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關於市委上半年的工作總結

學問君 人氣:1.46W

市委20xx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關於市委上半年的工作總結

20xx年,上級對A市市委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班子組建以後,根據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於年底召開了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從A市實際出發,審時度勢,確定了我市今後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總體思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省、市關於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和改造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爲目標,以工業振興爲重點,大力培育民本經濟,推動全民創業,繼續實施“工業主導、項目拉動、產業升級、富民強市”的戰略,着力推進“一城兩區”建設,帶動“三業”發展,走出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振興之路,經過五至十年的不懈努力,把A市建設成新型的中等生態城市。

上半年,我們緊緊圍繞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做出的決策,搶抓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新機遇,進一步加大項目拉動力度,積極培育民本經濟,推動全民創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破解各種難題,使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截止六月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9.3億元,爲年計劃的36.6%,同比增長18.1%。全口徑工業產值完成45億元,同比增長31.4%。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7,910萬元,同比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8億元,同比增長29.65%。銀行各項存款餘額35.4億元,比年初增長3.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0.3億元,比年初增加5.8億元。上半年重點抓了以下十項工作:

 一、大力開展了招商引資和項目開發工作

爲進一步加大項目開發力度,我們認真貫徹省和長春市召開的項目建設會議精神,結合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於今年5月14日,召開了全市項目工作暨招商引資、軟環境建設大會,全面分析形勢,對我市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全民創業和軟環境建設工作進行新的部署。按照這次會議精神,全面加強了招商引資工作。一是爲了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爭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了計經局的招商引資職能,在計經局設定了工業項目辦、能源交通項目辦、農業、生態經濟、扶貧項目辦、城鄉建設項目辦和社會事業項目辦等五個副局級項目辦公室,強化了項目策劃和項目包裝,以實現資訊蒐集、招商洽談、項目論證、立項批覆、資金爭取和項目建設於一體。二是大力開展展會經濟,組團參加了“中國十一屆食博會”。

我市參展商品有49個系列、500餘種,盛大酒業有限公司、綠寶醬菜、九郊新立肉食加工廠、田野泉釀造有限公司、錦牛米業等企業進行了簽約,實際簽約銷售額3740萬元,簽約金額佔長春市簽約項目總額的60%。三是積極爭取國家對重點項目支援。在營城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得到國家資金支援基礎上,我市又優選10個項目,組織相關部門、相關企業赴京開展了大量協調工作。光大實業集團空心磚項目、天景食品集團綠色食品深加工項目已透過了國家計委驗收,可望年內爭取到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資金支援。跨海藥業的中藥現代化項目、天王藥業項目、建邦汽車零部件項目以及金鑼擴建項目等也已透過省、市計委評估並上報國家計委,有望進入國家第三批支援計劃。截止6月末,全市共引進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56個,計劃投資總額86.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1.9億元。其中建成投產的67個,完成投資21.3億元;續建項目69個,計劃總投資47.7億元,累計到位資金10.3億元;今年新建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17.8億元。今年上半年新建、續建項目實際到位資金4

.4億元。

二、以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爲指針,全面推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1、深入貫徹中央1號檔案精神,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13.3萬公頃,預計糧食總產量可實現20億斤,比去年增加8億斤,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積極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促進糧食生產優質高效。重點推廣了玉米大壟雙行覆膜栽培、玉米螟綜合防治、抗旱保水、測土施肥、種子磁化、機械節水播種等10多項新技術。

2、實施“四個一”工程,強力突破畜牧業發展。以實施“四個一”工程(即:一戶種一畝飼料地,一戶建一個青黃貯飼料窖,一戶確定一個飼養主業,一戶純收入一萬元)爲重點,促進畜牧業超常規發展。加強了無規定疫病區建設,強化防疫工作。解決了隊伍建設、防疫費收繳、防檢疫工作機制等問題。在年初禽流感防治工作中,投入150多萬元購買了消毒藥品和設備,實現了免疫接種、場舍消毒、監測監控、封閉飼養4個百分百,實現了防治禽流感和畜牧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全市共發放扶持畜牧業貸款達2.1億元,對養殖業予以資金支援。3月份,長春市啓動了扶持養殖規模戶和牧業小區貸款貼息政策,我市研究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新增加投貸5000萬元,對“兩牛一鵝”實行貼息貸款扶持。到六月末,已建設“四個一”工程標準社349個、飼養戶12500多戶。全市新建標準化牧業小區20個,新建畜舍50多萬平方米。全市生豬發展到65萬頭、存欄38萬頭,同比分別增長21%、29%;黃牛發展到23萬頭,存欄16萬頭,同比分別增長13%、17%;鵝發展到80萬隻,比去年增加30萬隻,增長42%;奶牛存欄1000頭,比去年增加500頭。各類規模飼養戶達到1.43萬戶,比去年增加3710戶,增長34%。

