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通用15篇)

學問君 人氣:1.9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通用15篇)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1

今天我很榮幸地讀完了這本奇妙的著作,我承認讀着讀着好像身臨其境,有種奇妙的感覺,我想象着自己也在那隻船上,感覺太奇妙了!

這本書講述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直被斷定爲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美國政府的邀請,參加了追捕,在追捕過程中阿龍納斯不幸落水,他好不容易地和忠實的僕人——康賽爾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卻發現這怪物其實不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船的設計及建造者都是船長——尼摩,這艘船分內、外兩層,內層都是鋼鐵製造,內層與外層靠T形的鋼鐵支撐,所以非常堅硬。不過,裏面的空氣也需要更換,潛水船可以下降到幾千米深的海底去,非常神奇。在船長尼摩的邀請下,阿龍納斯和僕人一起進行了奇妙的海底之旅。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途中他們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許多的危險,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佈於世。

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旅途,“我”或許在旅途中看到了太多的珍品,或許長大了不少,而尼摩船長則是一個古怪的人,他對海洋的熱愛就像父親對兒子的愛一樣。一個人有這麼強烈的情感實在令我佩服。同時,我也很佩服阿龍納斯,他那義無反顧的獻身科學研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潛水船上的人,都不吃陸地上的食物,也不和外界有任何聯繫,就連他們的衣服、食物都來自海洋,但仍舊可以生活的很好,他們的墳墓也在海洋中,在珊瑚王國裏。文章中,在埋葬了他們其中的一位船員後,尼摩船長說了這樣一句話:“不受鯊魚和人的欺負。”這句話很冷淡,但卻值得人們揣測,也值得我們仔細琢磨。爲什麼不受人的欺負?這或許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我們應該問自己:自己有那麼令人討厭嗎?

我也在思索這個疑惑的問題,但還沒有準確的答案。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2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很耐人尋味,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海底兩萬裏讀後感—馮嶼彤。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法國人啊羅納科斯是一位博物學家,應邀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這時,海上出現了一隻怪物,全球都很恐慌。科學考察活動結束後,博物學家正要返回,卻接到了美國海軍部的邀請,於是就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加活動。經過了千辛萬苦,這個怪物還沒有被清除,結果驅逐艦又被怪物嚴重創擊,博物學家和他的僕人以及爲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都成了這隻怪物的俘虜。爲了保守自己的祕密,潛艇挺長內莫從此不讓他們離開。阿羅納克斯別無選擇,只能跟着潛水艇周遊各大洋。十個月之後,這三個人終於在這種情況下逃脫。凡爾納小說中的主人公是一些鮮明,生動而富有進取心和正義感的人物,他們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都很讓我感到尊敬,是我學習的榜樣

凡爾納的故事很幽默,也很生動,迫使我繼續往下讀。在故事中,告誡了人們防止被壞人利用;要愛護大海洋,不要濫殺海洋生物。這本書還有一些海洋的知識。在這本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內莫艇長這個人了。尼莫艇長是個帶有神祕色彩,喜歡自由和孤獨的人。他因自己的經歷而對人類產生了敵意,於是就造了這艘潛水艇,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不是他的唯一目的。他躲避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尋求自由,對自己的孤單生活感到悲痛。他很勇敢,具有驚人的冷靜和毅力,在海底戰勝了無數難以想象的危險;他也很善良,不願意傷害海洋裏任何生物,他對人類富有可貴的犧牲精神,這是別人都無法達到的。

這就是我對這本書的感受,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很好,值得大家去認真讀一讀,也好好品味下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非常的有意思。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很多道理。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3

想象與現實的碰撞

名著。經典。思想。思索。

學生時代,是讀書的黃金時代。踏遍人生丈寸土地,丈量人生分刻剎那,探尋一方一時的滿足。終於覓到的,似乎纔是值得驕傲的。

字裏行間,橫縫豎隙間,埋藏下的,遼闊的,那纔是經典的。

名著,呵呵,一個有意思的名詞。

得到一本名著-------{海底兩萬裏}

我呼吸着墨香翻卷的芬芳,指腹悄無聲息地輕輕掠過那一個個溢滿靈動的文字。

海底兩萬裏是我最喜愛的名著了,茶前飯後,抑或他日閒暇之時,靜靜地開啟它,它總會給我帶來無限的遐想與好奇。我極其佩服這位作者————儒勒. 凡爾納。他有着讓我瞠目結舌的想象力,他在小說中竟預料到了未來世界,一個有潛水艇,有電燈的世界,我不禁認爲他是個外星人,一個懂科學懂科技的外星博士作家。他的書是大大的磁場,我像一塊磁鐵被它牢牢吸住。

