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讀西遊記有感(13篇)

學問君 人氣:1.3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西遊記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西遊記有感(13篇)

讀西遊記有感1

吳承恩的《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面介紹了孫悟空一行保護師傅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取得真經,普度衆生。

孫悟空生性好動,不怕困難,愛捉弄八戒,但他從不退縮,碰上厲害的妖魔更是勇往直前。豬八戒愛偷懶,好吃懶做,碰上鬼怪總是想開溜。沙悟淨,吃苦耐勞,身上揹着許許多多的行李,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

其中有幾個片段:三打白骨精,前二次都讓白骨精佔了上風,而第三次孫悟空便打敗了妖精。你看,只要我們面對苦難不退縮,就一定能成功。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再來第三次。總有一次會成功的。因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還有一次,有一個妖精知道和孫悟空硬碰硬打不過孫悟空,便暗地裏變成了一個老爺爺,在那又變出個屋子來,這時,孫悟空一行人來到屋子前,想借宿一晚。孫悟空覺得老爺爺不對經,便用火眼金睛看他,一看才知道他是個妖精,便拿出棍來,重重砸在妖精身上。師傅一看孫悟空濫殺無辜,和悟空斷絕了師徒關係。之後,孫悟空便回到了花果山。瞧,這就是相互不信任的後果。如果我們是一個集體,就不能相互之間不信任,因爲團結力量大,集體之間要是出了矛盾,怎麼能戰勝困難呢?所以集體之間要團結互助。

你瞧,《西遊記》中的道理還真不少,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面對苦難,不退縮,要勇往直前敢於面對。集體間不要鬧矛盾,要互助。光是《西遊記》中的幾個片段就能悟出許多道理來。這麼經典的書籍,怎麼不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呢?

讀西遊記有感2

中國有四本書非常有名:《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還有《西遊記》,合稱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西遊記》,因爲它的情節非常吸引人。至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我就沒有什麼興趣,而《紅樓夢》又太虐了。

既然如此,簡單介紹一下《西遊記》吧,其作者爲羅貫中,是一部充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講述了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

首先,我最喜歡的是大師兄孫悟空。他原來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一隻天真爛漫、調皮任性、無拘無束的“野猴”。他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夢遊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仙桃神丹,居然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裏,還自封“齊天大聖”,惹怒瞭如來佛祖,便被壓在五行山下。被唐僧救了之後,他知恩圖報,護送其西天取經。他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妖怪們的剋星。他嫉惡如仇,對付邪魔從不手軟,儘管很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仍義無反顧地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我認爲,在他的身上,吳承恩寄託了當時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呼喚社會上的正能量,除惡揚善,弘揚正氣。

其次,就是沙僧了。沙僧雖外貌醜惡,但是個性比較憨厚,忠心耿耿。他一心跟着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九骷髏頭項鍊了(自己取的)。

據說,唐僧是十世靈童轉世,取了十世經,前九次都是獨自一人去,走到流沙河就被沙和尚吃了。沙和尚脖子上帶的九個取經人頭顱便是唐僧的,因那頭顱在鵝毛浮不起的流沙河裏沉不下去,沙僧覺得奇怪,便將它串起來玩耍。最後,唐僧靠自己的九個頭顱度過了流沙河。看來他吃唐僧,也是佛祖的任務啊,怪不得他。

最後,就是豬八戒與那師傅了。豬八戒好吃懶做、貪生怕死。師傅則善良的太過了,特別是“三打白骨精”這一情節,他輕信白骨精而嚴重懷疑有火眼金睛的孫悟空,把緊箍咒念得津津有味。看到這裏,我非常地憎恨唐僧。不過想想,如果書中的人物太過完美反而顯得不真實。其實,他們倆還是有優點的。豬八戒的小聰明,唐僧的意志堅定,不懼誘惑。正是有這樣的組合,纔有克服九九八十一難的精彩。

一路艱險,一路修行。同樣道理,我們的人生,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有時候,困難大如天,不是一個人可以克服的。這時候,我們需要朋友、兄弟,共同當擔。就拿現階段我們的學習來說吧,何嘗不是困難重重呢?遇到“攔路虎”時,一人智短,衆人智長,同學們在一起,共同思考、相互討論,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或許,這就是讀《西遊記》,最大的啓示吧!