3、圍繞效益發展特色經濟,系統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重點實施芸豆基地、苗木基地、中藥材果品基地、瓜菜基地、綠色大米基地、粘玉米基地等六大特色產業生產基地建設。全市芸豆生產面積達到1萬公頃、苗木花卉生產面積達到1萬公頃、中藥材生產面積達到1萬畝、果品生產面積達到5500公頃、瓜菜生產面積達到1.5萬公頃,種植綠色水稻1.67萬公頃、粘玉米1000公頃、飼用玉米200公頃。同時,堅持實施“十、百、萬”工程建設,重點進行了農業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今年新建種植業園區112個,養殖業園區20個。

4、嚴格按政策辦事,把各項補貼兌現到戶。今年國家實施了“一免三補”政策,全部免徵農業稅,對種糧、良種、農業技術應用實行補貼。全市7621萬元的糧食直補資金全部以存摺的形式發放到農戶手中。

5、實施退耕還林和“三北四期”工程,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工作。春季造林共完成1195公頃,其中退耕還林新造面積400公頃,重造面積73公頃;“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新造面積488公頃,補造面積84公頃;更新造林150公頃。共植樹455萬株。

6、以工程項目建設爲重點,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上半年,投資70萬元完成飲馬河灌區城區段護砌工程;投資90萬元新打人飲抗旱井17眼;投資780萬元新打大豆輪作區抗旱井172眼;投資50萬元維修飲馬河堤防排澇工程。

三、加快了城鄉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步伐

1、在城市建設上,完成了總面積11600平方米的沿河街道路改造工程;改造了排水配套設施;採用新式築路結構,完成了道路鋪裝;投資228萬元,完成了總面積52800平方米的新華大街整形蓋被工程;改造城區供水管網11000米,完成工程總量的50%;小南河治理二期工程順利開工,已完成了殘土外運、廣場平整、邊坡整形、部分綠化等工程,攔河翻板閘正在施工;城鄉樓房開工面積達到23.4萬平方米。南部新城建設進展順利。透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由吉林省建築設計院完成了福星新區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工作,透過了吉林省工程諮詢中心的項目審查,並完成了營城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報批和2005年資金計劃報批工作。

2、在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建設上,透過招標、施工資金墊付等方式,在規劃的工業南區修建了路寬9米、長2000延長米的標準混凝土道路,實現園區道路“兩橫兩縱”,並鋪設了上下水和通電、通訊管線,對場區進行了平整,工業園區達到了“五通一平”標準。

3、在營城採煤沉陷區治理改造上,今年共實施了七項工程:一是實施九其公路綠化工程。爲了打通A市營城一體化城市綠色通道,上半年投資150萬元,對九其公路7.5公里路段進行了高標準綠化、美化。二是實施了街路改造工程。計劃投資1230萬元,對礦區9條街道共8.6公里進行拓寬改造,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設涉及房屋拆遷工程,正在進行道路建設,計劃9月末全部完成。三是實施了社區建設工程。爲改善社區辦公條件,計劃投資411萬元,在營城新建6個社區,一期3個社區正在施工,預計8月份投入使用。二期3個社區計劃9月份啓動。四是實施了供水改造工程。爲了解決礦區居民用水難題,計劃投資1675萬元,對礦區入戶管網進行改造,計劃改造1.8萬戶、18萬延長米,現已完成規劃、設計、招標工作,近期開工建設。五是實施了污水排放工程。計劃投資1800萬元,在礦區內建設2條排污主幹管和12條排污支幹管,現已完成施工設計。六是實施了供暖工程。繼去年完成1000戶居民供暖改造後,今年計劃投資1660萬元,對剩下的500戶進行分戶改造和部分管網二次改造,近期動工,9月末前竣工。七是實施了公廁改造工程。計劃投資85.5萬元,在營城新建19座、維修35座,現已全面開工,預計8月末投入使用。

