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6.42K

社區工作需要大家做好記錄,並寫好民情日記,下面爲各位帶來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一

我來利羣社區工作已有兩個多月了,在這兩個多月中,我認識了一個和我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社區書記,她就是利羣社區的書記——李晶晶。

我想無論是哪個單位的“書記”應該都喜歡大家稱呼其職位,但李晶晶就不喜歡大家叫她“書記”。

她是單位上除我之外最爲年輕的,大家平時都稱呼她“晶晶”,我年齡小,總習慣叫她“晶晶姐”。

李晶晶也稱呼其他年長的女同事姐姐,她說“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這樣稱呼不生分,顯得也和諧。” 在平日裏,她喜歡和單位上的姐姐們溝通,交流並分享各自的工作生活經驗。

她還很謙虛的向姐姐們請教育兒經、生活經。

雖然在生活上,晶晶姐對大家很照顧,但只要和工作有關的,她一點兒都不含糊,並時刻爲大家起帶頭表率作用。

在工作中大家職責明確,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指責的也絕不留情。

每次有居民來辦事她都主動上前問好,詢問居民要辦什麼事,並安排大家及時辦理。

若有見到居民辦事不主動問好的,回答散漫的,或者態度不好的,她都會很嚴厲的批評。

今天中午,邢先生帶着他懷孕的妻子一到居委會就大發雷霆,不由分說地和工作人員吵了起來,要求立馬開證明給他。

晶晶姐首先安撫邢先生的情緒,並詳細瞭解情況,原來邢先生是我轄區的空掛戶,因辦理準生證需要,他之前來居委會要求開證明,我們的工作人員讓他到居住地去開。

但邢先生在居住地去開證明被拒,說要在戶籍地開,他又折回來責怪我們的工作人員。

瞭解情況後,晶晶姐心平氣和地給邢先生詳細講解了辦理準生證的最新程序,爲了不讓邢先生多跑路,她幾經周折電話聯繫到邢先生居住地所在的社區居委會,透過和社區書記溝通,確定可以給邢先生開證明後才讓他去了居住地居委會。

事後,晶晶姐對我們的態度提出了批評,並要求每個工作人員都要設身處地的爲居民着想。

晶晶姐曾經是一名軍人,也正是這種蘊含着軍人氣質與紀律的工作態度感染着我們每一個人,單位上類似的“疑難雜症”她都會處理的很好,大家在心裏認可她、尊重她,所以工作開展起來很順利。

在平時的工作中,晶晶姐也總是親歷親爲,帶着大家一起幹。

單位上很多工作人員年齡比較大,不太懂電腦,她從不嫌麻煩,手把手教他們怎麼使用電腦,怎麼用電腦填寫報表、製作工作表,怎麼用電腦檢視、更新網格資訊等等,在她的幫助下,大家都在慢慢進步,工作效率也明顯提高。

這就是我們利羣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晶晶,她是一個對人真誠熱情,對工作兢兢業業,普通卻不平凡的社區書記。

2 2月25日是我第一天進駐福海鎮濟海路社區的日子,在這之前,社區對我來說是個熟悉又陌生的服務組織。

以前,社區每週五通知各單位打掃衛生時,我們還頗有怨言,覺得社區管的太多;對於每個家庭而言,辦理社保、辦準生證、通知孩子吃糖丸、打預防針等事務又讓人感覺很貼心。

這就是駐社區之前,我對“社區”職能的初步瞭解。

對於“社區”的認識由淺入深 3月3日,工作組協助社區舉辦了“三八”婦女節慶祝活動。

活動中有社區幹部自己編排的舞蹈,有居民組成的民間藝術團表演,還有我們工作組的“明星歌手”別克大哥深情獻唱……最讓我難忘的是活動中有位老大爺自發上臺,用方言演唱了自己現場寫的歌,雖然我聽不懂他唱的什麼,但他的生活態度讓我感動。

這次活動中,從策劃、採購、佈置、組織彩排節目到活動順利開展,雖然有點累,但居民積極參加活動的熱情,社區幹部在百忙中排練舞蹈的精神,工作組成員從陌生到默契的配合都讓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多麼和諧的大家庭。

