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薦】《城南舊事》的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5.57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城南舊事》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薦】《城南舊事》的讀後感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1

我在老師的推薦下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他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這本書具體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裏,住着英子和睦的一家。詳細地寫出了英子的生活和成長,用英子的童稚來說人世間的複雜感情。 隨着這個故事,我好像也融入了英子的生活中。那惠安館裏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叢裏的小偷,很漂亮並且愛笑的蘭姨娘,井邊的黃辮子小姑娘妞兒,爸爸的好友德叔,東陽下的駱駝隊,以及爲伴的宋媽。他們每個人都在英子的記憶裏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使英子的童年有了更多美好的記憶。英子遇到了很多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她用她的天真去感受這個世界:去看着他的童年,看着她身邊的每一個人。我看着英子,心不由自主的懸掛起來。英子開心,我也開心;英子難過,我也難過;英子無聊,我也無聊;我簡直和英子成了同一個人了!

故事中有一段讓我十分感動:秀貞(那個瘋女人)正準備要帶妞兒去見思康叔,英子不管自己有沒有發燒,始終要去見秀貞和妞兒,並且把她的金鐲子送給了秀貞。英子這麼小就懂得了關心他人,怪不得英子的童年這樣豐富多彩。英子有着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她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英子正因爲這樣關心別人,珍惜友誼,纔會有這樣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和這麼多愛她的人。在來看看我們現在,豐衣食足,卻總是不滿意,像這樣的生活能快樂了嗎?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幸福,並且不好好珍惜情感,這樣又能快樂嗎?我們都應該向英子學習! 《城南舊事》很經典、好看的一本書。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故事透過主角英子向我們講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我們珍惜每一個人。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2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題記

小孩們總與大人們眼中的世界不同呢。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在大人們眼中只是個瘋女人,而在作者小英子的眼中,她都覺得秀貞就是個普通的大姐姐,這就是孩子眼中的純真與美好吧。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讓人不禁對小英子產生了一種濃濃的喜愛之情。林海音是在42歲時寫下這本書的,她竟還能以一個小孩子的純真視角寫下這部作品,使得文章整體童稚可愛。

我對秀貞這一人物印象深刻,正是因爲小英子的童真,和秀貞成了好朋友,並幫助秀貞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女兒。小英子純真、無私善良,她眼中的秀貞是個可憐的大姐姐,她只想幫助秀貞找到小柱子,兒童的世界是朦朧而又美麗的,他們是會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人與世界的,也正是這點,讓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一個可憐的正常女人秀貞,讓人能夠與小英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我想這也正是林海音作品筆觸及手法的迷人之處吧。

林海音的寫作手法有點獨特,她以一個孩子的角度寫,不僅將人物的性格刻畫的生動形象,甚至於更加真實,因爲兒童眼中的世界是簡單的,是像水晶般剔透無瑕的;而在另一方面,也寫出了那時隨着時代的推移,社會的大變動與世事的百般滄桑而有了命運悲劇的中國婦女。而這些人的命運也時刻牽動着讀者們的心,也就是說,這部作品也能吸引讀者,使讀者更加有想讀下去的慾望。因此,我認爲林海音的作品這一極具有特色的寫作手法是值得我們在習作中加以運用的。

這本書極具特色而又形象地寫出了小英子眼中的北京城南,更是爲我們刻畫了一個清晰的背景,自然讓人讀了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3

童年是樹,樹上有我們永恆的記憶,童年是水,雖純潔卻匆匆流去,童年是山,沉默不語卻花樣繁華!《城南舊事》傾注了那林海音的憂愁、歡樂,對於她來說,最值得回憶的,不是她在新家的時光,而是她難以忘懷的老北京的童年!

