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精選成語故事作文集錦六篇

學問君 人氣:1.7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成語故事作文集錦六篇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有名無實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了我何故。”

故事一天,晉國的大夫叔向去拜訪老朋友韓宣子。韓宣子是當時晉國的六卿之一,職位很高。但他見了叔向,不住地唉聲嘆氣,說自己很窮。不料叔向聽他這樣說,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賀。韓宣子不解地問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沒有卿的實際,無法跟大夫們相比。我正爲此犯愁。你爲什麼要祝賀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爲你貧窮纔來道賀的呀!窮,不一定是壞事;你只要回憶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韓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這件事。最後他又說:“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樣貧困,就想到您已經有了他那樣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賀。不然,我只會擔心,哪會再向您表示祝賀呢?”韓宣子聽了叔向的話,頓時愁雲消散,向叔向行禮說:“多謝您對我的指教,要不我連自己將走向滅亡也不知道呢。”

【釋讀】表示空有虛名,而無實際內容。光有空名,實際上並不是那樣。

【出處】】《莊子·則陽》:“有名有實,是物之居;無名無實,在物之虛。”《國語·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今天晚上我同爸爸一起讀了寓言故事書中的一個成語故事,叫做《曹衝稱象》,這個故事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小孩叫曹衝,他很聰明,遇到問題會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最後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聰明的孩子。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我想,許多人都看過《成語故事》吧!《成語故事》裏有着豐富的知識和道理等着我們去學習,比如說《拔苗助長》,它告訴我們不能不顧事物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楊》,它告訴我們不能驕傲自大。還比如說《井底之蛙》,它告訴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囊螢夜讀》,這個故事中的車胤因爲刻苦讀書,努力學習,之後成爲了有名的大問學家。回想起此刻的我們,真是慚愧不已!我們有良好的環境,卻要在大人的監督下才看書、讀書,儘管這樣,我們讀書時還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女生,愛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愛打架,整天玩,大人怎樣教也教不會。富裕點的孩子那個不要,這個不要,嬌氣得不得了,你說和車胤比我們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後必須要向車胤學習,做個勤奮好學的人。

自從讀了《成語故事》之後我深有感觸,不禁對文中的詩人、文學家肅然起敬。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能不能與一本好書交朋友呢?我的回答是能!因爲,我覺得,沒有書,生活將會變得枯燥乏味,了無生趣。

那麼,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好朋友,它就是《成語故事》。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成語故事》,是因爲這本書幫助過我解決難題。說來話長:有一次,爸爸想要考考我,便問我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我正暗自煩惱,因爲那時,我對成語不是很精通,驟然間,我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成語故事》裏會不會有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呢?想到這,我急忙從書櫥裏拿出《成語故事》,翻到目錄,終於找到了毛遂自薦的標題,於是,我翻到相應的頁數,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胸有成竹地走到爸爸面前,將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照着書上所寫,複述了一遍。話音剛落,爸爸便豎起大拇指,面帶微笑地點點頭說:嗯,答得很好!

就這樣,我迷上了成語,之後,《成語故事》裏很多成語的意思與由來,我都略知一二。《成語故事》這本書就像一條船,載着我在成語的海洋裏盪漾;它又像我們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教我學成語;它更像一把金鑰匙,替我開啟成語世界的大門。

《成語故事》不愧是我的好朋友!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逐鹿中原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人怎麼能不瞭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誇張了點吧!”石勒聽後笑着說,“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說,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逐鹿中原”的成語便由此引申而來。後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裏,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

——《晉書·石勒載記下》

【求解驛站】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羣雄並起,爭奪天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弄巧成拙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託,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後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着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着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

孫知微走後,弟子們圍住畫,反覆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說:“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麼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雲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譁衆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

有人問他:“你爲什麼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麼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童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衆弟子說:“沒發現少什麼呀。”

童仁益說:“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於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說着,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豔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說:“這是誰幹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說着,把畫撕個粉碎。

衆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出處】宋·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爲蛇畫足。”

【釋讀】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