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

學問君 人氣:8.68K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1

XX年xx縣第一批中小學骨幹教師赴xx師範大學培訓工作已經結束,在這一個月的學習中,培訓研修班16名學員牢記使命,按照培訓日程安排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現將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回顧

1、領導重視,任務明確。本次培訓是xx縣派往xx師範大學學習教育資訊化的第三批,xx縣高效課堂建設進入了一個持續深入推進的階段,XX年xx縣教體局提出“321”戰略舉措,在高效課堂構建中的關鍵建設是業精於勤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有了高素質的教師,課改纔能有保障。縣局經過推薦、審覈等程序,遴選16名骨幹教師組成研修班,並在培訓臨行前的動員會上,給研修班提出了明確的任務。除在教育資訊化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學習外,思考學生情商和民主教學的構建,實現教學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實踐。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針對研修班的學習任務和實際情況,xx師範大學理想資訊軟件工程學院在前期培訓溝通的基礎上,制訂了較爲合理的培訓方案,培訓全程按照“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集中講授與交流研討相結合、定點培訓與外出觀摩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三結合中突出了學員的實踐操作,在教學中應用現代資訊技術優化教學。在一個月的培訓中,我們先後到長春市浙江路小學、天津路小學和師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學進行了教學觀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

3、理論指引,突出融合。教育資訊化的理念學習是實踐操作的基礎,有了正確的理論才能指導正確的教學活動,才能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東師理想倡導教育資訊環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發展學生的能力。在培訓中,我們聆聽了東師理想爲我們安排的五場講座:朱玉民教授的《數字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應用方法創新》(第九講)、趙玉銓教授的《智慧教育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程帥老師的《從翻轉課堂到微課》、吉喆老師的《微課錄製的軟件和製作》、長春市寬城區浙江路小學進階教師竇繼紅的《網絡環境下的智慧教育實踐探究》,並觀看了鍾紹春教授、劉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講座視頻。講座中教授們用生動鮮活的案例爲我們系統地闡述了資訊化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方法,透過理論的學習,我們漸漸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內涵和智慧教育視野下的課堂教學模型。

4、牢記使命,紮實研修。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去執行,從教師的備課開始將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這是教學的規律,也是我縣高效課堂建設的要求。本次培訓研修,我們培訓學員懷揣着局領導的期望,每個人都感到壓力重重,在東師大抓住一切機會和教授們、老師們交流,向他們請教智慧課堂的構建,每有收穫必撰寫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一個月的培訓,我們先後撰寫了十篇心得體會。東師大倡導的智慧教育是依託東師理想教學平臺的支援實現的,它爲教師備課、講課、組織學生學習搭建高效的數字化環境,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動態化組合教學軟件,解決個性化教學軟件製作困難的問題。我們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熟悉着每一項功能,並在設計中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請技術人員進一步開發軟件,以支撐自己的教學。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觀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型。透過培訓,參加培訓的教師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拓寬了思路,對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認識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從朱玉民教授的講座中,我們明白了資訊要物化才能傳播,教師要以單元知識系統樹的繪製來有效地把握教材,尋求到教材與現代資訊技術的整合點,從而實施智慧教育;從鍾紹春教授、劉茂森教授的講座視頻中,我們對優化整合教學的基本途徑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明確了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資訊加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想完成這個過程,情商遠比智商重要,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任務,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驅動學生運用智商持續完成任務,並能透過教師的評價把學生的差異反饋出來,營造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3、關於資訊化應用標準。評價課堂教學需要一定的標準,有了評價標準就能做到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相結合,才能做到客觀。智慧教育視野下的課堂也不例外。培訓中只是讓我們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設計教學、說課,沒有給出一個可量化的評價標準,我們比較疑惑:究竟這個媒體用在這裏合不合適?應用了這個媒體效果如何?和東師理想的老師們談起這個問題時,據說現階段也沒有一個評價標準,這可算是本次培訓的一個遺憾。當然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教師可在今後的教學中做點研究,在智慧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實際不斷摸索。

