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大四女生創業賣豆腐被騙 放心豆腐小區熱賣

學問君 人氣:5.19K

一間10平方米的小作坊,幾臺年久失修的機器,加上四五百斤黃豆,年僅21歲的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專業的大四女學生楊翠翠,在青島市宣化路上一間民房裏,開始了她醞釀已久的創業夢。楊翠翠告訴記者,創業4個月來還沒有掙到一分錢。盤過作坊後發現設備老舊,與賣主的承諾大相徑庭,高額的成本讓她根本拿不到利潤;得不到相關部門許可,不得不提心吊膽地經營。受騙經歷讓她非常沮喪,但是身邊好心人的幫助則讓她一次次振作起來。創業路坎坷,楊翠翠在堅持。

大四女生創業賣豆腐被騙 放心豆腐小區熱賣

放棄TCL實習機會苦學做豆腐技藝

11月30日氣溫驟降,上午11時,記者來到一居民小區的大門口,離很遠就看見一個身穿紅色棉服的女子,在人行道上擺着一個豆腐小攤,熟練地切豆腐、稱重 、找錢。“大姐給您再套一個塑料袋,您拿好了,下次再來啊!”熟練的動作讓人不敢相信眼前就是正上大四的女學生。寒風凜冽,她的臉和雙手被凍得通紅。

她叫楊翠翠,出生於1991年,老家在菏澤市鄆城縣,2012年6月份,楊翠翠根據學校的安排,被分配到TCL公司實習,專業對口。但楊翠翠覺得 ,即使是找到工作,機電這個專業的女員工也很受歧視。

與楊翠翠一起創業的還有她的男朋友房靈啓,兩人是中學校友,也是老鄉,戀愛三年多了。2012年6月,二人到北京找親戚玩的經歷,點燃了楊翠翠的創業夢想。楊翠翠說:“靈啓的表哥比我們大不了幾歲,在北京一個農貿市場裏面賣豆腐,現做現賣,能掙不少錢,我就跟靈啓商量,爲什麼不可以在青島開一家呢?”2012年6月,楊翠翠接到實習通知時,正在男友表哥的作坊裏面刻苦地學習做豆腐的技術。對學校的分配安排,楊翠翠婉言拒絕了。

被騙買來老舊機器成本翻倍超出預支

2012年7月23日,楊翠翠回到青島,她的男友房靈啓也從威海趕了過來。楊翠翠透過網站找到了一家正要轉讓的豆腐作坊。在跟着這家豆腐店老闆簡單學了幾天機器的使用方法後,年僅21歲的楊翠翠正式成爲了這家豆腐作坊的老闆娘。

“前期投資算下來一共花了兩萬五左右,我們兩家都是農民家庭,家裏擠出來2萬元,還從朋友借了一些,機器設備一萬多,加上一年的房租,還有黃豆,滷水這些材料。”楊翠翠回憶:“當時我跟以前的那個老闆學這個機器使用方法時,老闆一直給我強調說這個鍋爐是4 千瓦的,一個月最多400多塊錢的電費,我算了算利潤還可以。”

第一個月電費單子下來的時候,楊翠翠和男友被着實嚇了一跳,1000多元,是他們預算的兩倍多。很快 ,楊翠翠發現在層層包裹下的鍋爐後面,加熱管有兩根,每根都是6千瓦,兩根加起來就是12千瓦,這比豆腐作坊前老闆承諾的4千瓦高出兩倍 。

楊翠翠回憶稱:“我開始還以爲是誰在偷電,想讓以前的老闆來檢查檢查,沒想到人家非常肯定地說不可能有人偷電,都是作坊裏自己用的,顯然他們早就知道是加熱管出的問題”。

腳蹬三輪去進貨街坊鄰居暖人心

“我從李村大集上買了個腳蹬的三輪車,從撫順路批發市場進貨,一趟就是四十分鐘 ,我不怕累不怕挫折,但就是受不了別人騙我,難道就因爲我還沒畢業,沒社會經驗,就得受騙嗎?”島城市區陡峭的道路讓這個蹬着腳蹬三輪車來回穿梭的'小姑娘不堪重負,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在採訪過程中楊翠翠一直重複着“受不了別人騙我”這樣的話,那是因爲她曾經多次找過豆腐作坊以前的老闆,但最終都被一次又一次冷酷地駁回了。

經營了一段時間之後,楊翠翠才知道這家豆腐作坊經營手續不全。楊翠翠介紹:“之前我們沒有交錢的時候,老闆跟我們說他們證件是齊全的,等到我們交完錢了,沒想到人家突然說證件不全,還說小作坊都這樣。”

每天早晨楊翠翠都要將磨豆腐時順便做出來的豆漿加熱 ,擺在攤位上售賣,而鄰居和保安給這個未畢業小姑娘的幫助,常常讓她心裏升起暖流。楊翠翠說:“裝豆漿的那個大桶很燙很沉,有時候靈啓去市場上進貨,我一個人搬不動,小區裏的居民和保安都會幫助我把桶擡出來。”另外,原來的豆腐店老闆給他們提供的擺攤地方也是一個非法集市,他們沒有錢租攤位,目前也只能四處打游擊。

放心豆腐小區熱賣摸着良心繼續創業

自從楊翠翠的豆腐攤進住了這個集市,附近小區的大叔大媽就成了他們忠實的顧客。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楊翠翠做的豆腐讓居民們放心。“如果做豆腐用石膏的話,我們也可以一斤黃豆做出三斤多豆腐,但我們一直用滷水,產量當然就低了一些。”

楊翠翠男友房靈啓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他們現在的技術,一斤黃豆可以做出2.5斤豆腐,總共可以賣到6元左右,做完一斤黃豆的成本保守估計已經達到了近5元,也就意味着他們每賣出一斤豆腐,只有大約4毛錢的利潤。房靈啓說:“前幾天我們仔細算了算,可能是因爲多次機器維修的費用,現在我們幾乎一分錢都沒賺到,甚至還賠。”

“這只是一個開始,現在食品安全問題這麼多,我相信只要我們摸着良心做豆腐,一定會有市場。”楊翠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