也許,童年似水,它匆匆流去,但它不會帶走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記憶,好比水中的小石,水流過來了,它就在蒐集我們的回憶,所以,童年似乎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

明白世間光陰似箭,我覺得啊,有什麼是長生的呢?不,沒有,即使是海,它也會有枯的一天,即使是石,它也會有碎的那一天,而今,有林海音這樣童年的人少之又少,這是因爲林海音懂得回報,而我們只知道埋怨,總是埋怨,美麗的童年當然會對你無情!海枯石爛,到那時,相信我們已經長眠於地下,但童年的美麗,卻在世間飄蕩,它要給其他人美麗而又可愛的童年!當看到林海音寫的:“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而我的童年卻一去不返了,但我是多麼懷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需要自己去追求,去尋覓。所以說,我們很難尋找到,尋找到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興奮地想:成功了!是的,現在所能得到的幸福,很珍貴很珍貴,我也很重視它。過去美好的記憶,我更眷戀,因爲我很喜歡幻想,幻想出童話的境界。

願我們都能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報答所有對你好的人,因爲有了他們的愛,你才真正擁有的生命。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當我唱起這首送別的歌曲,腦海裏就浮現出《城南舊事》裏英子的故事來。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經典自傳體小說,書中的主角是林英子,她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我主要講述《惠安館》的故事。英子聽大人說惠安館裏住着一個瘋子,可英子每次見到她,她總是朝着英子笑。英子揹着大人來到瘋子家,瘋子的名字叫秀貞,她未婚先孕,在那個時代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她的父母就把孩子給丟棄了,男朋友也被抓走了,秀貞就瘋了。恰巧她丟失的孩子就住在這個衚衕裏,她的名字叫妞兒,英子和妞兒是好朋友,她們在一起玩。可是妞兒經常被她的爸爸媽媽打罵。有一次,妞兒告訴英子,她不是爸爸媽媽親生的孩子,她要離開他們,去尋找自己的爸爸媽媽。英子曾聽秀貞說過,她的孩子脖子後面有一塊胎記,而妞兒的脖子後面也有一塊一模一樣的胎記。在一個下雨天,英子帶着妞兒去找秀貞也就是她的親生媽媽。

故事最後的結局呢?我問媽媽,我沒看懂。媽媽說:“最後的結局是她們被火車撞了。”聽完媽媽的話,我沉默了,爲什麼她們沒有找到爸爸,一家團圓呢?妞兒的童年是悲慘的,是淒涼的。

看看我現在的童年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天天有學上,吹着空調,看着電視,吃着零食,再看看漫畫,偶爾還要發點小脾氣。以前孩子的生活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哪有這些呀!所以我應該珍惜我現在的美好時光,珍惜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學,感謝他們的陪伴,讓我的童年生活更幸福、更精彩!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5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對於我來說,可以算是很熟悉了。在過的記憶裏,文章中淡雅而樸實得,彷彿那不是一個平凡的小說故事,而是關於過去的真實回憶。細細體會,文章當中,浸染的更是惆悵。小時候讀,容易對這類樸實的文章帶着些不以爲然的感覺。等大家喜歡上它的時後,童年已不在。

——也許只有童年的浪花,消退在時間的汪洋裏,纔會有五光十色的回憶,寄存在回憶的一隅。典雅柔美的憂鬱滋味,不禁令那些離別後的人們所動容。

還記得還記得站在惠安館門前的秀貞,練着唱戲的妞兒,蹲在草叢裏的青年,朝夕相伴的未媽和慈愛的父親……小英子純潔得像一串玲瓏的水晶。在這一個個的故事裏,小英子的眸子,似乎永遠都一樣清澈。但是,沉重的離別,或者是訣別,終究在她的生命裏,迸出了憂鬱的裂痕。

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素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驪歌的樂音在耳畔繞着。在飄零的落花下,陰影投在她的身上。一個女孩在夕陽的餘輝裏靜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黯淡的夾竹桃。

在無數次悽婉的離別下,書中一行行文字卻更像一首婉約的詩,一杯含着淚的清茶。那些點綴在英子、也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這樣匆匆遠離。我們也曾經像英子一樣唱那首憂鬱的驪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我們一直都在離別,和我們的親友,和過去的自己,在淡淡憂傷的薄紗下,那本心中的《城南舊事》,相聚與別離交織,那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總會躺在回憶深處。會有人爲已然消逝的單純、那酸澀的別離而悵然。但我想,如果這就是成長,那麼在別離中,在成長後,心中就懷着那段幼小的憂傷,坦然向着遠處走去吧。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6

在寒假期間,我閱讀了三本書,其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我喜歡它的原因就是因爲它簡單、易讀懂。