總之,培訓學習只是爲我們開啟了教育資訊化的一扇窗,專家的理論講座爲我們指引方向,教學觀摩爲我們在學科與現代教技術融合提供了教學模型,自己設計教學說課熟悉了智慧教育的操作,專家點評磨課爲我們的教學指點了迷津。在教學中,我們要堅定信心,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智慧教育的理念,促進現代資訊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努力奮鬥。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2

這段時間,我有幸參加了中國電信和電教館聯合組織的中小學校長資訊化領導力培訓,聆聽了不同地域,城市與鄉村資訊化建設優秀單位“種子”校長的講座,收穫頗豐,感觸頗深。

深受震撼的同時,我也深思,如何將資訊化教學推向深入,以教育資訊化助力教育質量提升:

一、品質提升,理念先行

資訊化發展必須要首先轉變校長、班子及教師的陳舊思想觀念。資訊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部分,但絕不是幾臺電腦,連上了互聯網,加幾臺多媒體設備就是實現了教育資訊化。要提升辦學品質,優化資源配置、加大學校硬件設施建設和經費投入的力度當然非常必要;儘管保持學生良好學業成績仍然重要,但不是學生髮展的唯一要求;儘管教育資源的均等配置和教育質量的標準化仍然必要;但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羣衆對高質量、多樣化教育的新訴求。我們要透過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師生關係的和諧,讓家長和社會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中,看到實實在在的教育進步,得到實實在在的教育利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資訊化爲內涵發展服務必將成爲我們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資訊化助力教育質量提升

“教育雲平臺能讓學生透過網絡自主學,讓教師改變教學方式,並讓學校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碎片化、共享化、校方管理手段智能化、家長學校互動實時化。”在雲平臺系統中,學生、教師可以建立個人的網絡空間,教師除了日常授課外,可以將教學課件、課後心得、班級管理等內容上傳到空間,供學生下載學、交流;這一系統是一個實名制、組織化、可控可管的體系,將成爲教師、學生、家長的社交平臺,實現教育資訊化、管理科學化;利用雲平臺,學校可隨時在課堂應用各類優質教學資源,在資訊化環境中的“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網絡協作教研”等教學活動將得到深入開展……

目前農村學校資訊化發展距此尚有一段距離,但隨着時代的發展,資訊技術在教育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在我縣,近年來掀起了教育資訊化建設浪潮,在經費投入、軟硬件平臺建設和應用推進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結合現有條件,我們還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1、加強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建設

資訊化教學環境,決不是硬件系統,而是人機有機融合的綜合系統,與傳統的教學環境相比,其具有明顯的優勢。在這幾年裏,爲了能適應學生資訊化學需要,學校逐步建立了寬帶校園網、計算機教室、電子備課室、班班通多媒體等等。有了這些硬件設施,我們就要充分的用起來,使之融入我們的課堂,利用這難得的有利條件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環境,努力地讓孩子們提高學興趣,拓寬知識面,增強各方面的能力。跟大城市相比或許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但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之下,資訊化的教學環境會越來越豐富,孩子們的學效果會越來越好。

2、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教科研工作

與資訊化發展的趨勢以及教育質量提升的需求相對應,加強教科研工作,深入推進資訊化環境下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科學優化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因爲資訊化硬件資源是死的,呆板的,而教學模式中的交互作用過程和學生學新知識的認識過程卻是活的,能動的。因此,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透過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師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充分發揮出教育資訊化的最大效益,也使我們學校建成的資訊化教育硬件能物有所值和物盡所值。所以,在教育資訊化條件下,促進教師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科學優化課堂教學,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

