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暑假支教幫扶工作總結報告

學問君 人氣:2.81W

暑假支教幫扶工作總結

暑假支教幫扶工作總結報告

20xx年的這個暑假,註定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假期,也註定是咱大布拖志願者一起度過的一段難忘的日子。不管是重大的川外的還是重師的,不管是衆緣的還是非衆緣的,在這一刻,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管發生了什麼不管遭遇了什麼,大家的心都在一起,一起歡喜一起悲傷,一起前進一起成長!

不管我們是如何得知這次的支教活動,不管我們是如何地花費心思做自己的簡歷,不管我們是怎樣爲我們的面試做辛苦的準備,最終,緣分把我們大家聚在了一起。從一百多人中透過面試是我們的福分,從六十幾個人中走到一起更是我們的緣分。我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來自不同的學院,如果不是此次支教幫扶活動我們甚至不會認識彼此,但是,“相聚爲緣,相助爲心”,因爲緣分,大家走到了一起,因爲愛心,我們一起走進布拖,一起走進阿布洛哈。

我們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在重師的那次培訓活動中吧,那時候人比較多,彼此還不是很熟悉。我們第一次比較全面的認識彼此應該是7月5號傍晚在重師情人坡的見面會,那天重大的隊友們趕到重師來,大家第一次一起討論咱大布拖的工作安排。7月9號,先行部隊便趕往我們在四川自貢的培訓地點--白雲寺,爲隨後趕來的隊友整理牀鋪。第二天,下起了雨,先來的志願者硬是在雨中等待着隨後趕來的隊友,爲他們提包撐傘,給隊友安排房間。在白雲寺進行了爲期三天的培訓後,我們便前往此次支教幫扶的目的地。從白雲寺到峨眉,從峨眉到西昌,從西昌到布拖縣城,從布拖縣城到烏依鄉,最後步行下山到達我們此次支教幫扶活動的目的地-----阿布洛哈村。

當然了,在從大學城到阿布洛哈村的過程中,途中經歷了很多事情,大家朝夕相處,同甘共苦,肯定是會有一些故事發生的。特別是在白雲寺的時候,我們同其他兩地的志願者一起生活一起接受培訓。雖然生活環境有些艱苦,雖然天氣有些陰冷,但是大家心裏邊卻甜甜的,暖暖的,感受着大家庭的溫馨,感受着叔叔婆婆的熱情。特別是在後勤組的時候,感覺特別和諧特別歡樂特別充實。五點鐘就起牀爲大家做早飯,在大家吃飯後纔開始入座,飯後洗碗洗盆,爲大家燒水。心裏邊想着怎樣才能讓大家吃飽吃好,要是沒有做好就會特別內疚,後勤組的孩子們無疑是最最可愛的人兒!咱們的“布拖第一刀--刀神(更是布拖的主廚)”、“布拖第一燒火棍--火神”、“布拖第一鏟--鏟神”以及“布拖最勤快的孩子--雜神”也在這一刻誕生,爲咱今後在阿布洛哈村的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到達峨眉後,我們布拖的志願者被分成了兩批。布拖的志願者吃完晚飯後,第一批就進火車站乘火車趕往西昌了,當然,領隊許婷學姐在西昌等着大家。學姐是西昌人,也是這次支教幫扶活動的物資採購者,因爲家住在西昌,這次爲大家提供了很多幫助。第二批布拖志願者則跟昭覺以及美姑的志願者一起乘火車趕往西昌,在檢票的時候,秀明學長說“去年我們志願者來的時候,火車站的工作人員都說‘穿黃衣服的是去涼山支教的,不用檢查’”,可見我們志願者在當地的影響和形象還是非常好的。火車上人很多,非常擁擠,但是志願者們還是比較有素質,多爲隊友考慮,感覺其樂融融的!火車半夜到達西昌,那裏的工作人員也挺好的,讓大家進候車室休息,我們在候車室小睡了個多小時便又坐車去了汽車站,吃完早餐休息一會就要上車了。我們布拖的最遠也最先走,跟美姑和昭覺的隊友告別後便上車了。在上車過程中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有幾個當地的中年人要上車卻被司機大叔給阻止了,從他們的爭吵中瞭解到,那幾個中年人應該不是什麼善人。之前在從火車站到汽車站的車上就聽司機叔叔說某某地區的人吸毒比較厲害,那邊又挨近雲南,因此告訴我們小心些。如今看來確實當地民風比較彪悍。聯想到我們此次進山支教幫扶的目的,我們是“任重而道遠”啊!

