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心理>

年輕人職場心理作用

學問君 人氣:1.67W

職場心態

年輕人職場心理作用

剛入職場的年輕人,通常有一段時間的眼高手低、心煩氣躁的適應期。經過一兩年之後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上升階段。然而再經過一段時間,臨近三十歲,又會進入職場的第二個低潮期。日復一日,重複的工作慢慢消耗着熱情,升職空間看上去很渺茫,薪水也沒有大幅度上漲的希望,90後的年輕人也已經咄咄逼人地邁進了職場,這更讓29歲左右的職場人焦慮不安。他們會呈現出焦慮、迷惘、惶恐、急功近利等負面情緒,不妨稱之爲“29歲現象&rdquo。

應該說,“29歲現象”的心理源頭是傳統的三十而立的觀念。殊不知,古人的三十歲,和現代人的三十歲,無論是從環境壓力還是個人成熟度上,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如何安度職場29歲現象,排遣心理焦慮,也成了現代人必修的功課。

「案例」搖擺在希望和失望之間

jenny,廣告公司項目主管,30歲

jenny懷抱着滿腔的熱情進入廣告這個行業。經歷了幾年的磨鍊之後,已經迅速成長爲熟練工了。從創意、計劃到文案策劃,她完全可以一手抓。頭銜也從最開始的“文案策劃”變成了“項目主管”。

但是近一年來,jenny一直都處在一種焦慮和茫然並存的狀態中。“說起來是項目主管,但實際上做的還是文案的工作。重複的工作內容讓我在工作上越來越沒有激情。我也想過將來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是繼續做項目執行方面的工作,還是轉向市場開拓?如果是執行,那麼也許我很難再有往上走的機會了;如果轉到市場方面,那麼我現在的年紀也很尷尬,很多個人計劃就要被擱置。可是一想到難道這輩子就這麼混過去了,心裏又覺得很難過。”

這樣的心態讓jenny對待當下的工作很難有熱情,往往是應付了事。工作間隙,她常常去瀏覽各大招聘網站,也不斷跟獵頭接觸。“機會還是有的,但總的來說,各個方面都能讓自己滿意的機會,很難找。”jenny的心情也常常因此在希望和失望之間動盪。

「分析」進取心導致焦慮感

有“29歲現象”的人,總的來說都是對自我有要求的.、積極主動有進取心的職場人———正是因爲他們對自己有進一步的要求,希望能夠走得更高、更遠,纔會產生這樣的焦慮之感。而對於jenny這樣的女性來說則更是這樣。大部分女性在這個年紀,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家庭等問題上了,即便人在職場,也只是圖個穩定保障,讓自己有點事情做而已。這時候,能對自己提出要求,還是相當值得肯定的。

另外,職場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誰也不可能永遠處於發力衝刺的狀態,高潮期和低潮期必然是交替而來的。所以不必太擔心自己一時的工作熱情減退、對未來感到迷惘等心態,只要注意調適便可以了。

「應對」適度調試,豁然開朗

若能從積極的方向去看待29歲現象,也許能讓焦慮的人稍稍放下心來。但是透過怎樣的調適,才能安然度過這個階段?

1.決心

化解迷惘的最佳方法就是下定決心找到自己明確的目標。

在職場上,29歲、30歲其實還是一個很年輕的年齡段,如果是因爲沒有賞識你的人和使用你的環境,積極主動地尋找伯樂也不失爲一種解決職場29歲現象的好辦法。清楚地分析一下自己擅長的領域、目前積累的資源、最感興趣的方向等等,讓自己的目標儘快明確起來。

在這個年齡,其實很多人要做的決定,基本都會集中到是要穩定但乏味,還是要提升但冒險?做決定的時候一方面問問自己想要什麼,但另外一方面,問問自己能做到什麼更重要。不要太貪心。不能什麼都想要。這樣想或許能讓你豁然開朗。

2.耐心

有了目標之後,你的執行力如何,就將決定你能否到達你的目標了。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堅持。

29歲現象帶來的焦慮感,很有可能讓人失去耐心,浮躁激進、急功近利、不切實際。如果長期保持這種心態,那麼做出的決定很難確保做到理性。

即便你決心尋找更好的機會,也不要太輕率地跳槽。既然你把它當做是一次往更高處走的機會,那麼就儘量考慮周全些。re-settle down的成本不低———那不是勇氣的問題,有時候可能是魯莽。連續不間斷地在同一領域的工作經歷才能積累有效的工作經驗。跳槽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透過適當的工作變動和探索儘快確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任何企業和職位,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都很難做到真正瞭解,遇到挫折迷茫時,多些理性思考,多些耐心。沉靜一些,再沉靜一些。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因爲在尋找新機會的時候失去耐心,而導致對當下的工作也無法盡心對待,那麼兩頭沒着落的最糟糕的狀態也就出現了。

