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歷史成語故事 (15篇)

學問君 人氣:9.08K

歷史成語故事 1

自慚形穢

歷史成語故事 (15篇)

晉朝時候,有個驃騎將軍名叫王濟,相貌俊朗,待人接物也很有風度。雖然是個提刀弄槍的軍人,但平時讀書論經,才學很好,在城裏也頗有名聲。

有一年,王濟的外甥衛玠(jiè)母子前來投靠王濟。衛玠是晉朝時最有名的美男子。《世說新語》中說衛玠“風神秀逸、身體羸弱”,這正合魏晉女子喜歡的標準——病態之美。王濟一見衛玠如此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簡直驚呆了。他對衛母說:“人家都說我相貌漂亮過人,現在與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塊與明珠寶玉放在一起,顯得我真是太難看了!(原文是:‘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過了幾天,王濟帶着衛玠,騎着馬去拜見親朋好友,又帶着衛玠四處遊玩。走到街上,看見衛玠的人都以爲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爭着圍觀,你擠我擁,幾乎轟動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親友們想了解一下衛玠除外貌漂亮以外,學問是否出衆,便堅持要他講解玄理。衛玠推辭不了,便講了起來。講的時間不長,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稱讚他講得精深透徹的。人們笑着說:“看來,你們王家三個兒子也抵不上衛家的一個兒郎啊!”王濟說:“是啊,和我這外甥一起走,好似明珠在側,朗然照人。”就是說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發光。

後來,人們就用“自慚形穢”來形容因爲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別人感到慚愧。慚,慚愧;形穢,相貌醜陋。

歷史成語故事 2

削足適履

春秋時期,發生了兩件骨肉相殘的事情。這兩件事情影響很壞,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晉獻公與公子申生的事情。

晉獻公在晚年時非常昏庸,寵愛妃子驪姬,對她言聽計從。驪姬想讓兒子奚齊當太子,就與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對付他們的眼中釘——太子申生。

一次,驪姬用蜂蜜擦頭,引來不少蜜蜂,然後命申生用扇子驅趕蜜蜂。結果,晉獻公在高臺上看到,真的以爲申生有戲母之心。晉獻公勃然大怒,從此斷絕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寵,只得自殺。

驪姬還在獻公面前,說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壞話。獻公聽信讒言,派人去殺重耳。重耳、夷吾見勢不妙,只得逃出晉國,另尋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棄疾與楚靈王的事情。

楚靈王曾經傳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棄疾去管理被滅的蔡國,而他統率軍隊出征,攻打東方的徐國。公子棄疾見國君不在國內,就帶兵回國,殺死了楚靈王的兩個兒子,擁立他哥哥的兒子子比爲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靈王聽說公子棄疾掌握了大權,自己又沒有辦法打回去,氣得上吊自殺。公子棄疾見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索性逼子比自殺,自己從後臺走向前臺,做了楚王,歷史上稱他爲楚平王。

這兩件事,一件是父親逼死兒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說起來都令人連打冷戰。

《淮南子·說林訓》在評論這兩件事情時說:“這種骨肉相殘的事,好比爲了適合鞋子的尺寸,把腳削小;爲了適應帽子的大小,把腦袋削小一樣,愚蠢透頂。”

歷史成語故事 3

1,抱薪救火--謀士蘇代

2,勢如破竹--杜預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興嘆--河伯

5,負荊請罪??藺相如、廉頗

6,投筆從戎??班超

7,江郎才盡??江淹

8,對牛談琴??公明儀

9,圖窮匕見??荊軻、秦始皇

10,破釜沉舟----項羽,劉邦

11,指鹿爲馬---趙高

12,紙上談兵---趙括

13,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14,葉公好龍--葉子高

15,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16,洛陽紙貴--晉代文學家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堅

18,按圖索驥--孫陽

19,後來居上--西漢汲黯

20,邯鄲學步--壽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吳國國王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請君入甕--周興

24,胸有成竹--北宋畫家文與可

25,脣亡齒寒--晉獻公

26,雞鳴狗盜--齊國的孟嘗君

27,枕戈待旦--西晉人祖逖

28,精衛填海--精衛

29,不學無術--霍光

30,不寒而慄--義縱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爲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呂蒙)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成語與人物

1)四面楚歌:項羽(2)破釜沉舟:項羽(3)約法三章:劉邦

(4)項莊舞劍:劉邦(5)一飯千金:韓信(6)胯下之辱:韓信

(7)運籌帷幄:張良(8)借箸代壽:張良(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11)洛陽紙貴:左思(12)斷虀畫粥:范仲淹

