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心理>

如何走出職業抑鬱

學問君 人氣:5.01K

工作壓力大會導致抑鬱並不新鮮,那麼你想知道我們應該如何走出職業抑鬱嗎?

如何走出職業抑鬱

我的迷茫與糾結

我承認,我不是一開始就喜歡會計的,甚至我一度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麼。

會計不是我的第一志願,確切地說,我是一個目標感不強的人。我之所以選擇英語作爲第一志願,也僅僅因爲我看見電視裏的那些翻譯各個風光無限。這一份沒有太多誠意的志願在高考結束之後就遭遇了挫折——由於那年填報的第一志願撞車,我就被撞了下來,滑落到了第二志願。

說起來,第二志願是我母親幫我填報的,是她幫我選的會計。

按照她的說法,對於我這樣一個心性單純、老實本分的孩子來說,會計是門技術,學好了不說發財致富,至少可以做到生存無憂,另外她說,會計越老越吃香,等你年齡大了退休了,那時候隨便代代賬,一個月的銀子也不會少拿。

我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學了會計,確切地說,我更是擰着一股勁,和會計專業做了四年徒勞的反抗與鬥爭。

之所以說“徒勞”,是因爲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無疑是個懼怕麻煩的傢伙。其實不滿現狀的我當時也未必一定要罵罵咧咧地學會計,我完全可以尋找一個我喜歡的專業透過考研從此擺脫會計;甚至我也可以說服自己好好學習本專業——當然如果當初如此,我今天也不會成爲一名講師,這是後話。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過去的很多年,我都是一個對自己的現狀嚴重不滿的人。在從事了財務工作十幾年之後,那時候的我是個什麼狀態呢?每天早上賴在被窩裏不想起牀,一睜眼就能知道今天大概要做什麼,然後上班等下班,下班回家話也不想說,賴在沙發裏動也懶得動。

我突然意識到,我遭遇到了傳說中的“職業枯竭”。

職業枯竭的罪魁:外部動機主導

那時候我開始閱讀大量的心理學書籍,更是參加了一個心理學學習小組,希望能夠破解內心深切的痛苦。

後來才知道,所謂“外部動機主導個人,是導致職業枯竭的罪魁禍首。”

這個問題又把我拉回到了起點,也就是說,我工作到底是爲了什麼?爲什麼我對現狀不滿但卻懶於改變?——這纔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

原來我工作無形之中成爲了“外部動機主導”——也就是說,我沒有發自內心地升騰起對會計工作的熱愛,我之所以十幾年如一日地重複,只是因爲捨棄不下那一份看似旱澇保收的穩定的收入。

正是由於我被外部動機主導,成爲了收入的傀儡,最終喪失了工作熱情,從而陷入了職業枯竭的狀態。

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比如有些編輯朋友告訴我,其實一開始他們踏入這個職業都是因爲愛好,但十幾年過去,他們對文字最開始的熱情漸漸淡去,甚至完全喪失了對文字的熱情。如果不是因爲“它是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可以養家餬口”,他們早就不想做了。

我反思我自己,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表面上來看這個專業是我母親爲我做主的,但是我自己又去了哪裏?我又做了多少努力去改變呢?很顯然沒有。比起艱苦卓絕的努力,顯然抱怨一下母親和命運對我來說容易得多——每抱怨一回,我就感覺心裏舒坦了很多,但卻於事無補。

就在我的主業迷茫且看不到未來之際,我的副業寫文章卻漸漸有了起色。

我喜歡寫文章,因爲對現實種種不滿同時也是出於對文字的熱愛,這一堅持就是好多年,它在另外一個方面提醒了我,爲什麼我能堅持這麼久卻從來沒有感覺到精疲力竭?原因就是,在寫作這件事上,顯然是我的內部動機佔據主導地位,我完全不受收入的影響,也不用考慮生存之憂,堅持寫字對我而言更有一種自己做主的感覺——因爲我完全是按照我自己的內部動機去行動的,而正是因爲不受酬勞的影響,我纔可以有一種“主人”的感覺,每次開啟電腦敲打文字的時候,我就感覺和自己的內心更貼近了一步。

於是我終於想明白了,作爲一個成年人,我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要活出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活在別人的嘴裏。