3、持續推進資訊技術能力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作爲農村小學,確實需要培養出適應教育資訊化的新型教師隊伍。建立了資訊化教學環境,有了資訊化教育教學活動所需的教育資訊資源,在教育資訊化所需的基本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要走好走遠教育資訊化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轉化教師的職能,將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資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目前,這一工作也是制約我校教育資訊化前進的重要因素。對此,當務之急應是持續推進和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從頭從快從優開展資訊技術的培訓,切實地轉變教師職能,這項工作已刻不容緩,也只有這樣才能將我校的教育資訊化工作推向一個新臺階。目前我縣已經進行了資訊技術應用能力的分批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爲學校的資訊化工作作了較好的鋪墊。下一步的工作是,將這些培訓成果推廣、普及開,帶動起來,應用起來。透過課堂教學練兵、優質課例評比展示等形式,形**人會用、人人善用的效果。鞏固和提升資訊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成效,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以上只是透過本次學一點粗淺認識,感謝上級提供的這次學機會,希望有機會參加更多的學,有得更多的收穫。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3

資訊化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是爲了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希望你會喜歡。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一 20xx年2月22日、23日,我有幸參加了惠農區教育資訊化領導力和惠農區第三批骨幹教師培養對象的培訓。爲期2天的培訓,深感自己與當今先進的教育資訊技術的差距,也深刻的認識到了先進的教育資訊技術在教學中可發揮重要的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深刻的認識到了只有不斷的學習,接受新理念、新技術、新事物,學會並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才能跟上現代教育的步伐。現將參加這次培訓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資訊技術的素養。第一天上海師範大學鮑賢清教授《微時代的教育創新》的講座,第二天寧夏教研室資訊教研員楊宏軒老師《資訊化教學資源應用》的講座,讓我認識到: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需要創新,教育資訊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創新。同時,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技術,教育資訊技術使老師面臨着如何合理運用教育資訊技術,如何使教育資訊技術在教學中發揮最大的功效。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教育資訊技術應用在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更清晰,學生更明白易懂,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可以爲教學增添光彩和活力。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等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教育思想、教學觀念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2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更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嘗試、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透過2天得培訓,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資訊技術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聯繫學校及學生的實際合理地把教育資訊技術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資訊技術中需解決的問題,發現了在教學中運用教育資訊技術的差距與不足。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教育資訊技術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有深度,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資訊技術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二 在學校資訊化建設和應用發展這樣一個新背景下,作爲學校領導必須具備資訊化領導力——基本的資訊素養和利用資訊化設備組織教學,合理評價教師、學生和學校管理人員的資訊技術應用水平及其效果的能力,引領和示範合理高效地使用資訊化資源的能力,簡言之就是使學校在資訊技術方面的投入取得應有的成效的能力。學校領導的資訊化領導力,是在資訊化環境中,學校領導所體現出的一種綜合影響力和領導氣質。

教育資訊化作爲一項系統工程,成功與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要想加強資訊化領導力,推動教育資訊化的整體發展,學校應當系統規劃、有序行動,對以下方面要有所關注和思考:

第一,要關注課程

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的挑戰。教育資訊化的領導力應當體現在全面瞭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教育資訊化的現狀,並進而認識到教育資訊化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改革是密切相關、互爲促進的。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正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資訊化實踐創新的具體體現。

第二,要關注課堂

創新教學與教學改革。教育資訊化的領導力體現在應當瞭解資訊化教學在課堂實現的基本模式,認識到資訊技術的有效應用需要以教學方式的改革爲基礎,認識到高價值的資訊技術課堂教學應用要確保體現技術的有效整合。

第三,要關注學生

在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中,創設以“學”爲中心的資訊化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是教育資訊化領導力關注和思考的出發點——應該瞭解如何創造將學校、社區、家庭緊密聯合的資訊化教育體系;瞭解如何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師、學生、家長多方參與的評價與家庭學校互動:瞭解實現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與全面發展軌跡;瞭解如何將社會資訊化發展和新課程改革對學生髮展的新要求,轉化爲教師、學生的行爲和基本素養。

