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作文評語>

讓作文評語多些人文關懷

學問君 人氣:1.97W

“外面世界真精彩,同學作文好無奈,蒼白無力常徘徊,靈氣文采皆不在。”可能每一位語文老師在批閱學生作文時不免會有這樣的感概。

讓作文評語多些人文關懷

的確,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並沒有從根本上讓學生作文生動起來,從許多孩子的作文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孩子的靈性與活力,體會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氣與眼光,看不到敏感的情思和豐富的想象力,讀不到鮮活靈動的語言和獨特的表達方式。作文中沒有孩子,沒有靈魂,沒有個性和個體,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裝在套子裏的人”,有的是急功近利和文字遊戲。

筆者認爲要改變這種狀況,還得從改革現有的學生作文評語的寫法入手。

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給學生下作文評語,則是這一環節的點睛之筆。然而,傳統的作文評語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諸如:中心是否明確,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層次是否清楚,語句是否通順等。這類評語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作文的成功之處或問題所在,但嚴重忽視了培養人、發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條的語言不僅不能激發學生髮揚優點和修正錯誤的積極性,更談不上對學生健康的寫作心態的引導和高尚人格的培養。

“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評語必須改革,朝着“以做人爲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並以此爲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爲學生的作文寫評語呢?

把做人融起作文評語中

先學做人,後學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對作文做人關係的很好闡述。我們現在的作文教學,往往只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忽視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實,不管是成人的文章還是學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他們思想品質、道德行爲的一種流露。透過情感式的評語,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

例如:有位學生因爲來自偏遠的農村,生活較困難,使她在新的城區學校裏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寫作文《我》時,她寫到:我是一隻不起眼的醜小鴨,與城裏的同學比起來,自己顯得太丟人了,總覺得自己擡不起頭來……老師讀後感觸很大,爲了使她能很快自強起來,於是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一隻不起眼的醜小鴨,飛進了我的叢林,我憐愛她的自卑和嬌弱,我欣賞她的誠實和坦率,我更珍愛並撫慰她灑滿露珠的羽翼。你信嗎?這樣一隻醜小鴨,真的會成爲茂密叢林中的一隻驕傲潔白的天鵝。“從此,這位同學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並且佳作紛呈。

又如:一位學生在《飄落的心事》一文中流露出父母離異帶來的極度傷感,而習作又文從字順,情感真切。評語可以這樣寫:“人生因爲有了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個堅強的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因爲你寫出了這樣一篇令人感動的佳作。我爲有你這樣的學生而高興,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來一定會是美好而幸福的。

其實,作文評語不僅要評價學生習作的優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實際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透過長期的評語感染,領悟寫作技巧,磨練意志品質,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做人——作文”素質養成和和諧發展。

把愛心融入作文評語中

孩子的情感從內心流入作文裏,又從作文流向老師的心間。老師又把一份真誠一份情誼藉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讓它永遠的流淌,這就叫感情的延續。因此教師不能單純側重對學生習作的寫法指導、理論說教,而應站在與學生平等的角度,就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認識、道德情感、語言運用等進行全方位的互動式交流,讓他們覺得他們高興的時候,老師在鼓掌,他們傷心的時候,老師在爲他們流淚。激發學生潛在的表達慾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熱情,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講究一個“情”字,作文也講究一個“情”字。學生既富於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評語理應影響他們做人的尺度,引導他們遵循正確的做人原則成長。所以作文中老師的評語如能達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學生就不會討厭作文了,而能把作文當成朋友。他們會情願走進這個有芳草、有綠葉、有溪水的清涼世界。

例如:有位學生在《小布鞋》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清明節那天,兩個“小布鞋兒”跪在老師的墳前久久不肯離去,她們一個燒了一張寫着100分的考試卷,一個燒了一串塑料鈕釦。她們想起了老師硬把她們從爸爸的“板車”上拉回學校,想起了老師用買藥治病的錢幫她們交了學費,但是老師“走”的那天,穿的上衣還缺着兩個鈕釦……