(13)韋編三絕:孔子(14)一字千金:呂不韋(15)東牀坦腹:王羲之

(16)學富五車:惠施(17)一毛不拔:楊朱(18)一箭雙鵰:長孫晟

(19)小時了了:孔融(20)不求甚解:陶潛(21)如魚得水:諸葛亮

(22)江郎才盡:江淹(23)投筆從戎:班超(24)刮目相看:呂蒙

(25)臥薪嚐膽:勾踐(26)家徒壁立:司馬相如(27)殺彘教子:曾參

(28)割席絕交:管寧(29)圖窮匕見:荊軻(30)嘔心瀝血:李賀

(31)撲朔迷離:花木蘭(32)舉案齊眉:梁鴻(33)詠絮之才:謝道韞

34)引錐刺股:蘇秦(35)鑿壁借光:匡衡(36)目不窺園:董仲舒

歷史成語故事 4

見利忘義

秦末,酈商在高陽起兵,歸順劉邦。他將自己的四千兵馬交給劉邦統率,自己衝鋒陷陣,立下不少功勞。劉邦做了皇帝以後,他當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後來退休在家。

劉邦死後,大權落在呂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兒呂廣、呂祿爲王,打算將劉家的天下變爲呂家的。呂后病死後,呂家的人蠢蠢欲動,眼看一場政變就要發生,漢朝大臣們個個捏着一把汗。

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緊急磋商,討論對策,最後決定爲了平息禍患,必須誅滅呂氏家族。但是,當時的兵權在呂祿的手中,他掌管北軍,周勃雖然是名義上最高的將領,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無法調遣部隊。

周勃和陳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酈商的兒子酈寄與呂祿是好朋友的關係,除掉呂祿。周勃首先劫持住酈商,威脅酈寄引出呂祿,乘機奪取兵符。呂祿聽從酈寄的勸告,出外狩獵散心,周勃奪了兵符,趁機控制北軍,隨後便把呂氏家族全部誅滅。

酈商在誅呂事件發生後不久就去世了,酈寄由於立下大功,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後來史書評論酈寄,說他見到有利可圖,就出賣了朋友,是個沒有道義的人。

歷史成語故事 5

含義: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典故: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爲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着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邯鄲學步的道理: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都忘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都強調胡亂模仿別人,“邯鄲學步”強調學習別人的忘掉自己的;“東施效顰”強調生搬硬套。

歷史成語故事 6

後生可畏

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孔子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子,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卻站在旁邊。孔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問道:你爲什麼不和他們玩?

那個小孩答道: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意和他們玩。有什麼奇怪的呢?

過了一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裏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孔子問他爲什麼不避讓車子,他說: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聽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孔子聽後非常驚訝,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竟說出如此有道理的話,實在是了不起。那孩子又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裏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以跟母馬行走了……這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孔子讚歎道: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得呀!

後生可畏:讚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歷史成語故事 7

偃旗息鼓

在三國時期蜀漢的軍事集團中,趙雲是少有的智勇雙全的將領,他憑着大智大勇,爲劉備的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成爲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自從跟隨劉備,千難萬險,忠心不改。在蜀營中,趙雲除了領軍破敵,履行將軍職責外,還擔負着一個重要的職責:做劉備的親隨,負責保護劉備以及家小的安全。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其艱鉅的工作。趙雲沒有讓劉備失望:當陽長阪,他單騎救阿斗;劉備東吳成親,他行諸葛錦囊之計,竭力護主等等。

有一次,蜀魏兩國交戰,蜀將黃忠殺死魏將夏侯淵,並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惱火,於是把米倉移到漢水旁邊的北山腳下,並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黃忠決定帶兵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他和趙雲約定了返回時間,結果過期未歸。趙石就帶兵前去接應,正好與曹操的隊狹路相逢,趙雲同魏軍廝殺起來,最後將魏軍打得落花流水,成功營救回黃忠。

曹操遭受這麼大的損失,怎能善罷甘休!他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雲,直撲蜀營。劉備只好帶領數萬百姓逃往江陵,並派趙雲斷後。雙方相遇,又是一場惡戰。沒過多久,趙雲甩開魏軍先鋒,直撲魏軍戰陣,且戰且退,爭取時間,保證劉備和數萬百姓的安全。最終,趙雲殺出重圍,回到了自家營地。

