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600字「精選3篇」

學問君 人氣:6.24K

《魯濱遜漂流記》並不是作者自己的經歷,而是根據一位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四年半的水手對他的敘述寫出來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豐富和作者的文筆很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600字「精選3篇」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範文(一)

一六五九年,一場無情的風浪推翻了一條小船,埋葬了魯賓遜的夥伴。他漂落到了孤島上,從此孤獨和艱難纏繞了他二十八年。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魯賓遜最後逃出了小島,回到了祖國。這就是英國小說家笛福寫的《魯賓遜漂流記》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啊!可見魯賓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慢慢的,他獨特的個性體現出來,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衣服都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啊!可見魯賓遜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我們要像魯賓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範文(二)

魯濱遜漂流記(英文原名:RobinsonCrusoe),又譯作魯濱孫漂流記,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是一部現實主義回憶錄式冒險小說,小說讚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魯賓孫身上所表現的勤勞、智慧、勇敢、頑強和堅韌的美好品德。小說也反映了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個性自由”,發揮個人才智,勇於冒險,追求財富的進取精神。以下是應屆畢業生讀後感欄目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後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閒來無事隨手翻看書櫃裏的《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看到了扉頁上的“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這句話,覺得有點不服氣,心裏嘀咕着:“別小瞧了我們!我倒要看看,你憑什麼這麼說……”但是我讀完後,我曾一直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是魯濱遜……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而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纔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爲我沒有他那樣的堅強。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努力求生嗎?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隨機應變,積極自救,因爲我沒有那種能力,我更沒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看到食人族用人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爲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現在不得不承認我與魯濱遜相比,自己是軟弱與無能的。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爲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品嚐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處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和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這句話。這本書向我展示了魯濱遜自信、自立、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勇於創業的精神;告訴我魯濱遜靠自己的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我想我應該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地向他學習,不僅僅是爲了社會,爲了父母,更是爲了我自己的將來。他的那種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爲我們的未來畫上絢麗的一筆!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範文(三)

讀了《魯濱遜飄流記》後,我的感觸很深。冒險是一件讓常人害怕的事,但是,也有許多敢於去嘗試的人。他們不怕艱難險阻,爲着自己的夢想去挑戰極限,挑戰大自然。也許有時侯,人們會認爲這是一件愚蠢的事,但是這種敢於冒險,敢於嘗試的精神卻又讓所有的人敬佩。

笛福筆下的魯濱遜是一位傑出的冒險者。他不顧家人的勸阻,執意要去航海。在航海期間,魯濱遜遭到了多次暴風雨,最終他被漂到了一個孤島上。他靠着僅有的物品在孤島上生存。他靠着自己的雙手做了陶器,還做了麪包。他同大自然作鬥爭,每天,魯濱遜都寫日記,用來聊以自我安慰。《聖經》則成了他的精神支柱。終於,他靠着堅強的毅志活了下來,在第28年,一艘英國輪船救了魯濱遜和他的夥伴“星期五”。就這樣,魯濱遜的28年孤島生活結束了。

28年,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數字。誰能一個人孤零零得在孤島上生活整整28個年頭呢?也許有的人會說:“噢,如果是我的話,我會發瘋的!”也有人會說:“如果這樣,我寧願去死。”然而,魯濱遜活下來了,他是一個真正的能於大自然搏鬥的英雄。

但是,我想笛福寫這本書的用意並不是這樣的。他想要表達的是:當人身處困境中時,要有堅強的毅志,不管怎樣,都不能有輕生的念頭,因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寶貴的。上帝既然給予了我們生命,我們就要珍惜它。同時,魯濱遜能活下去也是因爲他有着生活常識,所以,我們要學會自立和自理能力。當在困境中時就能自救。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就是:生命沒有第二次,請把握住這唯一一次!讓這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你的生命充滿了光彩,永遠閃爍!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範文(四)

我喜歡讀書,因爲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

星期天,我鬧着媽媽陪我去書店看書。我一進書店,一本好書就進入我的眼簾。它就是《魯濱遜漂流記》,我開啟書,其中有段文學深深吸引了我……

魯濱遜出生在一個上流社會的家庭,他心中有一個夢想,就是去航海。於是,他不顧家人的阻攔,放棄了富裕而舒適的生活,義無反顧選擇去航海。開始了與死神決鬥的生存大挑戰。他在一次出海中,卻遭遇了不幸,在風暴中船隻觸礁了,船上的人其他人全部遇難,只有魯濱孫一個人活了下來,漂到了一個鳥無人煙的孤島上。在孤島上,沒有吃,沒有穿,魯濱孫感到非常孤獨。可是後來,他很快適應了孤島上的生活……..

讀到這裏,我被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一個個問號不由自主的圍繞在我的心頭,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自己。我和魯濱遜比起來,他就是一顆高大挺拔的大樹,我就是一棵脆弱的小草,魯濱遜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多麼刻苦,而我呢?一遇到困難就知道哭鼻子……

現在想起來,是多麼的慚愧呀!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樹立目標,努力朝着目標奮鬥前進。每當遇到困難時,我就會想想魯濱遜,拿他做我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