但是,不得不說,大涼山雖然偏遠,她的風景確是美不勝收,那種感覺,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那種純天然的美,那匠心獨具的佈局,那鬼斧神工的山巒,讓人不得不驚歎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我們坐在車上,儘管山路很顛簸,儘管大家都一天一夜沒有睡過好覺,但是此時,看着那奇妙的山峯,真的,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此時只覺得心裏面無比的暢快。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她所展現的那種美令人心曠神怡,不管你先前遇到什麼樣的煩惱,不管你心裏面是有多麼的鬱結,此時此刻都會煙消雲散,你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真的,美景真的是可以讓人忘記一切煩惱!車內的的隊友們,個個臉上洋溢着愉悅,心裏是說不出的開心,連女生們都是大吼大叫,完全沒有了淑女的形象,一發現某處神奇的美景,簡直比看到帥哥還興奮。大家拿着相機,拿着手機,開心的拍呀,開心的笑呀叫呀唱呀,一個個就像打了興奮劑似的。此時的我們,真的是迴歸到了大自然,一個個野性十足,再也不用去顧忌什麼形象了,真不知道是山路的顛簸還是大家自己不安分,整個車裏那個野呀,不擺了!只是苦了司機大哥,什麼時候見過我們這樣野的孩子呀?車內放一首歌吧,明明不會唱,還一羣人鬼哭狼嚎似的,真是服了咱們了!有人還感嘆呢,要是自己的女朋友也能跟自己一起感受這種美景,能夠一起擁有這美好的回憶,那就真的太幸福了!

下了車,就要開始我們的山路行程了。令大家感動的是,布拖的另一個領隊嚴偉學長和阿布洛哈村的志願者吉列子日早早的就在那裏等着我們了,後來聽說他們是一大早就趕上來,午飯都沒有吃,就在那兒等着我們。特別是子日拿出烤土豆給大家的時候,真的特別感動,大家吃着烤土豆特別特別的香!剛開始我們叫子日爲叔叔,偉哥說叫子日大哥就好,可是後來才知道子日才十八歲呢。汗!因爲子日長得,真的,忒高大忒壯了,比我們任何一個志願者都厚實,特別是他那一身力氣,叫我們真的自愧不如啊!子日是山裏少有的幾個走出大山到外面上學的孩子之一,現在在讀技校,是村裏會計的兒子,那次我們到子日家去走訪,看到子日一大堆獲獎證書,真的,確實不容易,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的情況,裏面的孩子能出來上學並且能夠跟得上真的很不容易。子日人特別好,對大家特別友善,不卑不亢,經常幫助我們,經常跟我們一起打籃球,走訪的時候給我們帶路,給我們翻譯,他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孩子!

