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幹部個人雙聯民情日記範文

學問君 人氣:2.09W

自開展“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以來,市委辦公廳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多次進村入戶,下文是爲你推薦的幹部個人雙聯民情日記範文,供參考閱讀!

幹部個人雙聯民情日記範文

幹部個人雙聯民情日記範文<1>

秦州區民政局聯村聯戶出實招、幹實事

“聯村聯戶,爲民富民”活動開展以來,秦州區民政局及時召開動員會議、認真制定工作方案,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出實招、幹實事,確保此項活動取得實在效果。

一是在社會救助政策上給予重點傾斜。針對因病因災返貧的困難羣衆,重點從農村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低保、婦女“兩癌”救助、先天性患兒救助等救助方式上給予政策性傾斜,進一步擴大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比例。聯村聯戶活動開展以來,共救助因病因災返貧的困難羣衆200餘人。

二是大力扶持幫扶村貧開啟致富之路。積極組織幫扶村汪川鎮棉虎村村民已完成長1900米、寬2米的鄉村巷道硬化工程,全長1.25公里,寬4米的通村水泥路硬化工程和全長30米的棉虎村人行橋也正在開工實施;與藥材公司協調後,明年將在棉虎村種植的核桃園中套種藥材,以促進全村經濟水平再上臺階,確保“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取得明顯效果。

秦州區民政局領導班子深入雙聯點棉虎村開展調研

3月27日至30日,秦州區民政局局長李仲強帶領領導班子成員深入雙聯點棉虎村開展調研活動。領導班子一行輕車簡從,先後深入棉虎村、糜川村就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果樹建園情況、困難村民生活等情況詳細進行了調研。聽取了村委會主任的彙報後,李仲強強調,村委會班子要堅持帶領黨員進一步加強學習,重溫黨章誓詞,提高對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刻認識,要始終明白黨員該學習什麼,該做什麼,才能爲羣衆服好務,帶領羣衆發家致富。如何讓學習見到效果,就需要嚴格按照政策辦事,正確處理好乾羣關係,把事情做到公開、公平、透明,羣衆沒有意見,教育活動才能在實踐中落地生根,羣衆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才能增強。

棉虎村屬於汪川鎮的一個行政村,全村有村民189戶、933人,屬於汪川鎮農業後進村,全村貧困面佔60%。 2012年3月,全區聯村(社)聯戶工作會議召開後,秦州區民政局堅持“一個領導幹部包一個聯繫戶,幫助每個聯繫戶幹成一件實事,解決一個問題”的原則及圖表式管理的模式,充分發揮工作優勢,力爭在道路硬化、養殖種植、生活救助等方面找到突破口,順利打響了扶貧攻堅戰,透過紮實努力,已初步見到實效。今年2月,區民政局以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爲契機,積極配合鄉政府嚴格按照“川蔬山果、產業富民”的工作思路,及時採購核桃苗3000株,平整梯田,積極推行連片種植模式,大力開展果樹建園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600多畝蘋果樹的栽植工作任務,並全面實現了塑料膜的“墒情”保護任務。

李仲強對棉虎村開展的雙聯工作給予肯定,他說,現在路修了、果樹栽上了,爲今後開展雙聯工作打好了堅實基礎,5-6年後果樹掛果,羣衆得到實惠,更能真正彰顯羣衆路線教育工作帶來的切實效果。村委會班子要緊緊抓住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契機,多進羣衆門、聽羣衆聲、察羣衆疾苦,辦羣衆難事。今年,民政局將進一步擴大核桃樹種植範圍,配種黃花等適宜中藥材和經濟作物20畝;完成靡川村與古集樑連片的果樹管理化模式;修建劉駱-棉虎的人行橋一座,透過各種努力,力爭使全村經濟水平達到新的標準,爲全面實現小康生活打好堅實穩定的工作基礎。

秦州區民政局聯村聯戶開創致富道路

7月6日,汪川鎮棉虎村人山人海,一條由秦州區民政局幫扶興建的鄉村巷道硬化工程的完工儀式在該村舉行。秦州區民政局黨政主要領導、汪川鎮分管領導以及棉虎村村幹部及廣大羣衆參加了此次活動。

汪川鎮棉虎村是秦州區民政局聯村聯戶幫扶村。該村地處汪川鎮東部,周圍羣山環繞,植被覆蓋率高。全村有933人,人均純收入2300元。“聯村聯戶、爲民富民”活動開展以來,該局透過詳實調研瞭解,發現行路難的問題是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的一條瓶頸。爲了確保雙聯活動取得實效,切實履行民政工作宗旨,實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積極幫扶村民發家致富,6月以來,該局積極組織村民認真開展道路修繕工作。透過2個月的努力,目前,一條長1900米、寬2米的鄉村硬化巷道已全面完成,徹底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也成爲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致富路,有力開創了秦州區民政系統雙聯工作的新局面。