第四,要關注教師

面向資訊化的教師專業成長。教育資訊化領導力應該體現在——在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中,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機遇。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術應用能力,需要掌握將資訊技術整合到課程中的教育技術能力,需要掌握藉助資訊技術尋求終身發展的學習能力。學校領導要認識到,面向資訊化的教師專業成長,是教育領域系統規劃資訊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爲教師的專業發展制定相應計劃,以內化爲教師自覺利用教育資訊化的執行力。

第五,要關注環境

資訊化教育環境與學校文化建設。學校領導們該認識到,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效果體現之一,是教育文化的變革。如何在學校資訊化環境建設與校園文化之間取得協調和共同促進發展,以取得資訊化投入的最佳效益。

第六,要關注效益

區域教育資訊化投入的效益評估。教育資訊化是一件經濟、人力、物力投入都極大的工作。學校領導應當清醒並深刻地認識到,教育資訊化系統規劃需要對技術投入的效益進行關注,需要對教育資訊化各系統要素效果和整體效益進行通盤考慮和認真評估。

只有對這些方面真正思考,從硬件設施、軟件資源、應用隊伍、課程改革、教學應用、規章制度等多維度進行系統設計,纔能有效地推進學校的資訊化發展與建設,真正具備教育資訊化的領導能力。

當前,教育資訊化已成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中,學校的職責就是要尋找能夠使每個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學習水平並得以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條件。校長作爲學校的領導者,是學校工作的掌舵者,學校資訊化的有效應用和使用水平,取決於校長及中層領導因素、教師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學校的引領作用是關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校領導的認識層次決定了學校資訊化工作的發展方向,學校的資訊化的制度的制定符合教學規律,要貼近教學實際,符合教師的工作需求,才能夠被教師認可,纔能有效地得到執行,因此學校有關資訊化方面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的的健全是推進學校教育資訊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學用結合是深入推進資訊化的法寶。學校領導的身體力行是學校資訊化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校領導必須清楚各學科教師的學習情況,做好資訊化推進中的對全體教師培訓指導工作,能及時利用數據對課堂教學及質量進行分析,化解難點和教師的困惑,讓教師切實體會資訊技術的魅力。

資訊化的管理服務是效率的保證。學校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要密切合作,協調做好服務和管理工作,推動學校資訊化工作的快速發展。

爲資訊化搭建、打造必要的環境。學校要從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方面爲教師的使用提供便利,解決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學校專業資訊技術人員的學習和教師的專業培訓必須符合教師的實際需求,確保優質資源能爲教師正常教學所用,能爲學生平等地共享。

利用資訊化,推進校本教研。學校要着眼教師的專業發展,拓展學科教師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實踐研究,促進教師開展資訊化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激發教師的成就感,爲教師更好的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的教育資訊化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在行動上積極地踐行,才能使資訊化發揮最大的效用。

以上就是我此次培訓的一點感悟,雖然還有許多知識沒有完全消化,有待於以後繼續加強學習、領會體悟,但透過這次學習、培訓和交流,資訊化這股撲面而來的教育清風,使我更加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做一名教育資訊化的積極踐行者,靈活運用資訊技術,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資訊化培訓學習總結4

XX年xx縣第一批中小學骨幹教師赴xx師範大學培訓工作已經結束,在這一個月的學習中,培訓研修班16名學員牢記使命,按照培訓日程安排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現將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回顧

1.領導重視,任務明確。本次培訓是xx縣派往xx師範大學學習教育資訊化的第三批,xx縣高效課堂建設進入了一個持續深入推進的階段,XX年xx縣教體局提出“321”戰略舉措,在高效課堂構建中的關鍵建設是業精於勤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有了高素質的教師,課改纔能有保障。縣局經過推薦、審覈等程序,遴選16名骨幹教師組成研修班,並在培訓臨行前的動員會上,給研修班提出了明確的任務。除在教育資訊化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學習外,思考學生情商和民主教學的構建,實現教學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實踐。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針對研修班的學習任務和實際情況,xx師範大學理想資訊軟件工程學院在前期培訓溝通的基礎上,制訂了較爲合理的培訓方案,培訓全程按照“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集中講授與交流研討相結合、定點培訓與外出觀摩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三結合中突出了學員的實踐操作,在教學中應用現代資訊技術優化教學。在一個月的培訓中,我們先後到長春市浙江路小學、天津路小學和師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學進行了教學觀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