下山的路,怎麼說呢,對於子日來講,沒什麼難度,三步兩步就像是走平路一樣,可對於我們第一次走那個路的志願者來說,太艱辛太不容易了!那一步步真的得小心翼翼的走,有時候幾乎是腳尖挨着腳跟在走,何況我們自己背上還有一個揹包,有的志願者還不止一個包,真的是大家走的很小心。因爲阿布洛哈村是在山腰,那本來就是一匹很陡的山,我們走的這條路還是由某軍區的部隊前來開鑿的,真是很難想象以前的他們是怎麼進去的。那些路都呈“之”字形,牛羊馬之類家畜的足跡倒是不少,我們在西昌採購的物資都是由馬給馱下去的。我們畢竟在大學裏面呆久了,平時又沒有走過這樣的山路,耐力也不夠,所以感覺有點吃力。山路雖然難走,但此時,和大家一起,真的,你會感受到一種特別特別不一樣的感情,就像那種戰友們一起生活時的感情。當時還在學校的時候學姐就說,這次支教幫扶活動雖然只有十幾天,但是隻要你們全身心的融入進去,活動過後你們志願者之間的情誼一定會非常非常濃厚非常非常牢固。真的是這樣,在下山的時候,大家互幫互助,手牽着手,子日在前面探路,扶着我們過難走的地方,隊友的一句句鼓勵的話語,讓人心裏暖暖的,在疲憊時候一個小小的笑話,就又能調動大家的激情。大家一起的那種感情,讓心裏無比溫暖,一起下山一起唱歌,你會發覺,有這樣一羣隊友在身邊,那真誠那友愛,感動的自己都想流淚了。我們都是遠離父母遠離家鄉的孩子,有的甚至是第一次出遠門,我們隨着一羣志同道合的隊友一起爲了心中的夢想而努力,我們不爲名不爲利,在這裏沒有虛僞沒有做作,大家都是坦誠相待,在這裏你會感到人間最溫暖的情誼,在這裏你會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們不是來旅遊,卻比旅遊得到的更多,我們是來做慈善,卻也因此慈善了自我。

下山的路很苦,但大家心裏卻很甜。只有跟大家一起經歷過,才體會得到那種幸福的滋味。咱大布拖的志願者,都是最最堅強最最可愛的人兒!特別是女生,下山的路這麼艱苦,卻沒有一個人放棄,沒有一個人說喪氣話,大家一起齊心協力走了下來,那一刻,我們爲我們是布拖的志願者而驕傲!其實走下山路再回想一下,真的發現我們布拖的志願者真的很堅強很偉大,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我們都應該自豪,這算是我們大學生活中的一次歷練,更是人生中的一次歷練,我們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走了過來,這是專屬我們的記憶!

離山下的學校大概還有一千米,就有幾個孩子上來接我們了。她們好淳樸好真誠,大孩子對我們說“歡迎哥哥姐姐!”、“哥哥姐姐辛苦了!”、“哥哥姐姐好!”小孩子就對我們笑,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們,羞澀又欣喜。她們爭着爲我們提行李,我們不讓,她們就拉着不放,我們實在拗不過,就把羽毛球拍給了她們。這羣靦腆的孩子,看到他們這麼可愛,只覺得這一路下來什麼苦什麼累都沒有了。還有那些村民,在學校周圍,看到我們,就用不是很熟練的漢語跟我們打招呼“你浩(你好)”,這一句句聽着好溫暖,你好!你好!當時真的感覺,這一路下來的苦都不算什麼,那一刻,心裏好暖和!好感動!

到了學校後,我們看到了另一羣志願者,原來他們是西昌當地的大學生,在兩名老師的帶領下到這裏瞭解五保戶的情況。他們雖然沒有統一的隊服,呆的時間也沒有我們長,只要有那個心進到這裏來,都是一羣可愛的人兒。他們比我們先到,就在我們到的這個晚上,他們就在準備着最後的晚餐了。村民宰殺了一頭乳豬,既是歡送他們,亦是迎接我們。當他們聽說我們要在這裏呆十幾天的時候他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或許我們的夢不一樣,或許我們的目的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我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一起爲彝族的鄉親們奉獻自己的力量!