4、在農村公路建設上,一是全面實施了村村通建設工程。今年計劃投資20563.2萬元建設村村通水泥路489.6公里。現水泥路工程已經全面開工,完成路基鋪設256公里,佔總工程的60%,完成涵洞158道,佔總工程的47.7%,完成路面44.4公里,佔總工程的10.4%。二是進行了九德公路改建工程。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完成路基土方98%,已全面進入路面施工階段,預計10月1日主線可全部竣工通車。三是啓動了13.1公里四舒繞越線工程。現已完成道路規劃設計,省計委正式列入重點項目計劃後,即可進行拆遷和施工建設。同時,17.5公里的九雙公路改建工程、37.2公里的菜口線A市段改建工程已經完成前期準備工作,下半年將陸續開工建設。

四、完成了公有制企業改革的前期準備工作

上半年,重點抓了企業改制的前期基礎性工作,對工業、商業、交通、糧食等12個系統的公有制企業進行了摸底,全市公有制企業數、職工人數、總資產數、總負債數、職工欠款數已全部明晰。併成立了由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局、審計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組成的清產覈資清查組,對62家公有制企業的全部資產進行了全面的清查、界定、審計、評估、確認。在此基礎上,對部分企業進行了改制工作。上半年已完成改制企業13戶,爲年計劃的80%。其中完成國有企業10戶,集體企業3戶,盤活存量資產1275萬元。

五、大力發展了勞務經濟

切實加大了技能培訓和輸出工作力度。全市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全部建成勞動保障機構,並在全市302個自然村配備了村級協理員。積極搭建勞務輸出的平臺和載體,開拓勞務輸出途徑。先後在市區及營城勞動力市場與長春報業集團、浙江餘姚、山東金鑼集團等聯合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四場,有組織輸出1742人。截止六月末,共完成勞動力培訓1.38萬人,新增城鎮開發就業崗位3010個,新增城鎮失業人員就業2300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80人,全市城鄉全口徑勞務輸出15.2萬人。

六、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加強了軟環境建設

1、對全市各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共清理194項,取消24項,保留執行170項,並印刷成管理目錄予以下發。出臺了軟環境建設“十條禁令”、修改和完善了《A市市關於對干擾損害經濟發展軟環境問題處理的暫行辦法》、《A市市軟環境建設測評方案

》。以整頓機關作風、行政審批和行政收費執法隊伍、社會治安環境、市場經濟執行秩序等“五整頓”爲突破口,加大軟環境整治力度。全市上半年共公開部門管理權限350項,公開收費標準和依據304項,公開崗位職責902項,公開辦事結果216項,設定公開欄1650塊,印發辦事指南16000多冊。

2、在繼續全面實行“首辦負責制”、“首問負責制”等制度的同時,建立完善了“走訪制”、“座談制”、“現場辦公制”、“部門集中辦公制”,共爲招商引資企業協調解決問題280多件。

3、從提高行政效率入手,全面實施了政務資訊化二期建設工程,開通了市長網絡辦公平臺、黨政網絡辦公平臺,率先在省內縣級市中實現了由傳統政務向電子政務的轉化。建立了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共舉辦發佈會3期,擴大了羣衆知情權和參與權。

4、紮紮實實的.爲羣衆辦實事。籌建了3處電視差轉檯,使更多羣衆收看到我市電視節目。成立了城市綜合管理大隊,構築了城管、環衛、園林、環保、工商、公安“六位一體”的管理體制,突出治理城市髒亂差問題,城區環境明顯改觀。投資400多萬元改造建設與羣衆生活息息相關的公益設施。新建和維修廁所59座、建設地坑式垃圾站50個。

七、全力抓好社會穩定工作

1、深入開展了嚴打鬥爭。積極組織公安部門以“挖團伙、破大案、追逃犯”爲重點的專項嚴打整治鬥爭。挖掘和摧毀各類犯罪團伙15個,打掉成員49人,偵破刑事案件494起,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分子1091人,抓獲網上罪犯51人,打擊處理“FLG”6人,教育轉化12人。

2、紮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按照上級的部署,結合A市實際,以“三抓一提高”(抓根本、抓基礎、抓長效機制建設,提

高綜治水平)爲基本工作思路,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爲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在過去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各鄉鎮都健全和完善了組織機構,配置了專職綜治主任,每個綜治辦配備了1-3名工作人員,全市大多數村級治保主任實行了專職專責。重點抓了對農村盜毒大牲畜的打擊,組織建立了聯防體系,切實提高了綜治效果。