書中講的就是林海音小的時候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段往事。這本書的這要內容是,六歲的小姑娘林海音住在北京城南的衚衕兒裏,她在這衚衕兒裏認識了“瘋”女人“秀貞”,在得知她的孩子“小桂子”被人扔在了城根下,生死未卜後,她決定要幫秀貞找孩子。正巧,小夥伴“妞兒”要找父母,脖子下也有一塊兒胎記,妞兒就跟秀貞去找父親了,可是,母子倆卻慘死在火車下。後來,英子搬到了“新蓮子衚衕兒”認識了一位爲了供弟弟上學,而去偷東西的年輕人,可後來,年輕人被警察捉走了。再後來,宋媽的丈夫來了,他告訴宋媽,兒子在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了,女兒被丈夫賣給了別人,英子非常難過。最後,英子的父親因得了肺癌死了,宋媽被她的丈夫接走了。英子帶着許許多多的疑惑離開了童年……

這本書中的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親切。像一縷縷陽光,柔和又溫暖,又像一絲絲水流,連綿不斷。景物,人物,事物,都透過英子的童眼,變的那麼天真而又可愛。悲歡離合,都深深的嵌在了英子的記憶裏,而這些,也深深的打動了我!這本書中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和修飾的詞語,但是,它卻反映出了人物的思想,描述除了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讓我們進入到了她的童年,讓我們進入到了北京城南的那個美麗的地方……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7

《驢打滾兒》講的是宋媽的故事。宋媽生下一對兒女後,來到了小英子家當奶媽,每年給丈夫兒女寄信,寄錢。後來有一天,她丈夫來到小英子家,宋媽才知道自己日日夜夜惦記着、夢裏都掛念的兒子已經淹死了,而女兒也送人了。絕望的她滿城找自己女兒,但沒有找到,最後還是回家了。多麼可憐的一個女人,原本生活過的很如意,卻遭受到了如此重大的打擊,破壞了這一切美好的生活。也許這些只能怪

《爸爸的花兒落了》講的是小英子長大了,六年級畢業了。爸爸六年前去看畢業典禮,很希望小英子也代表六年級發言。現在小英子做到了,可爸爸卻一病不起,躺在醫院裏無法出來。小英子回想起了她一年級遲到不願意上學,被爸爸逼着上學,到了學校後,她發現爸爸來看她了。從此以後她就再也沒遲到過。可現在爸爸病逝了,她只能默默的承擔家裏老大的責任。一句怨言也沒有,有的只是那一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然後就擔起了老大的責任,這是要多麼大的勇氣才行。一般人聽到自己父親病逝,可能早就悲痛的暈過去了。小英子沒有,她雖然也悲痛,但她也很堅強,在別人還依偎在父母的懷裏,她已經默默的承擔起了家裏的責任。這份勇氣,讓我很是震撼。

《城南舊事》裏的故事雖然很少,但每一章都是經典,每一次都能讀出許多新的發現。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裏就能改成“一千次閱讀就有一千個發現。”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8

童年,很多成年人提起來都會說:“不太記得了。”而《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卻對童年的事至今記憶猶新。出於對童年的懷念,林海音女士寫下了這本《城南舊事》,裏面記錄了她寶貴的、一去不返的童年。

每個人的童年故事都是不同的,而林海音的童年是這樣的:林海音的小名叫英子,小時候大家都這麼叫她。英子遇到了“瘋”女人秀貞,並得知了秀貞的悲慘經歷。後來英子發現秀貞的女兒和英子的朋友妞兒身世很像而且有一模一樣的胎記,原來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母女倆終於相認,決定去尋找父親,卻不幸死在火車輪下。後來英子家搬到了新的地方,英子認識了一個爲了讓弟弟上學去偷東西的年輕人,英子覺得他很偉大,卻不知道他是好是壞。後來英子卻自己幫助了警察抓走了年輕人,英子其實心裏很後悔很傷心。後來,被趕出家門的蘭姨娘來到了英子家住,英子最後還是想方設法地讓蘭姨娘跟德先叔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因爲肺病去死了,隨着爸爸的離開,英子慢慢地長大,同時也告別了自己難忘的.童年。

林海音的童年發生瞭如此多的事情,我們的童年也會發生如此多的事情,無論是悲傷的還是快樂的,無論是疑惑的還是憤怒的,都死如此地難忘。爲何會如此地難忘?因爲童年一去不返。許多成年人到外地打工,卻也經常深夜裏暗自流淚懷念着童年,許多人都是到了長大以後纔開始懷念自己的童年,童年的時光如此單純,如此天真,煩惱不會像現在這樣多,多麼好呀!童年是值得懷念的,是一去不返的,是純真又美好的,它不會讓你有太多煩惱,有太多悲傷,有太多痛苦。

