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範文

學問君 人氣:2.92W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認爲劉備這位君主,自稱有仁愛之心,其實不然。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招搖撞騙,如果他真的能統一天下,會把王位讓給漢帝嗎?一定不會。劉備的野心大……但他志大才疏學識淺,好感情用事,在許多問題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他善於籠絡人心,靠諸葛亮纔打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偉業。赤壁之前,他爲了壯大自己的事業纔不得已帶上羣衆。還騙得趙雲對他死心塌地。赤壁中,孫權全力抗擊曹操,而劉備帶他三萬士兵多的不知哪裏去了。赤壁後,孫權自己拿下荊州,劉備這時站出來,大言不慚的要一半荊州土地。之後毫不猶豫又拿下同是有皇親的劉璋的益州。他自己不如曹操可以自己打出一份天下,也不如孫權可以鞏固自己的天下。更是說出老婆如衣裳,那樣看不起女性。爲什麼還要支援劉備?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範文

而且他好感情用事,這是劉備的最大缺點,因爲想報二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不聽諸葛亮等謀臣的勸阻,貿然負氣出兵,結果被東吳打得大敗而歸,自己無顏再回成都見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臨近湖北的四川省東部奉節縣東的白帝城。

二是這個人不能區分主次矛盾,因此導致了失敗。三國時期,荊州失守,蜀軍進攻東吳,被東吳將領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打得大敗,其原因就在於劉備沒有區分與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係,在謀略中沒有抓住主要矛盾。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確定的戰略方針是“東聯孫吳,北拒曹操”,曹劉是主要矛盾,孫劉是次要矛盾。孫劉的矛盾是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所以當孫權數次討荊州時,諸葛亮總是一再推諉軟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後才讓出荊州的部分地方。劉備不瞭解這一點,派了根本不執行“以聯吳爲根本、爭奪荊州要有理有節”方針的關羽去駐守荊州。劉備見關羽被殺,荊州丟失,遂起兵攻打東吳,衆臣苦諫都不聽,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諸葛亮也上表諫止說:“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決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身亡。

所以我們不要學習他好感情用事,不能區分主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