正在營地的張飛趕緊前來接應,副將張翼見趙雲己退回本寨,後面追兵又來勢兇猛,便要關閉寨門拒守。趙雲卻臨敵制變,一面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一面又命令弓箭手埋伏在寨內,白己則單槍匹馬地站在門口等候敵軍。

氣勢洶洶的魏軍很快趕到,一時間,大兵壓境,戰雲密佈。趙雲這邊卻寨門大開,見不到一面戰旗,聽不到一聲戰鼓。生性多疑的曹操見狀,懷疑裏面隱藏着伏兵,不敢輕易進攻,便下令撤兵。

趙雲見曹軍退兵,立刻擂起戰鼓,剎那間,殺聲震天,飛箭如雨,魏軍十分恐慌,自相踐踏,很多兵卒掉進漢水淹死了。於是,趙雲率將士趁勢奪取了魏軍的糧草,斬殺了曹操的大批人馬,得勝回營。

第二天,劉備親自來到營地犒勞軍士,當看到昨日戰鬥留下的痕跡時,他感慨地說:“子龍(趙雲,字子龍)一身都是膽啊!”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

歷史成語故事 8

西周的最後一個國君是周幽王姬官涅。此人昏庸暴虐,政治腐敗。

公元前779年,褒國進獻了一個姓姒(sì)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對她萬般寵愛。褒姒一向不愛笑,幽王用音樂歌舞、美味佳餚都不能讓她笑。有人獻計點燃報警的烽火臺,招來各路諸侯兵馬,使他們上當,讓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帶褒姒到行宮遊玩,晚上傳令點燃烽煙,各地諸侯見到烽煙,以爲是盜寇侵擾京城,紛紛率領兵馬趕來相救。到了一看,只見幽王在喝酒取樂。幽王派人對他們說:“沒有什麼盜寇,讓你們辛苦了!”

諸侯受騙,匆匆地來,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開心。

褒姒生了個兒子叫伯服,幽王廢掉申後,立褒姒爲王后;廢掉申後生的太子宜臼(jiù),立伯服爲太子。

宜臼遭到廢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裏。他對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滿懷憂愁,心中十分痛苦,寫了一首題目叫做《小弁》的詩,抒發自己的心情。詩的第三節說:“看見屋邊的桑樹和梓樹,一定要必恭敬止。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誰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誰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處找尋?”

由於幽王昏聵無道,諸侯紛紛叛離。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聯合犬戎的軍隊進攻鎬京。幽王下令點燃烽煙,但是諸侯受過騙,以爲又是幽王一時興起,逗褒姒開心,所以都沒有派出救兵。犬戎的軍隊攻下鎬城,殺了幽王,擄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後來演化爲“必恭必敬”,也有寫作“畢恭畢敬”的。

歷史成語故事 9

城狐社鼠

晉朝時期,統治階級非常注重門閥制度,世家貴族與新興貴族的地位相差懸殊。在山東,臨沂王家是享譽海內的世家大族之一。王家的後起之秀王敦就娶了晉武帝的女兒襄城公主爲妻。

晉室南渡後,失去了對北方的統治權。於是,司馬睿在南方稱孤道寡,建立東晉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後人稱司馬睿爲晉元帝。

晉元帝爲了拉攏世家貴族,用王敦的堂弟王導爲當朝丞相,封王敦爲揚州刺史,訓練精兵良將。後來,王敦又升遷爲鎮東大將軍,坐鎮武昌,指揮江、揚、荊、襄、交、廣六州的兵馬。王氏二臣,一將一相,輔助晉元帝穩坐朝堂,撐起東南半壁。

當時,就是一般的老百姓,也對王氏掌握重權心知肚明,他們講:“王與馬(司馬氏),共天下。”

首都建康位於長江下游,而王敦率軍屯駐在長江上游,對京城產生了極大的威懾力。晉元帝是個聰明人,早就發現這一形勢對自己的帝位極爲不利,就任命劉隗和戴淵爲鎮北將軍,專門防範王敦。

王敦看透了晉元帝的心思,知道天子開始對付自己了,心中十分不安。此人素有反心,但又不敢直接帶兵進犯國都,因爲這樣一來,他的反心就昭然若揭了。想來想去,他就準備仿效西漢時期的吳王劉濞,以“清君側”爲名起兵造反,說劉隗是個奸佞小人,自己要清除這個奸賊,使國家安定下來。

想到這裏,王敦就和他部下的長史(幕僚)謝鯤密謀造反一事。

謝鯤聽了,覺得這樣做非常不妥,就加以勸說:“劉隗固然是奸惡之徒,但他畢竟是天子所信任之臣。他把天子當做靠山,就如同藏在城牆裏的狐狸,躲在神廟裏的老鼠。要捉狐狸,城牆怎能不被毀壞;要捉老鼠,用煙燻水灌,神廟也會受到損失。你要清除劉隗,豈不是連帶着把天子也給得罪了?”