書中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祕色彩的人,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

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這是人們常說的話,但儒勒.凡爾納用這小說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4

在海底暢遊兩萬裏,有的只是一隻“鸚鵡螺”號和一行人。

一位教授,一名忠實的僕人,一位加拿大捕鯨手以及一位神祕的艇長組成了一隻探索海洋的隊伍,一次海底兩萬裏的旅行。

尼摩艇長,一位神祕莫測的工程師。他恨陸地上的'一切,卻又如此善待這三位來自陸地的人。他明明少言寡語,但是每當說到海洋和“鸚鵡螺”號,就會兩眼放光、滔滔不絕。他明明是一個冷漠的人,但是同伴的離開,讓他低聲哭泣。這並非是一個冷淡而寡言的人,而是一個鐘愛海洋,有情有義的人。

孔塞伊,那個極其善於分類的分類狂魔,一個忠厚老實的僕人,總是順從自己的主人。他善於學究各種事物的分類,卻仍不缺少必要的謙虛,他在不懂時,仍會請教主人。

內德·蘭德,一名加拿大捕鯨手,性格十分直率。從剛進入“鸚鵡螺”號開始,就想盡一切辦法要逃出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服。但在關鍵時,他也是那個精專,經驗十足的優秀捕鯨手。

一個人一生中會有很多事情值得做,但是在尼摩船長看來海洋便是他一生的歸宿。一個人,享受與海洋作伴,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駕駛屬於自己的“鸚鵡螺”號,看着窗外屬於自己的那片海洋。

在這本書中,“鸚鵡螺”號可謂是最“龐大”的角色,作者透過一整個團隊的精密計算,再與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與預知力,完成了這樣一部與未來毫無差缺的科幻小說。

透過“鸚鵡螺”號,在海洋中暢遊,經過印度洋,到紅海,再到希臘羣島,最後進入大西洋,他們肉搏鯊魚,電阻土著人,衝突冰蓋,攻擊巨型章魚,經歷了重重艱難險阻,在海底暢遊兩萬裏,直到他們三個人在危險的情況下,終於逃出了“鸚鵡螺”號,將它和尼摩船長的祕密公佈於世。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5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裏》。《海底兩萬裏》是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一部潛入海底、環遊世界的科幻小說。

書中講述了:世界上發現了“海怪”,這隻“海怪”曾使多艘商船失事。博物學家阿尤納斯教授爲了解決“海怪”一事,而被邀請去了“林肯”號,加入了遠征的隊伍中。在“林肯”號發現“海怪”與它搏鬥時,阿尤納斯等一行人不幸的掉在了“海怪”的背上。他們發現這並不是什麼所謂的“海怪”,而是一艘潛水艇。他們爭取到船長的信任後,於是他們便與潛水艇的主人尼摩船長一起開始了奇妙的海底旅程……

讀了這一本書,使我知道了書中的故事在我們今天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來說,已是極易理解的事兒和極容易實現,但是在作者的那個年代,人類還沒有發明出來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還沒有發明電燈。而作者在他的海底世界裏已經想出了潛水艇,這太不可思議了!作者在這本書中包容了其它大量的真實科學知識,對海洋動物、植物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對海底地理的知識作了精確地介紹,內容也非常的豐富,可真是一本好書啊!

以前,人類對太空和月球都充滿了美好的想象,想自己登上月球,去看看月球和太空的景物。而現在以前人連想都想不到,我們已經都用無人機器去對月球進行探索了,我國是楊利偉登上月球,在月球上親自探索。

在不遠的將來,世界將變的更加美好,科技將更加發達,到時候,人們將坐在自己研究的機器裏,遨遊世界的每一個讓我們好奇的地方。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6

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就是《海底兩萬裏》。看到這本書,我就想立刻撲進它的懷抱,徜徉在其中。

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納,《海底兩萬裏》是他科幻三部曲其中之一。書中講述了法國一位博物學家,應邀參加追捕海上“怪物”的活動,後來被“怪物”俘獲,才知道怪物竟是一艘潛艇,接着教授登上了潛艇,在海底開始了特殊的一段旅程,也知道了許多鮮爲人知的祕密……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大海的故事,也知道同時也養成一種不畏艱險的品質。

