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優秀簡歷>自我評價>

心理健康自我評價範文

學問君 人氣:2.9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都經常看到自我評價的身影,自我評價是自我診斷、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過程。如何寫自我評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自我評價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心理健康自我評價範文

心理健康自我評價1

但是自己始終以共產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能用科學發展觀來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能清醒的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對個人的人生理想和發展目標,有了相對成熟的認識和定位。

本人所學專業爲應用心理學,根據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針對性的認真研讀了有關核心課程,爲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紮實基礎;並涉獵了一部分其他課程,開闊視野,對本人研究方向的應用背景以及整個學科的結構有了宏觀的認識。在英語學習方面,透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具備了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在撰寫論文期間,查閱了大量的英文資料。

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各項教學科研活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認真閱讀教材、查閱學術資料和參考書籍,在課堂上在快樂中吸收各個知識點。同時自己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參與了導師多項課題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和提高,同時順利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

本人在平時生活中,爲人處世和善熱情,和同學關係融洽,並積極參與各項集體活動,在擔任支委期間,熱情爲同學們服務。

本人在研究生階段所獲頗豐,從學業、科研工作,到個人素質,都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鍛鍊,是充實且有意義的三年。相信這些經歷和積累都將成爲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本人將繼續保持併發揚嚴謹治學的作風,兢兢業業,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心理健康自我評價2

大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逐漸成熟的時期。經常會遇見很多的矛盾衝擊。如學業情況。在這一學期,我覺得我一直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很多的時間都是迷茫着度過,如今考試將近,所以我的心裏不免有些着急。總是臨時抱佛腳。但是也怨不得別人,總是以爲只要自己看書就可以了,誰知道現在落下了那麼多的課程。所以在這爲數不多的時間我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現在再抱怨自己已經沒用,最重要的是學習,爭取把落下的補回來。還有戀愛,求職的成敗等等。

我們大學生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但是要怎樣做到這些呢?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第四、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透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透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資訊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心理健康自我評價3

一、評價原則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特點,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原則包括普及性原則、整體性原則、主客觀結合原則和發展性原則。

1、普及性原則。是指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健康學生,而不僅僅面向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因此,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看是否有效的提升了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整體性原則。對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該把專家、教師本人、學生等評價主體的評價作爲整體,而不是僅僅只考慮某一個主體的評價,這樣的評價纔會是全面客觀而有效的;

3、主客觀結合原則。對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即有主觀體驗的方法,也有客觀量化的方法,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出有效的評價;

4、發展性原則。該課程教學的最終任務是爲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還應該關注是否有利於學生今後的成長與發展。

二、評價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成長,另一方面是任課教師的成長。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繫的,教師的成長爲學生的成長奠定了基礎,學生的成長又反過來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1、學生的成長

學生在學習之後的成長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部分,因此,對學生成長的評價在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評價學生有沒有清醒的自我認知能力。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實現,也包括對自身面臨壓力的認知,諸如就業壓力、學習壓力、人際關係壓力之類。還包括面對這些壓力,是不是已經做好面對和承受的準備;其次,看學生是否掌握了管理情緒的方法。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成熟的重要標誌,大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爲自己將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第三,看學生是否認識到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有意願爲此改變,並且掌握了人際交往和溝通的技巧;第四,評價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大學是半個社會,只有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才能爲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堅定的基礎;第五,評價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婚戀觀。學生能否正確的處理戀愛、學業、事業之間的關係,培養自己迎接和拒絕愛的能力,正確處理戀愛挫折。

2、教師的成長

透過課程的教學,教師本人也會獲得成長,這種成長也是教學效果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增強了自身的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教這門課程的教師心理素質如何,這會是學生關注的問題,因此,教師會努力增強自身的修養,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吸引和感染學生;其次是增強了對這門課程的認同感。很多學生都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們迫切的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因此,這門課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這會讓老師獲得對這門課程的認同感;第三是獲得了較強的職業認同感。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比較多,老師很受學生的歡迎,這極大的激發了老師的職業認同感。

三、評價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特點表現爲教學過程的開放實踐性、教學效果的主觀體驗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的選取就顯得尤爲重要。

1、觀察法

教師本人、學生、同行甚至是家長,都能採用觀察法來進行評價。教師本人可以根據學生的參與度、課堂的活躍度等來進行觀察;學生、同行和家長可以根據老師的精神狀態、熟練程度、課堂氛圍、班級學風以及師生配合等方面來進行觀察。因此,透過觀察可以直觀的評價該門課程教學的效果。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一種採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操作簡單,容易量化,能夠獲得效果評價的第一手資料。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該課程的理解、感悟和啓發,也包括對思維和行爲的影響等等。它以學生爲主體,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或者在教學結束後進行,這種方法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的資訊。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問卷的設計不夠科學,內容不夠客觀等,所以,單獨依靠問卷調查來評價課程教學效果,顯然是不夠的。

3、訪談法

對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來說,訪談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質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它的評價主體一般是同行。但是,訪談法也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比如說評價主體的水平、風格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4、心理測驗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透過心理測驗的結果來檢驗。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之前和之後分別給學生進行測驗,瞭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課程教育前後的變化內容與程度,檢驗和評判學生心理能力發展情況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關係。運用心理測驗法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要選擇好適合的測驗量表,否則它的可信度和效度會大大降低。

5、情境檢驗法

設定情境,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評價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設定好檢驗時間。時間可以是固定的,比如說學期中,也可以是靈活的,比如說某一次的課堂;其次,教師預先設計好情境內容。在恰當的時機,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去處理或者應對情境;第三,對學生的表現,教師進行必要的總結、點評或者引導。情境式檢驗法的評價主體是任課教師,教師要注意創造良好的課堂圍,這樣才能讓學生自如的參加到情境中去。

心理健康自我評價4

一、指導思想

爲了進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堅持育人爲本,提高廣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特制訂心理健康校本活動課程評價方案。

二、評價原則

1、平等性原則。要求教師與學生平等交往,做學生的朋友,教師和學生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平等的朋友關係,這是上好心理課的關鍵。

2、尊重性原則。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言行,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

3、鼓勵性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敞開心扉,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不管學生的觀點是否正確,教師在正確引導的前提下不妄加評斷。

4、參與性原則。在課堂上,教師決不是一位旁觀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活動中,完成目標。

5、目的性原則。課堂活動要符合學生當前的心理年齡特點,在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上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時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個體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教育的一種類型,同樣遵循教育評價的基本規律。

三、評價標準

1、目標達成狀況

教育目標是教育評價的起點和標準,整個評價活動實際上是對教育目標的完成狀況作判斷。

2、效率的高低

單位時間內取得的教育效果與所付出的物質代價和精神代價的比例。

3、學生接受性

與其他學科文化知識教學不同,在活動中更多地涉及到情感體驗或認知內化的問題,因此要求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可接受性出發設計實施教育活動。

四、評價過程

明確目標;確定指標;選擇方法;確定工具;實施計劃;分析資料;做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