王敦見謝鯤不順着自己說話,不由得勃然大怒,說道:“你這個人真是很平庸,怎麼懂得大道理!”

322年,王敦率兵攻入京城,將元帝的親信大臣刁協、戴淵等殺死。劉隗與王敦交戰,吃了敗仗,只得投奔後趙,此後再也不敢回南方了。王敦此番欺君罔上,居然毫髮無傷,於是得意揚揚地回了武昌,從此更加囂張,儼然一個獨霸天下的土皇帝。

看到王敦權勢如天,無人能夠制約,晉元帝心中越來越難受,終於憂憤而死。公元324年,王敦知道當時的晉明帝病危,覺得這是一個可資利用的造反機會,再次進攻京城。幸好老天不佑,王敦在軍營中染病身亡。

歷史成語故事 10

涸轍之鮒

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莊子的學者。由於過分專注於着書立作,不太注重生產,所以生活得很是窮困潦倒,經常因爲沒錢買糧食而飢腸轆轆。

這不,莊子家又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無奈之下,他只好硬着頭皮到監理河道的監河侯家去借點糧食。監河侯本是一個很小氣的人,但看見這麼清高的莊子登門求助,便爽快地答應借糧,同時說道:“借你糧食當然可以,不過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稅之後才能借給你,你覺得如何呢?”

莊子見監河侯不太樂意馬上借糧,非常生氣,只見他憤怒地對監河侯說:“我昨天從家裏走了很遠的路到你這裏來,走在半路上,突然聽到喊救命的聲音。我當即朝發出聲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來是躺在乾枯的車溝裏的一條小魚在呼救。”莊子嘆了口氣接着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我當時連忙上前去問道:‘小魚啊,你爲什麼來到這裏?’小魚回答說:‘我原本住在東海,今天不幸落在這車溝裏,快要死了。先生,請你給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小命吧!不然我就死定了!’”

監河侯聽了莊子的話後,問他是否給了小魚水救助它。莊子冷冷地說道:“我當時說:‘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勸說吳、越兩國國王,把西江裏的水引來救濟你,讓你隨江水愉快地游回東海去,你看如何呢?’”

聽到莊子的這番話,監河侯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說:“那怎麼行呢?”

“是啊,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場氣得睜大了眼,氣憤地說:‘我失去了依賴的水,沒法活下去。我現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來西江水,我早就死在這裏了。那時候,你只能到賣魚乾的店鋪裏去找我了。’”

這段故事史書記載:“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聲。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爲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涸轍之鮒”。

——《莊子·外物》

歷史成語故事 11

親痛仇快

東漢初期,漢光武帝根據衆臣之功進行封賞,唯獨遺漏了漁陽太守彭寵。當年,彭寵曾派出大隊騎兵,幫助光武帝打敗王郎,平定河北,立下了卓越的功勳。因此,彭寵覺得光武帝做事不公,心裏憤憤不平,怒氣不息。

當時漁陽歸幽州牧朱浮管轄。朱浮曾向漁陽徵收錢糧,但彭寵自以爲頗具實力,可以爲所欲爲,就拒絕了朱浮的要求,並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朱浮爲這件事很生氣。因此,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沒過多久,朱浮就給光武帝寫了一封密信,說彭寵對朝廷不滿,已經起了反心。光武帝不知真假,就召彭寵進京述職。彭寵嚇壞了,怕光武帝會嚴厲地懲治自己。彭寵的妻子勸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割據土地,做一方之主。彭寵耳根很軟,竟然聽從了妻子的.意見,不但拒絕入京朝見,而且出兵兩萬多人進攻朱浮。

朱浮寫信給彭寵說:“現在國家剛剛安定,開國諸臣都在爲國努力工作,而你卻自暴自棄,反叛朝廷。你要知道,事情做得再出格,也不要讓親人感到痛心,而讓敵人感到高興。”彭寵看完信後,把信放在一旁,對朱浮的勸告置之不理,依舊對朱浮用兵,很快就佔領了薊城。

