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不可丟棄的職場精神

學問君 人氣:2.89W


我們仍然需要你——老黃牛!

不可丟棄的職場精神

■代表:孔繁森

老黃牛精神用現在的流行詞來說可以算是一種“低調”,它一心耕作,心無旁騖。儘管它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可它卻從來不“牛”,也從來不張揚、不表白、不自誇、更不浮誇,也不滿足。它總是默默地耕耘着,奮鬥着。老黃牛身上沒有明星的標籤,也沒有新聞的炒作,更沒有給自己樹碑立傳,有的卻是人類普遍的認可和讚美!在父母輩的心裏,老黃牛是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的實幹家的化身,是忠於職守、任勞任怨的勞動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強,頑強拼搏的開拓者的旗幟。

然而老黃牛的“低調”卻沒有被進一步評價爲有“腔調”。因爲現在的職場光是低調沒用!低調並不是被忽略,低調也不是使着蠻勁一味地橫衝直撞,低調更不是那種不聰明的低頭順從。現在的職場需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職場不是不需要老黃牛,只是我們需要更聰明的老黃牛;不是不需要老黃牛精神,而是要重新理解與詮釋它,我們仍然需要你——老黃牛!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根蠟燭

■代表:王雙玲

不要小瞧了“螺絲釘”

■代表:雷鋒

“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雷鋒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無論做着什麼樣的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螺絲釘精神”,這個曾經是父母那個時代最時尚、最光鮮的字眼,這樣的精神曾經是我們父輩整整一代人的理想,併爲有這樣的稱號而無上光榮和自豪。

現在的職場人,要的是“表現”、要的是“獨立”、要的是“聲張”,誰還會甘心做顆不起眼的螺絲釘?但現實中“千里馬”式的人物又有多少?爲何不踏踏實實地先從“螺絲釘”做起?螺絲釘不可笑,螺絲釘不老土,缺少了平凡的螺絲釘,再先進的機器也無法執行。不要抱怨老闆、不要抱怨同事、不要抱怨客戶,試問自己,你做好了嗎?不如先做公司裏那顆最閃亮的螺絲釘吧,終有一天螺絲釘也能成大器。

《燭光裏的微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影片,它講述的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王雙玲老師,雖然身患嚴重的心臟病卻毅然接了一個亂班。她一次次對學生的關懷、慈愛,感動了孩子們的心,使問題少年從道德的“懸崖”走向思想的“平原”,使那些學習上後進的學生找到了學習的動力,而她自己卻因積勞成疾倒下。小學教師的工作平凡而瑣碎,然而王老師卻甘爲紅燭,溫暖着孩子們的心靈。

自電影成功上映後,人們更多地把蠟燭精神用來讚美教師這個職業。其實不然,蠟燭精神不僅僅表現在某個特定的職業上,越來越多的職場白領們,用他們特有的行爲方式來詮釋新時代的蠟燭精神:越來越自我的職場人,把自己比喻成一根蠟燭,一根能燃燒出個性風采的蠟燭,在最大限度體現自我價值的同時,爲周圍的人、爲社會帶去光與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根蠟燭,隨着時光的流逝,蠟燭精神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它不再是一味“忘我”的無私奉獻,而是尊重自我的意願。現代職場人認爲,只有尊重自我的意願,才能實現最大的自我價值,蠟燭才能燃燒出最燦爛的光亮,從而減少周圍世界的黑暗,帶去更多的光明。

 

TAGS:丟棄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