讀西遊記有感3

小時候,看《西遊記》的動畫片和電視劇,熱熱鬧鬧的,看完之後,總有些激動,也有些混亂,以至於我很想讀讀吳承恩的《西遊記》的原著。

今年暑假,我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原著《西遊記》,讀後的感覺和小時候完全不一樣,白紙黑字上,降妖除魔的多種驚悚場面都需要自己的想象。和同學爭論起《西遊記》裏最喜歡的人是誰,大部分人都喜歡無所不能的孫悟空,我和他們略有不同。

其實,我不喜歡孫悟空這種一出生就已經堪稱完美的人,我有時覺得很困惑,因爲我認爲這樣天才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在現實生活中太過完美的人總有幾分不真實感。

我喜歡豬八戒,他的本事雖然比孫悟空差,個人形象也談不上光輝高大,時常被孫悟空說爲“呆子”、“夯貨”,但他憨厚老實,有力氣,遇到別人不愛乾的活也發發牢騷就幹了,他也和孫悟空一樣會除魔。豬八戒還有許多別的缺點:比如好吃、愛佔小便宜、好女色,而且一遇到困難就嚷着“分行李”,而且他有時候,小心眼,挑唆唐僧給孫悟空念緊箍咒,時時讓孫大聖吃些小苦頭,他的毛病雖然多,但他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相反,讓我感到他十分真實可愛。

豬八戒的缺點讓我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寫作文也需要有這種人物,作文中這種人物反倒會被受人關注而捧爲主角。比如: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中,喜羊羊往往不是受人喜愛的對象,反倒是好吃懶做的動畫版“豬八戒”的懶羊羊近年來成爲主角。

所以說,不要一味去追求完美的人,缺點有時就是閃光點!

讀西遊記有感4

我最喜歡一本書,它就是《西遊記》。

這本書的主要寫了大哥孫悟空、二哥豬八戒、老三沙和他們的師傅唐僧四人一齊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他們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到達了佛主的所在地,取得正果,成爲神仙,並將經書帶回了人間。

在這過程中,有一個故事讓我驚心動魄,那就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變化多端,數次欺騙唐僧、豬八戒,僅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夠看穿她的真相,可惜唐僧一次又一次的錯怪悟空,直到將悟空趕走。可是孫悟空並沒有因爲師傅的錯誤而記恨在心,到師傅有難需要幫忙的時候,他挺身而出,又一次挽救了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等。

看了西遊記這本書,我最喜歡孫悟空,它不僅僅神通廣大,還忠心耿耿。他必須要保師傅平安到達西天,期間曲折變化,悟空都能一一應對。二師兄豬八戒又懶又貪,難怪總是被妖怪抓了。三師弟沙和尚十分勤勞,多苦多累的活都是他乾的。

看了這本書我還總結出一條道理,在任何團隊裏都有各自各樣的人,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和尚的出生各不相同,可是他們有共同想法:要取到真經送回大唐,然後才能回到仙界。正是共同的目標讓他們一齊度過各自難關。我們在團隊活動中也要有一致的目標才能奮勇向前。

讀西遊記有感5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有着豐富的故事劇情和崇高的文學價值,讀《西遊記》可以從中讀出對生活的感悟,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讀《西遊記》有感》。

我最喜歡《西遊記》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是唐僧師徒四人,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化作一個普通人去騙唐僧,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看出那個人是白骨精。拿棒就打,白骨精只能化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正要追的時候,唐僧念起來,讓孫悟空頭痛難忍。白骨精趁機就逃走了,但是孫悟空沒有放棄。白骨精再一次化作普通人去騙唐僧,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再一次看出了那是白骨精,又拿棒就打,白骨精也只能再一次化作風要逃走。此時,唐僧又一次念起了咒語讓孫悟空頭痛,白骨精又一次逃走了。白骨精還化作一個人去騙唐僧,這一次,孫悟空就一棒把白骨精打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輕易放棄,我也是這樣的。有一次,我在家裏做了一個實驗,讓雞蛋從鹽水裏浮上來。第一次我沒有成功,但是我沒有放棄。我又做了第二次實驗,我成功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趕緊讓爸爸看,爸爸看到後說了兩個字:“真棒!”

