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雙聯雙創民情工作日記

學問君 人氣:2.6W

雙聯雙創民情工作的進行能使貧困鄉村用科學的辦法進行建設。雙聯雙創民情工作日記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在這裏與大家分享。

雙聯雙創民情工作日記

篇一:雙聯雙創民情工作日記

自開展“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以來,市委辦公廳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多次進村入戶,並派遣領導幹部輪流駐村,積極與幫扶對象對接、溝通,併爲聯繫戶謀劃發展思路,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政策的宣傳,使他們對省委作出的這項惠民之舉、利民之策大加讚許,同時對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也充滿了信心。這當然也是我們作爲幫扶者感到最高興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們一行6人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前往辦公廳幫扶點之一的火家臺村開展駐村幫扶活動。在趕往聯繫點的路上,領導向大家明確了本次行動的主要任務:搞調研、出主意、進村入戶宣傳政策、鼓勵羣衆參與自來水管道鋪設等惠民工程。並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從羣衆利益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宣傳“雙聯”政策,積極鼓勵羣衆參與自來水管道鋪設工程,爭取把工作做到實處。

很快,我們就來到了武勝驛鎮火家臺村委會的駐村點上,短期的休整之後我們就來到村上原先最貧困的人家進行入戶。由於村中道路已經鋪設整改完畢,並不難走,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困難戶”李師傅家門口。一進大門就發現院中一座新蓋的房屋展現在眼前,窗明几淨,院落寬敞,原先的兩間土房子變成了水泥澆築的敞亮新房了。主人熱情的一邊領我們進屋,一邊訴說的自己驚天的變化,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雙聯活動帶給羣衆的實惠。讓我對透過“雙聯”活動使羣衆富起來的信心更強了幾分。

我們走訪第二家是一個留守老人,家中唯一的兒子外出打工,自己一個人帶着孫子,雖然政府幫忙翻修了新房,並在生活上給予一些補助,但是因爲缺少勞力的情況下,老人的日子依然過的很辛苦。

透過對幾個富起來的貧困戶走訪,我瞭解到雙聯活動帶給羣

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扶貧是個長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就雙聯前景來說,還有很多已知或未知的問題需要解決,還有大量工作需要我們積極努力。如火家臺村民用水問題。一直以來火家臺村民生活用水是個大問題,村上幾年前鋪設的自來水管道因各種因素已近無法使用,村名習慣了飲用河溝裏的水,用飲用水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爲改變這一現狀,單位籌集款項,組織施工隊進行自來水管道鋪設工程,但因工程量大,所需資金部分需由村民自籌,多數村民積極響應這一政策,並繳納工程款,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對鋪設自來水管道的熱情不高,甚至有牴觸情緒,拒不繳納自來水入戶款。晚飯過後,我們一行人在社長的帶領下對個別“釘子戶”入戶,講解安全、衛生用水的好處,瞭解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得大家對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有了正確的認識,並承諾按時繳納自來水入戶費用。

透過這次進村入戶,我瞭解到雙聯帶給羣衆實實在在的.好處,改善了羣衆的生活水平,幫助羣衆脫貧致富,取得了極大的成果,但是雙聯仍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在雙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這需要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得兢兢業業,堅持不懈。

篇二:雙聯雙創民情工作日記

自開展“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以來,我們單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先後多次次進村入戶,與幫扶對象對接、溝通。在增進感情的同時,我們積極爲聯繫戶謀劃發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資幫助和科學技術,使他們對省委作出的這項惠民之舉、利民之策大加讚許,也對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充滿了信心。這當然也是我們作爲幫扶者感到最高興的事情。今天早上一上班,我就通知大家要集體行動,再次進村入戶,落實“雙聯”工作。在驅車趕往聯繫點的路上,我向大家明確了本次行動的主要任務,話家常、搞調研、同勞動,並對大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沉下身子就當走親戚似的好好和聯繫戶談談心,瞭解其真實的思想動態,切實找準致貧原因,積極爲聯繫戶出謀劃策,幫點子、幫物資、幫技術,爭取做到不虛此行。大家都點頭默許,信心滿滿。經過1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我們來到了麻武鄉石家溝村。因爲我們已經來過幾次了,所以對各自的聯繫戶家庭地址都是瞭如指掌,很快就分頭行動起來了。我也來到了我所包抓的聯繫戶王常寶家,環視院子四周,感覺眼前一亮,院落很是乾淨整潔,和我第一次來時有很大的變化,以前那個比較零亂的院子不見了。我邊走邊喊道:“家裏有人嗎” ?無人應答。我

徑直走進去,整個房子裏都轉遍了,居然沒人。在轉的過程中,我細細打量了一下家裏的擺設,雖然不富有,但一切都井然有序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家人在我們前幾次的思想動員下精神面貌轉變很大,這更加增強了我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我出了後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新修的圈舍,分欄圈養着8頭牛、2只只羊,膘肥體壯。我想到了打電話聯繫。電話接通了,正是主人王常寶,他聽到我過來,很是高興,原來他和妻子在房後山上翻地呢。我來到了他家的地裏,握手後,我開玩笑着說:“你們怎麼不鎖門呢,小偷來了,怎麼辦?”王常寶靦腆的笑着說:“沒啥事,平時就這麼老敞着,鄰里間都這樣。”再次感到這裏的鄉風淳樸。一邊聊着,我一邊接過王常寶老婆手裏的鐵鍬,翻起地來。他們硬是不讓我幹,可我覺得這樣體驗一下農村的勞動挺好的。在翻地過程中,我和王常寶兩口子一直在交流。我得知他們家有耕地42畝,全是山地,生產生活條件差,靠天吃飯,主要以種植小麥和胡麻、洋芋、大豆爲主;家裏有土木結構的房屋5間,全家7口人,上有86歲的老母親,下有兩個上小學的兒子,只有2個勞力,且妻子長年有病,雖然本人致富的願望強烈,但由於缺乏發展資金和技術,資訊閉塞,加之本人文化有限,雖然在努力奮鬥,仍一直徘徊在貧困邊緣。就這樣邊聊邊幹着農活,我居然也不覺得累,雖然額頭上已經有了汗珠。地翻完了,王常寶兩口子偏要留我吃完飯再走,我謝絕了,儘量不要給他們添麻煩是對的。在回

單位的路上,大家看上去都是灰頭土臉的,但臉上分明洋溢着滿意而歸的笑容,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