〕

——提升互聯網普遍應用支撐能力。發展互聯網產業,重點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進行開發應用。建設市電子政務雲平臺及韶關學院雲計算平臺、物聯網實驗室、韶關學院—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粵北地區雲計算數據中心(IDC)。建設自主時空資訊、移動互聯網開放應用、寬帶測速與互聯網性能監測等平臺,支撐互聯網普遍應用和服務。構建大數據產業平臺。建設異地容災備份中心、金融機構數據備份後援服務中心,組建韶關大數據中心產業聯盟,實施“1+N”大數據產業規劃,建設“華南數谷”,重點發展數據雲服務和衍生產業,將我市打造成廣東大數據產業先行區。〔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通信和廣播電視運營企業負責〕

(二)互聯網+製造業。

1.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前,全市規模以上製造企業關鍵工序數控率達到55%、網絡化率達到70%、互聯網銷售率達到50%、互聯網採購率達到60%。全市網絡協同製造、智能製造、個性化定製、服務型製造等互聯網製造新模式的企業數量佔規模以上企業總數比例達到40%,國家級互聯網和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達到2家,省級試點企業達到10家。

2.重點任務。

——培育發展互聯網製造新模式。〔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園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推進網絡協同製造。在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傢俱、服裝等行業開展網絡協同製造試點,基於工業雲平臺開展雲設計、雲仿真、雲製造、雲服務,提升產業鏈整體執行效率。到 2020 年底前,網絡協同製造示範企業達到10家以上。

(2)發展個性化定製。在服裝、傢俱、箱包、家裝等消費品行業,推動製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聯合研發個性化定製軟件和柔性製造平臺,發展設計定製、生產定製、方案定製、服務定製等個性化定製新模式,開展按需生產、定製生產、精準營銷與服務。到2020年底前,個性化定製示範企業達到5家以上。

(3)推動服務型製造發展。在鋼鐵、有色金屬、裝備等製造行業,發展實時監測、故障預警、主動運維、質量診斷等增值服務,拓展產業鏈價值空間。到2020年底前,全市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達到 5家以上。

(4)利用互聯網提升綠色製造水平。引導企業運用資訊化技術按照產品全生命週期理念開展生態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鼓勵互聯網企業參與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綠色園區建設。

(5)推進工業大數據應用。重點在五金、電子資訊、紡織服裝、建材等行業,組織開展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示範。支援工業企業開展設備、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數據自動採集和大數據分析,運用大數據發展數字化3D打印、個性化定製、在線支援等全生命週期運維,挖掘利用產品、運營和價值鏈等大數據,實現精準決策、管理與服務,建設一批數據工廠、智能工廠。

——加快發展智能製造產業。〔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園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6)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作。選擇工業基礎好、兩化融合推進工作紮實、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莞韶園等工業園區,作爲智能製造示範區;選擇我市現有優勢產業領域和典型流程工業領域龍頭骨幹企業開展智能工廠培育建設試點,鼓勵企業使用大型控制系統、高檔數控機牀、自動化生產裝配線等智能化製造裝備,推動裝備製造企業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和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對機器設備和生產流程等進行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推進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建設自動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支援韶關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萬達工業(始興)有限公司、日本電產(韶關)有限公司、順昌布廠等3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行“工業機器人推廣應用計劃”。

(7)發展高端智能裝備。加快發展基礎製造裝備、流程製造裝備和離散型製造裝備,提升智能製造成套裝備的整體水平。積極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市場前景的工業機器人,重點支援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的《工業機器人精密RV減速機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等工業機器人本體、控制器、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應用。

(8)發展互聯網智能產品。圍繞資訊娛樂、運動健身、醫療健康、公共服務等應用領域,加快推動傳統輕工等消費品智能化升級,研發具有規模商業應用的智能終端新產品。積極開發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城市應急管理、人生安全保障等方面應用的北斗智能終端產品。

——提高基於互聯網的工業服務能力。〔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園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9)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發展互聯網工業設計。推進市及各縣(市、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韶關市中小微企業公衆微信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市及各縣(市、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服務功能,增加服務產品,提升服務能力;依託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爲全市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開發、檢驗檢測、資訊化應用、技術應用、知識產權、工業設計、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等服務,每年服務企業數量500次以上。

