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9篇

學問君 人氣:1.9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水滸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9篇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1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爲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的史料爲主要依據,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宋江、李逵、花容、魯智深等。

施耐庵(1296-1371),江蘇興華人,原名施彥端,字肇端,號字安,別號耐庵。施耐庵祖籍江蘇泰州海陵縣,出生於江蘇興華。他是一位著名的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佑天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登進士。

《水滸傳》裏面有許多性格不同,卻一樣是爲民除害的英雄,比如性格莽撞的李逵,有受人敬仰的宋江,還有力大無比的魯智深。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機智冷靜的林沖,因爲他在《水滸傳》這本書中,表現出了機智聰明的頭腦,也不失大男子漢的氣概啊!

《水滸傳》裏面有許多好看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故事的大概內容是林沖遭受高太尉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後來,來到柴進府上,柴進便厚禮款待,然後,洪教頭不相信林沖是真教頭,便要合他比武,後來,洪教頭輸了,便離開了。這段故事充分體現了三個不同性格的人,透過對洪教頭無禮的描寫,反襯出林沖有禮的態度,讓這位英雄更加的有傳奇色彩,也讓林沖的溫文爾雅更深一層。

我希望大家也來讀讀《水滸傳》,一起感受一下吧!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2

燦爛的陽光透過桌前的窗戶照耀着我,而我輕輕地翻動着面前書本,靜靜地閱讀着。《水滸傳》中的每一章故事都教導着我,讓我倍受成長,印象深刻。

其中的“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教導了我要細心觀察,不要中了敵人的奸計;“景陽岡武松打虎”告訴了我遇到可怕的敵人時,要勇敢面對;“吳用智賺玉麒麟”教育了我做任何事時,都不要憑藉蠻力,要懂得智取……總之,《水滸傳》讓我明白了許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這是異常可貴的。

還記得那次,我一個人正在做作業,突然聽到家中的門鈴響了。我急忙跑到門前的貓眼裏一看,原來是個不認識的陌生叔叔。我試問道:“你是誰啊?”只見他回答道:“哦,我是你爸爸公司的同時,他忘帶圖紙了,讓我來幫他拿。你可以讓我進去嗎?”奇怪了,爸爸公司裏的同事我都見過,可唯獨沒見過他。我暗暗心想,莫非……於是,我想起了《水滸傳》中的武松,他面對可怕的大老虎時,不但沒有退縮,反而勇敢地與它搏鬥,最終打敗了大老虎。武松都可以勇敢相對,爲什麼我不可以呢?於是,我對那個人說:“你等一下,我給老爸打個電話問問。”然後,便假裝打通了電話給老爸:“喂,老爸。你是不是圖紙丟在家裏了啊?沒有?沒有!”一說着,一邊從貓眼觀察那個人。只見他聽了這話,一溜煙跑了。“如果不是壞人,幹嘛要跑?真是‘做賊心虛’呀!”我念念有詞地說着。一股自豪感涌上了我的心頭。

還記得布勒森東曾說過“勇敢不在於蔑視危險,而在於認清危險,戰勝危險。”是啊,今天我透過《水滸傳》給我的啓發,終於戰勝了危險,勇敢了一次!耶,我要“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3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作者施耐庵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北宋農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小說。《水滸傳》傾向鮮明的描寫人民羣衆反抗壓迫的行動,概括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鬥爭道路。

《水滸傳》塑造了108位人物形象被作者說的那是惟妙惟肖啊!其中高俅、蔡京等一批吸血蟲一樣的統治者;英雄李逵;性格剛烈的武松;最後才走上反抗軌道上的林沖……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就說打虎英雄武松,那麼勇敢,爲民除害,他敢於挑戰自我,成了人人都尊敬的大英雄。

故事中出現的腐朽的官員又是多麼不講理,看得我是咬牙切齒,腐朽的官員們編出了那麼多自認爲非常棒的假理由去糊弄上司,就把好人給得罪了,有的甚至要斬首。上司上了腐朽的官員們的當,還說腐朽的官員們明理,肯定給了不少俸祿。但是有些要斬首的英雄又倖存了下來,這又讓我無比的高興。