看,這就是不放棄的回報。

讀西遊記有感6

我記得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西遊記》這個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爸爸每天晚上在我睡前都會給我講兩到三本《西遊記》連環畫,後來我又看了好幾遍動畫片。很多引人入勝的情節都印在我的腦海裏了。

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爲他最厲害,本領最高強,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大部分的妖怪都是他打敗的;他最聰明,雖然有時候有點調皮,但他總能在遇到困難時想出好辦法;他最勇敢,無論妖怪有多厲害,他總是衝在最前面保護師傅。

雖然孫悟空很厲害,但是他也有無法獨自打敗妖怪的時候,需要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幫助,三兄弟齊心協力,一起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我本來最不喜歡唐僧,因爲他很煩人,就知道去取經,自己沒有什麼本領,還總是冤枉孫悟空,給他念緊箍咒。但是後來爸爸媽媽跟我說,雖然唐僧很煩人,也沒有本領,但是他要去西天取經的態度最堅決,意志最堅定,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能朝着目標不斷前進。

唐僧師徒四個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千秋,但是他們在取經團隊裏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九九八十一難面前,靠不斷奮鬥終於取得了真經,實現了夢想,獲得了幸福。

讀西遊記有感7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西遊記》。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長篇小說,被譽爲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國明代偉大的小說家吳承恩寫的。這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中間部分描寫了唐僧出世和取經的準備。後半部分寫了唐僧師徒一行到西天取經的艱辛過程。他們在取經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妖怪和困難,但是他們最終排除艱難,消滅了妖怪,到達了西天,取回了真經。

這篇小說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了。因爲他的本領最大也最聰明。每次師傅被妖怪抓走,都是他把唐僧救出來的。他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在《三打白骨精》這回裏,唐僧誤解了他,還把他趕走並和他斷絕了師徒關係。我看到這裏真是又生氣又難過,甚至想到乾脆讓妖怪把唐僧吃掉了算了。可是孫悟空是個有情有義的`人,聽到師傅有難,二話不說趕緊把師傅救了出來。我也很喜歡沙僧,他的本領雖然不太大,但他是個憨厚老實對師傅忠心耿耿的人。他總是默默付出,從不要求回報。豬八戒這個人好吃懶做,喜歡貪小偏宜,特別愛看美女。他吃了很多虧,但從不吸取教訓,總是把妖怪當美女。唐僧是個非常善良的人,他教育徒弟們一心向善,但他有時候好壞不分,比如說他知道了孫悟空打死的都是妖怪,但是他還是責怪孫悟空。

這篇小說每個故事都非常的精彩!讓我們從中獲得了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我們一定要學習孫悟空那種機智,勇敢,遇到困難不低頭的道理!

讀西遊記有感8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不錯,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裏石猴自稱美猴王時用以爲證的詩。

《西遊記》是一部古代的神魔體長篇小說,顧名思義,它講的便是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取得了真經,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

作者透過《西遊記》一書,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世界,也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各種人。若是要談到西遊記之中誰最好色、老實,就莫過於豬八戒了,光是他被貶下凡的原因,就足以反映他的好色:他原是天蓬元師,因調戲嫦娥而被貶下凡間,誤投了豬胎,才生得這幅人身豬面的奇葩模樣。不僅如此,在原書中第二十三回也記載着這樣一段話,他丈母孃道:“正是這些疑難:我要把大女兒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將三女配你,恐大女怪;所以終疑未定。”八戒道:“娘,既怕相爭,都與我罷,省得鬧鬧吵吵,亂了家法。”從豬八戒口中的“都與我罷”便可斷定,豬八戒最大的缺點便是好色,愛佔小便宜,不分敵我。但作者肯定不是隻爲了表達豬八戒的缺點才寫這麼一大段話的,必然還有弦外之音——因爲每個人都有短處,所以,唯有像唐僧師徒四人般團結合作,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發揮出集體的優勢。

