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殘疾人創業故事

學問君 人氣:2.94W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殘疾人創業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殘疾人創業故事

殘疾人創業故事【一】

幼年的李金其飽嘗苦難。3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痹症使他幾乎完全癱瘓,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治療與鍛鍊,讓他再次站了起來,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學校裏同齡人的嘲弄與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金其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與健全人的眼光對視,連上下學都專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學班主任一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啓了李金其緊閉的心門,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如今管理着數家企業的李金其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到處都是暗流險灘,但我從不畏懼困難,因爲每個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談到創業歷程,李金其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1997年,他所在的國有化工廠倒閉,而立之年的李金其下崗了。肩負着家庭生活壓力的他沒有自怨自艾,自籌資金創立了黑龍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根據對化工行業的瞭解,李金其將企業生產方向鎖定在聚氨酯材料上。這種材料具有絕熱保溫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新型建築及熱力管線等領域。

創業之初,李金其對聚氨酯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完全掌握。爲了解決技術難題,他拖着病腿四處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爲了測試產品耐寒性,他嚴冬時節帶隊北上黑河、海拉爾、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試驗,一呆就是幾個月。

透過對野外試驗數據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溫發泡的屬性,使得聚氨酯的.應用領域得以擴寬。這一發現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肯定,企業也逐漸獲得回報。目前,李金其在哈爾濱、上海、佳木斯等地經營着幾家大型化工企業,最早創立的鑫盛化工從年產值幾百萬元發展到年產值幾千萬元。

李金其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的李金其,從沒有忘記關心身邊的殘疾人朋友,他將幫助他們走上獨立自強道路視爲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在佳木斯的貧困地區捐建小學,爲寧夏農村的一戶殘疾人家庭翻蓋新房並送去彩電和冰箱,資助許多殘疾人大學生完成學業。從2003年起,他每年爲30多位貧困殘疾人訂閱報刊。10年來,他逢年過節都去看望鄰居貧困老人,爲他們購買年貨。2007年底,李金其被評爲全國首屆肢殘人“自強創業之星 ”。

“我從不認爲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對更多的生命擔負起責任,這樣的生命纔是充實而美麗的。”李金其說。

殘疾人創業故事【二】

因小兒麻痹症致殘,36歲的王勇走路需要藉助柺杖。不熟悉他的人很難將他與企業的老總聯繫起來。從單縣農村老家隻身來濟南求學,當2006年畢業求職時,王勇曾被數不清的“抱歉”刺着心。憑着努力,王勇創辦起自己的公司,將子公司發展到8家,如今公司年營業額達4500餘萬元。幫助其他殘疾人圓夢、重拾自己的博士夢……他從未停止追夢的腳步。

靠着執着和真誠拉動客戶

在濟南山大路南端一幢寫字樓,王勇坐在會議室裏,隔着落地窗望着路上行駛的汽車,一陣風將窗吹開,窗邊花盆被吹倒,他拄起拐慢慢挪到窗前。

“現在事情太多,難得坐下來休息。”王勇是麥德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創辦者兼董事長,平時工作繁忙。他來自單縣農村,因小兒麻痹症致殘。他身殘志堅,靠着努力,創辦自己的公司,7年時間發展到8家子公司。身爲殘疾人,他的創業路更顯艱辛。

“2006年中醫醫史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後,有半年的時間是失業狀態。老家有弟弟妹妹,不是一般的困難。”雖然殘疾,王勇覺得自己得撐起一個家。上大學時,爲幫家裏還債,王勇曾拖着腿跑遍了濟南打工。“當畢業找工作時,一句句‘抱歉’現在想起來都心酸,那時候爲找工作不記得去過多少家企業面試。”後來,王勇找到一份雜誌社的工作。

2009年,王勇從雜誌社辭職,開始創業做圖書出版。“那時租了一間民房當辦公室,只有20平米,辦公桌椅是從二手市場買的。不方便跑業務便打電話,幾個月才拉來第一個客戶。”王勇依然記着自己當年的第一單生意——河南焦作市職工醫學院一部教材的出版印刷。

“身體雖然有殘疾,但靠執着和真誠是可以成功的。”從2009年創業,7年時間,王勇創辦的企業子公司已開到8家,營業額4500多萬;公司也已經從“光桿司令”發展到擁有近百人的團隊。

殘疾員工在這裏找回自信

王勇在辦公室裏開始忙碌時,在門外不遠的地方,失去一隻腿的趙盼盼緊張地往公司的天貓書店裏錄入着新書。在這家殘疾人當老闆的公司裏,趙盼盼已是電子商務的主管,也是公司11個殘疾職工之一。

“在這裏三年多了,雖然有殘疾,但覺得與其他同事沒啥兩樣,大家其實都幹着一樣的活。”即便雙腿不便,趙盼盼臉上依舊洋溢着一種自信:“只要有信心,殘疾人幹起活來並不差。”

“也許因爲自己是殘疾人,對殘疾人有更多的理解。”爲了方便殘疾人行走,細心的王勇在公司走廊裏鋪了地毯。“對殘疾人來說,只要把自己的心敞開,就會有機會;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也能把事情幹好。殘疾人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多少單位的無障礙設施不形同虛設呢?”

王勇還積極救助殘疾人。幾年來,王勇捐助殘疾人的資金已有70多萬元,很多受助者是孩子。“我出生8個月就患上小兒麻痹症,讀書的信念改變了我的生活。我希望能讓更多殘疾孩子的命運因爲讀書而改變。”

擠時間考上了博士

在會議室的桌上,整齊地擺着幾本醫藥方面的書,這是王勇的公司剛出版的新書。王勇告訴記者,公司主業是做出版,出版的很多書都與自己讀大學時所學專業有關,這也是興趣使然。

“當初研究生畢業沒有繼續讀書,實在是家裏經濟所迫。”王勇說,在他畢業的時候,家裏還有弟弟妹妹需要花錢,他放棄了讀博深造的夢想。

2014年,喜歡挑戰自我的王勇,重拾博士夢,開始準備中醫醫史文獻專業的博士學位的考試。當時王勇負責着企業的運營,每天的事務性工作很繁重很辛苦,但爲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夢,王勇努力擠出學習的時間。爲了考博士,每天晚上回家都要記一個術語,學幾個單詞。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王勇已是博士一年級的學生。

讀博士期間,王勇又有了新目標。在王勇的電腦上,一個叫做“博覽醫書系統”的醫藥文獻檢索系統初具規模。“我要打造一個有十萬冊醫學文獻的數據庫,供所有人使用。”王勇說,當你搜尋“打嗝”時,數據庫就會自動檢索出與“打嗝”在古中醫文獻中的稱呼“呃逆”相關的文獻。“離上線已經不是遙不可及。”

“我始終相信,有付出就有收穫。”王勇告訴記者,能走到現在,多虧了心裏有一個信念,面對自己的現實,把自己看透,比別人更珍惜每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