《水滸傳》的語言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能讓這部小說豐富而生動。往往三言兩語就能刻畫出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書上的語言易懂,讀起來沒有什麼大問題、不費勁。

《水滸傳》的故事引人入勝,有的就那麼三兩句話,但作者把每一個細節都刻畫得相當完美。這麼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有關的聯繫,從而深深的吸引了我。

正是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豐富、生動的語言,才使《水滸傳》有了今天的成就!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4

呼保義宋江,雖然文不如智多星吳用,武不如豹子頭林沖,可就是因爲他爲人忠義,所以梁山的兄弟們都擁戴他爲梁山之主。

軍師智多星吳用,雖然不會武功,但是他的聰明才智都可以與諸葛亮相提並論。他對宋江可是忠心無二,最能表現出來的就是“吳用換命說衆虎”那一講。

豹子頭林沖,他文武雙全,功夫了得,是馬軍五虎將之一。由於被高俅陷害帶刀進入白虎堂,所以發配充軍。路上,董超和薛霸兩個人想結果了他,好在他剛結義的兄弟花和尚魯智深來教訓了董、薛二人,救了林沖。

他們梁山共一百單八將,不知是天意還是什麼,這一百單八將正好應了那一百單八天罡地煞星。

現在,我們來說說《水滸傳》中的故事吧。

我自認爲“梁山好漢排座次”那一集特有意思:入雲龍公孫勝單膝跪地在宋江面前,說“哥哥,此次天書出世,已應天象,我已請蕭讓兄弟將碑上文字,盡數抄寫下來。山寨兄弟聚義,乃天命所致。現在就請蕭讓兄弟當衆宣讀碑文。”

只見蕭讓走了上來,鞠了一躬,說:“此塊碑石上前面天書三十六行,是天罡星人名諱,後面天書七十二行,是地煞星人名諱。”說完,蕭讓開始報名了:“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天機星智多星吳用、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天勇星大刀關勝、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天猛星霹靂火秦明、天威星雙鞭呼延灼、天英星小李廣花榮……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地煞星鎮三山黃信、地勇星病尉遲孫立、地傑星醜郡馬宣贊……”,當我每每讀到這一個地方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激動,好像一團火焰,正在熊熊地燃燒。

《水滸傳》,告訴我們的是做人要忠義。只要忠義,別人就會喜歡你。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5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爲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衆對統治者階級的反抗鬥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達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說創作方面的優勢,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地位,對後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一連貫的前、中、後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水滸傳》充滿了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誌着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6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水滸傳》是一部不朽的史詩,是一首英雄的讚歌。這部名爲《水滸傳》的鉅著描寫了108位好漢,他們因爲一個“義”字聚在一起。因爲“義”,兄弟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爲了正義,梁山的強大軍隊形成了。

我從這本偉大的作品中學會了如何對待我的朋友。宋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武藝不高,計謀不深,也沒有什麼獨門絕技,爲什麼能坐第一交椅呢?那是因爲他以“義”字交朋友,他待朋友如兄弟。當他和李逵喝酒時,他買了很多肉給李逵,他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斤斤計較,其他的兄弟們從心底裏欽佩他,我們應該像他那樣對待朋友。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義”。自古以來,“義”就被推崇。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正義的化身。華容道義失曹操,義薄雲天使關羽一舉成名,成爲歷史佳話。《孟子》也告訴我們捨生取義的真理。因此,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要做到一個“義”字。

然而,在現代社會,一些人迷失自我,追求名利。有些人爲了錢,可以做出一些讓人不齒的事情,把正義拋到九霄雲外,以悲劇收場。

“義”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做人首先要講究“正義”,符合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當我們的朋友誤入歧途的時候,我們不要不分青紅皁白地爲所謂的“正義”而戰,做違法的事情。這不是“義”,這是感情用事,害人害己,害人無窮。

讀了《水滸傳》後,我學會了與朋友如何相處,知道要去做更多正義的事。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不要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願我們都有最好的朋友。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7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水滸傳》,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滸傳》主要人物有宋江、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等一百零八位好漢,它們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水滸傳》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以宋江爲首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全書情節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108位好漢經歷不同的反抗道路,匯聚到梁山泊,形成了英雄羣體。第二部分主要寫梁山好漢接受招安,被朝廷分化殘害,最終走向徹底潰亡。其中,家喻戶曉的故事有“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三打祝家莊”等。