3.平常心

首先,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企業和職位,任何工作都不會讓人完全滿意的。能夠持續不斷學習新內容、添加新趣味、通向新高度的工作,更是少之又少的。絕大部分的工作,在絕大部分的時間內,都是基礎操作,簡單重複。有理想是好的,但是隻有沉到現實層面,或許理想也才真正有意義。

其次,對自己的認識,也要更踏實一些。古人說三十而立的原因是基於那時候人的壽命普遍比現在短。放在今天這樣激烈殘酷的現實環境中來看,職場人不要說三十能立了,三十歲能夠明確方向,開始啓動,都可以算是不錯的成績。四十而立甚至五十而立,也都來得及。

在過程中盡到自己最大努力,但最後能走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能取得怎樣的成就,以平常心看待。對於女性來說,尤其如此。例如職場上那個永恆的話題,女性在面臨“生”還是“升”的選擇時,該怎麼做?或許怎麼做都可以,怎麼做都談不上錯也談不上對,只要在日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能夠讓自己不後悔,就可以了。

職場心態策略

適度積極,持之以恆

每個職場人在踏入新工作環境之前,得到的告誡均是要積極表現、尊重老員工。因此,提前上班、搶倒垃圾、衛生全包、茶水全包等等,成爲每個職場新人的必修課。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只是爲了給其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並非發自新人內心。隨着工作時間的延長,新人漸漸失去了職場新鮮感,以前搶着做的事自然會慢慢鬆懈,此時便與從前會形成強烈的反差,讓同事和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

建議:職場新人由於對環境、業務、流程等不熟悉,在工作中需要領導和同事諸多指導和幫助,因此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適當幫助同事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活,對於儘快融入新環境和建立新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但是,在做這些事情之前,請新人一定要想清楚,是否可以一直堅持,否則,除非是領導或同事主動提出要求,切忌大包大攬,以免將好意的幫助成爲同事心目中的“本職工作”,進而在“表現不佳”時帶來負面影響。

小處關懷,遠離家常

融洽地與領導、同事相處,不在於整天叔叔阿姨或是哥哥姐姐的稱呼,而在於領導或同事有煩心事時,能夠及時發現,並就自己的能力給予小小幫助。如發現有同事感冒咳嗽,可以提前爲他準備好一杯胖大海蓮子心茶;得知同事的小孩愛玩遊戲,就自己或身邊其他人教育孩子的經驗與其進行分享等等。

建議:關心同事是一件好事,但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兩點:一方面,不要刻意打聽,而是直接關懷,如果看見同事鬱鬱寡歡,宜直接私下詢問,切忌詢問其他同事;另一方面,自己瞭解到的資訊切忌到處宣揚,讓不願意公開的同事感到難堪,從而使自己的關心跨過界限,成爲議論家常裏短的是非人,好事也變壞事。

善於聆聽,少發意見

每個人在潛意識裏都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現自己。因此,要融洽地與同事相處,要學會善於聆聽,滿足同事的虛榮心。特別是作爲一個職場新人,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地向同事或領導請教,可以迅速獲得他們的信任,被其引爲“自己人”,從而在工作、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幫助甚至“庇護”。

建議:在同事發表意見的過程中,自己認可的,可以表示出認可的迴應;但當與同事觀點相反時,既不要擡槓,也不要違心認可,聆聽即可。千萬不要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貿然發表觀點,特別是在爭議性比較大的問題上發表傾向性意見。其實,同事之間的討論,大多屬於閒聊,與領導的決策和自己的成長關聯度不大,因此在討論過程中切忌較真,以免因此招致其他人的反感,進而否定你整個人。

認清自我,正視批評

作爲一名職場人,在踏入職場之前,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方面,不管你過去的成績多麼優異、工作經驗多麼豐富,或是頭腦多麼聰慧,在新環境下,你也不可能熟悉掌握其中的品種結構、工作流程、企業文化等方面,因此,新人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另一方面,作爲一名職場新人,還有漫長的職業生涯,可以在日後的工作中,透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這就是俗稱的“後生可畏”。

建議:新人在遭遇領導的批評或者同事的指責後,最忌諱的就是因此縮手縮腳,不敢做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主動與領導或同事分析,找到自身的錯誤,尋求改正的方法,積累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並舉一反三,以改進自己下一步的工作。

謹記:三思而後行

置身職場,如何與上司更有效地合作是自我職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句不起眼的話,可能透露出說話者自己壓根就想不到的重要資訊。新人在說話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避開語言“雷區”。

還要注意的是,面對上司,一言不發不會有任何裨益,因爲老闆期待的是資訊、觀點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