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報告>

驗收工作報告三篇

學問君 人氣:2.47W

篇一:驗收工作報告

驗收工作報告三篇

河南省河川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監理部

二○XX年九月

河南省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ZT3標段防滲系統工程 上游圍堰防滲工程監理工作報告

目錄

1 工程概況 ................................................... 1

1.1工程概況............................................... 1

1.2監理工作開展情況 ....................................... 1

2 主要技術指標及工程量 ....................................... 2

2.1主要技術指標 ........................................... 2

2.2主要工程量 ............................................. 3

3工程工序質量控制 ............................................ 3

3.1監理依據............................................... 3

3.2工序控制............................................... 4

3.3原材料質量控制和設備檢驗 ............................... 5

3.4主要原材料、中間產品跟蹤檢驗和平行檢測情況 ............. 6

4 質量事故及缺陷處理 ......................................... 7

4.1質量事故處理 ........................................... 7

4.2質量缺陷處理 ........................................... 7

5 單元工程的劃分和評定結果 ................................... 7

6 變更 ....................................................... 7

7 存在問題及處理意見 ......................................... 7

8 大事記 ..................................................... 8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膨脹土試驗段工程(南陽段) 弱膨脹土Ⅰ區分部工程監理工作報告 1 工程概況

1.1工程概況

河口村水庫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爲主,兼顧灌溉、發電、改善河道基流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一級支流沁河最後一段峽谷出口處,下距五龍口水文站約9km,屬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是控制沁河洪水、徑流的關鍵工程,也是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ZT3標防滲系統工程分爲6個工程:壩基防滲牆、壩基帷幕灌漿、1號灌漿洞、2號灌漿洞、左岸山體帷幕灌漿(樁號0+000~0+453.00)、左岸山體帷幕灌漿(樁號0+453.00~1+202.86)。

上游圍堰防滲牆工程爲臨時工程,全長163.5m。其中左端頭長11.6m(防滲軸線樁號0+000m~0+011.61m),採用齒牆形式,C20常態混凝土澆築;右端頭長10.88m(防滲軸線樁號0+152.62m~0+163.50m),採用帷幕灌漿方式進行防滲處理;河牀段長141m(防滲牆軸線樁號0+11.61m~0+152.62m),採用塑性混凝土防滲牆,牆體伸入基岩0.5m,最大牆深36m。

1.2監理工作開展情況

我公司與河南省河口村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2010年11月13日簽訂了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監理Ⅰ標監理合同,並於2011年1月成立了河南省河川工程監理公司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監理部。目前已進場監理人員23人,滿足監理工作需要。後續監理人員將根據工程進展情況,按進場計劃及時組織進場。

監理部進場後,立即組織監理人員熟悉設計檔案,進行崗前培訓,組織編制《監理規劃》和《監理實施細則》,建立安全、質量控制體系和監理工作制度等前期技術準備工作。2011年4月18日召開第一批主體工程第一次工地會議和設計交底會議,並在完成了基準點移交與複覈、控制網建立與校測、原始斷面測量與複覈、施工組織設計審查、人員、設備、材料、施工放樣等開工報審工作後,於2011年4月30日簽發開工令,河口村水庫第一批主體工程ZT3標段防滲系統工程正式開工。5月20日,上游圍堰防滲牆工程開工。

河南省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ZT3標段防滲系統工程 上游圍堰防滲工程監理工作報告

上游圍堰防滲牆工程不僅要完成上游圍堰防滲牆的鑽孔和塑性混凝土的澆築成牆施工、右端頭帷幕灌漿鑽孔和灌漿施工、左端頭齒牆基礎開挖和混凝土澆築施工等,還要在施工完成後進行注水試驗滲透係數檢測和無損檢測,以及做好汛期施工安全度汛、與其他交叉作業單位的協調配合等工作,施工組織、協調和質量控制工作的難度較大;能否如期完成,關係到後續的上游圍堰的.填築和大壩截流的順利開展,雖作爲臨時工程,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爲能又好又快地完成建設監理任務,監理部保障在人員和設備上的投入,加強事前、事中控制,減少中間檢驗和報驗的時間,爲施工提供全力的保障和服務。監理過程中,監理部嚴格原材料進場報驗程序,嚴格工序檢驗和隱蔽工程聯合驗收制度,採用巡視檢查、平行檢驗、跟蹤檢驗、旁站監理等控制手段,對施工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督促承包人按批覆的施工技術方案、設計和規範要求組織施工。本工程施工過程中,監理人員對上游圍堰防滲牆塑性混凝土的澆築成牆、右岸帷幕灌漿、左岸齒牆混凝土澆築等關鍵工序進行旁站監理,嚴把工程質量關。