只要開始,多久都不算晚

如果你和我當年一樣陷入了困頓的境地,按照我的經歷有兩點建議,一是停下來,學習心理學;同時積極尋找自己擅長的方面。

自我認知是成長中極爲重要的一課,如今我依然感念當初在心理諮詢室和一羣夥伴們共同度過的時光,在那裏,我像是進入了一場內在探索之旅,發現自己比任何事情都來得更加重要。

我最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回顧過去的種種,我發現演講是我喜歡並且擅長的。曾經的同學他們一提到我,就會說起那個當年無比積極上臺表演及演講的女孩——是的,在學生時代,我就喜歡錶現自己,而最讓我感到愜意的,就是我在臺上滔滔不絕,然後臺下的人聽得如癡如醉。

我又開始了一番新的'探索,果斷辭去了之前的財務經理職位,一邊充電學習,一邊尋找機會,重新開始我的職業生涯。

是的,只要你想開始,多晚都不算晚。

那一年,我三十三歲,兒子上幼兒園中班。

當你堅定了信念,你的父母最終會理解的

按照母親的說法,我一定是瘋了,好端端的財務工作居然不做了!在她眼裏,有着十幾年財務工作經驗的我,其實稍微努一把力就可以做到更高的職位,活得更加風光與體面。所以當她得知我竟然辭去了做了十幾年的財務工作,母親的焦慮分明就寫在她的臉上。

我說媽別擔心,你說過的,人只要不懶,就餓不死。你還怕女兒餓死嗎?其實你應該清楚,對於我來說,生存不是問題,所以請給我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不行,大不了我再回企業做財務,而那個時候我一定會心甘情願。母親扭過頭去,擦拭了眼角的淚水,她雖然不贊同,看在我如此堅持的份上,也就沒有說什麼了。

後來我才深切體會到,其實父母刻在骨子裏的生存憂慮也不是他們主觀意志可以轉移的,因爲他們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經歷了文革,對於人生,在他們看來,什麼自我實現都是假的,唯獨吃飽穿暖活得風光纔是真的。

我理解他們,但當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時,父母竟能慢慢自我說服,是啊,除了自我說服,對他們而言,又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經過一番摸索,結合自己的特長和專業,我終於給自己找到了一條出路,那就是會計培訓。

我的“金牌講師“之路

我還記得三年前的那段日子裏,我上門走訪了一家又一家的培訓機構,後來就找到了如今的這家培訓機構。

那個時候這家機構正好剛剛在安徽紮根不久,我是主動打的電話過去,下午被告知正好教學負責人在,讓我去面試。

負責人和我聊了一會兒後,提議讓我聽聽其他應聘老師的試講,說着他帶我進了一間教室。看到前面幾個應聘的人在臺上面紅耳赤磕磕巴巴的時候,我鼓起勇氣告訴那位負責人,讓我去講吧,給我五分鐘就好。

負責人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啊,等這個人講完,你就上去講。

五分鐘,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我繪聲繪色把一個會計案例講完之後,我看到的是他們驚詫的目光。後來在場的兩位教學負責人就開始搶我了,這個說來我這裏,那個說來我這裏。我一時被巨大的喜悅和幸福包圍了,說真的,那一天我所感受到的認可遠遠超過了十幾年來做財務獲得的認可。

我再次感受到,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到底是有多重要了。

這幾年,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我漸漸趨於成熟,變得理性耐心勇於承擔了,並被冠以“金牌講師“的頭銜,承接一些外地講座的任務。我知道這是領導的信任,明白這更是團隊的功勞,還有一份沉甸甸的擔當。

面對反饋,學會理性看待

要知道,在商業培訓機構,學員的反饋直接決定了一個老師的去留以及一個老師的崗位級別。

後來我終於明白,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不能無視反饋與真實的關係。

在三尺講臺上,僅僅做個好的講師是不夠的,更多的還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盡我所能幫助到願意學習和成長的學員,切實地讓他們獲得成長與進步。我更明白,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在我眼裏,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我只知道他們今天需要幫助,他們青澀稚嫩迷茫一如當年的自己,我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傳授給他們。看着一屆又一屆的學員來了走了,每每我的心底總是會生出別樣的感觸。

什麼是成功?

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TAGS:抑鬱 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