老師看了深受感動,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你的故事叫我好感動。我真爲那黃土下的`老師感到高興,她生沒帶來什麼,死未帶走什麼,但她卻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兩個善良懂事的學生。學生惦記着老師,老師心安;學生勤學上進,老師滿足。我也是個老師,假如我的學生在我死後也這樣記着我,讓我知道他們在進步,假如上帝願賜給我五倍的生命,我情願再當上三百年老師。

實踐證明:在作文評語中,教師一顆愛心寫評語,會使學生變得自尊、自信、自強,從而激發學生巨大的寫作熱情。

把才氣融入作文評語中

語言貧乏,乾癟乏味是作文評語的大忌,教師要根據學生具有新鮮好奇的特點,準確地譴詞造句,運用新鮮多彩的語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新的探求活動。例如:關於觀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總是寫“要觀察”、“要仔細觀察”、“觀察要仔細”,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毫無吸引力。如果這次寫“美是到處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下次寫:“如果一面觀察一面思考,儘可能地讓多種器官參加活動,多看、多聽、多想、多觸摸,那麼觀察所得會更全面準確。”

曾有一位小女孩寫一篇《菊色飄香》感覺很有深度,爲她的作文寫下了一段詩意的評語:“有清爽的風/從初次的心底飄過/淡淡/卻又刻骨銘心的感覺/在字間閃爍……”從此《母愛潤物無聲》《友誼風暴》《沒在翅膀她依然是天使》等詩意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

愛迪生說過:“最能打動人心靈的還是美。”自然美、藝術美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師充滿感情,文學氣息較濃的優美語言恰當地運用在作文評語中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催化寫作熱情,深化寫作認識,真可謂:語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把鼓勵融入作文批改中

由於傳統教學中對學生作文的過高要求,再加上教師評語的生硬刻板,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覺得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很苦的事。其實,學生寫作文是初學初練,他們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點毛病自然很多,這是很正常的。教師不能用文學的標準去衡量學生,而應該懷着一顆期待的心,相信他們會進步,在評語中插入徵詢意見式的語句暗示學生,老師正期待他用行動來回答。

有位學習很差的孩子在寫《童年趣事之捉蟬記》中有這麼一句 “笨笨的蟬蟲悄悄地鑽出地面,靜靜地爬上樹梢”。如果教師看完文章,就大筆一揮,寫上什麼“觀察仔細,語言生動”等等,顯然沒什麼意義,學生也不愛看。不妨可以這樣評:自然界有許多小精靈,只要你仔細觀察它,它就會給你豐富的聯想和有益的啓迪,雖然文章用語不多,卻極富情趣,難怪古人作詩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呢?

對於上進心不強,作文應付的學生,可以用刺激性的語言下評語,對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形成較強的震撼作用。例如:“張曉輝曾經和你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可現在,人家連續三次作文得優,而你12個錯別字,15個病句,夠悲慘了!你呀,你呀!不是沒本事,而是沒志氣!”責備中暗含着期待,無疑能激發起學生的上進心。

作文的源泉來自於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在學生的作文裏也難免要出現一些錯誤、怪異、扭曲的東西,對學生寫在作文裏的不好的東西,教師也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該批評的還得批評,對謬誤還要批判。但是訓罵、責打是一種批評,入情入理地去說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種批評。前者挫傷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會產生牴觸情緒或變得膽小起來,以後再也不會寫大家不高興看,但又是心裏話的東西,從而導致他們離作文越來越遠,那顆幼小的心也會離老師越來越遠。

其實,有時候幾句飽含期待的肺腑之言,既是撫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孩子的心田,比起生硬的說教,不知要好上幾倍。

總之,寫評語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着眼於做人的引導,立足於寫作心態的矯正和師生情感的交流,採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語調,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評語中提高寫作能力,發展人格修養,使他們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時也是享受生活,抒寫生活的方式。教師給學生寫的作文評語,不應該是簡單的,生硬的說教,而應該是娓娓的交談。因爲,老師幾句讚美的話,真摯的話,會溝通兩代人的心音,給學生帶來莫大的欣慰和歡樂。而那些具有獨到的見解,深刻的哲理,誠摯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話,也許將伴隨學生們度過整整一生。所以,語文老師讓作文評語多些人文關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