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包戶走訪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1.93W

今後要多走訪,更要在解決民憂民盼上下功夫,做好幫扶工作。接下來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包戶走訪民情日記,歡迎閱讀以及參考!

包戶走訪民情日記

包戶走訪民情日記【1】

4月2日 星期二 雨

中午十二點左右,我和丙溪村支書吳紹江來到村民張文培家,他正從外面幹活回來。在閒談中得知,張文培與妻子兩年前離婚了,留下他與女兒和母親住在一起,母親常年生病,幾乎沒有什麼勞動力,平時就靠自己外出打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初,張文培在修建房屋下基腳時損毀了寨上一村民的田埂,引起了矛盾,兩家互不讓步,矛盾不斷升級。經吳支書和我的調節和勸說,最終使雙方化干戈爲玉帛,一場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得到了及時妥善解決。

晚上,張文沛熱情的邀請我們吃晚飯。張文培很樸實、也很開朗,他欣慰的說:現在國家政策真的很好,母親醫病的錢也得到了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還被評爲了二類低保,到是減輕了一些家庭負擔,很是感謝黨和政協的幫助。

夜深了,小雨還在淅瀝瀝的下着,路雖然很滑,但是我們爲村民成功的化解了一場鄰里糾紛,我的心裏感覺滿滿的,很高興!

包戶走訪民情日記【2】

陰沉沉的天氣持續了好幾天,不覺中天空飄起了細雨,我們開着鎮裏的麪包車,走在一條泥濘的山道上,看不清周圍的景色,好象連事物的色彩也分辨不清,一片灰濛濛的,遠處不停的傳來陣陣悶雷聲,偶爾會有一陣涼風吹過來,觸及面板有點寒冷而又荒涼的感覺.....

今天一早,我跟鎮領導一起到我掛鉤的村子,召開"外出鄉賢回鄉捐資修村道"歡迎會,雖然會議時間定爲十點,但我心裏還是有點急,恨不得快點趕到,因爲我是這個村的掛溝工作組長,又是安排在這裏的駐村幹部,村莊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裏集體經濟收入少,想修條村道不容易,現在機會來了,我的想法和村裏一樣,希望上半年能把路修通,改善村裏交通狀況,早日脫離貧困.

會議地點就設在村委會裏,村幹部們早早把會場打掃得乾乾淨淨,大門側還寫了十分醒目的歡迎標語,會桌前擺放了一些自產的時令水果.會議在十點準時介開,由鎮領導主持會議,村書記介紹村裏基本情況,我也代表鎮村對捐資鄉賢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整個歡迎會在簡潔輕鬆中進行着,共捐資了七萬多元,村書記雙手捧着錢在微微發抖,一個勁地說:謝謝,謝謝大家的支援!請大家放心,我一定會用好每一分來之不易的錢,保質保量地把村道建設好``````

會散了,我和村主任的任務是統計捐款名單,用紅紙張貼,主任寫得一手好書法,不到半小時功夫全部寫好了,正準備放筆的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從口袋裏掏出二百元出來,慢!主任增加一條名,我捐二百元.主任一愣,你不是捐了二百嗎?我把你名字都寫上了.我忙解釋說:那是以鎮幹部名譽捐的,這二百元是作爲一名駐村幹部捐的,你看,駐村這麼長時間了也沒有給村裏帶來多大改善,就算駐村幹部的一點心意吧.村主任會意地寫上了駐村幹部捐款二百元的`大字``````

雨還在下,四隻車輪子慢慢地在山路上翻滾着,我在沉思,駐村一年多了,我給村裏做了什麼?無非就是在那一年沒開幾次門的駐村辦室貼幾張噴墨宣傳畫,貼了幾張駐村工作目標.駐村一年多來,給百姓帶來了什麼?我只是在做着工作組長應做的份內工作,只是多領了一份駐村補助罷了!

作爲一名雙重身份的我,已是一名鎮掛溝工作組長又是一名駐村幹部,而我對駐村工作感到的更多的是茫然和無奈.唉!