相較於美姑和昭覺來講,布拖的環境確實比較辛苦一點。路途遙遠,下了車還得走路下山,不似其他兩地車開到門口。學校沒有電,村民家裏面的電都是自家利用金沙江的水發的,而我們的手機以及一些電器都是在會計家裏,也就是子日家充的電。但是這裏的信號卻很好,除了聯通的沒有信號,移動和電信的信號都特別強。水倒是不缺,但前提是水管不會壞掉。至於吃飯的問題,茶醋醬鹽油米柴,除了柴禾需要自己上山去打之外,其他的都是我們自己帶進山的,而最可口的就是老乾媽和米湯了,原來是這樣的好吃和好喝。至於柴禾,需要注意的就是遇到下雨天得先準備好儲存起來,當然我們在學校的這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出現過柴禾短缺的現象,這也得感謝志願者們和善良的村民們還有可愛的孩子們。廁所也挺好,至少在那裏邊能有這樣一個廁所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比白雲寺的廁所好多了。睡的地方嘛,當然是地鋪,男生一間女生一間,還是蠻涼快的,晚上還得蓋被子呢。吃飯用的餐具呀洗漱這一套嘛,都是自己帶的。其實想想除了沒電一切都還是不錯的,在習慣了大學裏的寬鬆生活後,來這裏艱苦一下也算得上是一筆財富吧!經歷了這些,才發現自己長大了,也學會了對待某些事情的態度!有跟隊友思想的碰撞,對某些問題的談論,對自身也開闊了不少!

我們所住的學校叫林川小學,是四川的某個處長援建的。到了學校,也就算是到了自己的家,把自己當成主人,發揚主人翁精神,也是領隊對我們的要求。到來的那天晚上,大家休息了一會,收拾了一下就開飯了。彝族人家吃飯不用桌子,直接把飯菜用盆和類似簸箕之類的竹製的器具裝着放到地上,全家圍着飯菜就開吃了,而他們也不習慣用筷子,吃飯就用木製的勺子。我們的第一餐也是這樣,村民爲大家準備了“坨坨肉”,一盆肉一盆湯,大家便自行“入座”。山裏面殺豬跟外面不同,他們不用刮豬的毛,只是燒,雖然大家開始吃着不大習慣,但是經歷了在白雲寺的生活和這一天的奔波,看着那一盆盆香噴噴的坨坨肉,饞蟲早就不安分了,那湯也蠻好喝,大概是豬肉合着酸菜熬的吧。吃完了飯大家一起又收拾了東西,安頓下來後開了個會,雖然沒有電,但是點着蠟燭開會還真有當年紅軍的那種感覺(遙想當年紅軍長征的時候也是經過這裏,劉伯承元帥還和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爲盟,現在我們到了這兒,還真有一種當年軍民一家親的情懷啊!)開完會便開始洗漱了,大家這一天真的很累,睡得自然很香,連呼嚕聲都很舒暢(老李阿生莫怪哈)。

在這裏,咱大布拖的18名志願者分成了三個組,分別是後勤組、教學組和走訪組,還有一個人文組,只是人文組的組員是由這三個組的志願者自願組成的。當然領隊是不算入三個組的,我們有兩個領隊,嚴偉學長和許婷學姐,他們都是去年去支教過的,因此咱大布拖共有20名志願者,剛好十名男生十名女生,有來自重大的,也有川外的,還有重師的,有大一的,也有大二的。20名大學生,一起組成了咱大布拖2013年的布拖志願者大軍!

