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學問君 人氣:1.7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讀過《平凡的世界》後,我心涌澎湃,心中深深地被它感動。

本書的主人公是孫少平和孫少安等人,書中講的是70年代到80年代發生的事件。

書中主人公孫少安帶領一家人,“餓着肚子勞動”過日子,孫少平在學校唸書。兩年的高中生活轉瞬即逝。少平憑着自己的頑強和勤奮,獲得了大家的尊重。在這段時間裏,他最重要的收穫是認識了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的女兒田曉霞。田曉霞讀書很多,思想活躍。她還經常借《參考消息》等報刊給少平閱讀,使少平能用比較廣闊的目光去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事物。高中畢業後,少平和村大隊書記田福堂的兒子潤生一起成爲了雙水村學校的民辦教師。

讀過大學的孫少平不願一輩子做農民的身份,於是跑到了黃原做工,孫少安在家中和自己的妻子做起了燒窯的事業,經過一番大起大落,兩人的事業都有所收穫。

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不能靠別人,也不能走旁門左道!

因爲有愛,有溫情,有力量,世界才變得如此美麗!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們應該感到生活是美好的!平凡的世界在人們的雙手裏顯得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這一部偉大的鉅著,爲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爲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這真的是一部很平凡的作品,寫出了平凡世界中各層人物在不同地位上生活的苦苦掙扎。是的,太平凡,太真實了,讓我覺得這些人就生活在我身邊一樣。曉霞死了,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一個多才能幹的美麗姑娘,一個有着顯郝地位卻又拋棄一切功名利碌而不顧一切去愛的偉大姑娘,一個處於人生最輝煌時期、最美好時代的年輕姑娘,她在一次採訪中英勇犧牲了。她和少平的那個約定還沒有實現,就走了。我替少平感到痛苦,彷彿感覺到了他的悲傷,彷彿看到了一顆破碎的心。無獨有偶,秀蓮也得了肺炎去世。少安沒了妻子,少平沒了愛人,他們生命中兩個最寶貴的,最至親至愛的女人走了,永遠地離開了他們。生活啊,你爲什麼這樣殘酷?感動的不只是他們之間那種不至死不諭的愛情,而是這兩位女性的偉大。想想看,秀蓮也真夠可憐。她不嫌棄少安窮,連一分財禮也不是就嫁給了少安。她不怕苦不怕累,體貼善良勤勞能幹,和少安一起吃了許多的苦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當生活剛剛好轉,剛剛有起色的,幸福的生活纔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這樣突然地去了,留給我的是遺憾和悲傷。禁不住又懷疑了,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嗎?而少平,我完全理解他爲什麼不願在大山裏生活,而要到外面去闖蕩去經歷去受苦。是的,我完全能理解。麻木、甘於現狀、甘於落後,這是多麼的可悲。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引起了我心靈的震憾和共鳴。可就是這樣一個出色的青年,他連最起碼的幸福都得不到,不僅女朋友死了,最後他爲了救一個曠工而受傷毀容。欣慰的是,他是那樣一個堅強。他從不爲自己的地位、自己命運的坎坷而怨天尤人。他那種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態度不得不令我折服。但更令我佩服的是孫蘭香,她是一個讓人驕傲的女大學生。比較一下,我和她一樣年紀的時候,我又做了什麼,她又做了什麼。現在想來,每每讀到她,我心裏是一陣慚愧。怪不得少平說,他從不爲妹妹蘭香的交往擔憂——她妹妹比誰都配。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爲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路遙爲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

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爲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非常敬佩和崇拜作家路遙,他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了,但他留下的著作永遠在人世間流芳千古,《平凡的世界》永遠是矛盾文學獎作品上一顆璀璨的瑰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鉅著;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以下是一篇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輝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濤翻滾,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這是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的一部小說,因爲第一次讀它的時候是在讀高三的時候,當時正面臨着考學的壓力,是它給我帶來了動力,並讓我對文學有了另一種釋意—————樸實無華便是真,善,美。多年過去,再次拿起這本厚厚的書,再次讓我聞到了那黃土高坡的氣息。

“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據說這部小說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麼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峻挑戰。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平凡的世界》被譽爲“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小說”。都說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是的,人永遠是世界的主體,人永遠都會有無盡的潛力和不屈服命運的毅力。

書中的人物便是如此。

孫少平高中時,家境非常艱苦。學習生活中,連份乙菜都吃不起,只能啃兩個黑乎乎的饃饃。但這並沒有使他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書充盈着他的精神世界。他有着莊稼漢勤勞樸實的一面,又有着知識分子熱愛讀書的一面。從高中生到攬工漢,身份在變思想卻依舊,依舊那麼的熱愛閱讀。是書帶領着這個年輕人走出了現實這個小圈子,走進人生的大舞臺。是書使他沒有變得那麼愚昧,那麼麻木。孫少平的堅持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