童年是如此值得珍惜!我們也應該要在自己還有童真的時候,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別給自己的童年留下遺憾。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9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題記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冒,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束之高閣了。《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也讓我憶起了童年往事。我也認爲城南舊事這書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書之一。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佈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

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那裏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小時侯愛聽故事,愛問“後來呢?”,愛幫助人,動不動就拍拍胸脯,說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爲什麼會互相討厭對方,因爲在“我”的眼裏,他明明是個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們爲什麼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我們”在一起玩時,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即使鬧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還是一樣在一起嘻嘻哈哈。

爲什麼我們總是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那是因爲他們的世界裏沒有戒備,沒有心計,只是單純的。

“看見東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這就是我的城南舊事讀後感。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10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還有衚衕的時代。幾百條衚衕交織橫連,勾勒出北京老城的文化氣息。運煤的駱駝隊,在城中的小巷子裏穿來走去,鈴鐺清脆悠遠而綿長。打水的人,挑着擔子排着隊,直到衚衕的盡頭。孩子們養油雞,聽戲,看露天電影,看雜耍。乃孩子踢球,女孩子“踢制錢”……

這一切都是林海音在《城南舊事》裏描述的圖景,她所追憶的故事,寫的作品,都是她的童年和生活的背景。整本書就主要寫了小英子從小時候,到經歷了許多之後長大成人的故事。書中結交的朋友,經歷的故事,觀察的生活,也正是在小英子成長的大背景下徐徐展開的。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所以很多人包括我都曾經認爲小英子就是林海音,可事實並非如此。小英子只不過是林海音表達的童年的往事的一個主人公,而書中幾乎每一位人物都可以和林海音的人生中的人相對比,而對比的結果有時如此相似。所以可以說《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自傳。

有時我總覺得,《城南舊事》中小英子與小桂子玩耍的樂園,和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是那般的相似,就如同一個園子一樣,都充滿了快樂、幸福和童年的美好回憶。

《城南舊事》寫的是回憶,是童年的回憶,使林海音童年的回憶。我想更是一種思念與懷念。和她親密的人相繼歷史,她懷念的是往事,更是親人。所以,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好好珍惜時光,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好好珍惜身邊的事,把他們緊緊地攥在手心裏,記在心裏……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11

之前看過一本書《城南舊事》,1960年出版,是中國臺灣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城南舊事》是她的一部中篇小說代表作。

這本書以林海音七歲到十三歲爲背景的一部自傳體。整本書透過英子稚嫩的眼睛,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感染了一代代讀者。

20世紀20代末,六歲的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衚衕裏。與被拋棄,經常癡立在衚衕口找女兒的秀貞,成爲了朋友。英子對於秀貞的遭遇十分同情。後來得知夥伴妞兒是秀貞的女兒,帶她去和秀貞相認。不料在秀貞和妞兒找爸爸時,被火車軋死。

不久英子一家搬到了新衚衕住,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年輕人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偷東西,結果被警察抓走,讓英子很難過。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把蘭姨娘介紹給了德先叔,使他們相愛。英子九歲那年,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丈夫卻把自己的女兒賣了,兒子掉進河裏。最後宋媽被她丈夫接走。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隨着爸爸的離開,英子真正意味到自己長大了。

林海音筆下的城南舊事,美好又平凡。在閱讀過程中,悠悠的敘述將我帶進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每每讀這本書,總覺得與作者有一種親切,真摯的文字和情感讓我感覺一個天真爛漫的英子就站在我面前。

對於一個爛漫的小姑娘,在童年目睹身邊發生種種不幸,比如:秀貞與妞兒的遭遇、蘭姨娘一生的經歷、宋媽的兒女、父親的去世……英子並沒有被負能量感染而消沉下去,依舊有一顆善良,陽光的心。這也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也是最能夠激勵我的。

讀《城南舊事》,我的心頭總有一份暖暖的愛,儘管這些故事已經發生了很久很久,但依舊像一罈老酒,散發出淡淡清香。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12

