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關於化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學問君 人氣:1.52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爲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化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年度,我擔任高一化學(3至7班共5個教學班)的化學教學,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學備課組組長,化學科組長。現在就高一化學備課組和科組建設中,本人的工作作一個小結。

高一化學備課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 高一化學備課組成員由詹海東和楊健敏老師、孔毅英老師組成。高一化學備課組,是一個團結奮進的備課組,各成員間通力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和學生的一致好評。現簡單總結如下:

一、 有計劃的安排高一第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新學期開課的第一天,備課組進行了第一次活動。該次活動的主題是制定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及討論如何響應學校的號召,開展主體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活動。 一個完整完善的工作計劃,能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完滿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視,並要努力做到保質保量完成。高中化學新教材第一冊共分七章,第一學期完成前四章內容的教學,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堅持每週一次的關於教學工作情況總結的備課組活動,發現情況,及時討論及時解決。

二、 定時進行備課組活動,解決有關問題 高一化學備課組,做到了:每個教學環節、每個教案都能在討論中確定;備課組每週一次大的活動,內容包括有關教學進度的安排、疑難問題的分析討論研究,化學教學的最新動態、化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等。一般每次備課組活動都有專人主要負責發言,時間爲二節課。經過精心的準備,每次的備課組活動都能解決一到幾個相關的問題,各備課組成員的教學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三、 積極抓好日常的教學工作程序,確保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按照學校的要求,積極認真地做好課前的備課資料的蒐集工作,然後集體備課,製作成教學後共享,全備課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輪流制作,一人一節,上課前兩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師的電教課比例都在90%以上。每週至少兩次的學生作業,要求全批全改,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在班上評講,及時反饋;每章至少一次的學生實驗,要求全體學生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課後認真書寫實驗報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課外練習題,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識覆蓋面,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每章由專人負責出題;每章一次的測驗題,也由專人負責出題,並要達到一定的預期效果。

四、 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工作,使學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處推進 本學期學校推行了多種的教學模式,要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更好地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更自主地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本學期分別安排了詹海東老師的名師示範公開課、中段考複習公開課,楊健敏老師的新教師上崗公開課。都能積極響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網上資源,使用啓發式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高一化學備課組,充分發揮每個備課組成員的聰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學的教學任務如期完成,並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和肯定。高一化學備課組,會再接再厲,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五、 以老帶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楊健敏老師是剛畢業的老師,是學校安排給我的“幫帶”對象。她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多聽老教師的課,多虛心請教老教師。楊健敏老師在一學期中聽課共計有53節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師的課。楊健敏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成長,迅速成爲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六、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化學意識 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組由詹海東老師負責,任務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化學意識,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使學生具備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的能力。每週五第8節爲上爲上課時間,內容包括化學興趣指引及學法指導、離子反應專項練習、氧化還原反應專項練習、實驗專項練習、基本計算專項練習、阿氏定律及其應用專項練習等。楊健敏和陳銀珠老師負責高一化學的興趣組活動,每週三第8節爲活動時間,主要進行了:變色溫度計、晴雨花、制葉脈書籤、化學儀器介紹、暖袋和冰袋的製備等,內容豐富,很受學生歡迎。 化學科組是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 我們科組的教師,在化學的教學改革,尤其是實驗教改、教學科研、加強教研組、備課組集體力量、中青年教師鍛鍊與培養、優秀生培訓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等各個方面堅持改革,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在深刻體會學校教研處的《認真落實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精神的基礎上,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端正的教學態度,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共同提高化學科的教學質量。 在南海一中首屆《科技周》活動中,化學科組全體老師和高二化學班的學生們通力合作,創作了很多有很高水準的節目,表演的效果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同時,很好地配合學校,完成了《省實驗室工作會議現場交流會》的開展。 關鏡青老師的論文,在《中學化學》中發表;葉月麗等四位老師的論文,參加了南海區優秀論文的評選。 盧成老師參加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說課比賽》,獲一等獎。 在高考複習指導中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向中低檔題目要升學率,由胡燕華老師負責編定的《單元基礎知識訓練題》,對中低層次的學生的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分析學科特點,提振復課信心