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也是故事裏的主角。他從十三歲起爲了減輕父親的負擔輟學回家務農,挑起了全家的重擔。他是一個勤勞的人,無論是從改革開放前當生產隊小隊長,還是改革開放後的自辦磚廠,都可以體現出來。和少平對比鮮明的是他作爲農民的`侷限性。他沒有接受潤葉的感情,除自己內心的“兄妹”之情外,更多的是“門當戶對”的封建思想。

少平少安的妹妹孫蘭香很是討人喜歡。小時候的她就很懂事,當全家人都忙的焦頭爛額忘了餵豬時,她早已餵了。爲了奶奶的眼睛和二哥一起採集露水爲奶奶治病。她的身上有很多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書中的每個人都個性鮮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對於00後的我們,心有疑惑,思慮良久。

書中的貧窮,我們不懂。我們不知道孫姓一家人爲了修建一個遮風擋雨的新窯,爲了能讓少平和蘭香上學,爲了給少安找媳婦,而對着那一片片莊稼地時內心的洶涌與期待。

書中的奮鬥,我們不懂。少平上高中時的勁頭,回家種地的精神頭,到外面攬工,到礦山挖煤的不叫苦,不放棄的精神,還有少安建磚窯的拼命。

書中的愛情,我們不懂。少平與紅梅的懵懂,與曉霞的愛情悲劇;少安與潤葉的愛戀,與秀蓮的甜蜜,潤葉對向前的責任,金波對蒙古女孩的浪漫,那是一種怎樣對愛的執着。

書中那些融入了作者血與淚的喜怒哀樂,不諳世事的我們怎麼能懂,少年不識愁的滋味。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深思回味,銘記在心中。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在5寸的手機屏幕上,終於讀完了路遙《平凡的世界》,轉眼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是的,在一個平凡的地方有着平凡的色調,一個個平凡的人物,無數個平凡的故事,構成了一個平凡的世界。我們所處的時代,又何嘗不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做着平凡的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渺小的人類,弱小的生命每天無不在向命運抗爭,一輩又一輩,前仆後繼,人定勝天只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但是,每一個渺小的個體,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利,都有改變命運的機遇,瞬息萬變的社會,努力拼搏、不斷選擇的人生纔會精彩。

農村、農民、農業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是無法避開的話題,作者爲書中的人物搭設了一個大舞臺,各色各樣的人物粉墨登場,演繹出一臺臺精彩的大戲。平凡的世界是一部關於生活的大書,書中所寫的故事發生在黃土高原,這是一片非常貧瘠的土地,在這種艱苦環境中農民的生活真的是太艱難了。時間跨度是從大集體生產到土地承包到戶,這整個過程,既是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改變的時期,也是人的思想觀念發生劇烈震盪的年代,這種改變影響至今,並且直到今天,仍未停止。

最能打動人心的,一定是最真摯的情感。書中的主角當然是孫少平,這是一個內心非常矛盾的角色,作爲農民,他有一種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勇於擔當的優秀品格,作爲高中畢業生,一個知識分子,內心又不甘心屈服於當一個農民的現狀,想透過自身的努力,闖出一番事業出人頭地,同時他在精神層面上有着更高的追求,就像乾旱的黃土高原,迫切需要一場大雨的滋潤,這些都是他的父親孫玉厚老漢和大哥孫少安說無法理解的。

這種追求,不是物質上的需求,而是一種心靈上,靈魂上的交流和認同,一種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很幸運,他的初中同學,老鄉,一起參加節目演出的田曉霞,後來也成爲了他的女朋友,成爲他精神上的支柱。田曉霞不僅在生活上給了他很多幫助,而且在他回到雙水村參加勞動的時候,時常給他寄報刊資料,鼓勵他不能忘記讀書、不能忘記獲取外界的資訊,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記學習和思考。

從畢業當鄉村教師,當農民,到農民工,最終是大牙灣煤礦工人,孫少平的人生道路是非常曲折的,人物出場的時候正在讀初中,整天吃不飽,半天上課,半天勞動,總是餓到兩眼發昏,前胸貼後背。孫少平是很有個性,不畏權貴,我行我素的一個人,在他生活最爲艱難,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他就拼命幹活,因爲他認爲像牛馬一樣拼死勞作,就能夠暫時擺脫痛苦與煩惱。當他堅持堅持,很多時候確實也遇到了轉機。

田曉霞的死,給孫少平致命的打擊,作者費了很大篇幅,用濃墨重筆來描寫孫少平整個精神世界的崩塌,然後自我解脫自我救贖,最終獲得重生,這是爲了故事的曲折,體現命運的不公,還是爲了讓孫少平成長變得更加強大?哎,作者也太狠心了吧。

不單單是孫少平,書中的人物命運,都是十分波折,沒有那個人一直是順風順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直到結尾,所有人物都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所以,每個人過好自己的生活,根本沒有權利對別人進行點評或指手畫腳,中國人早就應該改一改這個毛病。因爲別人過得好,亦或是過得不好,對你自己的生活一點影響都沒有,難道別人過得不好了,你的生活就變得好啦?可笑,可悲的想法。