後勤組,自然就是爲大家提供後勤保障的小組了。古語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組的孩子可是最最可愛的人兒!後勤組的工作很繁重也很重要,早上五點二十前就得起牀爲大家燒水做飯,做好早飯後讓走訪組和部分教學組的隊友們先吃,因爲走訪組的吃了飯得去走訪,教學組的隊友吃了飯得照看孩子們。然後後勤組的吃完飯又得收拾盆啊鍋啊什麼的。整理好了就要開始爲孩子們打飯了,孩子們吃飯的時候是教學組和後勤組的志願者一起爲他們打飯打菜,然後就得燒水呀準備中午的菜了。天晴的話,中午就非常的熱,我們煮飯不是在屋子裏,而是在外面搭建的一個竈,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用石頭堆起來,雖然也有布遮蓋着,但在外面煮飯確實很熱,當地氣溫應該也有三十六七攝氏度吧,掌勺的可是熱得不行,上有太陽下有熱氣,靠近鍋的時候還熱氣騰騰的,竈裏火很旺,又擔心鍋裏面飯菜糊了,忙的時候真是大汗淋漓。還有燒火的,不單是熱的厲害,簡直就是在烤呀,想象一下三十幾度的時候在太陽底下生火做飯,能不熱?才兩天時間“火神”的後腦勺就開始脫皮了,之後燒火就圍着洗臉帕。雨天的話也比較苦,儘管是在屋子裏煮飯,但那個屋子沒有煙囪,又不透氣,煙比較大,凡是在裏面做飯的打雜的都是“內牛滿面”,經常隔一兩分鐘就要出來“透氣”,更是苦了燒火的。而中午的時候就是孩子們先吃飯,然後我們志願者再吃。後勤組的志願者在中午大家吃完飯後就比較有時間歇歇了,可以睡會午覺,下午就不用做孩子們的飯了,孩子們四點半放學了就回家去,該做作業的`做作業,該放牛放羊的放牛羊,該幫爸媽幹活的幹活,當然也有留在學校耍的。而我們則是在七點左右開飯,因此四點半左右後勤組的就要開始忙了,晴天依然是很熱的。志願者們吃飯一般是在女生宿舍或者在教室,都是端着自己的餐具吃飯,至於坐嘛,哪兒都能坐的,大家坐在門口的臺階上一排排,那場面真的挺溫馨的,志願者飯前飯後都是自己洗自己的碗筷,當然有時也有勤快的志願者爲大家洗洗。吃了晚飯就比較閒了,這時候就只需要燒燒水就行了。飯後大家可以自行安排,洗澡的洗澡,陪孩子們耍的耍,和孩子們一起打籃球啊打乒乓球啊羽毛球之類的,還有跟孩子們一起拉拉家常聊聊天啊,玩石子兒啊,反正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有時候團隊需要組織志願者一起做事的時候當然大家就會一起了。

總之後勤組一天的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凡是在後勤組呆過的人都會說,後勤組是最最和諧最最愉悅最最歡樂最最充實最最美麗的地方!雖然環境艱苦,儘管條件惡劣,但是真的在後勤組爲大家煮飯燒水感覺特別開心,看着孩子們吃着飯,心裏就會好踏實,看着隊友們喝着自己滿頭大汗燒的開水,心裏就好幸福。當聽到大家讚美自己炒的菜的時候,感覺這一天下來就輕鬆了,再辛苦再累都值。雖然後勤組也有“祕密”,但大家都是一心想着怎樣才能讓大家更有胃口,怎樣才能不讓大家膩口而努力變着花樣,真的是一門心思爲大家做飯。就像向屬部長說的一樣,雖然不像教學組的隊友一樣能收到孩子們送的花,但是默默地看着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着飯菜,就會有一股發自內心的幸福感,真心開心,自己爲自己感動,自己爲自己驕傲!

要說最最充實的一個組,那也是屬後勤組了噻。特別是後勤組的“元老”們,個個都是能手,燒火做飯炒菜,那都不是吹的,要是撤下一半的“元老”換上新手,不用說,那天的飯菜肯定不過關。而在後勤組最最“重量級”的人物當屬娟姐了,要說沒了娟姐,那後勤組鐵定是手忙腳亂。娟姐,何方神聖?布拖第一刀--刀神是也!娟姐是後勤組的組長,可以說她就是後勤組的主心骨,有她在,不愁沒飯吃!還記得我們最後一次會議嗎?在那次交流會上,幾乎每位志願者發言完了以後就會來一句“感謝娟姐!”娟姐人特別好,總是爲他人着想,不管是志願者還是孩子們,就沒有一個不喜歡她的。而且娟姐也特別堅強,雖然是重師的妹子,但卻足以頂得上一個漢子,可以說娟姐是這次支教幫扶活動中最“漢子”的女生,能吃苦,不怕累,總是把隊友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在後勤還是走訪,娟姐都以她強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人。

當然還有最最最最最(此處省去∞個“最”字)勤快的雲秋姐姐,同樣大廚級別的琴姐姐,特能吃苦的“火神”閔爺爺,不苟言笑的老屈,以及很想做土豆燜南瓜和南瓜燜土豆而總是被琴姐姐扼殺的筆者。後勤組六大元老,不管是在白雲寺還是在布拖,大家在一起,和諧歡樂,真誠溫馨。後勤因元老而美麗,元老亦以後勤爲驕傲!

