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最新2016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1.57W

我們知道,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是農村基層幹部轉變工作作風,密切同羣衆聯繫,解決實際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是幹部聯繫羣衆的一種好形式。下面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2016最新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希望你喜歡了。

最新2016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最新2016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村情民意日記一:

今天組織部送我到村裏,村委給於我的第一觀感是破敗不堪,村委辦公樓在建中,一間近於發黴的木架結構房立於一片狼藉中,沒有正規的辦公室、沒有電視,沒有電話(坐機)。村委駐地有十餘戶人家,其間貫穿着一條古老的青石板路,這條路正是徐霞客遊記中零碎提到的茶馬古道。

支部書記與村主任一人兼任。該村有14個小組,3199人,年人均純收入1326

元,主要經濟收入爲外出勞務。

體會:這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較爲落後的村落,依希可見的古文明裏透着強烈的剽悍的民風。

村情民意日記二:

召開村委班子會,討論有關新農村建設規劃。支書在發言中與我談及:

“現在農村工作難做,中央政策放得太寬,應收緊。農民很不聽話,無法用文明的方式領導,需用強硬的方式領導纔有效。”

思考:基層幹部普遍認爲中央政策太過開放,幹部領導能力不斷削弱。經

過幾天的觀察,有關於支書說的“需用強硬方式領導纔有效”的道理,確實客觀存在。這到底是精英階層說的“民族劣根性”還是人民羣衆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體現呢?!村支書系對越作戰老兵,工作作風粗暴,但在村民眼裏威性極高,很多人都聽他的話。這種現象需要我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村情民意日記三:

入冬之際,草木枯榮,天乾物燥,爲了提高村民安全意識,嚴防事故發生,我們開展了“四防” 安全大檢查。進村入戶,針對農機、車輛使用、用電、用火安全,做了全面的.安全宣傳、排查工作。我和副書記的任務是琚家營和大莊兩個村小組,此次走訪使得我更加地深入瞭解到村民的生活狀況,感受頗深。

我們的第一站是琚家營。在副組長的陪同下,首先來到的是一位五保戶家裏,他獨自一人住在小組籃球場邊的一間平房裏,副組長告訴我一句話“他腦子不好使,這房子都是小組上出錢給建的”。心裏不禁生了幾分憐惜。這個看起來憨厚老實的男子,其實已經是第三次見到。往日情景立刻浮現上來!

第一次見他是中秋前的一個早晨,天氣微涼,我剛開啟村委會的大門,他就來了,是來領取中秋慰問品的。由於時間還早,負責發放慰問品的工作人員還沒來,外面吹着風,我趕緊把他招呼進爲民服務站大廳裏,泡了杯熱茶給他,寒暄了幾句。他倒也不怕生,饒有興致地跟我聊起來。雖然表述略顯凌亂,但細聽下來還是能夠聽懂他的意思的。他告訴我,自己種植了一些瓜果蔬菜,成熟的時候,便早早地挑到集市上去賣,這兩天小瓜和白菜到了上市的時間了,價格也還行,多少能貼補點生活費。勤勞、樸實是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第二次見他是三日之後的下午,陽光很好,我陪同文體局的領導慰問困難戶,這次我記清了他的名字,琚存雲。門口有一個火爐,上面支着一口鍋,這就是他的竈臺。我們去的時候,他正在做飯,爐子裏的火燒得很旺。小組長一一介紹領導後,講明來意,文體局的書記將慰問金交到他的手上,並親切地祝福他“雙節”快樂。他什麼也沒說。不是他不想說,而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急忙將雙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接下了慰問金。因爲他沒說一句話,場面有一些尷尬,小組長連忙關切地說:“老琚,有什麼困難要及時跟我們講,我們會盡量幫助你們的!”其實,他不是不會感謝,也不是沒有感激之情,只是他憨厚老實,不易於言表。從他一直笑嘻嘻的表情,就能夠體會到他的感激之情。他的笑,至今還讓我記憶深刻。那種憨厚、淳樸、不帶雜念的笑容,讓人有久違的感覺,不僅有感嘆,更多的是幾分憐惜。但我相信在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之下,他們會生活得更加溫暖!

這一次,我們去的目的是對他的用火、用電安全隱患作排查,囑咐他把柴草搬離屋子,破舊電線要及時更換。聽完後他依舊微笑着,但是這一次,他頻頻點頭,嘴裏有了答覆。雖然如此,但能感覺得到他對於我們的到訪,仍然有一些緊張。

接着排查走訪的也是一戶困難戶,戶主琚志芬,全家6口人住在一間渣磚石棉瓦建蓋、只有十平米的房子裏。遠遠地看到我們走來,她就急忙出門相迎。擡了兩個凳子放在門右側,招呼我們坐。就在一個星期前,她曾到村委會去過,是爲了住房一事而去的。她訴說了目前家庭情況,希望可以申請新建住房用地。全家老人、小孩,吃住都擠在一間屋子,有諸多不便。今天藉助這個機會,我總算親自到戶瞭解到情況,也很理解她不請我們進屋坐的原因。她這種情況,我們幹部都很理解,用書記的一句話“我們作爲百姓的父母官,當然希望他們吃好、住好,啥也不缺。我們儘快爲她想辦法,只希望他們一家能早日住進溫暖的新房。”

安全檢查工作完畢後,我合上記錄本跟她拉起了家常,簡短的交談,對她家的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她告訴我,兒子今年17歲,初中畢業就不讀書了,在外面打工;次子今年兩歲,現在政策好了,政府每年都會給一些補助。大兒子堅持不再上學,她轉述了孩子的一句話——“我們家這麼小,我帶個同學來,還全家人擠在一起住,太丟臉了”,這句話帶給我深深的感觸。也許,這並不是孩子不願再繼續接受教育的根本原因,但是,或多或少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於一部分自我調適能力弱的孩子,類似的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就很可能演變成他成長過程中的負面事件,給他年幼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晚上忙完了手頭的工作,我回想着白天的一幕幕,不禁陷入了沉思:對於17歲的孩子,不再屬於學校,而是出外打拼,我們無法斷定這是個什麼樣的選擇,但是,讓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學習更多的知識,一定是有益無害的。因此,隨着教育的發展,在我們給孩子的生活提供營養餐的同時,社會和父母是否也該爲孩子的心靈成長提供一份“營養餐”呢?而類似的低收入家庭,在我們轄區內都存在。近十年來,在葡萄產業的帶動下,以及羣衆的辛勤努力下,經濟發展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放眼望去,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漂亮的磚房。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有一小部分農戶的發展滯後了,那麼,我們跑在前面的人,是否也應該伸出援助之手,拉咱夥伴一把,向共同富裕的目標靠近?

作爲村幹部,我們肩負着帶領羣衆發展致富的任務,承擔着建設基層的使命,我們更應該想方設法,讓羣衆的生活富裕起來。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考慮組織一支志願者隊伍,專門針對這部分低收入家庭,入戶做宣傳工作,帶動他們利用有利的資源條件,發展種植業或者養殖產業等,幫助他們尋找到致富的路子。在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選派有技能和經驗的黨員幹部羣衆,到現場無償給予技術指導。在產品上市的前期,我們幹部應該積極地幫助他們尋找銷路,以“自我探索+傳授幫帶”的模式,指引他們走上科學致富之路。心心相惜,心心相連!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給百姓帶來更多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