《西遊記》,我願你能成爲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讓更多的人閱讀你,熱愛你。

讀西遊記有感9

中國有四本書非常有名,它們是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還有《西遊記》。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西遊記》。

《西遊記》的作者是羅貫中,是一部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師兄孫悟空。他原來是一從石頭裏蹦出來的,他是一個天真爛漫、調皮任性的無拘無束的“野猴”。他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遊樂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裏,還自封“齊天大聖”。用他的七十二變大鬧天宮,惹怒瞭如來佛祖,便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經。爲了師傅的安危奮不顧身的他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儘管許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反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後又被各路神仙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師兄豬八戒。他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懶惰,愛佔小便宜,怕困難,總是退縮,還特別愛吃,每次孫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總是打着找食物牌子,卻總是在半路睡覺,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來的路上也吃得一乾二淨了。它相對來說小腦筋比較多,我很清晰記得有一集,某條河流結了冰,但這樣馬就不容易前行了,當大家都在困擾之時,豬八戒立即就說可以給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雖然他很貪吃,但是也非常護主,絲毫不比孫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險也會那把九齒釘鈀奮不顧身的去救他。

然後是三師弟沙悟淨。他心地善良、安於天命,他的本領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樸憨厚,忠心耿耿,總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後,任勞任怨,憨厚和淳樸的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

最後是師傅唐僧。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閔城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爲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而且他心思縝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細節,自我要求嚴格,堅持原則,規範嚴謹,善於發現問題,低調不張揚,遵守時間。

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又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也許這是我以前缺少的,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讀西遊記有感10

是善哉?還是惡呼?

——從《西遊記》人物說開去

在這大千世界上真的存在着絕對的善與惡嗎?我想,應該是不存在的吧。那麼,何爲善?何又爲惡呢?

《西遊記》中有一件頗有意義的事,不知各位是否發現?話說三藏等人一路西行時,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取得了真經、修成了正果。然而在遇上的諸多妖精中,有的被孫悟空一棒打死了,有的卻只是有驚無險。我總結了一下,發現凡是那些“有驚無險”的妖精都有着“後臺”,而那些被孫悟空一棒打死的妖精,則是一些背後沒人撐腰的“無名小卒”。

都說神仙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不管什麼事,掐指一算就明白了。例如:有些妖精正要被孫悟空打死時,他的主人都會準時跳出來,擋住悟空,請他網開一面。每當讀到這裏,我心中就會產生一個大大的問號:那些神仙既然能算到自己的部下會有“血光之災”,那麼也應該能算到自己的部下正在爲非作歹,可是他們好像從來都不去阻止,試問這樣的神仙、菩薩真得很“善良”嗎?

而一向被評爲“本性雖壞,但其心乃善”的孫悟空,他真得很善良嗎?佛有八大戒,頭一戒便爲不可殺生,而像孫悟空這樣一個手上沾滿了鮮血的“人”,如來居然還封他爲佛!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面對各種妖魔,他老人家理應慈悲爲懷,一勸再勸,畢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無論如何,也不能大開殺戒啊!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妖魔當誅,可是,他們的手下也有許多無辜之人,用現在的話說,應該分別量刑纔對啊,但孫悟空等人就喜歡一網打盡,把事做絕了。

我們再站在那些在一般人眼中被視爲“十惡不赦”的妖魔的角度上想一想。人們爲了獲得美食,不惜屠殺野獸,而妖又由獸化。因此,以他們的角度來看,人類就是他們的生死大敵,既是生死大敵,那麼又有何不可殺呢?

現如今,人類的餐桌上,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好像全齊了吧?

再看看那些所謂的惡人。其實在他們當中,除了少數一些罪大惡極的人應當得到法律的懲罰外,大多數人都是由於這個或那個的種種原因才被逼上絕路的。《水滸傳》裏面的一百零八條好漢,不就是一個個鮮明的例子嗎?

正因如此,所以我想,再這三千大世界上,應該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吧!老子曾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既然禍福可以互相轉換,那麼善惡又何嘗不可呢?畢竟,有時善惡只是在一之念間。隨着環境的變化,善有時會變成惡,而惡有時也會變成善。人們常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不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嗎?