3、全力抓好信訪工作。在信訪工作中,我們堅持把信訪作爲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狠抓了各項制度和措施的落實。在工作中認真落實領導信訪接待制度,對難點、熱點問題及時化解處理。對潛在不穩定因素、複雜問題做到了高度關注,密切注視,治之於未有,防之於未亂。

4、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對全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了全面大檢查,限期整改企業共99家,其中小商品等82家企業已經整改完成畢,購物中心等9家企業正在整改中,其餘8家無力整改,進行了停產停業處理。對小煤礦進行了治理,抓捕、拘留非法井主14人,毀壞填埋井口36井次,有效的遏制了私挖亂採的違法行爲。重點對飲馬河河道採砂進行了治理整頓,依法取締12家非法採砂業戶,對8家進行了規範治理,確保汛期行洪順暢。

八、強化了宣傳思想工作,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按照“三帖近”、“三深入”的要求,建立完善並實施了《“一線行”制度》、《串“百家門”制度》、《“抓包聯”制度》等八大制度體

系,深入開展了全民創業“四解”服務一線行工作。半年來,共組織市鄉兩級工作隊深入村屯集中宣講服務達320場次,受衆達17萬人次。組織發放各類宣傳品40萬份,贈送農村實用科技圖書3.5萬冊,提供各種致富資訊1萬餘條,現場互動式解答科技問題6500萬個條目,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590多件;總結選樹38名學習型、創業型典型做事蹟巡迴報告56場次,組織以全民創業爲主題的大型文化活動12場次,受衆35萬人次;組織市鄉兩級工作隊建立創業示範基地18個,幫助羣衆共上圓蔥、蘿蔔、獺兔、珍禽等特色種植和規模養殖致富項目42個,受益戶470個。着力抓好“應對挑戰、素質跟進”學習行動計劃的落實。

按照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目標要求和三年學習行動計劃的具體安排,深化和推進了七大學習工程,建立和完善項目、組織、網絡、培訓、考覈、調研、典型和宣傳體系,形成“大學習”氛圍。目前,相繼涌現出了158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家庭和學習型個人。上半年我市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全國“學習型城市”經驗交流會,並做了大會發言,“行政推動與全民自覺參與相結合”的做法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可和好評。認真抓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貫徹落實。我們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爲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邀請省內著名的專家學者,圍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形勢、機遇、政策,中央1號檔案等內容,進行專題輔導講座,組織了大規模的理論培訓,理論中心組成員共撰寫理論文章132篇。

組織市委宣講團,到一線傳達精神、宣講政策,共組織骨幹培訓班和一線理論宣講120場次。組織開展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A市人需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爭做勇闖市場的主人,爭當創造財富的能人”等4個主題系列教育大討論活動。透過廣泛的理論普及和層層持續的討論,爲幹部羣衆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思想動力。廣泛開展“三大”創建活動。把“四解”服務一線行工作拓展到街道社區,重點開展了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衛生、送環保進社區活動,使羣衆創業熱情和創業素質有了一定提高,從而推進了創業社區建設。發放宣傳掛圖6000份,在主要城口和市區主要街路,設立永久性公益廣告牌56塊,加大了對《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力度,增強了廣大市民的爭創意識。

組織重點行業和視窗單位開展了“樹文明形象、滿意在A市”優質服務活動和“三講三心”(經營講誠信,保證你放心;執法講公正,保證你舒心;服務講優質,保證你歡心)活動。扶持城子街鎮長嶺村、桃山村,西營城鎮古榆樹村,東湖鎮羊草村和波泥河鎮大興村建起了“三小陣地”(農民講習所、村民議事堂、文化活動室)。組織各鄉鎮利用農閒時間,開展了村鎮環境整治會戰,重點解決了鄉鎮所在地小城鎮的垃圾亂倒、物品亂堆、牌匾亂掛等問題,有效地治理了農村“五亂”現象,使村屯環境得到了改善。

 九、建立幹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機制,促進了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適應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們以《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精神爲指針,在幹部隊伍建設上採取了創新性措施。認真研究制定了《2005年度A市市農村經濟工作考覈方案》、《市直部門工作考覈辦法》、《駐市垂直管理部門考覈辦法》、《關於完善幹部考覈體系,建立幹部能上能下管理機制的意見》這四個考覈方案(意見),並召開市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會議透過。推進了幹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建立。“四個考覈方案”以中央《幹部選拔任用管理條例》的精神爲指針,緊緊抓住了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改革幹部管理制度,引入競爭機制,使幹部進入經濟主戰場,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經受鍛鍊,不斷提高素質,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個關鍵;突出了在廣泛發揚民主認真考覈基礎上,實事求是地正確評價幹部,根據幹部的德能勤績決定任用,從根本上打破能