幹部個人雙聯民情日記範文<2>

五一”假期剛過,昨天中午市委辦公室進村入戶工作隊就再次進駐達仁村。根據工作安排和分組要求,今早八點我們小組4人在辦公室楊思鋒副主任帶領下,一路顛簸,來到達仁村最遠的回頭山社,任務是走訪5到6家貧困羣衆,對羣衆的生活生產等各方面情況做一個細緻的瞭解和摸底。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地方,回頭山社李銀華社長已在等候我們一行,昨天下午在村裏開會時我們已經認識,今天讓他給我們帶路。就在路邊,李社長給我們介紹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況:回頭山社現有26戶人家,119人;現在還栽種的水稻田只有15畝,羣衆糧食基本全部靠買;全社有茶地450畝,有茶所一個,治安情況較好,這幾年基本沒有什麼案件發生,沒有上訪戶;社裏主要的問題是道路雨天泥濘難走,幹冬時人畜飲水不夠。

大家邊走邊談,轉個彎就見路邊有一棟空心磚搭建的簡易房屋,屋頂是石棉瓦,兩間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間臨路開成一間小賣鋪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走訪的第一家:戶主叫李智華(漢族,31歲,初中文化,健康),長年在廣東省東菀的一家燈具廠打工,今年剛過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裏只有媳婦趙蕊萍(漢族,31歲,高中文化,健康。)和6歲在上學前班的女兒李卓。結婚分家出來後在路邊蓋了這間簡易房住着,爲了平時生計,開了很小的小賣鋪,每天有100元左右的營業額,可以賺到20元左右;家裏有田2分,每年可收穫300斤左右穀子,茶地有2畝,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還栽有50棵核桃樹,小樹剛掛果,都沒投產;家裏現在有2000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雖然生活很艱辛,可我能從女主人的臉上看到開朗的笑容,在交談中感到她的堅強和自信,細細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幾年核桃樹長大投產,雖然目前她很困難,但對未來充滿希望!

告別了堅強自信的趙蕊萍家,走了很長的崎嶇山路,來到另一家(這裏一家和一家相距很遠,看着好像沒多遠,山高窪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戶主:李子庭(漢族,49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老父親:李子夢(80歲,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妻子:羅雪梅(漢族,46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大兒子:李曉華(23歲,現在西南林學院讀大四),小兒子:李佳華(18歲,初中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家裏有茶地10畝,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樹200棵,都還小,部分剛剛掛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種茶和核桃樹了,糧食全靠買。家裏養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兒子農閒時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長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雖然有20000多元,但因爲供大兒子讀大學,開支很大,現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債務,好在兒子還有幾月就畢業了。說到兒子,做父親的李子庭露出很驕傲和滿足的神情,全沒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樣。大家坐在院子中聊着,進來一位揹着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們,臉上滿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揹簍,進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氣的讓我們吃。這位老人是李子庭80歲的老父親李自夢,看到老人家已80歲的高齡,身體還這麼好,家裏那36只羊就是他養的,大家都很吃驚。老人坐下和我們高興的聊了幾句家常,一個勁的笑,一直在說:“好多了,好多了!現在共產黨的政策好,村裏的幹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離開時,老人客氣的送我們出來,走到門外指着4棵胸徑30多釐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樹說:“這幾棵樹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着修剪得筆直,只有樹尖一米左右纔有枝條的4棵杉木樹,我們不由的發出驚歎!這還是80歲的老人嗎!大家圍着老人,驚歎着,勸老人要保重身體,不能再爬那麼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滿臉的自豪。想象着老人家那廋小身軀爬在這10多米高的杉木樹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滿是青筋和老繭,變形的黑黑的指甲雙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麼滋味。老人家您真是達仁村的“達人”啊!

午飯後我們又來到一農戶家,這家院牆都沒有,一棟土木結構的正房很破舊,臺階上堆滿了各種廢品,院場長滿了青苔,很溼滑。這家的戶主是:羅文浩(漢族,50歲,小學文化,現在昆明打工),女主人:者琴珍(漢族,47歲,小學文化),有一個兒子:羅相濤(27歲,未婚,初中文化,現在廣州電子廠打工)。坐在院中,滿身灰土的女主人給我們介紹着家裏的情況:家裏有茶地8畝,去年收入5000元,核桃樹100棵,剛剛掛果,收入1000元,蠶桑2畝,賣桑葉有100左右收入,丈夫和兒子常年在外打工,雖然每年有36000左右的收入,但家裏只有她一人在操持,房子,院場都沒搞,兒子還沒結婚,正攢錢呢。日子也過得很艱苦。爲