過了一些時候,彭寵自稱燕王,成爲割據一方之主。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彭寵不得人心,打不過朝廷的軍隊。漢朝大軍終於佔領漁陽,彭寵也落了個家破人亡的結果。

歷史成語故事 12

【拼音】qí xī zhī jǔ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之間權力鬥爭十分激烈,範宣子趕跑了他的外孫欒盈,並殺了他的同黨羊舌虎。大夫祁奚向晉侯請求告老還鄉,晉侯問他誰可以接任,他推薦了他的仇敵解狐。晉侯問誰可以擔任中軍尉,祁奚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典故】歷官三朝,年逾一紀,凡所稱薦,罕避嫌疑,實有祁奚之舉。 唐·姚元崇《答張九齡書》

【釋義】祁奚舉薦賢人,不避親仇,公正無私。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用人

【近義詞】祁奚之薦

【成語舉例】又是臣門戶子弟,堪任兗州刺史,公家之事,知無不爲,是以敢希祁奚之舉。 蔡東蕃《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歷史成語故事 13

1、太公垂釣

商晨長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酷沒有仁,人仄易遠儲存很是艱辛。年夜臣姜子牙沒有能忍受紂王的胡做非爲,便躲到渭水河邊過着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統領範圍,姬昌襟懷弘願,很愛護保重人才。爲了吸引姬昌的屬意,姜子牙每天坐在河邊垂釣。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裏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道:“魚女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盛意地看護他那樣釣沒有到魚,姜子牙只是笑着道:“魚女本人會上鉤的。”人們取笑他,他也沒有理會。

2、仄易遠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女子伯禽封於魯,太公視(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執政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後,伯禽進晨背周公報告請示政務,周合理:“爲甚麼來得那麼早?”伯禽道:“我轉變禮雅,艱辛沒有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往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便往報告請示政務,周合理:“爲甚麼來得那麼快?”太合理:“我年夜年夜簡化了君臣禮節,十足依從通雅淺易。”太公其後聽道了伯禽報告請示政務的環境,長嘆道:“魯國兒女必定會北里臣服於齊國。政治假定沒有扼要仄易,仄易遠衆便沒有甘願答應接遠。仄易遠仄易遠,仄易遠衆纔會歸附。”

“仄易遠仄易遠”本指政治上通雅淺易。到了唐晨,爲躲太宗李世仄易遠諱(huì),凡是止“仄易遠”處皆改成“人”,此語便改成了“仄易遠人”。那樣一改,意思也便變了,從指政治釀成指爲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氣概淺隱易懂。

其後姜子牙接連輔佐文王、武王,傾覆了商晨的統治,創坐中國汗青上年代最暫的周晨。

成果那件事傳到姬昌耳裏,姬昌心想他可以也許是個有才能的奇人,便派士兵往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沒有光沒有理會,還持續垂釣,嘴裏念着:“釣、釣、釣,魚女沒有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歸往述道。因此姬昌又派年夜臣往請,姜子牙看睹是年夜臣,依然沒有理會,嘴裏又念着:“釣、釣、釣,年夜魚沒有上鉤,小魚來搗亂!”年夜臣也只好歸往述道。最後,姬昌便籌備了豐薄的禮品,親低廉甜頭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確實是一心想要探求賢能的人,便允諾輔佐(zuǒ)他。姬昌爲了暗示對他的尊敬,便封他爲太公。

3、令媛一笑

西周終期,周幽王即位後,根基沒有理晨政,成天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周晨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睹皇帝云云荒唐,便來勸戒,幽王根基沒有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進年夜牢。

褒國國君的女子洪德睹女親被關,很是焦慢,便取母親磋議如何營救。他們聽道幽王很是喜悲好女,便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標緻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節,然後支給幽王。幽王睹了年夜喜,因此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褒姒進宮後,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隻有一件事沒有隨情義,便是褒姒有個怪脾氣,歷來沒有笑。幽王下決計要讓她笑一笑,因此貼出書記:誰能讓新王后笑一笑,賞金一千。通告一出,一些人爭相進宮。有的吐舌努目做怪相,有的道一些荒唐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沒有露一絲笑臉。幽王手下有個年夜臣叫虢(guó)石女,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傢伙,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本來古時分,碰着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及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彼此看睹。假定白天某處發清楚明瞭敵情,便祛除曬乾的狼糞,靠“烽火”通報情報;假定是清晨,便祛除柴草,靠水光通報情報。那樣一座傳一座,用沒有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齊國,各地諸侯便會率隊伍趕往京皆,聽候調遣。