工程施工過程中,未發生質量和安全事故,工程質量、安全、投資、進度整體處於受控狀態。

2 主要技術指標及工程量

2.1主要技術指標

上游圍堰防滲工程軸線全長163.5m。

其中左端頭長11.6m(防滲軸線樁號0+000m~0+011.61m),採用齒牆形式,C20混凝土澆築,齒牆包裹防滲牆50cm;根據開挖面實際檢視,基岩面表層較破碎、風化嚴重,8月28日經業主、設計、監理現場檢視後,確定基岩面清至弱風化巖面後進行澆築,開挖至基岩面後,進行四方聯合驗收後澆築混凝土,澆築方量25.75m3。

右端頭長10.88m(防滲軸線樁號0+152.62m~0+163.50m),原設計爲開挖0.7m至基岩後澆築混凝土齒牆,但根據實際開挖地層情況揭示,該段地層覆蓋層厚達13米,經設計、監理、業主、施工四方協商,該段採用帷幕灌漿方式進行防滲處理,防滲帷幕入基岩1.0m;設上下游兩排灌漿孔,間排距1.0m,灌漿壓力採用0.3MPa,鑽孔深度至入基岩1.0m,共23個灌漿孔,灌漿量149m,帷幕灌漿完成14天后,進行檢查孔施工,

篇二:項目驗收工作報告

康縣三河學區秧田小學項目驗收工作報告

驗收檢查組:

現將我校“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工作情況進行如下報告,妥否,敬請批評指正。

一、我校對項目實施的認識。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強推進教育資訊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之一。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幫助各教學點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爲農村邊遠地區適齡兒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舉措;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農村偏遠地區教學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行動。

二、項目驗收內容綜述。

2013年秋季開學,康縣項目辦給我校配發了電腦,我校及時組織教師安裝、試用,一切正常。學校把安裝該設備的教室命名爲“多媒體教室”,並起草了《秧田小學多媒體教室管理制度》,教務處製作了《多媒體教室授課記錄》,一切使用正常。我校技術支援教師王成同志全面負責我校教師的培訓工作,教師們收穫很大,感受到了先進教學方法的優越性。學生在裏面上課,豐富了孩子的視野,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體驗了先進的教學模式,感到非常自豪,認識到

他們是幸福的一代。

根據上級檔案要求,要把資訊技術作爲教育教學應用的主戰場,特別要把資訊技術應用作爲提高邊遠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徑。學校爲了讓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於教學”,要充分發揮中心校的作用,組織經常性的教學研究活動,有針對性的提高教學點教師應用資訊技術的能力。積極探索在教學點與中心校開設同步課堂、開展網絡教研和網絡備課,切實提高各教學點教育教學質量。具備網絡接入條件的項目教學點,要建立網絡親子熱線,增加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的交流機會。

康縣三河學區秧田小學

20XX年10月25日

篇三:標準化建設驗收工作報告

交環字[2010]136號

交口縣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驗收工作報告

山西省環保廳、呂梁市環保局:

爲進一步強化我縣環境執法效能、規範環境監察行爲、提升現場執法水平、推進減排目標的實現,在省環保廳、市環保局、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和自身努力下,交口縣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取得了進步,環境執法手段得到強化,環境監察能力明顯提高,具備了國家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新二級標準。現將達標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機構與人員情況

2003年交口縣機構編制委員會以(交編字?2003?9號)文批准成立交口縣環境監察大隊,並覈定人員編制爲25名,大專以上學歷佔96%。縣環境監察大隊自組建以來,在監察人員少、工作任務重、執法經費缺的情況下,嚴格履行了環境監察職能,執法能力不斷增強,嚴厲打擊了各種違法排污行爲。