同學們,其實真正的善與惡呀,就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去把“善”找出來吧,然後在把“惡”深深的埋起來吧!讓真善美之花開遍全國!

讀西遊記有感11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充滿了離奇的色彩,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爲作者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而驚歎。在這個寒假中,恰好有一項作業是閱讀《西遊記》,剛開始我自以爲看過許多遍。無需再看,可後來我卻逐漸沉浸在那精彩的情節當中。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師徒四人一路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故事,當中的情節一波三折、往往引人入勝,其中取經途中,有無數的誘惑和挫折,而他們卻視而不見,堅守本心,在這本書中,他們的形象鮮明,突出了他們每個人的性格特點。

在這之中,我認爲核心人物不是唐僧,而是孫悟空,他有無窮本領,唐僧每每被妖怪抓走時,他不顧生死,拼死也要救出唐僧;他足智多謀,利用一切計謀與妖怪對抗,讓對方摸不着頭腦;他多情多義,在聽到唐僧死了之後,傷心欲絕,又去爲唐僧報仇,可見他們的師徒情深,也呼應了其多情多義的特點。他追求自由,他所用的奮鬥都是爲了自由。他闖龍宮、鬧冥府,在花果山稱王。就算在天庭當官,他最終還是喜歡花果山上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看着他無拘無束、肆意瀟灑的樣子,我也有了一種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氣。與其相反的的是豬八戒,他好吃、好玩、好色、身上所有的缺點與我們普通人極其相似,屢教不改、但他在取經途中挑擔牽馬、什麼粗活累活都歸他幹,可見他在取經途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像孫悟空和唐僧一樣,不畏懼任何誘騙,戰勝心魔,實現自我。當然,面對挫折,我們要學會開動腦筋,做一個勇於思考的智者。書中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相信書中想傳達的道理並不僅僅是這些,以後我還會慢慢品讀其中的內涵,同時也做一個追求心靈自由不怕困難的人。

讀西遊記有感12

吳承恩寫的小說《西遊記》,我們耳熟能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裏有生動有趣的文字、個性鮮明的人物,使我記憶猶新,從小就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孫悟空是《西遊記》裏主人公,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敢與玉皇大帝鬥,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敢於妖魔鬼怪鬥,火眼金睛絕不放過一個妖魔;敢於一切困難鬥,決不退縮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說起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滿身毛病,好吃,好佔小便宜。他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時愛撒謊,可笨嘴拙舌地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可是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沙和尚是勤快的,不像豬八戒好吃懶做。遇到困難時,總是知難而進,與悟空一起解決問題。可是也有缺點,那就是不會反抗別人。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唐僧四人都有缺點,孫悟空的毛躁,豬悟能的懶惰,沙悟淨的沉默,唐僧的懦弱。可是他們卻帶着各自的缺點取到了真經,並修成了正果。這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只要取長補短、團結他人,就能在我們的生活上,在學習中取完真經,修成正果!

讀西遊記有感13

讀了《西遊記》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爲自我感到羞澀,擡不起頭。師徒四人一路上斬妖除魔,遇到困難,就絞盡腦汁想辦法。而我呢!生活中的我是一個應對困難,挫折,只會大聲喊叫,得到父母的幫忙,到達目標,從來沒有自我努力過。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作文,看着看着,我突然碰到了一個陌生的字,我立刻大喊:“爸爸,快過來。”“什麼事啊”爸爸不解問我。“我有個字很生疏。”我不緊不慢的回答。爸爸來到我房間,就要張口告訴我這個字的讀音的時候,突然停住了。我奇怪地問爸爸:“爸爸,怎樣了,你快說話啊!”爸爸靜下心來跟我說:“此刻你已經長大了,不應當在求助父母的幫忙,應當自我去思考,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認識這個字,而不是一向等待別人的回答。”爸爸說完,立刻走了出去。我前思後想,就是想不出來,這個字在腦海裏一點印象都沒有。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查字典。是啊,字典不就是用來查不認識的字嗎?我真傻,應當早就想到這個辦法了。查到了這個字,我開開心心地看完了整篇文章。

這本書給我來一個啓示:遇到挫折就應當勇敢地去克服;遇到困難就應當勇敢地去應對。

相信自我,必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