有一次在航模課中,我也體會到了一種不畏艱難的品質。那次,老師教我們做電動船,我心想:那還不簡單,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我用502膠,想一一粘好它們,這可是個細活,我想把它們粘向左邊,可卻粘在了右邊,我又想把它們粘在右邊,它們卻粘向了左邊,最討厭的是,如果他們倒下了可就麻煩了,需要用小刀輕輕地把它們刮開,於是我就想老師求救,老師不但沒有幫我,還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高彥澤,振作起來,這點小困難算得了什麼,要是這都完成不成算什麼男子漢。”於是,我被激怒了,下決心要完成它。果然在我的努力下,船模拼好了。雖然,我的手上沾滿了膠水,但心裏卻插滿了勝利的旗幟,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海底兩萬裏》透過神祕莫測的大海,告訴了我們要有一顆善於探索的心和不畏艱難的品質,有句古話說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事實更是如此,如果每個人都有不怕困難的品質,那麼,困難也就不復存在了!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7

有一本書雖然看過許許多多遍了,可仍然百看不厭。它就是——《海底兩萬裏》,海底兩萬裏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著作。這本《海底兩萬裏》是一本科幻小說,作者儒勒凡爾納在寫這本小說是在電燈還沒有發明出來時,他寫出的潛艇海底探險的故事,而且寫的栩栩如生,讓我們沉浸於書中的海底世界裏。

這本書講的是1866年發生的一件奇異的事情,在大洋裏出現了“海怪”。這隻“海怪”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於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被任命捉撲“海怪”。但這次追捕過程中他和他的助手以及另一名捕鯨手不幸的跌入海中,後來又輾轉到了“海怪”的脊背上。才發現這並非什麼海怪,而是一艘“鸚鵡號”潛水艇。潛水艇是尼莫船長在大洋上祕密建造的。尼莫船長於是邀請他們一起來做航海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來,經過珊瑚海、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過許多奇異的海底世界的壯觀氣象,也經歷了許多令人驚奇的險情。

讀完這本書,書內的一幕幕始終不散,我想不到一個渴望潛水的人但沒有潛過水的人寫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深海風景使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渴望海底的每一種生活,也想親眼去會會深海的奇特生物,也十分想看透深海的心靈,更想品嚐深海中美味而稀奇的海味,並和着那麼多忠心耿耿的水手們在海底探險,令我沉浸在這部優秀的作品中了。

我想,就算是在現在這個發達的年代,也很少能找出像書中所寫的“鸚鵡螺”號一樣的潛艇出來。

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因爲這艘潛艇在大海中來回穿梭,潛艇上的人吃的,穿的全部都是來自大海。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8

我今天讀了海底兩萬裏,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啓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9

這幾天饒有興致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具有豐富多彩的想象力縝密細膩的《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是儒勒·凡爾納寫的,他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最生要的科幻和冒險小說家。

《海底兩萬裏》中情節設定古怪離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充滿神密色彩的海底世界。語言生動有趣,既是藝術的語言,又是科學的語言,對各種海底事物的說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在《海底兩萬裏》中,介紹了一艘“鸚鵡螺"號潛艇,它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現代工業傑作,電利用海浪發電,供給船上熱、光、動力,它所需的一切都取自於海洋,它是一位自稱爲與人類斷決任何關係的神祕人物———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個荒島上神祕建造起來的。

這本書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但是這種幻想不是盲目的和隨心所欲的胡編瞎吹,而是充分利用了當時上升發展時代的科學成果,透過巧妙的構思和詭譎多變的情節,將幻想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並藉助幻想表達對科學大發展的熱烈探索和強烈追求。

在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由於人類的長期開採,陸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錫、錳、硫等多種礦物質和元素以經十分稀少,科學家發現,海洋裏蘊藏着許多陸地上稀少的礦物質和元素以及陸地上沒有的元素,所以我們應該把目光轉向海洋,在海底尋找我們需要的礦藏和元素。此外,海洋還可以爲我們提供高蛋白食品,而海浪和潮汐的能量可以爲我們提供無窮無盡而又價格低廉的電力。

海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高歌:享受海洋,保護海洋`!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10

在暑假裏,我閱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這本書寫得生動有趣,其中也不乏驚險和悲傷。

《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真實的所見所聞!

