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成長心理>

別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了

學問君 人氣:2.78W

別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了。孩子大些明顯有自己思維的時候,父母只管着教育孩子,並不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仍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對孩子一頓說教,導致孩子出現越來越不聽話的現象。

別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了

現代社會,很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以至於從懷孕開始就各種胎教,等孩子出生不久就開始各種早教。

孩子大些明顯有自己思維的時候,父母只管着教育孩子,並不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仍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對孩子一頓說教,導致孩子出現越來越不聽話的現象。

其實,並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而是父母在給孩子講大道理的時候,孩子根本不明白父母口中的長篇大論,仍用自己的方式做事情,甚至爲了反駁父母而專門做出與之相反的事情。

進行科學教育是好事情,但是要注意在家裏不要把孩子當作是孩子,孩子不管多小他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家庭對話平等的存在。而講大道理只是告知的意思,根本不存在家庭對話平等的行爲。

可以說,一直用講大道理來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方式,只是告知者與被告知者、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根本沒有家庭對話平等而言,這樣難怪孩子會接受不了。

經常對孩子講大道理會使孩子更加叛逆

就拿我們成人而言,要是對方經常對你指手畫腳,說你這個做的不對那個做的不對,你會高興嗎?

這就跟我們教育孩子一樣,要是每天都對孩子指手畫腳,說這個不對哪個不對,並且還告訴孩子怎樣做,孩子也會不高興的,他們會認爲他們的思想被禁錮,沒有自由可言。

別再飯桌上給孩子講大道理

許多家長喜歡和孩子“邊吃飯邊交流”,他們認爲在吃飯的輕鬆環境中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但事實上,在飯桌上大講人生道理或責問訓斥,孩子會“壓力山大”,這種心理壓力會讓孩子“吃不消”,影響消化功能。

長期如此,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一到吃飯時精神就緊張,至聯想到負面體驗,不僅可能產生焦慮、人際溝通障礙、品行障礙等心理障礙,甚至會導致厭食症等重症心理疾病

因此,建議家長們儘量在餐桌上說些輕鬆愉悅的話題,比如問問孩子今天玩了哪些遊戲、交了哪些新朋友等。如果有其它的話題要跟孩子溝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如以下幾種:

表揚孩子飯前說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得了獎、拿了小紅花,家長可以在晚飯前給每個家庭成員倒上一杯白開水或飲料,然後用驕傲的口吻表揚孩子,並與之碰杯;孩子一定能享受一個愉快的晚餐。

小道理做家務時說 生活小道理“身教”的作用更好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或共同從事某項任務時,就是身教的最好時機。比如一起洗碗、洗襪子,孩子就可以模仿家長學着做這些簡單的瑣事,還能從側面感受到父母做事的態度。

犯錯了去孩子的房間說 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即便犯了錯,也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到孩子的房間等隱私的'空間裏討論他犯下的錯誤,能給他留面子,講完道理也能讓他好好坐下來反思。

悄悄話睡前說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心裏會有一些悄悄話不願意說給大人聽,比如喜歡某個同學、自己身體發育的情況等。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坐到他的牀前或者和孩子躺在一起,旁敲側擊試探性地談;讓孩子心裏有數,自己去感悟就好。

另外,當你發脾氣的時候就應該會想到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

講大道理的時候,遇見孩子不聽話的現象,那麼,父母就會出現發脾氣的現象,要知道發脾氣可比講道理要糟的多。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存在着反抗因子,如果父母與他們針鋒相對,那麼就會刺激到他們好勝、好戰的性格特點,從而把父母當作敵對方。

一旦孩子對父母產生了敵意,再想好好得到教育,那可就難了。要知道孩子不只是你們的孩子,更是你們的朋友。

父母們要謹記這幾句話:

與其對孩子一味要求,不如對孩子進行言行身教。

信守承諾永遠都是父母和孩子和平相處的橋樑。

平等的溝通,而非灌輸。

明白上述幾點,孩子不會和你越走越遠。

TAGS: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