幹部個人雙聯民情日記範文<3>

3月3日 星期六

今天,鄉上召開了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分解了幹部的幫聯任務。根據安排,我們鎮機關聯繫的是閆溝村,我聯繫的特困戶是吳俊義和李社祥。作爲黨委負責人,在這次行動中,我不但要抓好全鎮的“雙聯”工作,還要抓好所聯村、戶的`幫扶幫困工作,爲全鎮幹部做好表率。

3月17日 星期六

今天,我終於騰出空來,來到幫聯戶吳俊義家。他家共有4口人,老母親已經77歲,喪失了勞動能力;妻子侯希春去年因一次意外事故胳膊骨折,做了手術;他自己患有嚴重的肝病,全靠每年兩次化療維持生命,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僅靠兒子打工的一點微薄收入度日,生活非常困難。吳俊義說:“我們一家四口,只有兒子能賺一點養家餬口的錢,其它三個人都只能等着吃白飯,每年光看病買藥就要花上一兩萬元。加上兒子已經到了結婚年齡,家裏兩隻破窯洞都快不能住人了,想給兒子蓋三間新房,可是家裏不僅沒有一分錢,在信用社還有三萬元貸款,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在瞭解到他家的情況後,我心情很沉重,覺得自己作爲一名鄉鎮領導,深入羣衆還是不夠,自己今後要多瞭解困難羣衆的生產生活。

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結合閆溝村情和他家的條件,我和吳俊義夫妻兩人商量着制定了年度幫扶計劃,初步確定了三條措施,一是按照茹河川區設施蔬菜發展的優勢,經營設施蔬菜大棚3座;二是結合鄉上危舊房改造項目,幫助其新修房屋3間;三是爭取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5萬元,主要用於經營設施蔬菜和新房修建。我鼓勵他們:“從今以後,咱們就是親戚,要常聯繫,有困難就打電話,我盡我最大努力幫助你。現在你日子很苦,但一定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氣,相信經過幾年努力,你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我沒有想到,話剛說完,吳俊義竟然哭了,激動地握着我的手,說:“我一定不辜負你的期望,把設施蔬菜搞好。”

3月18日 星期日

今天,我給吳俊義送去了兩袋化肥和10公斤地膜。隨後,我帶着他們夫妻倆實地瞭解村上的蔬菜大棚,在我的動員下,他們承包了三座蔬菜大棚。回來後,我又打電話給村支書,讓他在春耕生產較忙的季節,積極組織羣衆開展鄰里互助活動,解決菜農勞力不足的問題,切實把設施蔬菜這個支柱產業發展起來。

3月25日 星期日

今天,我原打算去吳俊義家幫他種蔬菜,但因爲工作推不開,沒有去成,我給他打電話,詢問蔬菜大棚進展情況。他告訴我,在村上蔬菜技術員的指導下,他已經進行了灌水和整地,這兩天剛種下兩棚甜瓜和一棚辣椒。

掛了電話,我的心踏實了很多。閆溝村像吳俊義這樣的困難羣衆還有很多,我們鎮上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目前,鎮上正在閆溝、包城、雙合、建華四個村搞設施蔬菜產業,但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雖然鎮上投資了大部分,但羣衆還是缺資金,我們要爲他們多想些辦法,讓羣衆儘快富起來。

幹部個人雙聯民情日記範文<4>

全市“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動員會議剛剛結束,在辦公室的我有點坐不住了,雙聯行動方案雖然已經出臺,但具體工作從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戶看看,儘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實際情況,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環境惡劣有些問題才能顯露出來,叫上張組長,馬上出發。

我們驅車徑直來到土門鎮永東村北城組的一戶人家,幾間80年代的土坯房裏住着一家四口,戶主叫朱光林,兩個女兒都在上學,妻子鬱海棠身體不好,只能做做家務,照顧照顧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家庭收入也基本來自10畝地的幾千元種植收入,由於供養負擔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看着這位比我年長不了幾歲,但被生活的擔子壓得顯得有點蒼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離開了朱光林家,我們又來到永東村車院組的一戶農家,穿過泥濘的小院,來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兒子王奮仁夫婦照顧,一兒一女兩個孩子正在鎮上的小學上課,一家五口人住在幾間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裏,每年來自10畝地的一點收入,除了家庭正常開支、給母親看病、供孩子上學外所剩無幾,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強維持生計。

又走訪了郭林等幾戶人家,情況基本大同小異,帶着紛繁的思緒回到辦公室已是下午六點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貧困村、貧困戶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省委開展“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的重大意義,作爲一名聯村聯戶的幹部,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爲全市地稅系統“雙聯富民”領導小組的組長,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透過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對策,早日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最終奔向美好的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