3月14日,是我在社區值班的日子,剛上班,就有不少居民前來反映情況,單元住戶把自己撿的廢品堆在樓道里,影響他人出行的同時也不利於環境美觀;陽光小區的居民反映樓道燈只有一層亮,且房間長期有煤煙味;怎樣登記退休認證?辦理營業執照需要準備什麼資料?水管爆了誰來負責維修?……社區幹部都一一給予瞭解答,來反映情況的居民一個個滿意的走了。

偶然間看到社區幹部劉海霞的工作日誌,她的小小日誌包羅萬象。

“2014年2月18日,有住戶反映衣服被樓上居民沖洗陽臺的髒水淋溼;2015年6月4日,有居民反映小區綠化帶有種菜的現象;2016年3月5日,有居民諮詢社區婦女節活動……”隨手翻開劉海霞的“社區工作日誌”,發現上面詳細記錄着每次居民反映的主要問題、處理結果、反饋情況等,涉及水電維修、鄰里矛盾、政策諮詢、文化活動等方方面面。

社區工作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走訪入戶原來有這麼多“門道” 3月19日,社區組織振達再就業市場成立業主委員會,要求每個幹部入戶講解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意義,並讓業主積極參加推薦選舉。

我和社區幹部古麗負責西側的40家商鋪。

在一家家的走訪中,對於配合的商戶,我們的工作開展還算順利,碰到不配合的,根本不聽我們說什麼。

當時心裏既委屈又窩火。

古麗看出了我的急躁,跟我說:“陳姐,彆着急,一次不行咱們去兩次,社區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

經過我們努力,有36家商戶答應去參加業主委員會的選舉工作。

這一天過的充實又辛苦。

3月22日,我的社區搭檔劉海霞終於有時間帶我入戶了,她負責的片區是福興小區的三棟樓共80戶;銀海小區5、12號樓共54戶;天晟小區3號樓50戶、平房區70戶居民。

在包片區裏轉一圈,哪裏的衛生不乾淨、哪裏的設施有問題、誰和誰有矛盾,不管是她看到的,還是從居民口中得知的,她都會把相關情況記在隨身攜帶的日誌上。

三年多來,大大小小的問題她記了500多條。

“只有多走多看,多和居民接觸,才能瞭解民情民意,才能更好地爲居民服務。”今天我纔對入戶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準備了一本民情日記,我也要在這一年把自己鍛鍊成真正的社區幹部。

駐社區工作的所思、所想與所得在駐濟海路社區的這一個月裏,社區居民的來來往往構成了這個熱鬧的小天地,無論是計劃生育、社區保障、安全衛生……都與居民息息相關,看着工作崗位上的社區姐妹,解決着社區居民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我們爲民服務的熱情也更高了。

這一個月,我們來自各單位的工作組成員集思廣益、團結一致,相處的像一家人一樣,我們將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爲居民辦實事、解難題,走進羣衆心裏。

這麼好的工作環境、這麼好的工作氛圍,每個人身上散發着滿滿的正能量,都是對我肚子裏的寶寶最好的胎教,也激發了我這個二胎媽媽的工作熱情! 3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住社區工作已有三個多月了,回想這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感覺還像發生在昨天,還在眼前。

2016年2月底我來到塔什科瑞克鄉新路街社區,社區工作人員有22名,少數民族幹部100%。

社區雖然辦公陣地小,沒有警務室,在這樣最基層的社區工作,就要求我們工作組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社區幹部一起把羣衆的事辦好,辦實,爲轄區的平安和諧,團結進步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新路街社區住村工作組是由市衛計委的4名幹部和市教育局的3名幹部組成,其中5位漢族同事, 2位維族同事,初來乍到,大家互相不認識,但透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接觸和了解,大家逐步地熟悉起來,從非常的客氣到互開玩笑到坦誠相待,大家的感情升溫的很快。

工作也由剛開始的一頭霧水到漸漸熟悉到提出辦法和措施,工作的認知度提高的也很快,這幾個月裏7名幹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團結融洽。