教學組,主要就是在學校給孩子們上課。不要以爲這很輕鬆,教學組的隊友們也是很辛苦的。山裏的孩子所受的教育水平不一樣,據說他們平時上課的時候老師都會去家裏看電視什麼的,因此他們的基礎很不好,還有一些涉及某些政治的敏感性的問題(割……以上皆爲聽說,真實性有待考究)。總之那裏的孩子跟外面的孩子是不能夠以相同的眼光去看的,能夠聽得懂漢語的孩子也不多。因此也就需要教學組的隊友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而我們此次的教學目的也不是說要讓他們在學習成績上有多麼大的突破,最主要的還是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生活,給孩子們一個夢,讓他們在心中有一種意識,要好好學習,今後要出去讀書,要走出大山,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影響他們不好的生活習慣。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不是說一下子就可以影響得到他們,這也是我們志願者堅持了好幾年一直前往涼山支教的原因。

早上很早孩子們就來到學校了,有時候我們還沒有吃飯,因此就得讓部分教學組的隊友先吃飯然後去照看孩子們,或者先照看孩子們然後再回來吃飯。孩子們在學校吃兩頓飯,他們都是自帶餐具的,也有的孩子哥哥或者姐姐和弟弟或者妹妹一起吃。孩子們吃飯時都會由志願者帶去洗碗,然後排好隊等待志願者給大家打飯,吃完後也會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去洗碗。雖然不知道他們在家的時候是不是也會飯前飯後洗碗,但是既然到了這兒,我們就應該教會他們一些好的行爲習慣。吃飯的時候他們還是蠻乖的,特別感人的是六歲的史且喂他的弟弟,他先是舀着飯菜,嚐嚐燙不燙,吹涼了才餵給弟弟。六歲的孩子呀,多懂事!遇到下雨天我們就會接送孩子,也透過孩子做翻譯瞭解村民家庭的一些情況。

根據在走訪組反饋的資訊來看,當地居民家庭可以有三個孩子,但一般都是大孩子帶小孩子。上課的時候,大孩子揹着弟弟妹妹來到學校,我們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分成了兩個班,對於大班孩子則教授他們一些課本知識和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識,比如拼音、漢字、詩文、四則運算、學會使用尺子以及認識鐘錶,還有比如交通常識、地理常識、生活常識、遇險時該如何保護自己等等,當然也有音樂課和美術課。而針對小班孩子則是教他們寫自己的名字,教他們數數,唱歌,陪他們一起玩耍。體育課的時候兩個班的孩子在一起,做操,向左向右轉,規範他們打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動作以及告訴他們一些相關的運動規則……大班的孩子們學的很認真,課上都跟着老師的步驟,雖然基礎差,但態度都是特別的好,他們都希望能夠多學到一些東西,多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着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老師們真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交給他們,看着他們費力地做着簡單的算術題,老師們也非常難受,不是他們不好學,而是……當然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我們也有給孩子開小竈的。針對子作,牛色,牛耳這三個孩子,因爲他們的基礎比較好一些,所以交給他們的課本知識得更上一個層次,因此就讓老師一對一輔導他們。子作是初二的學生,在外面上學,但是她的基礎卻很差,特別是數學和英語,她的數學連直角鈍角都分不清楚。我們此次支教的目的也是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去外面讀書,但是如果孩子們的成績跟不上,他們自己也會產生厭學情緒,這更是我們擔心的一個問題,好幾個孩子因爲跟不上而不得不輟學去打工。琴姐姐就負責子作的英語,筆者教了幾天數學,但是,可能由於某些原因,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呀,孩子們產生厭學情緒是很可怕的,而厭學就是因爲接受不到好的教育,如此循環,真的很令人擔憂!