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傳統幹部管理體制,全面搞活用人機制這個根本原則;明確了透過不斷加大幹部考覈工作力度,切實解決部分幹部思想作風等方面的問題,使幹部增強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加工作壓力,激發工作動力,促進全市各項工作的落實,推動我市經濟大發展這個根本目標,充分體現了開拓創新精神,是我市幹部制度深入改革的重大措施。

“四個考覈方案”的具體措施。在考覈指標的確定上,突出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個重點,使考覈指標與全市的重點工作任務一致;突出了量化這個重點,確保了高低適度,難易相應,使考覈工作便於遵循、便於把握、便於操作。在考覈體系建立上,能夠打破常規,根據不同時期、不同任務、不同對象,採取相應的考覈形式和手段,堅持組織部門與業務部門考覈相結合,堅持定性考覈與定量考覈相結合,堅持年度考覈與日常考覈相結合,堅持業績考覈與素質考覈相結合,增強了考覈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強化考覈結果的綜合運用,緊緊抓住建立幹部能上能下管理機制這個關鍵,本着對事業負責、對幹部負責的原則,堅持注重實績客觀地評價幹部,以此對幹部進行有效的激勵、約束、使用和管理,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的用人導向,不斷增加壓力,增強動力,激發活力,進一步提高幹部隊伍的戰鬥力。

十、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力度

1、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建立市委常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向市委常委會述職制度;市政府副市長落實廉政建設和糾風工作責任制向市政府常務會議述職制度;鄉鎮、街道辦事處和市直部門普遍建立黨委成員和行政領導班子成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述職制度;鄉鎮街道辦事處和市直部門主要領導落實責任制向市委、市政府、市紀委書面報告制度。

2、制定了考覈方案,加大督查和考覈力度。制定了全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考覈方案,對全市各鄉鎮、辦事處、市直各部門92個單位348名副局級領導幹部2005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情況進行考覈。5月13日至5月15日對15個鄉鎮3個辦事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進行了督查,7月27日至30日利用四天時間對全市71個領導班子及其234名副局級以上領導幹部,採用隨機抽樣的辦法進行了廉政測評,共印製300張測評票,有300名社會各個層次的各界人士填寫了測評票。測評結果納入了領導幹部廉政檔案。

3、加強了案件審理工作。截止七月末,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羣衆來信來訪、電話舉報226件次。立案查辦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94件,其中委局自辦案件29件。查辦案件中,涉及三機關一部門人員違紀案件26件,涉及同級管理幹部違紀案件5件,大要案9件;查辦萬元以上經濟案件21件,其中1-10萬的19件,10-50萬元2件;移送司法機關4件。結案處分黨員、監察對象100人,其中受黨紀處分76人,受政紀處分33人,受雙重處分9人。透過辦案,爲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34.76萬元。同時開展了對2001年以來處分決定執行情況的檢查,共涉及44個單位、415人。

4、加強信訪舉報工作。繼續落實了首訪責任制、初信訪責任追究制,卓有成效的開展了下訪活動。上半年,對副局級以上領導幹部談話15人次,其中提醒談話10人次,談話瞭解4人次,誡勉談話1人。基層黨委、紀委共談話15人次,其中提醒談話5人次,誡勉談話9人次,談話瞭解1人次。

5、深入抓好協調組工作。今年我市按照“三位一體”反腐倡廉整體工作格局,建立3個領導小組,對涉及範圍較廣的重點工作任務,成立13個協調組,分解成37項工作任務,構建了領導小組、協調組、責任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各室“三縱四橫一網絡”反腐敗體系。使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真正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達到責任無盲區,形成了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體系。與此同時還制定了《A市市200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重點任務委局機關領導責任落實示意表》,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責任部門、責任人。

6、強化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在全市副鄉局級領導幹部中開展“五個一”活動,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貫徹實施意見》,從十二個方面、三十七條對領導幹部進行約束,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自身建設,規範領導幹部從政行爲。引導黨員幹部嚴守“四大紀律”,嚴格執行“八項要求”。同時在各鄉鎮辦事處全面試行“四項公務經費”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