——提升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創新能力。〔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園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0)突破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瓶頸。加快推進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力爭 2020 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3%,工業企業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達20家以上。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工業大數據等互聯網核心技術和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牀、精密減速器、智能傳感器、基礎工業軟件等智能製造關鍵技術。推動互聯網企業與製造企業開展協同創新。

——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園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11)擴大兩化融合貫標試點規模。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工作,每年至少新增試點企業3家,實現對全市主要行業重點骨幹企業全覆蓋。到2020年底前,實現 20 家以上的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5家企業透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

(12)開展兩化融合評估診斷與對標。依託中國兩化融合諮詢服務平臺廣東省兩化融合評估服務分平臺,每年對 2家以上骨幹企業開展診斷與評估,指導企業制定提升計劃,到 2020 年底前,全市兩化融合評估診斷與對標企業達到 10家以上。

——全面推進莞韶園黃沙坪創新園建設。(莞韶園管委會、武江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新局、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資訊中心、各通信和廣播電視運營企業負責)

(13)推進黃沙坪省級“互聯網+”培育小鎮建設。貫徹落實《廣東省“互聯網+”小鎮創建導則》,堅持以發展互聯網產業和“互聯網+”特色應用爲重點,加快建設集“產、城、人、文”於一體的創新性發展平臺,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互聯網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扶持已入駐小鎮的浪潮集團、銅道電子、廣東崑崙資訊科技、星火創客、快捷健電商、中廣測、華盈富通基金等資訊技術、電商和生產性服務龍頭企業發展。加強與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精心抓好廣東崑崙資訊科技的“城市級能耗監控大數據平臺研究及應用”、韶關市華工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的“韶關市中小企業設備智慧維修雲(智修T2B)”等廣東省“互聯網+”試點項目。到2020年底前,小鎮擁有5家以上從事或應用互聯網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品牌企業,30%以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滲透,利用互聯網開展生產、營銷、管理和服務。建有2個以上創業學院、孵化器等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已有10家以上企業與省內外科研實力強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創新性企業開展研發合作。擁有3家以上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進駐,提供專業性公共服務。光纖接入達到100M以上,4G信號、公共區域WLAN熱點全覆蓋。把黃沙坪打造成以科技創新爲抓手的電子商務平臺、產學研平臺、創業創新孵化平臺,成爲園區快速形成二、三產業“雙輪”驅動發展的助力器,小鎮年產值達到35億元以上,年產值增長率超30%。

(三)互聯網+現代農業。

1.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前,形成較爲完善的市、縣、鎮三級農業資訊化服務體系,創建10個以上互聯網農業小鎮。

2.重點任務。

(1)互聯網+農業生產。建設樂昌市廊田鎮廊田村、仁化縣丹霞街道黃屋村等省級農村資訊化先導村,推進資訊進村入戶,推動全市智能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加快智能傳感器、衛星導航、地理空間系統等技術應用,增強對溫溼度、光照、土壤等農業生產環境的精確監測能力,提高測土配方施肥、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智能化水平。加快開發應用智能拖拉機、自動插秧機、自動收割機等智能農業機械,發展自動灌溉、自動施肥、自動噴藥等智能農業生產模式。加快建設具有資訊服務、生產調度、經營管理、資源利用等功能的農業大數據管理平臺。加快建設國土、林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創新森林培育、森林碳匯、物種保護等工作模式,提升國土、林業管理智能化水平。(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經信局負責)

(2)互聯網+農產品流通。重點在市農業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市級菜籃子基地推進農業電子商務應用,建設鎮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加快建設網上農產品交易平臺,發展生鮮速遞、特產專賣等農產品定製開發和互聯網直銷運營模式。支援農業企業開辦“農家網店”,發展特色農產品在線營銷。鼓勵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建設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精心抓好南雄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市)建設。推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建設,推動郵政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建設。利用互聯網建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開展糧食、食用油、蔬菜、水果、水產品等重點監管農產品電子追溯,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市農業局、市商務局、市食藥監局、市質監局、市經信局、韶關海關、韶關檢驗檢疫局負責)

