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知識付費時代要到來了嗎?

學問君 人氣:2.68W

現在,付費產生內容,用錢評價和篩選資訊的條件,已經突破了值乎所在的知乎,分答相關的在行。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正在接入,一個大趨勢——知識付費的大趨勢,似乎已經轟然襲來了。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知識付費時代要到來了嗎?,更多熱點創業項目參考歡迎訪問()。

知識付費時代要到來了嗎?

羅輯思維曾經有過知識直接變現的嘗試,但沒有成功。

在2014年最後一期節目中,羅振宇做了一期《讀書人的新活法》的節目,希望把他的幕後團隊“開源”,透過到企業、家庭“說書”的方式,換得讀書人的新活法,但從後續效果來看,探索並沒成功。

比起羅振宇,同樣以讀書人自居的編劇史航顯然抓住了風口。在2016年5月,依靠知識和見識,史航在分答9天賺4萬的故事廣爲傳播。在分答上,史航定價問答,別人付費偷聽,在回答後入睡的史航,躺着把錢收入囊中。

但知識付費的時代真的要到來了嗎?羅振宇的探索失敗只是時間未到嗎?

分答爆紅和問答付費

上線於今年5月15日的分答實現了現象級爆紅。比起姬十三團隊更早推出的在行,分答像是語音版在行的mini版,可以向平臺上的大V提問,大V則看問題和價格選擇性回答,但時間限定在“60s”。不同於在行的付費模式,分答還加入了偷聽環節,提問者可能要花費3000元的問題,偷聽者花1塊錢就能分享到答案。

窺私、娛樂、八卦、獵奇……分答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爆炸性傳播,成爲一款名副其實的爆款產品,並且在王思聰參與回答問題時達到了頂峯。這位中國最著名的富二代回答了包括“性生活”在內的32個問題,最後獲得了23.8萬元的收益。

這看起來像一場知識付費的狂歡,但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在娛樂化和初期興奮度過後,分答還會剩什麼?60s語音能實現“知識”問答嗎?分答的未來會是什麼?

在6月24日的分答溝通會上,在行&分答創始人姬十三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了集中解答。

首先,姬十三認爲爆紅之後,分答的方向是專業化發展,依託果殼網、科學松鼠會和在行等資源,分答上的大V會在娛樂化爆紅之後,往專業化方向走。實際上,姬十三還透露,醫療和法律等垂直方上已經開始呈現出跡象。

其次,對於60s的語音,姬十三認爲大部分初次問題時長已經足夠,但分答團隊在進一步迭代中,還會開發出“追問”功能,讓問題可以得到進一步解決。當然,作爲“在行”的衍生產品,姬十三認爲更加深入和專業的探討將可以從分答匯入到在行中,如果是一對多的情況,則有“MOOC學院”。

第三,姬十三還首次對外闡釋了分答的未來:以人爲核心的專業化知識服務。

他解釋稱:“我記得過去在大學的時候想要買個相機需要花三天時間研究,想知道哪個更適合我,哪個性價比更高,現在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琢磨了,所以我要買個東西我最好是有個專家告訴我,你的需求是什麼,可以滿足你需求的`結果是什麼,非常簡單,我要結果,我要簡單粗暴,我要定製。”

在姬十三團隊看來,這種定製化需求背後的知識看起來是知識,但其實背後隱藏的是種服務。“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能在頭腦裏面虛擬的摸不着的知識,無論在天涯海角在天南海北你都能給另外一個人帶來服務,讓知識變成服務的變現,這件事情是不是便利,所以以人爲核心,交易及社區。”

於是如果從威脅角度來看,對於分答來說,形成社區和用戶沉澱可能是當務之急,因爲姬十三稱,目前流量來源嚴重依賴朋友圈。

“那如果騰訊出於戰略考慮封殺了你的連結呢?畢竟這種情況此前出現過。”

姬十三回答稱:“作爲成熟的創業者,我只能說我們理應做好這種準備,但是目前來看,短期內還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另外,這一輪融資我們也跟幾家巨頭接觸過。”

值乎和知乎Live

無獨有偶,與果殼調性相似的知乎曾早於分答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值乎。而這正是外界擔心分答失敗的原因之一。