幽王聽了阿誰計策,萬分悲樂,決意一試。一天,天氣開闊開朗,幽王帶着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臺遠視,遠山遠水,盡支眼底。幽王下令祛除烽火,即刻烽火四起,直衝雲天。遠遠諸侯看到烽火祛除,還覺得敵國來犯,因此紛繁點齊戎馬,背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沒有到一個敵兵,只睹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烈。那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云云輕率止事,笑諸侯那樣苟且受騙。褒姒一笑,幽王悲樂了,立即給了虢石女令媛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笨弄,便年夜罵一氣帶兵歸往了。

幽王對此並沒有在意,爲睹褒姒笑臉,又屢次玩此鬧劇。沒有暫,戎(róng)人興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快派人往點烽火,背諸侯供救。可是那一次,諸侯們還覺得皇帝取王后遊玩,齊皆按兵沒有動。便那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令媛一笑”,形容佳麗的笑臉十分罕睹,代價令媛。

4、高山流水

秋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貴尊貴,是其時知名的琴師。

一夜,伯牙乘船旅遊。裏臨月白風清,他思路萬千,因此又彈起琴來,琴聲婉轉,漸進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睹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歡天喜地地爲他演奏。伯牙彈起歌頌高山的直調,樵夫道道:“真好!雄偉而穩妥,彷佛挺拔進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暗示奔騰磅礴的波濤時,樵夫又道:“真好!泛博浩蕩,彷佛看睹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年夜海一樣平凡!”伯牙鎮靜極了,衝動地道:“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阿誰樵夫便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很是要好的同夥。

成語“高山流水”,比方良知或知音,也比方音樂好好。

5、道沒有拾遺

秋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由於仄定貴族舊權利的叛亂有功,成了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濟死長;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訂定了嚴峻的刑法來處置懲罰犯功止爲,果此,國內沒有匪賊。“道沒有拾遺”(路上丟掉東西,他人沒有會撿往);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了果然,也沒人爬上往摘。由於子產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強大起來了,固然接連三年受災,老公仄易遠也沒受凍受飢的。

“道沒有拾遺”阿誰成語常取“夜沒有閉戶”連用,形容社會平易近風卓異。

6、年夜義滅親

秋秋時代,衛國的州籲(yù)殺死哥哥衛桓(huán)公,自坐爲國君。

州籲使令公仄易遠構兵,激起人仄易遠沒有滿。他擔憂本人的王位沒有無亂,便取親信年夜臣石薄磋議步履。石薄便往問本人的女親——衛國年夜臣石(què),怎樣平穩州籲的統治地位。石對女子道:“諸侯即位,應得到周皇帝的允諾,他的地位便能平穩。”石薄道:“州籲是殺死哥哥謀位的,假設周皇帝沒有允諾,怎樣辦?”石道:“陳桓公很受周皇帝的信任,陳、衛又是友愛鄰邦。”石薄沒等女親把話道完,搶着道:“你是道往請陳桓公副手?”石連連搖頭。

州籲和石薄備了很多禮品,卻被陳桓公禁錮了。本來,那是石的陳列。衛國派人往陳國,把州籲處死。衛國的年夜臣們覺得石薄是石的女子,該當從寬處置懲罰。石便派本人的家臣到陳國往,把石薄殺了。史官覺得石殺子是“年夜義滅親”。

成語“年夜義滅親”,如古指爲了維護國家和人仄易遠好處,對犯功的支屬沒有徇(xùn)私交。

7、鼠目寸光

秋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唆下,殺了太子申死,公子重耳和夷吾辨別出亡到狄(dí)國和樑國。

其後,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輔佐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便派人往殺他。因此,重耳又從狄國曆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跟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皆十分寵遇,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溫馨極了,他也沒有想再回晉國往了。

齊桓公身後,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初衰強。子犯、趙衰、狐偃等一同來到桑園裏奧祕商討,要想步履讓重耳分開齊國。

那事讓重耳的老婆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巾幗鬚眉,希視丈夫能做一番年夜事業,便對重耳道:“公子,你有宏壯的志背,我很悲樂。你走吧!鬚眉漢年夜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依戀老婆和貪圖安閒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異,道:“我並沒籌算分開你,分開齊國呀,我沒有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沒有想走,便和子犯等人磋議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後,把他支出了齊國。