包戶走訪民情日記【3】

3月28日,天空中飄着毛毛細雨,春風中帶有絲絲寒意。按照市、區委“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的要求,27日下午我就聯繫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雁峯街道巷蔭嶺社區、厲家村社區。上午八點多鐘,院長肖家亮、黨組副書記王興龍、紀檢組長羅小寧、監察室主任蔣亮平、行政裝備科科長劉銀菊、辦公室副主任王燕一行來到聯繫點,這次來主要了解我們聯繫點情況和慰問特困戶,要聽取想法和需求,聽取對走訪活動的意見和建議,重點訪問特困戶。

首先來到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接待我們的是廠長羅孝生,羅廠長介紹了廠裏的基本情況,該廠建廠1958年,廠裏有職工1116人,建地面積80多畝,2010年企業改制轉讓。現面臨的困難有:1、廠裏原蓋有二棟家屬樓2011年已全部住進,但至今還未辦理國土、房產證手續;2、現在廠區內及家屬區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安全;3、廠裏不景氣,買我們廠裏的老闆沒有投入,也不過問,職工的工資發不出去,有一大部分生活困難。

接着我們走訪了特困戶田世明,男,55歲,離異,與80歲的母親和剛成年的小孩三人一起生活,田世明原是該廠職工,由於患病至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現靠小孩在外打工維持一家生計,生活十分艱難。我們也十分同情,並給予了一點心意表示慰問。這一家雖然經濟上困難,但精神狀況還算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訪的第二戶是孫先秋,男,50歲,離異,一人生活,6年前由於摔傷致腿殘疾,行動不方便,生活也十分艱難。接着我們準備走訪第三戶譚寶娥家,譚寶娥及愛人自己來了,說今天領導來看望我,我很高興,我是租房,怕你們找不倒就自己找來了。譚寶娥自己介紹,我已買斷,愛人在農村沒有工作,小孩在讀書,現靠每天打零工維持一家生活及小孩的讀書費用,家裏也比較困難。

第二步我們走訪了巷蔭嶺社區,接待我們的是社區主任陳海湘,陳主任介紹了社區的基本情況:該社區有5688人,1804戶,13個居民小組,85名共產黨員。有7個座落單位。現存在的困難有:1、雷公塘地段衛生條件差,晚上沒有路燈,出行不方便;2、機械化公司家屬房存在社會治安問題;3、六一小學路段車流量大容易受阻,經常出交通事故;4、衛生防疫站家屬房地段堤級改造護坡存在問題,去年圍牆都已經垮了。5、商業技校與老幹所的圍牆已開裂、傾斜。

接着我們走訪了三戶特困戶。走訪第一戶封家衡,男,59歲,癱瘓在牀,當我們踏進屋的時候,這個男人哭了,心情激動地說病魔的痛苦,生活的艱難,不能工作,把家裏的錢全部用光,還馱了許多債,幾次想自盡。肖院長安慰說:你要振作精神,生病確實也很難,現在醫技高,只要配合治療還是有希望,不要輕易放棄生命……。肖院長的一番話使封家衡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感謝領導對他的關心,感謝我們去看望他。走訪的第二戶肖鳳英,女,80歲,與50歲的精神病兒子一起生活,一走進屋發現屋裏雖然簡單但也還比較整潔,老人瘦小的身體把家裏還整理得乾乾淨淨,當得知我們是去看望她時很高興,說感謝政府、感謝領導對她的關心,當我們問及家庭及生活等問題時,老人說,兒子患精神病20多年了,生活全靠我照顧,我雖然已經80歲,但每天要買菜、給兒子煮飯、洗衣,還要管好兒子不要外出傷及他人,經濟來源靠退休金。走訪第三戶許亞萍,女,48歲,與丈夫和10歲女兒生活,丈夫是農村人,無工作。剛踏進屋一股濃濃的中藥味,許亞萍趟在牀上,接待我們的是許亞萍丈夫,丈夫介紹,妻子19歲就生病,癱瘓在牀需要照顧,每天靠中藥維持。社區爲了照顧他們,安排他在社區打掃衛生,每天早晨4點鐘起牀搞衛生,搞完衛生回來再做早餐給女兒吃送她上學,接着就煎藥照顧妻子的生活,家裏所有的一切全靠他一人承擔,從早上起牀一直忙到晚上十點鐘才能休息,生活當然困難,但感謝領導照顧評上了低保戶,現在生活就將就着過。看到憨厚朴實的許亞萍丈夫,感覺人間的真情、真愛,能年復一年地照顧患病在牀的妻子不離不棄,這個男人我非常敬佩。

走出這個家,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十二時多了,我們立即趕回單位食堂就餐。就完餐回到辦公室我思考着:今天我們走訪,重點走訪了困難戶,這次走訪瞭解他們都是因病因災致困致難的,我們給予了一點心意,給他們送去了溫暖。他們通情達理,對黨和政府感恩戴德也寄予厚望。社區幹部掌握的情況準確,列入的低保對象。市、區委開展“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深入基層,多走訪,能瞭解民情民意民憂民盼,又能融洽關係,也便於工作開展。今後要多走訪,更要在解決民憂民盼上下功夫,做好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