教學組的隊友們都很有才,特別是元老級別人物,非常受孩子們歡迎。燕子姐姐,文姐姐,辜姐姐,詹老師,小威哥哥還有孩子們的奶爸,這些善良耐心的老師們,完完全全把自己融入進了孩子羣體中,爲孩子着想,爲他們喜爲他們憂。這羣可愛的志願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支教”二字,無怨無悔,相信帶給孩子們的,遠比這十幾天所留下的要多得多!支教的最後一兩天,孩子們送了老師們好多好多好看的花,老師們拿着花,心中那一股暖流,好幸福好感動!感恩的孩子們,就似那美麗的花,生長在石礫中,卻綻放出芬香的花朵!孩子們寫給老師們的一封封信,讓人看了真的是眼淚忍不住……

走訪組,就是到村民家去了解當地居民家庭的一些具體情況,帶給村民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勸說村民讓孩子們上學。阿布洛哈村有四個組,一二組和三四組,一二組離學校很近,一個在學校左邊,一個在右邊,大概十來二十分鐘就可以走到,三四組很遠,得走山路三四個小時。要說任務最艱鉅的當算是走訪組了,早上也是早早的起牀收拾東西爲走訪做準備,如果去一二組就不需要帶飲食,直接帶上紙筆、相機就可以,而去三四組就得帶上食物和水。村民們對我們很熱情,走訪組的志願者們以真誠,微笑贏得了村民們的喜歡,他們並不排斥我們,並不像外界所說的那樣蠻橫,相反,他們待人非常友好,每次一見到我們就會打招呼“你浩(好)”,特別是男主人和老人,很能和我們聊得開。由於當地土質的因素,一二組只能種玉米和豆類,沒法種稻子花生什麼的(一二組的“土壤”幾乎全是石礫,根本沒什麼泥巴)。三四組由於挨着金沙江,而且土質也還不錯,所以可以種稻子了,我們去走訪的時候,子日說那大米特好吃,也有一二組的村民用玉米之類的糧食與三四組的大米交換的,但是一二組的孩子對大米真的很稀奇,更別說麪條了,有幾次我們給孩子們煮的麪條,那吃的,湯都喝完了。

不管是一二組還是三四組,村民大多是養很多牲畜,牛羊豬馬,每家都有,有的家庭還養了很多,特別是子作家裏,一個院子裏全是牛啊羊啊豬啊什麼的,養這麼多牲畜,自然就會很忙了,也難怪子作好幾天沒有來學校,放在任何家裏遇到這樣的情況,也都會很忙很忙的。放養牲畜的工作就是男主人的了,他們很早就得把牲畜趕上山去,要是不忙農活的話就會一直在外面放羊放牛。女主人通常在家裏,工作也很忙,需要帶孩子煮飯,還要打很多牲畜吃的草,那裏的豬都是吃生食,而且豬跟外面的豬不一樣,白豬很少,一般就是黑色的或者泥巴色的,沒有外面的豬長的大,也就百把斤吧。因此我們走訪的時候大多數是見着女主人的,男主人很少遇到。彝族人家的房子很漂亮,牆上還有圖案,只是進屋之後,屋裏的佈局卻很糟糕,一般人家進門就是“竈”,他們所謂的竈就是在屋子裏挖一個大坑,然後架上一個鐵製的穩定鍋的器具,放上大鍋就開始煮飯煮菜,也有家庭用電飯煲煮飯的。他們卻沒有掃帚,走訪的時候我們本想給他們打掃一下衛生,但她們都說沒有掃帚,我們也想過拿我們的掃帚去,但是那樣太傷人了,也就作罷。確實,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也很忙,但是,最基本的生活衛生還是得做好,領隊嚴偉學長告訴我們,今年的情況已經比去年改善了不少,至少有幾戶家庭已經變得比以前整潔一些了。我們也希望我們每一次來支教沒有白來,希望村民能過上好的生活,希望孩子們可以越來越好!