(二)基本硬件裝備情況

1、交通工具

有執法車輛4輛,應急車輛1輛,車載樣品儲存設備1套。

2、取證設備

共有攝像機2部,照相機8部,錄音設備1臺,影像設備2套,酸度計2部,溶解氧儀2部,煙氣黑度儀4部,標準採樣設備1套,聲級計3部,放射性個人劑量報警儀1部,粉塵快速測定儀1部、煙氣污染物快速測定器2部、水質快速測定器1部。

3、通訊工具

固定電話8部,移動通訊1部,傳真機8部。

4、辦公設備

臺式計算機13臺,打印機2臺,筆記本電腦4臺。

5、資訊化設備

排污費收費管理系統1套,12369環保熱線1套。

(三)應急裝備情況

車載通訊辦公設備1套,應急防護設備3套,應急取證設備1套。

(四)基礎工作情況

制定的工作制度健全,程序完整合理,操作簡單實用,執行規範

有序。能夠按照要求執行環境監察報告制度,同時建立了各項政務公開制度,執法文書合法有效、工整規範,檔案資料齊全完整。

一、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爲確保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根據省環保廳?關於轉發?全國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標準?和?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暫行辦法?的通知?(晉環發?2002?455號)檔案精神和2009年初呂梁市人民政府與交口縣人民政府簽訂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明確要求縣級環境監察機構達到新的三級標準。爲此,局黨組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和安排,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成立了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領導組,單位一把手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監察機構負責人任項目建設負責人,並確定專人負責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實施,爲該項目的完成奠定了組織保障。

(二)強化資金落實

近年來,在國家環保部和省環保廳、市環保局以及交口

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先後對我縣環境監察機構投入環境監察專項資金142.2258萬元(其中國家47.88萬元、省28.6185萬元、市10.24萬元、縣55.4873萬元),配備執法車輛5部,配備裝備和取證設備88臺(套),執法手段明顯提高。

2006年省廳下撥17萬元配套了環境應急儀器等設備9件(套)、執法車輛1部;2007年中央財政下撥資金27萬元,自籌7萬元,配備執法車輛1部,取證等設備15件(套);2008年縣財政下撥資金30萬元,配備了辦公裝備18件(套);2009年市政府下撥資金10.24萬元,配備執法車輛1部,取證等設備6件(套)。2009年減排專項資金國家環保部下撥20.88萬元配套環境應急儀器等10臺(套)、執法車輛2輛、地方配套13.92萬元;2010年?關於做好汾河流域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項目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能力建設項目儀器設備固定資產入賬工作的通知?省下撥11.6185萬元,配套設備12臺(套);地方配套資金4.5673萬元,配套應急裝備18臺(套)。

(三)健全管理制度

爲了加強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交口縣環境監察工作制度?、?環境監察工作程序?、?環境監察報告制度?、?政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做到了制度健全,程序完整合理,操作簡單實用,執行規範有序。

二、取得成效和經驗

透過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我縣環境監察機構能力建設顯著加強,執法水平明顯提高。一是環境監察人員素質明顯提高。人員組成趨於合理、規範,大專以上學歷佔96%,持證上崗佔100%。二是執法硬件進一步加強。執法裝備配置得到了充實,辦公環境得到了改善,快速反應能力得到提高,執法車輛從1輛增加到6輛,取證設備從5臺(套)達到88餘臺(套),人均辦公用房從5平方米/人達到15.2平方米/人。三是環境監察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規範。建立、完善各種環境監察規章制度及各項工作程序29餘個。對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崗位職責、人員身份、排污收費、行政處罰等日常基本資訊進行公示,進一步完善環境監察內部管理制度和環境監察工作程序,完成環境監察政務公開上網工作,加大了環境監察工作的透明度。四是現場監管力度加大,執法水平得到提高。

 三、存在問題

在省環保廳、省環境監察總隊和市環境監察支隊的關心下,雖然加大了環境監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着許多不足。

一是環境監察機構還未形成獨立法人單位,財務管理不健全,行政執法主體不規範;二是環境監察人員沒有納入公務員管理或依照國家公務員管理;三是執法人員專業素質仍不能適應環境監察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四是環境執法經費不足,在達標建設過程中,執法車輛和取證、應急裝備雖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