(3)創建互聯網農業小鎮。透過建立鎮級電商運營中心和村級電商服務站的模式,選取湞江區十里亭鎮、武江區重陽鎮、曲江區羅坑鎮、樂昌市九峯鎮、南雄市珠璣鎮、仁化縣黃坑鎮、始興縣太平鎮、翁源縣江尾鎮、新豐縣黃礤鎮、乳源縣一六鎮等10 個以上鎮作爲試點,以點帶面,開展互聯網農業小鎮的試點建設。每個互聯網農業小鎮均建立具有當地特色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生產示範基地,並形成具有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1—2 個以上,農業生產企業觸網率達到50%以上,已透過“三品一標”認證的主要農產品網上銷售量達50%以上,試點鎮行政村村級電商服務站覆蓋率達100%。〔市農業局、市經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四)互聯網+現代物流。

1.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前,培育1家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全市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達到140億元,年均增速不低於9%,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第三方物流比重明顯提高,新的物流裝備、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2.重點任務。

(1)互聯網+物流平臺。加快全市智能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和智慧物流園區建設,建立全市物流資訊網絡,推動南方現代物流公共資訊平臺與市交通運輸物流平臺、各縣(市、區)專業物流平臺及車載平臺等的對接,推進貨運車輛與倉儲設施、配送網點等資訊互聯,實現供需資訊快速匹配。扶持鑫金匯、咚咕街線上商城等本土特色電商平臺發展,加快推進中國供銷·粵北農特產品電商物流商貿城建設。〔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供銷社、韶關海關、韶關檢驗檢疫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互聯網+物流服務。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北斗定位系統等技術,推進製造業物流、農村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城市配送、冷鏈物流和國際物流等智能化,發展精準服務、體驗服務、聚合服務等物流新模式。運用互聯網發展物流金融、物流保險、在線交易、結算支付、物流配送等物流新服務。〔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3)互聯網+供應鏈管理。支援龍頭物流企業運用互聯網建設敏捷型供應鏈協作平臺,集聚優質供應商資源,應用射頻識別(RFID)、自動分揀、可視服務等技術,實現供應鏈精準化管理。重點在裝備、鋼鐵、有色金屬、紡織、服裝等行業開展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推進上下游供應商無縫對接。推進工業互聯網與供應鏈大數據應用融合,開展供應鏈大數據彙集、整理、存儲、分析、挖掘、交易等服務。〔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五)互聯網+現代交通。

1.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前,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感知覆蓋率和全市城市道路實時車流速度採集率明顯提升。

2.重點任務。

(1)互聯網+交通設施。加強移動互聯網、北斗衛星導航、GPS定位、無線射頻識別、IC卡電子證件等技術應用,推進公交、出租車、輪渡和軌道交通數據互聯互通。優化各類智能終端在公路、鐵路、航道、城市公交線網等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佈局與應用,加強對車輛、船舶等運載裝備的衛星定位、智能監測和無線網覆蓋,發展實時交通資訊查詢、實時精確導航、交通事故預警、道路快速救援等智能交通服務。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資產智能化管理,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的數據化管理體系。〔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互聯網+出行服務。加快全市城市公交管理服務資訊平臺、市域汽車客票聯網售票系統建設,整合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鐵路等出行資訊,開發基於互聯網的便捷化、個性化公共交通服務。推廣電子不停車收費、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電子客票和電子檢票,提升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推進汽車電子標識、智能感知、導航定位、車載診斷系統等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開展城市“掌上車管所”、“智能停車場”等便民服務,開展在線交通資訊、出行路線規劃等服務。開展汽車維修配件追溯試點和“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建設,鼓勵O2O汽車維修服務或連鎖經營等“互聯網+汽修”模式創新。〔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3)互聯網+交通監管。推進基於互聯網的交通行政許可辦理、綜合執法、市場監管、安全應急處置等交通監管新模式向基層延伸。建立全市綜合運輸公共資訊服務大數據平臺,推進公路、水路、鐵路等監管系統聯網,加快推進交通、公安、環保、質監等部門的數據交換和監管聯動,實現對車輛、船舶等運載裝備執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利用交通大數據挖掘分析人口遷徙規律、公衆出行需求、樞紐客流規模、車輛船舶行駛特徵等資訊,提升交通運輸設施規劃建設、安全執行控制、交通運輸管理決策智能化水平。推廣智慧駕駛培訓服務。〔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質監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六)互聯網+節能環保。