另外,詼諧、幽默的語言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我喜歡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的比喻,生動展現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們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感覺就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作者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生活閱歷,是沒辦法做到這樣舉重若輕、談笑風生的。如果書中描寫的是真實的,那麼那個時代的官員沒有太多的官架子,即使是縣委書記跟老百姓還是很親近的。那時候也不像現在這樣大的貧富差距,努力改變命運,努力實現夢想都是可能的,人們就像生活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每個人對未來真的是充滿希望的。

在這部偉大的作品面前,現如今各種無病呻吟的雞湯文章,都顯得太過於膚淺單薄和蒼白無力。《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對生活認識極其深刻的作品,在那個年代,不單單是書中的人物,作爲一個農民的孩子,想必作者也承受了不少磨練和苦難,一肚子苦水化作千言萬語。意志堅強的中國百姓,自有一套生活上的哲學,從來不向命運低頭,再深重的苦難都能夠承受下來,這種高貴的品格纔是一種民族精神。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每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界的更變,對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這是一部偉大的鉅著,爲我們解說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爲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事情,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窮苦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界更變的戲劇。是悲劇?是喜劇?也許都有一點,書中沒有華麗的藻飾,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時候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他有堅韌的毅力,強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在痛苦和磨礪中,他形成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他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幾本書的人,一個對生活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他寫給他妹妹的信中充分體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他帶給我們的好處將使我們一身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的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被判農民的狹義性,追求更高的意義……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平凡的世界,讀完了這本書,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不在爲平凡的出身感到羞恥,而會爲了人生的不平凡而奮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在飄酒着。時今己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己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了,但那真正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這就是小說的開篇語,它描繪了黃土高原冬將去、春還沒到的雨雪交加的寧靜畫面,猶如把讀者帶進了西北黃土高原那迷人的大自然風光中。

很小的時候我就有看書的習慣,看過的書自然不少,當然遺忘的也太多了,但有一本對我的影響是最深的,那就是路遙先生寫的《平凡的世界》。小說以撲實、鮮明的筆觸構畫了二十世界七八十年代狹北黃土高原上一個小山村發生的一切不平凡的故事。第一次認識這本書是在兩年前的一節語文課上,那時我的語文老師不經意地說起了這本小說,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真正跟它邂逅,卻是在我意志消沉,情緒十分煩躁的時候。在那一段時間裏,我不僅面對着感情上的傷痛,還有高考的失敗,我的世界是那麼的灰暗,幾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無論是家人,還是最要好的朋友都無法開啟我內心緊閉的世界。然而,就在那個孤獨的夜晚,我翻開了它的第一面,悄悄地進入了那個不平凡的世界。慢慢地我就被書中那真摯的友情,純潔的愛情,無私的親情深深在打動了。我那煩燥的心也隨着故事的發展,慢慢地平靜了下來,我那灰暗的世界也開始出現了新的曙光。

在整個漫長的假期裏,我一直沉迷在這部小說中,有時一看就是半天的時間。看完了一遍又一遍,但它對我的影響並沒有因爲次數的增多而減弱,每一次看都讓我倍感親切,猶如故事就剛剛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一樣,讓我那種懷舊的心情彼起彼伏。最重要的是,它能讓我以一種坦然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的生活。每當讀到小說主人公孫少平的故事時,我都去默默在爲他祈禱,有時也會陪着主人悄悄地掉眼淚。的確在那個時代,無論是狹北的黃土地,還是更廣大的中國農村,人們都是過着窮困的生活。但所有的困難都沒有把他(她)們壓倒,他(她)們是平凡普通的,但卻在平凡普通中卻折射出偉大。他(她)一直都沒有放棄過對幸福的追求,一直都與命運作抗爭,但由於歷史的侷限,他(她)們所付出的努力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事以願違。但我的偶像孫少平同志卻懂得坦然,堅強地面對生活中每一個困難。無論是他少年時代的初戀經歷,還是以後跟曉霞那一段生與死的愛情故事都沒有打倒過他。家庭的窮困,飢餓的困擾,以及後來做包攬工流浪般的生活,正是這數不清的挫折與磨難,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剛強的,有骨氣的男子漢人,他一直懷着自己的理想,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有時我也在幻想,爲什麼路遙先生不以一個完美的結局來結束這個故事,到了最後還是讓相愛人的互相分離,當幸福開始有曙光的時候又無情地破滅。或者這也正如路遙先生所說的那樣:“人生就是永無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並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的確現實的生活是平凡的,它又是那樣的豐富多彩,挫折與痛苦我們都無法避免,所有的一切,我們都必須勇敢地面對。

《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做人要不拋棄,不放棄。我們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都要像孫少平一樣,對自己的理想以及人生的追求都不可輕易放棄,對那些一直關心、支援自己的親人、朋友都不拋棄,堅定自己的路,勇敢地走下去。還有它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生的真諦:人,無論在什麼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