透過走訪,我們對每一戶家庭都做了詳細的資料統計,也瞭解了很多當地的民風民俗,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資料,很是詳細,以便對其進行學習以及經濟上的幫助。而在走訪的過程中,雖然有時候也會小小的“fubai”一下下,但那都是爲了工作的需要,村民也實在很非常特別熱情,他們爲什麼會無緣無故的殺豬殺雞倒酒摘桃煮玉米給我們吃呢?我們志願者沒有任何背景任何勢力。因爲我們已經同村民融入進去了,我們對他們好,他們對我們好,我們每一年都會去,不是走過場,而是真心實意,我們對村民的好他們都知道,這是一羣淳樸的勞動者,只要用心去交流,用心去做事,回報我們的,也是他們那一顆顆真誠的心!

在走訪的過程中,雖然很艱苦,但同時也很幸福!大家相互扶持,一起跋山涉水,食物共享,水源共享,笑料共享,那時候真的是一個戰壕的戰友,不分彼此,爲隊友考慮。走在前面的隊友,總是提醒身後的戰友要小心要注意,遇到不好走的地方就停下來牽着隊友一起過去,後面的隊友也是給大夥鼓勵打氣。渴了的時候就把水分享出來,你一口,我一口,那種場面溫馨極了!遇到上山的路,大夥拄着柺杖,也有用棍子牽着隊友的志願者,儘管大家都很累,但是每個人都在想着方法讓大家不會泄氣,傳遞着正能量!過河的時候,子日和偉哥總是在前面探路,以身犯險,一定要保證所有人的安全,水再急再深,學長也沒有放開任何一名志願者,一羣可愛的人兒就這樣艱難卻溫馨的前進着,只有親身經歷,才感受得到那種幸福的場面,才知道大夥在一起時的溫暖!

說到走訪組,偉鍋鍋真的很強悍!作爲領隊,他真的很不易,偉鍋鍋爲大家所做的,其實我們心裏都明白,是他挑起了整副擔子,嚴偉學長就是我們這個團隊的核心,一旦他倒了下去,我們這個團隊真的很難凝聚起來。偉鍋鍋,真的很好,很優秀!還有走訪組很有遠見和思想的小倩,總是很溫和很善良的慧銘姐姐,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姜銘妹妹,話少但做事認真的小羅羅弟弟和穎哥哥以及“走訪第一嘴”李四。這些走訪組的老大哥老大姐們,不怕苦不怕累,無論是烈日還是雨天都堅持出去走訪,身兼重任,他們纔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人兒!

當然,我們三個組的志願者是可以相互協調輪換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而我們也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最好的一面留給阿布洛哈,留給回憶中的自己。其實,說回來,人文組的孩子纔是最辛苦的孩子,不僅要做好原來的工作,還得肩負起額外的任務。特別是閔爺爺和老屈,很晚了還在寫東西,手機都不敢自己隨便亂玩,得把電留着發微博發空間,絞盡腦汁地組織的語言……人文組的孩子們,辛苦了!

支教幫扶十幾天,大家在一起,發生了很多事,好多感人的,好多幸福的,每天都有好多溫暖的事情發生,大家在一起的那種溫馨,真的,好開心!這一羣善良可愛的志願者啊,真想擁抱每一個人!

我們不敢說我們給阿布洛哈帶去了什麼,十幾天的日子裏,我們全身心的投入了進去,不管是在哪個組,我們都盡心了,我們都希望讓阿布洛哈有一個更加美麗的明天,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走出去,過上更好的生活。十幾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它就這樣在我們大布拖志願者一起相處的日子中流逝了,我們同村民孩子們一起度過了我們的第一個火把節,它是那樣的絢爛,我們手拉着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在村民們孩子們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幸福,看到了開心。開家長會的時候,不管是志願者們還是孩子們,都特別認真特別嚴肅,其實,每個人臉上流露出的,都是不捨,在一起相處了十幾天,哥哥姐姐的叫得這麼歡,這一下子就要分別了,心裏面真的捨不得,分別了,心裏面好堵,想着再也見不到彼此了,再也看不到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了,心情莫名的沉重下來。十幾天的時間一晃而過,馬上就要和阿布洛哈揮手道別了,再看一眼,最後再看一眼,天好藍,好藍,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