1866年,上海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怪物,阿龍納斯參加了捕捉行動,但在捕捉行動中阿龍納斯和一些人都不幸落水,於是,他意外到了這個怪物身上,後來才發現這不是怪物,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從此這個構造奇妙的潛水艇帶着他過着海底的生活,帶他環遊海底兩萬裏。

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海底的生活是多麼的有趣啊!他們每天都吃魚,當他們的食物不夠時他們還到海底“打獵”。他們環遊了南極、大西洋。潛水艇裏非常漂亮、繁華。如果我要是能有這樣的潛水艇我也要環遊世界各地,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啦。

他們環遊世界各地過着童話般的海底生活當然是不可能事事順利的。有一次,諾第留斯號受到了衝撞,機器上的一根槓桿被弄斷了打中了一個人。當時副船長在那個人得旁邊,他奮不顧身衝上去擋在那個人的前面經受槓桿撞擊,結果那個船員後來還是得病了。尼摩船長要阿龍納斯先生爲他治病。但結果卻是讓人很傷心,那個船員只能活兩個小時了。最後,其他人爲他準備了海底葬禮。還有一次他們遊覽到南極。一天,潛艇突然被急速增多的冰層給壓在了海底下。壓着船身的冰層一共有十米厚,而船內的空氣只夠用48小時了。他們每天顧不着吃飯,從早到晚拿着鏟子去鏟冰。可他們每天只能剷掉一米厚的冰。到了晚上,寒氣增多了,早晨被他們挖掉的一米厚的冰又增高起來。就這樣,兩天過去了,尼摩船長不得不放出了倉庫內儲存的氧氣來維持生命。見挖冰的方法不行,於是他們採取用熱水去衝冰的方法。一天下來,冰層還剩4米了。最後一天,當冰層還剩1米時,船內的氧氣幾乎所剩無幾了,阿龍納斯昏了過去。突然,他感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氣,那是他朋友將他們儲存的空氣給了他。於是,他們又信心大增,努力衝了出去!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11

這是我拜讀的第一部凡爾納的科幻著作,最初讀的時候只是忘情於激烈的戰鬥,曼妙的海底,並沒有在船長個人身上下功夫,換句話說,那時我只理解了情節卻忽視了背景和內涵。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重讀次數最多的著作,甚至高過我大力推崇的《小王子》,隨着閱歷的加深和對於哲學思想的粗淺的理解,我開始研究尼莫船長的意志。

很明顯,船長是爲了復仇。這種仇恨成爲了鸚鵡螺號的“動力”。而尼莫船長的海底航行所代表的應該是旅者的孤獨,孤獨依託着旅行這種形式才能被人所感覺和理解,但是,孤獨本身並不是來自於旅行。最後,船長的復仇,復仇是殺戮,這種殺戮所帶來的是痛苦,但是痛苦中有着歡樂!

我也是一個驢者,但是,在最初的旅行的過程中我所感受到的孤獨並不像“描述”的那麼多,這應該是因爲那時的我在一個時代中並不覺得孤獨,也就是說那時的我能夠適應那時的時代。

而後的閱讀與思考是我漸漸的與這個“愚人時代”脫離,爲了貫徹自己的意志,一種對於周遭甚至是朋友的蔑視緩緩滋長,最終升級爲“仇恨”。但是我不能“恨”我的朋友,我只能覺得徹底的孤獨。旅行是“爲孤獨尋找藉口”的最佳方式。

在這裏,尼莫船長的旅行是孤獨的,但是這種孤獨爲他帶來了歡樂。一方面,這樣的孤獨讓一個人去閱讀,去思考,因爲思考是對付孤獨的最佳武器,思考一個問題,首先將自己領入困惑,而後從困惑中走出,這是難得的享受;另一方面,這樣的孤獨可以灌溉“仇恨”,於是在復仇的時候一種激情和壓抑了很久的慾望得到釋放,於是,意志得到了精神上的貫徹,這是貫徹意志的快樂。

沒什麼好總結的,無論從哪個方面上講,這本書值得反覆拜讀!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12

讀完《海底兩萬裏》這本精彩而又刺激的經典名著,我的腦海裏開始浮現出一艘被認爲是獨角鯨的進階潛艇、高大威猛的抹香鯨和充滿神祕色彩的海底世界。

小說從海面上發現一隻被認爲是獨角鯨的大怪物撞沉幾艘輪船開始,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追捕,從而發現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這艘“鸚鵡螺”號潛艇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利用海浪發電,供給船上熱、光、動力,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現代工業傑作。尼摩船長是一個自稱“跟整個人類斷絕了關係”的神祕人物,卻有着出類拔萃的才華與驚人的膽識。於是阿龍納斯在尼摩船長邀請下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阿龍納斯及其同伴乘“鸚鵡螺”號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北兩極海岸,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最終到達挪威海岸。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森林打獵,“鸚鵡螺”號擱淺,進入珊瑚墓地,經過阿拉伯海底地道,地中海四十八小時……在將近10個月的漫長旅程中,經歷了土人圍攻、冰山封路,鯊魚、章魚襲擊等許多危險。小說透過巧妙的構思和詭譎多變的情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充滿神祕色彩的海底世界,情節古怪離奇,對各種海底事物的說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如癡如醉。