化學雖屬於理科,但又不同於數學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質的個性,知識顯得比較雜亂,而且化學教材大多屬於敘事式寫法,例題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計算卻在逐年增多,同時,該學科的學科特點明顯,化學用語多,高三化學教學工作總結。針對這些,我從一開始就把打基礎,強化學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採用章節和專題相結合的方法,紮實推進複習進程,提升學生能力

我結合多年從事高三教學的經驗和高考試發展的實際情況,從題型、方法和知識等角度出發,將高中化學的全部內容整合成二十三個專題進行復習,教學工作計劃《高三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在每個專題的複習中,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再提煉出知識要點和題型方法,然後,透過例題分析,引導學生將懸空的知識和技能再次細化,此後讓學生練習感悟,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形成每一專題的知識、題型和方法。在整體內容的安排上,我將工具性知識、理論性知識靠前安排,而將載體性知識、自成體系的知識靠後安排。透過這一流程的複習,學生不再感覺到化學是那麼凌亂,面對題目的時候,不再感覺到茫然。爲學生構建起紮實的完整知識體系。

三、向課堂要效率,向考練要效果

課堂仍然是複習的主陣地,丟了課堂就等於丟了複習。抓課堂是實施有效複習的關鍵。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關於這一問題,我在前面已經談過了。我在複習中狠抓限時練習和綜合考練。我將作業根據題量和難度,讓學生限定時間來完成。同時,我們認真命制或選擇了年級組織的十五次考試所需的試題,在第二學期,我還自己選擇命制了十二套化學試題,利用晚自習等時間進行檢測。這些做法,使教學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四、幾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xx屆高考已經結束,對化學複習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探討:

1、知識複習中,如何構建知識框架和體系,再由此上升爲學生的`解題能力?

2、例題、習題的選擇講解,要精心設計,要有梯度,要有邏輯;

3、要注意提升學生的信心和興趣,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以促進課堂教學的效果;

4、要強化學科規範,要強化化學計算能力的培養;

5、考前一週,最深入淺出。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五、我精心佈置作業。

認真分析學情,針對自己的學生,精心挑選習題,分層留作業,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作做業有過程中有所收穫。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感悟。讓學生準備錯題本,將每次考試或測驗中出現的錯題進行再分析,每次錯題我都均堅持面批面改,不放過學生在錯題解析中存在的每一個細小的問題,使每一次測驗的效果最大化。在假期利用電子郵件完成作業的方式指導良好生學習,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參與的學生都反映收穫很大。

六、今後努力方向。

減少後進生,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輔導。對於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對於肯學,但能力不強的同學,進行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且多鼓勵。對於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個別交流輔導,重在開啟心結,樹立信心。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法

欽州市第二中學 農能幹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讓課堂氣氛“活”起來的做法就是——師生互動。而只有師生充分動起來,纔會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互動過程的同時老師也是真正的受益者,既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了好的做法,會培養出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學生,同時提高教師的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 方法

這些年來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而師生交往,堂上互動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師與學生應該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又同時是受益者。爲此,教師應該注意在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關係之前,還要考慮自己要向學生學習什麼,應該怎樣來調動課堂氣氛,才能讓學生敢於張揚個性,表達心聲,闡述觀點。真正實現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同時在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相互補充,師生互教互學,可以形成學習的共同體,從而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下面是我個人對化學課堂教學互動一些粗淺看法。

一、以學生爲主體,提供學生課堂主動學習的條件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一節課下來幾乎都是“滿堂灌”,只強調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而在提倡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我們教師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增加學生分組學習、相互討論、學生講評等模式,加上原先的師生相互問答和教師講述,在形式上擴大了學生主動活動的空間,而且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得到釋放,使他們在討論、分組中有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同的小組當然會出現不同的聲音,發生爭論,引發進一步思考,給課堂氣氛注入活力。例如我在講到氯水的性質時,提出“往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漸滴加氯水時,紅色褪去”這個現象並設疑:究竟是氯水顯酸性與氫氧化鈉中和而使溶液變爲無色,還是氯水中次氯酸的漂白性把紅色變爲無色呢?然後給時間給學生討論,要他們透過實驗設計來證明真正褪色的原因是什麼?這時,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前後桌的,