1.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前,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6%,環保國控重點污染源監控覆蓋率達97%。

2.重點任務。

(1)互聯網+節能。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發展智能電錶、智能燃氣表等智能計量儀器。推進能源消費智能化,鼓勵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家庭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運用家庭能源管理APP和智能終端,實現對家庭用電精確控制。加快市、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平臺及韶關市能耗監控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實現資源能耗數據在線監控,力爭全市在線能耗監控企業達50家以上。實施電機、注塑機節能增效智能化改造工程,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發展節能低碳的智能高效交通系統。加強智能樓宇建設,建立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監管平臺。(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負責)

(2)互聯網+環保。加快建設完善市、縣環境資訊網絡平臺和市環境資訊數據平臺,實現環境資訊資源的共建共享和環境質量、污染減排、污染源普查等資訊的集約管理。完善市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加快大氣環境監測預警、水環境質量監測、生態環境監測等網絡建設,全面提升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應急監測能力。加快省市縣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聯網建設,對大氣、河流、工業區、機動車輛等重點污染源建立監測點,加強對污染排放實時監控和管理。加強電力、鋼鐵、造紙、建材、水泥等行業減排監測資訊技術應用,在高排放工廠、工業園區等重點場所安裝智能傳感器,實現減排效能在線監測。加快全市固體廢物管理資訊系統建設與應用。加快黃標車淘汰步伐,推動機動車排氣檢測資訊互聯共享。(市環保局、市發改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負責)

(七)互聯網+政務服務。

1.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前,實現互聯網和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提升網上辦事服務能力,建成覆蓋全市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全市統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成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和政務服務大數據庫,全面實現羣衆和企業辦事“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讓政府服務更聰明,讓企業和羣衆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2.重點任務。

(1)互聯網+公共政務。加快完善全市網上辦事大廳,推動各級實體行政辦事大廳向網上遷移,逐步建立貫通市縣鎮村各級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進全市政務服務改革創新,依託全市網上辦事大廳,在“一站式”網上辦理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實行“一門式”政務服務模式,加強政府部門資源共享、業務協同,推動審批流程再造、並聯審批,強化實時在線監察與權力監督,提升政府服務質量與效率。建設全市統一的電子證照應用服務系統,完善組織機構代碼網上服務。優化完善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版。推廣企業專屬網頁和公民個人網頁,爲企業和民衆提供資訊主動推送服務。實行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在線申報,推行企業註冊登記“一照一碼”,打造全流程“電子稅務局”,爲企業主動提供全方位服務。〔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地稅局、市質監局、市資訊中心、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國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2)互聯網+政務公開。建立政府數據資訊資源開放機制,利用網上辦事大廳、公共信用資訊管理、市場監管資訊網、政法資訊網、醫療衛生資訊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網等平臺,逐步擴大政府部門數據開放試點。在社會民生重點領域開展政務資訊資源開放應用試點,加快數據挖掘和商業智能技術在政府管理服務中應用,探索推行個性化公共服務。〔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衛計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資訊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3)互聯網+政務大數據。依託市電子政務雲平臺建立全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庫和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系統,整合國資、商務、工商、稅務、統計等部門數據,爲政府部門、企業和公民網上辦事提供數據支撐。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社區服務、高分遙感等領域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示範。建設集政務資訊公開、投資項目審批、社會事項辦理、政府效能監察等功能於一體的大數據應用平臺。支援企業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開發新應用,推動社會服務手段創新。加快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計局、市國資委、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統計局、市資訊中心、韶關海關、市國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八)互聯網+城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