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桃花心木讀後感(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2.1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讀後感(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心木讀後感(通用5篇)

桃花心木讀後感1

讀《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後,我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看到桃花心木這個題目的時候,就想着,這個肯定是一篇美文,因爲題目都這麼美。

作者並沒有用科學的方法來向我們介紹種植桃花心木。

而是用一種激勵、鼓勵我們的方法向我們表述了要形成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文中的種樹人並沒有定時來澆水,每次來澆水的時候不是澆一定的量,每次來都是澆不同分量的水。

這樣的話,就能讓桃花心木樹養成一個沒有依賴性的一棵樹,會自己獨立生長,自己找水源生長。

文章裏有一句話:“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刻獨立自主的心。”

這句話點明瞭我,我們應該從小養成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樣的話,我們就能遇到困難也決不退縮,我們不能養成一顆有依賴性的心。

桃花心木讀後感2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

桃花心木是一種很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筆直。桃花心木,常綠喬木,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國樹,原產美洲,在中國有廣泛種植。樹高可達50米 。桃花心木爲世界著名珍貴木材。

樹皮爲淡紅色,樹幹挺拔。木材色澤美麗,聽說還能抗蟲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老師說過一句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老師還講了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要上大學的學生,家裏很窮,他媽媽在臨走時只給了他300元錢,這300元錢上大學是肯定不夠的,於是,他就用150元買了一部手機,他發了一條短信,內容是這樣的,如果你在寢室了不想起牀買早餐的話,在圖書館看書來不及買飯的話,打這個電話,就給你送去,只需1元錢。這個大學生就這樣 一直攢錢,最後他收了5名徒弟,而且每年寄給家裏1萬多元錢,真的很偉大。老師說的那一句話沒錯,富有家的孩子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自己的勞動,就獲得了許多收穫,經不起風吹雨打,而窮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自己勞動,自己纔會有收穫,也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磨難。

所以, 種樹就像人一樣,只有經得起磨難,纔會努力生長,不會因爲一點小挫折,就向困難低了頭。

桃花心木讀後感3

“不確定的生活中勤加磨鍊,適應自然就能學會生存。”這是我從《桃花心木》一文中得到的啓示。我其實也算一個溫室裏的花朵。父母是精心的的呵護。雖然還沒到“捧到手裏怕摔了,含到嘴裏怕化了”的地步,但我從這篇意思淺顯的課文中感受到了許多許多……

讀了這篇文章,我十分感動。樹木想要茁壯生長必須先學會在無規律中找到可以讓自己成活的養份,人要想成長、成才也必須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的確,在現實生活中,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大家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學校的生活中,那些嬌生慣養的同學,在家幾乎什麼都不做,讓父母爲他們服務,自己卻舒服地享受着父母的“服侍”。學校打掃衛生時,有些同學利利索索、非常迅速地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務,而那些父母慣着的的孩子卻幹什麼都幹得不是很好。最後幹半天不是這兒沒弄乾淨就是給其他同學幫了倒忙。總有一天,他們的家長也會爲此感到後悔,後悔在小的時候對自己的孩子太過溺愛,使得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中、在離開家的的時候什麼也做不好。因爲他們的孩子已經從小養成了一種依賴的心理,認爲什麼事由別人去做就好了,自己可以不用做。但是從小獨立的孩子就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將自己照顧得非常好。

人在艱苦的環境下要自立自強,克服依賴的.心理,和桃花心木一樣,才能學會生存。

桃花心木讀後感4

自從讀了《桃花心木》後,我明白了人一定不能養成依賴的心。

剛開始接觸《桃花心木》的時候,以爲只是介紹這個東西的樣子、習性罷了,可後來我發現跟我想的並不一樣,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介紹它的形狀,還得讓桃花心木養成不依賴的心。

不定時間澆水,澆水的量也不一定···這種種原因都可以說明種樹人一定不可以讓桃花心木養成依賴的心,桃花心木要自己學會生存,不能依賴別人,不能靠別人纔可以生存,它要爲自己活下去,而不是爲別人活下去,人,其實也是一樣的,人也和這個桃花心木一樣,雖然前程未知,可不還是要生存下去,難道不是嗎?

如果你永遠靠別人,就像依賴別人澆水的桃花心木一樣,遲早會枯萎。所以人一定不可以養成依賴的心。

人是爲自己活下去,不是爲別人活下去。

桃花心木讀後感5

前不久,我們學完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它使我感受頗深。

課文記敘了種桃花心木的人把樹種下後澆水澆的不定量,來的時間也不一樣,隔幾天來一次,一點也沒有規律,有時桃花心木都枯萎了,後來種樹人對作者說,如果每次澆一樣的水,桃花心木就活不了,而在不確定中能找到水源的樹才能活下去,這讓作者深受教育。

聯繫生活,在學校裏,有時老師不在,有的學生便不遵守紀律,而老師在的時候就沒有人違犯紀律,難道我們沒有老師的監督就不能好好學習嗎?

社會上也是這樣的,在不確定中磨練自己才能在社會上有所創造,可要是被寵壞了的話,要想走向社會,只有兩個字“沒門”。

生命的法則是不可能那麼固定,那麼完美的,因爲固定和完美的法則,只會養成機械的狀態,機械的狀態正是通向枯萎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