我最喜歡的是武松,這本書,把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個性分明。武松的性格是豪爽、機智、勇敢。我最喜歡的段子是“武松打虎”,因爲作者寫的無論是表情,寫景,動作都惟妙惟肖,靈動傳神。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們有些精神值得我學習,但是他們能共苦,卻不能同甘,才導致最後的失敗。我覺得人要團結一心,才能辦成大事。這本書表現了好漢們對權威的蔑視,勇於任事的反抗精神和嫉惡如仇、殺富濟貧的英雄本色。

我覺得他們很有膽量,能夠反抗贓官污吏,能有信心推翻的朝廷。同時,也體現了當時朝廷的無能,皇帝的昏庸,導致了王公大臣們個個欺壓良善,狼狽爲奸,殘害忠良。

這本書表現了作者的膽識和思想傾向。我很惋惜最後的結局,同時爲古人能寫出這樣完美的書感到驕傲和自豪。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假期沒有白過,彷彿回到了那個年代,看了全過程。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8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是我最愛的書之一。它講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被逼上梁山落草爲寇,到宋江招安,南征北戰死傷無計,最後被奸人所害被毒酒賜死,剩下的也隱居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好漢是,宋江和林沖。宋江一門心思的正直爲國,他爲人友善,大氣不拘小節。不計較李奎好賭,還借給他錢。雖說他有些唐僧一樣的一根筋,但正直的心讓我很佩服。林沖,是一個勇敢正直的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選擇去伏法律,但看到世道的黑暗之後他不再相信朝廷了。

我覺得最好笑的好漢,一定是李逵了。他大大咧咧,做事不顧後果,但他重情重義。他到處闖禍,他做事不計後果不考慮的習慣造成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惹事,救宋江時別人都說,別傷人把官兵就好,但李逵一股腦往前殺。有種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感覺,但他重情重義爲兄弟不顧一切的義氣讓我佩服。他的毛病也帶來了後果。他在帶老母親回梁山時因爲走小路,再去找水喝時老母親因爲瞎了所以被老虎吃了。李逵是萬分後悔把老虎一窩全殺了。

這本書最爲人知的一個片段也就是武松打虎了。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三碗不過崗。這都是大家熟悉的詞語。武松是一個勇敢,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人。面對老虎很快站定,冷靜應對。

這本書最大的轉折點,就是招安。自從宋江招安之後,這支隊伍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從正義的反賊成了朝廷的正規軍。但兄弟們也在一次一次的戰爭中死去。我一開始不理解爲什麼這麼做,但瞭解宋江之後,我覺得這對於宋江來說這可能是一種固執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其實所有人都知道官場黑暗。但宋江一味相信正道。但他這種信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初三《水滸傳》讀後感9

五一期間,我買了一本《水滸傳》坐在家裏細細品味。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所寫,講述了北宋年間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在一些奸臣的陷害下投奔梁山,行俠仗義的故事。其中有“正教頭私走延安府,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等二十六回,回回都很精彩。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潘金蓮毒藥害親夫,武都頭鬥殺西門慶”這一回。

這一回講述的是武松在景陽岡打死老虎之後,被升爲都頭,一日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哥哥,見到了自己嫂子潘金蓮。於是他放心了,便收拾行李去了京城。誰知武松走後潘金蓮與另一位西門慶好上了,這件事被武大郎知道了,他們便密謀把武大郎殺死了。武松回來之後,聽說自己哥哥去世了,他問了潘金蓮之後,覺得事情有蹊蹺,就去問火化屍體的何九叔。何九叔把事情經過告訴了武松武松先讓人給潘金蓮錄下口供,接着去找西門慶,把他殺死了。最後,武松被髮配到孟州。

讀了這一回,我心中也十分氣憤,潘金蓮和西門慶不但私下瞞着武大郎好,還把武大郎殺死了,十分可惡。我還體會出武松有膽有識,敢作敢當,哥哥被害時,他找出了疑點並去核實,嚴厲懲罰兇手,保留證據,遇事十分冷靜。這一點我也要向武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