其後,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分,究竟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鼠目寸光”,常比方人要樹坐宏壯的志背。

8、退躲三舍

秋秋時分,重耳出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覺得重耳日後必有做爲,便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席接待重耳,俄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樣報酬我呢?”重耳略一思考道:“好女隨從,珍寶絲綢,年夜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衰產。晉國哪有甚麼珍奇物品獻給年夜王呢?”楚王道:“公子過滿了。話固然那麼道,可總該對我有所暗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假設託您的禍,果然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取貴國友愛。假定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死戰爭,我一定數令隊伍先退躲三舍(一舍即是三十里),假定還沒有能得到您的本諒,我再取您交兵。”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便是汗青上知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年夜。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做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真現他許下的諾止,下令隊伍蝟縮九十里,駐紮在城濮(pú)。楚軍睹晉軍蝟縮,覺得對方恐懼了,立即追擊。晉軍哄騙楚軍傲岸輕敵的強點,集合兵力,年夜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成功。

成語“退躲三舍”,如古常用來比方沒有取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9、病進膏(gāo)肓(huāng) 秋秋時代,晉景公有一次得了宿徐,聽道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死,便特地派人往請。

醫死還沒到,晉景公模糊中做

了個夢。夢睹了兩個小孩,正暗暗地在他身旁道話。一個道:“阿誰高明的醫死立即便要來了,我看我們那回難逃了。”另外一個小孩道道:“那沒甚麼可駭的,我躲到肓的上裏,你躲到膏的上裏,沒有管他怎樣用藥,皆奈何我們沒有得。”

沒有一會女,秦國的名醫到了。名醫診斷後,對晉景合理:“那病已沒步履治了。徐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沒有止,扎針又達沒有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沒有到。那病真在沒步履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死所道,果然考據了本人夢睹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搖頭道:“你的醫術真高明啊!”道畢,叫人支了一份薄禮給醫死,讓他回秦國往了。

“弗成救藥”那則成語,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境地,也常用來比方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境地。

10、巢傾卵破

秋秋時分,晉獻公想要擴充本人的真力和地盤,便想找藉口派兵往沒降虢(guó)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着一個虞(yú)國,伐罪虢國必須顛末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顛末過程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年夜臣。醫死荀息道:“虞國國君是個眼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支他好玉和寶馬,他會允諾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沒有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便道:“虞虢兩國事脣齒相依的遠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好玉寶馬沒有外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邊罷了。”晉獻公聽後,便採用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睹到那兩份珍貴的禮品,即刻心花喜放,聽到荀息道要借道虞國時,其時便滿口允諾下來。虞國醫死宮之奇聽道後,趕快避免道:“沒有止,沒有止,虞國和虢國事脣齒相依的遠鄰,我們兩個小國彼此依存,有事可以彼此輔佐,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便難保了。雅話道:‘巢傾卵破’,沒有嘴脣,牙齒也保沒有住啊!借道給晉國千萬使沒有得。”虞合理:“人家晉國事年夜國,如古特地支來好玉寶馬和我們交同夥,難道我們借條門路讓他們逛逛皆沒有止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衰亡的日子沒有遠了,因此便帶着一家長幼分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隊伍借道虞國,沒降了虢國,隨後又把切身迎接晉軍的虞公捉住,滅了虞國。

成語“巢傾卵破”,比方兩邊關連親暱,是非相關。

歷史成語故事 14

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裏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僱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先並不認識,此刻碰在一齊,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拼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爲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但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纔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紮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齊反了,推翻秦二世,爲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藉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羣衆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着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着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瞭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着陳勝、吳廣一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爲兵器,高舉竹竿爲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着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裏投軍。

人們將“斬木爲兵,揭竿爲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歷史成語故事 15

鴻鵠之志

秦朝末年,有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名叫陳勝,字涉。

陳勝青年時代,曾經做人家的僱農,替別人耕地。有一次,他停下耕田,走到田埂上休息。他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對另一個僱農說:“我們當中如果有人富貴了,可不能忘掉別人。”

一同當僱農的人都笑話他:“你給人家當僱農,怎麼會有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會知道鴻鵠的志向!”

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陳勝因爲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忍不拔的品質,因此得到了衆人的擁護,成爲農民起義軍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