小英子眼中的北平,是那麼純真,那麼樸素,又那麼引人入勝。

——題記

翻開《城南舊事》的第一頁,一股清新、濃郁的古香就撲鼻而來,讓你身不由己的往下看。小英子以她那充滿童真的雙眼,描繪着一個溫馨、純淨的北京城,看遍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成人世界。全書的五篇文章各具特色:開篇之作《惠安館》,簡潔,而又略帶憂愁;《我們看海去》講訴了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窮人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的社會隱憂。辛酸,歡樂,憂愁,融成了這篇七彩的文章。《蘭姨娘》,表現了舊時代女性的悲慘命運,與她們的傳統美德;《驢打滾兒》,不僅體現了舊時代女性的悲慘命運,也深入社會思索原因,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讓人深深地震撼,並給予人們警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這是《城南舊事》的最後一篇文章,小英子也結束了六年的小學生活,擔當起了家庭的重任。文章描寫了博大的父愛,全文真摯感人,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

《城南舊事》是文壇果園裏的一顆碩果。文中的瘋女人秀貞,井邊的小妞兒,當小偷的老實哥哥,歪嘴笑的蘭姨娘,爲生存進城當奶媽的宋媽每一個形象都刻畫地那麼生動,栩栩如生,引人入勝。每一個主角離去後,我都要哭上一場,似乎事情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一樣。

小英子多彩的童年,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我感到童年是多麼的美麗呀!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13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走進了書中講述的好玩又有趣的故事中,親眼看見了英子在北京城南度過的幸福時光。惠安館、衚衕口的井、草垛子等似曾到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出現過的人也一股腦的涌了出來。井邊的好朋友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草垛子裏可惡的的小偷,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叔,都在我的心靈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

還有那些悄悄藏在書裏的插圖畫,那圖畫勾描出了真實的生活,儘管只有單調的黑白兩種顏色,卻也可以體現出人物的善惡美醜,生活的酸甜苦辣。圖畫與文字的交織可謂天作之合,圖畫上看到的英子,一個乖巧和善良的人物性格也在林海音巧妙的文字裏凸顯出來。

當英子知道自己最貼心的朋友妞兒是秀貞的女兒的時候,善良的英子不僅幫助她們母女二人重逢,還將自己最珍貴的生日禮物——鑲有鑽石的表和媽媽的純金手鐲一起送給妞兒母女,當作去尋找妞兒的父親,也就是英子的思康三叔的盤纏。看到此時我納悶了,只有六歲的英子不怕大家公認的瘋女人——秀貞嗎?

看到了最後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那麼豐富多彩,是因爲她也有一顆純真的童心。正是因爲她有這樣一顆心,她的童年才那麼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與幸福。

正如書中說,夏天過去了,秋天過去了,冬天來了,駱駝隊來了,我的童年卻一去不復返了。正因爲美好的童年如此寶貴,我們纔要更加珍惜她。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14

我讀了《城南舊事》後,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作者用生動的描寫向我們講述了林英子的故事。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英子的第一個朋友是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秀貞的故事非常悽慘,英子對她很同情,並幫助她尋找她的女兒小桂子。後來英子有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妞兒很像,母女相認,結果慘死在火車輪下。後來英子的父母因爲這件事而搬了家,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分不清他是不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草地上撿到小銅佛,被警察發現,抓走了。九歲那年,她的奶媽的丈夫來帶了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了,女兒被大夫賣給了別人,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爲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直到後來,英子的爸爸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也隨家人乘上了馬車,告別了童年。

英子的 童年是曲折的,經歷了這麼多事情,英子也在長大。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的有條不紊。故事如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其中的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地天真,卻道盡世人複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的讀後感15

在假期中,我讀了一本小說《城南舊事》,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裏,讓我久久不能忘記。

這本書是描寫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主人公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裏: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爲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家的僕人宋媽、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這裏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一章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是《城南舊事》的的結尾,前面的內容都停留在英子小時候的見聞,讓人感覺到英子是一個天真的女孩,到了最後一章節,英子終於長大了。這一章寫出了爸爸的嚴厲和對女兒的疼愛,也寫出了英子在聽到爸爸去世時鎮定的神情,文章最後說道“爸爸的花兒落了”,借爸爸喜歡的東西比喻了爸爸的離開。並且說道自己已經長大。

這更加體現除了英子的成長。童年,是每個人最純真,最快樂的時代。童年,也是每個人最深處的美好記憶。但童年總是會結束的,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童年,讓它變成一段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