同桌的,有的甚至是隔桌嚮往的都在大聲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旁邊有附和的,也有反對的。透過討論學生接下來的積極性高漲了很多,一節課很快就過了。這樣我們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參與到了課堂之中,照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提前備課設計教案、營造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條件。包括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對每個學生的尊重,對每個學生進步的鼓勵和改正缺點的幫助,對學生創造性行爲的讚賞,還包括同學們之間坦誠交往、相互幫助和歡樂共處。所以,教師只有精心備好每一節課,才能設計出好的教案,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我一般從下面兩方面入手:

1、要精心制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管是哪個科目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必須針對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深入鑽研化學新課標和新化學教材,準確把每堂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並落實到各項教學目標的制訂中去。另外,還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確定可行的教學目標,使各類學生各有所得,共同進步。例如每一節課設計一些有梯度的疑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進去,這樣都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學習起來也會特別帶勁。

2、要弄清每堂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以及突破它們的策略。教師只有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既重視知識傳授,又加強能力培養,纔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講解時簡明扼要,提問時富於啓發性,使學生思想有所悟,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利用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調動一切因素,積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主的學科,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視窗,生動形象的實驗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此,我們不但要做好演示實驗,還要爲學生創造更多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條件,在課堂演示實驗中注重師生、生生互動。透過學生對實驗的親自參與和教師的講解,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更培養了學生在實驗中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學會傾聽學生心聲,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在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簡單而且明瞭的指導,學生就會有所感悟,這時,教師應教給學生尋找和開發運用課外材料的方法來輔助課堂學習,讓學生明白,這樣,有利於擴大自己其它領域的知識。這樣輔導了一陣,學生們逐步養成了恰當尋找課外學習材料的能力,他們鞏固並創新了很多好的方法。同時教師要經常學習、充電,不但把握好與教學有關的專業知識,還注重向電視學、報紙雜誌學,豐富自己在各個方面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

其次,教師要相信學生具有洞察、組織教學的能力,師生呼應,共同推動課程環節的開展。在以前的化學課堂上,老師只是起到調動學生全面參與指導學生根據書後問題進行學習的指導作用。在學習和實踐中,我對學生參與教學又提出一系列問題,如學生在學習中會發現什麼問題?怎樣去解決問題?這些內容應是課堂上師生密切配合,恰當處理的問題,由此,教師應給每一個學生以最寬鬆的空間,鼓勵學生,只要是經過認真學習,領會了內容,可以大膽地提出所有價值的,以及搞不懂的問題,老師也並不着急去表態或解答,而是留給學生思考餘地,師生共同商量着解決。長此下去,學生就真正意識到師生一起學習,不是靠老師的權威性,不能有依賴思想,而應該是師生一塊參與。教師應該做恰當的鼓勵和點播,如:“你說得不錯!”“你的想法和我的思路一樣!”等激勵性的話語。在我的課堂,學生有時可能會成爲我的老師,而我也可能成爲課堂上的學生,課堂已成爲學生個性發展,表達自己的心聲的情感天地。多年來,我在摸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師生平等、互相補充,和諧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模式。

再次,教師應信任學生具有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般情況教師總是苦苦的想辦法,去幫他們解決問題,但效果往往事與願違。這就要求師生共同商討,共同解決問題。但是師生的互動絕不會自然產生,有賴於建立在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應該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那些很有個性的學生。

五、常寫教學反思,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重情趣、重參與、重感悟、重合作、重實踐、重創新,把時間留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把權力交給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參與的機會增多了,主動探索的興趣濃郁了,師生關係融洽了,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創新精神扣實踐能力卻得到了鍛鍊與提高。工作中,我們要求教師即重視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又要求教師寫好課後回顧、實驗日記、教學隨筆,把教學經驗或感悟積累起來,整理出來,形成理性的東西,進而指導下一步工作,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收到良好效果。

總之,師生互動是讓老師和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宗旨,而只有師生充分動起來,纔會讓學生在一節課中獲得最大的收效,而同時老師也是真正的受益者,既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了好的做法,應堅持以師生互動爲重點課題加以研究,付諸實踐,纔會培養出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學生。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