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農村幹部駐村日記

學問君 人氣:1.95W

許多農村幹部在農村駐村,並寫了日記,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農村幹部駐村日記,歡迎閱讀!

農村幹部駐村日記

日記一:農村幹部駐村日記

20xx年6月30日 星期一 晴

6月27日一大早,在己早村村委會上班的我和村主任茶亞娟接待了一位衣着樸素、面容憔悴的山區彝族婦女。看似五十歲左右的她,實際只有38歲,來訪是因爲丈夫患肺結核病,在六十醫院已住院20多天,兩三年前曾患過精神分裂症在州二院接受過治療。家中有兩個兒子,老大剛外出打工,老二正讀六年級,是因病返貧的家庭之一,目前享受國家低保政策。現在家庭一貧如洗,因丈夫準備出院,錢不夠,愁醫藥費不能結清,請求民政幫助解決。這位堅強的農村婦女訴說着家庭的不幸遭遇,落下了無助的眼淚。我們聽了她的訴求後很是同情,勸她不要着急,我們會幫助她想辦法並且對她這幾年挑起家庭重擔的勇氣和堅強給予鼓勵。根據她的實際情況與訴求,我和村主任馬上幫她書寫了一份民政救濟請求並加註了意見,請她在下週一早上到太邑鄉政府辦理,並告知我會同她一起到鄉政府協助解決。

6月30日早晨,她找到正在鄉政府學習的我,我和她一道找到鄉長,將她的家庭不幸與反映問題進行了詳細彙報。經過研究,鄉政府給予困難幫助金2000元,並且幫助辦理了民政低保家庭的檢審。當領到困難幫助金時,這一位堅強挑起家庭重擔的婦女再一次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除了感謝黨和政府外,對於我的幫助也再三表示感謝。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指導員在崗就應不辱使命,從小事做起,讓老百姓感受到我們同他們血肉相連,這樣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才能真正踐行黨的羣衆路線。

日記二:農村幹部駐村日記

20xx年7月10日 星期四 陰

與上西元村的村小組幹部約好,今天早上去上西元村調解馬勤華與達曉瓊等人之間的矛盾糾紛。

我們透過走訪雙方的鄰居、聽取村幹部介紹及到現場觀看,瞭解到糾紛產生的原因。上西元村有一條穿村而過的溝渠,溝渠在馬勤華家門口兩米處有一個洗菜臺,村民已經使用了多年,從未有過爭議。由於村裏村民上半年集資整修這條溝渠,到整修這個洗菜臺的時候,馬勤華不同意再修建這個洗菜臺,認爲對自家的牛馬等動物有安全隱患。經常使用洗菜臺的達曉瓊等村民就對馬勤華有了很大的意見,爲此常常發生口角,嚴重影響了鄰里關係,個別村民們還到村委會來反映情況,說如果不及時解決,他們將強制修建這個洗菜臺。

瞭解情況後,我們馬上召集村民們進行調解。剛開始時,他們誰不讓誰,仍然互相指責,並有愈演愈激烈的驅勢,馬勤華甚至躺到溝渠裏開始耍賴。看到這樣的情況,我趕緊插話打斷他們的互相指責,並叫馬勤華起來,說:我們今天來這裏不是聽你們對罵的,是來解決問題的,你們這樣能解決問題嗎?果然,他們一聽到我這樣說,馬上停止了對罵。看到圍觀的羣衆很多,我爲了給馬勤華留面子,把她單獨喊到一邊,並叫來她的黨員兒子,一起和她做工作,告訴她這個洗菜臺對村民生活的重要性,並承諾將在洗菜臺上面安裝一個柵欄,絕對保證家畜的安全。之後,我又對達曉瓊等村民們說,有事要好好溝通,千萬不要一上來就用生硬的語氣進行指責……經過做工作,馬勤華當着大家的面同意修建這個洗菜臺,而大家也不計前嫌,承諾共同修建好洗菜臺上的柵欄。

最終,這起糾紛以大家握手言和結束。當我們準備離開時,熱心的羣衆說什麼也要我們吃午飯再走,馬勤華也拉着我的手說,感謝你今天的開導,讓我知道自己錯了,以前我總是簡單的考慮自己的利益。透過今天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老百姓的質樸及對我們的尊敬,這種感覺是在辦公室裏體會不到的,最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老百姓需要什麼樣的幹部,那就是真心、實幹的幹部,而只有這樣,才能換來老百姓的真情、實意。

日記三:農村幹部駐村日記

20xx年8月29日 星期五 晴

八月,秋天豐收的季節,是人們一年嚮往的好時節,今年的孜孜學子們也以優異的成績向人們展示他們的碩碩成果,而我所在的愛華鎮黑馬塘村箐頭組,今年也有一名學生如期考上了自己喜愛的雲南師範大學,這個多年不出大學生的小村莊,因此顯得格外喜氣,孩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但天有不測風雲,孩子好不容易考起的大學,突然家長說不再供讀書了,原因是未來的大學四年費用太高,家庭困難供不起了,對這個話不多的小女孩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直到有一天,當孩子來到黑馬塘村公所找到郭文書(她的親戚),向他述說了事情經過,並請郭文書幫忙做父親的工作時,我被她那種執着的讀書精神深深感動,正值大家都忙於向錢看齊的這個時候,居然還有人對讀書自恃爲高,真是難能可貴。於是我下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個有毅力的女孩。

接下來,郭文書我們分了一下工,他負責做孩子父母的工作,我主力到各單位去幫孩子申請各種助學金。經過二十多天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父母的工作做通了,小女孩的讀書款也基本湊齊,最後湊得助學金1500多元,已基本夠到學校報到了,更可喜的是,還成功辦理了讀書期間的助學貸款。時至今日,小女孩已如期踏上求學的列車,看她揹着行囊出發的微笑,我知道,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微笑。