在工作組當中,我是聯絡員和資訊員,主要任務是上報各類材料、工作情況、撰寫資訊,在辦公室呆的時間較多,不像其他隊員經常入戶,摸排,但流動人口大清查,走訪慰問貧困戶、重點人員,我是一定會去的,在入戶走訪時有些組員負責與居民交談了解民情,有些組員負責記錄談話情況,有些組員負責語言翻譯,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工作組透過走訪詳細瞭解了社區的情況,爲我們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在這裏,值得讓我學習的.是,工作組在配合社區開展工作,發揮每個成員的長處優勢,大家互相團結方面做的滴水不漏,讓我從中得到學習和感悟,從他們身上我也不斷的反省、改進和提升自己。

離訪惠聚工作結束還有8個多月的時間,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認爲還是要從點點滴滴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大事上積極鍛鍊自己,加強自身素質,透過不斷的學習,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忠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時虛心向社區幹部學習,向工作組成員學習,加強團隊合作精神,這樣才能更好的爲社區服務,更好的轄區居民服務。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二

今天,我們地古白工作隊開始了“串門走訪行動”。

經過上一次走訪活動,村裏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

走在地古白村泥濘的村路上,不時能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都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

走進鄧開恩的家,坐在他家的門前,面對面的交流。

從個人經歷到家長裏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無話不談。

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傾訴”的意願很強烈,願意和我們工作隊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

在鄧開恩家,他把自己希望能開展其它種植業的想法與我交流,我都一一記下。

鄧開恩是村裏的護林員。

我見他時,他正從山裏幹活回來。

不大的小院裏也是一片狼籍,屋內擺放着一些雜物。

雖然每月能及時領到一定護林員補貼,但因其父親、母親均生病,生活也越顯拮据。

鄧開恩的妻子也是一邊訴說着,一邊掉眼淚。

我安慰她生活會變好的,要對生活充滿信心。

我對他們家的去看也一一作了記錄,下一步我會幫他向有關部門諮詢一下相關政策。

希望自己能爲他們做點事!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三

今天上午8點10分,馮傑、楊迪我們一行三人按照約定計劃,繼續走訪,剛走到半路,突然下雨,不得不改變計劃,駕車到鐵匠灣,由於到鐵匠灣山路坡陡彎急路滑,我們將車停在路邊,繼續行程。

沿着小路,一路打聽,半個小時路程,終於到達村監督委員會主任楊小香家。

因爲事先沒有打招呼,他正在幹家務和農活,打掃衛生、餵雞、餵豬,簡單瞭解情況後,他家也很拮据,除了餵養雞、豬,土地也很少,種地也僅僅維持生計,父親、兒媳和兩個孫子都在家,房子是土坯和木頭結構,房頂上曬着包穀,新建了一間太陽能洗澡間,退耕還林後政府補償很低,家庭收入渠道少。

與楊小香道別後,9點40我們繼續走訪,順着山間小路,隱約聽到了機器的轟鳴聲音,循着聲音,一路爬山,沿途水溝生活垃圾隨時可見生活垃圾,還有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匯聚在一起,20分鐘後,看見挖掘機正在施工,擴寬上山道路,進展順利,按照進度一個月後可通車到山頂,山上的茶樹可以有效開發。

返回駐地後,14點左右,村支書接到通知縣明查暗訪組馬上到村委會,檢查駐村工作隊在崗情況,馮傑、楊迪我們三人正好在辦公室商量採山坪的工作計劃報告,明查暗訪組問了一些生活情況、前段時間工作開展情況和扶貧工作的想法、建議。

今天很匆忙,也很充實,雖然忙點,也有收穫,採山坪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怎樣才能爲村民增收等問題讓我感覺肩上壓力好大,如何改變採山坪的現狀,讓農民真正脫貧致富,我們只有努力工作,想方設法,儘自己最大能力做事。

  社區簡單的民情日記四

20xx年4月5日 晴檢視箭竹林馬鈴薯生長情況近期,正是馬鈴薯猛長的階段,剛剛洗漱完,隊長譚德鋒就說:走,克看看馬鈴薯的生長情況。

據悉,在鄉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和推廣,以及農戶積極的種植熱情下,箭竹林村的馬鈴薯共種植了400餘畝,成爲該村發展種植業的“主力軍”,對示範帶動農民經濟增收進一步發揮作用。

透過檢視,箭竹林村的馬鈴薯長勢良好,豐收在望,按畝產1.5噸計算,預計可實現總收入63萬元。

 


TAGS:社區 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