在那還沒有發明電燈的年代,作者儒勒*凡爾納的“鸚鵡螺”號和淵博的學識確實令人歎服;他還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在兩百年後的今天,難道我們不應該更加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嗎?

《海底兩萬裏》讓我增長了知識,瞭解了神祕而又新奇的海底世界,拓寬了知識視野,我很喜歡這本書。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13

看到這書名並不覺得是個有意思的故事,海底兩萬裏能有什麼值得去探尋的呢。看完後才知道是自己的孤陋寡聞。並不是只有熱帶雨林,無垠的沙漠,高聳的險峯能讓人們產生征服的慾望。那廣袤的海洋更是一個蘊藏數之不盡寶藏的地帶。

正因爲陸地上有限的空間、能源,使人們不得不把視野擴展到佔有地球面積70%以上的海洋裏。現在人們能夠從海里捕魚,採礦等,僅僅是發揮了海洋一點點的功能。Julesverne用他豐富的想象力爲我們展現瞭如何利用海洋中的能源物質來生活(雖然有一些是缺乏理論支援,且就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技術條件無法達到的)。但正因爲有如此多的設想才能使我們世界不斷進步與發展,而不是僅侷限於小小的陸地上。

未來不是建築師也不是航海員的我,無法想象如何潛入幾千米深的海底,也無法想象在暗波涌動的海底如何建築象童話海的女兒中美麗的城堡與花園。未來的幾十年將要把醫病治人作爲職業的我,在中醫博大精深的草本中是否可以多加入些海洋中的未知生物呢,興許現在很多無法治癒的疾病在海洋醫學的重大突破下可以得到無法預想的結果。

不過就如馬克思哲學所言,任何事物都是有相對的兩面性。工業革命的產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卻把我們生活的環境弄得一團糟,什麼溫室效應海平面不斷上升、大自然稀有物種滅絕食物鏈的破壞,人們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以後若是將利爪伸向海洋後還會發生什麼呢,無法遏制人的慾望也許會把人類推向歷史發展最高峯,自然是按照它的規律向前進的,否極泰來的道理是不變的。萬惡的人們,不要過多的要求,適可而止會讓我們生存的更長久些呢?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14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我懷着好奇心開啟《海底兩萬裏》,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我們一起周遊了

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關於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15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原著。他從小就幻想海底世界的奇妙旅行,但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一心希望兒子繼承他的事業。當他11歲時,曾經想要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但後來被他的父母發現。爲此凡爾納捱了一頓揍。當時凡爾納躺在牀上流着淚說“以後保證只躺在牀上幻想海底旅行”也許正是這一童年經歷,促使凡爾納後來著名的海底作品誕生。

這本書講的是一八六六年發生的一件奇異的事情,在大洋裏出現了“海怪”。這隻“海怪”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於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被任命捉撲“海怪”。但這次追捕過程中他和他的助手以及另一名捕鯨手不幸的跌入海中,後來又泅到了“海怪”的脊背上。才發現這並非什麼海怪,而是一艘“鸚鵡號”潛水艇。潛水艇是尼莫船長在大洋上祕密建造的。尼莫船長於是邀請他們一起來做航海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來,經過珊瑚海、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過許多奇異的海底世界的壯觀氣象,也經歷了許多令人驚奇的險情。最後當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將自己所經歷的全部事情與海底的祕密公佈於世。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也刻畫的栩栩如生。文中的尼莫船長是一個聰慧、知識淵博的人,他也是一個浪漫的帶有神祕色彩的人物。他在海底躲避敵人,尋求自由。但也對自己的孤單旅行感到悲傷難過。同時他也是一個十分負責任的人,當船上的人生病死亡時他悲痛欲絕,並深海里埋葬他們。

並不是所有的科幻書都可以這麼生動的。這本書從海怪開始,漸漸的把我們帶到一個奇妙的另一個世界。講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聰慧和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