雖然前路還很坎坷,但我相信她一定能走得下去,因爲這個社會在關注他們,我們的政府在關心他們,在此,就這個機會,感謝我們的雲縣總工會,感謝雲縣民政局,感謝各行各業,因爲你們的真心支援,造就了雲縣一批批像她一樣困難的大學生,是你們伸手拉一把,可能就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日記四:農村幹部駐村日記

20xx年10月20日

不知不覺間,來永平已有8個多月了,一路走來,感觸頗多。

從擔任新農村建設工作隊總隊長,服務管理這隻73人的隊伍那天開始,我便知道自己和這隻隊伍緊緊的拴在了一起。幫助羣衆進行烤煙移栽,深入農戶聽取貸免扶補工作意見,幫助後進黨支部提振精神,積極協調建設村民議事點,打造巾幗美麗鄉村示範點,推進熱水行動爲孩子創一個暖冬……從最初的陌生到熟悉,從初見的拘束到現在的從容,這8個月,我與我的隊員們一起成長、進步。工作隊的成績是大家努力得來的,隊員的歡樂是我的欣慰,我們快樂並努力着。

同時,大家也在深深地思考着。國慶節前,我們組織指導員參加了知識競賽,我特意讓新農隊辦的同志把大家的答題收集起來,認認真真的`翻閱了一遍,對於如何當好一名指導員、如何切實幫扶羣衆、如何鍛鍊提升自我等問題,不少同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透過字裏行間,我看到了大家在履職道路上的努力和付出,聽到了大家對於加快建設改變現狀的智慧和心聲,真切感受到了大家對於這片熱土的熱忱和期盼。在此,借指導員的智慧,也結合自己的思考,提幾點建議。

一、要放平心態,積極融入

我們的人生,總有一些特別的經歷,也總會有一些人和事會留在記憶的深處,久久不會散去,甚至歷久彌新。作爲指導員,我們離開家人、同事和朋友,來到新的環境,結識新的朋友,拓寬視野,幫助羣衆解決困難,鍛鍊自己的能力,與農村結下不解之緣。只要用心過,必將一生難忘。我們要放平心態,要珍惜這難得的基層鍛鍊機會,積極融入農村天地。

首先,要主動接觸羣衆。老百姓是最樸實的,只要真誠、真心接觸,你就能獲得最真實的基層資料,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從而找到扶貧幫困的切入點。

其次,要融入“村三委”班子。村委會是我們指導員開展工作的臂膀,要緊緊依靠“村三委”班子的力量開展工作,積極融入進去成爲班子的一員,用集體的力量去推動新農村工作。

第三,要尊重農民意願。在推動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工作時,我們一定要尊重農戶的意願,要換位、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充分考慮生活成本、生活便利,結合實際開展工作。

二、要拿出魄力,勇於擔當

什麼是擔當?我認爲就是承擔責任的勇氣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這一點我尤其想對年輕的指導員有期待。人們常說,“年輕就是優勢”。年輕人有着充沛的精力,活躍的思維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這是無法複製和重現的優勢。但這同時也就意味着我們需要更多的錘鍊方能將之轉化爲能力。我們永平新農村建設指導員73人,老中青年齡層次都有,但年輕人佔大頭,80後、90後是主力軍,他們朝氣蓬勃、思想活躍、文化層次高、接受新資訊量大。我曾經在一次調研中與一個年輕幹部交流,受到很大的啓發。他說現在的年輕人缺乏獨當一面的勇氣,一項具體的工作交給年輕人做沒有問題,但是讓年輕人去負責去牽頭就很難。這名年輕人說他最初也怕牽頭不敢擔當,但是後來鼓起勇氣去做了,做完以後很有成就感,重要的是大膽邁出第一步。每次下鄉我都注意觀察和了解年輕指導員的情況,有的擔任隊長獨當一面,有的成爲村三委得力助手,也有的大膽開展工作不夠,所以,我想對年輕的指導員說,放開手腳,迎難而上,大膽鍛鍊,磨練自己,把青春熱量釋放出來,全力以赴投入的到新農村建設中。

三、要明確責任,恆于堅持

人生有許多堅持,爲理想堅持,爲一項工作堅持。新農村建設工作需要指導員的堅持。下派新農村指導員到今年已是第八批了,這是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決策堅持。 因爲這八年來我們指導員真真切切爲老百姓做了實事,助推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所以省委省政府繼續堅持選派指導員到基層。還有派出單位的堅持。派出單位是指導員的堅強後盾,從下派指導員以來,各級各單位盡最大的努力支援新農村建設工作,從資金、項目、人員上予以保障,爲指導員安心工作創造了條件,尤其縣一級派出單位克服人少事多經費緊張的困難,堅持落實下派指導員,堅持給予經費保障,堅持落實扶貧掛鉤制度

指導員在省委省政府堅定的政策保障下,在派出單位的堅強後盾支援下,要安心住村、堅持住村,全力住村。可能我們要面對枯燥的生活,要忍受離家的煎熬,要適應艱苦的生活,但是,因爲我們是指導員,我們要履行指導員的工作職責,要守土有責!

要明確自己是幹事者,把工作當事業來做。指導員工作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我們要珍惜,不辜負領導的期望,不枉費一年的光陰,不“交差應付”。我們要堅信,堅持必有收穫。借用我們一個指導員民情日記上的一段話: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不能只是一個過客,而真的要像他們說的那樣,留下來,堅持住,爲這裏的土地施肥、灌溉,付出勞動和汗水,才能等到收穫的果實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