3.理論指引,突出融合。教育資訊化的理念學習是實踐操作的基礎,有了正確的理論才能指導正確的教學活動,才能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東師理想倡導教育資訊環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發展學生的能力。在培訓中,我們聆聽了東師理想爲我們安排的五場講座:朱玉民教授的《數字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應用方法創新》(第九講)、趙玉銓教授的《智慧教育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程帥老師的《從翻轉課堂到微課》、吉喆老師的《微課錄製的軟件和製作》、長春市寬城區浙江路小學進階教師竇繼紅的《網絡環境下的智慧教育實踐探究》,並觀看了鍾紹春教授、劉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講座視頻。講座中教授們用生動鮮活的案例爲我們系統地闡述了資訊化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方法,透過理論的學習,我們漸漸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內涵和智慧教育視野下的課堂教學模型。

4.牢記使命,紮實研修。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去執行,從教師的備課開始將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這是教學的規律,也是我縣高效課堂建設的要求。本次培訓研修,我們培訓學員懷揣着局領導的期望,每個人都感到壓力重重,在東師大抓住一切機會和教授們、老師們交流,向他們請教智慧課堂的構建,每有收穫必撰寫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一個月的培訓,我們先後撰寫了十篇心得體會。東師大倡導的智慧教育是依託東師理想教學平臺的支援實現的,它爲教師備課、講課、組織學生學習搭建高效的數字化環境,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動態化組合教學軟件,解決個性化教學軟件製作困難的問題。我們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熟悉着每一項功能,並在設計中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請技術人員進一步開發軟件,以支撐自己的教學。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觀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型。透過培訓,參加培訓的教師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拓寬了思路,對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認識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從朱玉民教授的講座中,我們明白了資訊要物化才能傳播,教師要以單元知識系統樹的繪製來有效地把握教材,尋求到教材與現代資訊技術的整合點,從而實施智慧教育;從鍾紹春教授、劉茂森教授的講座視頻中,我們對優化整合教學的基本途徑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明確了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資訊加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想完成這個過程,情商遠比智商重要,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任務,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驅動學生運用智商持續完成任務,並能透過教師的評價把學生的差異反饋出來,營造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教學的起點是源於學生的內驅力,智慧教育需要以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完成不了的再給學生學習工具獲取,再不行的話就講授讓他聽懂。這是鍾院長在說課點評中反覆提到的智慧教育模型。我們明白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重要性,只有在這種智慧教育模型的指引下,才能設計出有別於傳統的授導式課堂的教學,真正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2.提高了能力,能根據學科特點融合現代資訊技術。學習中,我們的現代資訊技術能力得到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得到提升。在我們對東師理想教學平臺反覆熟悉摸索的基礎上,我們運用該平臺進行了教學的設計並進行了三次磨課。在磨課活動中,我們認真結合6位專家的講座,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把智慧教育的理念、微課等教育方式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從專家教授的指導中我們也發現了教學過程中的許多不足,以及今後要努力的方向。專家評課後,我們再相互交換意見、心得、體會,根據專家的意見,對課堂教學重新整理、構建,準備第二輪的磨課。第一輪的磨課意在嘗試、實踐,有拋磚引玉的意思,第二輪的磨課旨在反思與深化,第三輪的磨課重在創造與再提升。透過磨課,我們逐漸找到了學科與現代資訊技術的融合路徑——在找準學生急需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藉助資訊化支撐技術,驅動學生去探究,在自主合作中發展思維,形成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