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大器晚成的成語故事及意思

學問君 人氣:1.13W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崔琰的人,劍法很好,他特別喜歡交朋友。可是,有些人卻認爲他不學無術,除了舞刀弄棒,學問上一竊不通。

大器晚成的成語故事及意思

一次,他去拜訪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主人讓管家出來告訴他說:“主人正在潛心讀書,無暇閒談。”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沒知識,感到無比羞愧,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成爲一個能文能武的人。從此,崔琰虛心拜師求學,學問逐漸增多起來;當時獨霸北方的袁紹就把他招爲謀士。袁紹被曹操所滅後,曹操久聞崔琰才幹,勸崔琰歸順自己。在曹操的大本營鄴城(今臨漳鄴鎮)中,崔琰出了不少主意,很受曹操器重。

有一次,曹操和崔琰商量,想立小兒子曹植爲太子。崔琰說:“自古以來,都是立長不立幼,您立曹植,曹丕心裏不服,大臣們也不服,這就種下了禍根。縱觀古今,因爲廢長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殘還少嗎?請主公三思而行!”其實曹植還是崔琰的侄女婿,但儘管是親屬,崔琰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崔林年輕時一事無成,親友們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他憑自己的經歷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器的。”後來,崔林果然成才當上了大官。

這個成語原意爲大才需經過長期磨鍊方有成就,現指成名較晚的人。

釋讀: 大器:古時指貴重的器物,現比喻大才。晚:長期。成:製成。原意是指貴重的器物需要長期的雕琢才能製成(此句改爲:原意是鑄造越大個頭的鑄件(如鼎、鍾)所需要冷卻凝固時間就越長,冷卻時間足夠長,鑄件方能“成器”)。現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