不過“值乎”這款在4月1日推出的產品,更像是爲愚人節準備的禮物,雖然值乎同樣刷爆了互聯網人士的朋友圈,但更多參與者認爲,值乎真正的價值在於普及了“付費看答案”的模式,而對於付費知識並無太大助益,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火爆背後的“價值觀”。

新東方在線COO潘欣在體驗值乎後評價道:“1、很好,讓我昨天一晚上掙了300多元,今天又掙了小200元啊,感謝值乎。值乎這產品,絕對是第一眼美女的範兒啊,令人驚豔。2、但是,這玩意如果只是現在這樣,我預測三天熱乎勁,畢竟看着朋友圈滿屏的牛皮癬廣告似的感覺,很令很多人生厭啊,包括我自己都討厭自己。”

潘欣還猜測稱,值乎只是知乎團隊的試驗品,真正的意圖在於推出“付費問答”。

果然,5月14日,上海,知乎官方在5週年慶典之際,正式推出了具有付費內容交流功能“知乎Live”,這個位於知乎App內的新功能,會圍繞某個知乎大V進行專項Live羣組內交流,加入聆聽需付費,價格由分享者制定。比如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的“創業者”相關的專場,“門票”499元,在一個小時的分享中,實際獲益達10萬元。

有趣的是,就在知乎Live推出的後一日,類似“值乎”的產品“分答”上線,並引爆了朋友圈,而當時,知乎早已將值乎置於“休假”狀態了。此後迭代,推出語音版等,都是競爭鏈內引起的相應變化而已。

總之,在2016年上半年,知乎和在行,值乎和分答,都先後將付費問答推向了市場,並且透過社交網絡取得了爆發式普及。

雖然值乎和分答這種短平快的交流方式,可能不是知識分享的最好載體,並且對於社交關係的依賴,以及社區資源的需求都可能會讓其只是“火爆一時”,但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們的成功證明了中國人願意爲知識買單,在這個需求的基礎上,如果受益分配模式合理,那知識付費並不會玩玩而已。

知識付費大趨勢

在分答的溝通會上,馬東認爲中國人其實早就有爲知識買單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時代,孔子門生需要向老師送上“束脩”。

但在此前的互聯網發展裏,“免費”一度成爲了主流,從小說到音樂,所有本該有版權的知識和IP,在中國都被互聯網的免費大旗蓋過。馬東表示,現在到了迴歸傳統的時候,用戶願意爲優質的內容買單。比如他和奇葩說團隊剛完成的語音課程,就在某音頻網站上銷售火熱。

對於知識付費的需求,羅輯思維的CEO脫不花從另一方面發表了看法,她認爲移動互聯網讓垂直化服務和個性化需求成爲了可能:“我們現在每一個人拿起手機的那一刻都像極了皇帝,屏幕一點就有自己的御膳房,屏幕一點就有自己的專門美甲師,當然也該有自己的專門老師,可以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需要補充的是,羅輯思維也正沿此方向探索,在“說書”式的知識變現失敗後,他們現在推出的“得到App”獲得了不錯的反響,至少一個叫“李翔”的財經主編,在一個每年199元的付費訂閱活動中,短時間賺取了300萬,他後續所要做的就是每天更新自己關於商業財經方面的觀察和見解。

這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釋羅振宇關於“說書”的變現爲何失敗——門檻太高,不好規模化,比起“說書”,更多企業喜歡聽案例、成功學,不會爲人文歷史類和非工具類的知識買單,除非你可以實現碎片化——而這些正是李翔成功的原因。

此外,李翔的案例給了“讀書人”和“知識分子”等羣體另外一種商業變現的可能。如果不是付費訂閱,前資深媒體人李翔的變現途徑,很可能是開闢一個關於自己的新媒體,然後開始透過廣告、軟文和打賞的方式獲得收入,但比起他現在的方式,差距不小。

實際上,正如百度貼吧之父俞軍評價值乎時提到的那樣:一方面,付費能激勵更優秀的內容產生,金錢提高了知識的生產力;另一方面,用錢評價也提供了一種更高效的資訊篩選渠道;這兩個條件會不斷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場和生態,值乎至少會成爲一個有用的功能。

現在,付費產生內容,用錢評價和篩選資訊的條件,已經突破了值乎所在的知乎,分答相關的在行。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正在接入,一個大趨勢——知識付費的大趨勢,似乎已經轟然襲來了。

TAGS: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