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11篇)

學問君 人氣:2.0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讀後感(11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暑假的一天,我合上了《朝花夕拾》這本書,腦袋裏卻還在想着書中的內容。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本書。魯興(1881到1936年)。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來才改名爲周樹人,筆名魯迅。浙江紹興人。魯迅出生在士大夫之家,1902年魯迅去日本留學,去學醫,在日期間,魯迅漸漸感受到作爲弱國子民的悲哀。這使他認識的精神的麻木比身體的虛弱更可怕。因此,魯迅毅然決定棄醫從文,希望透過文學來召喚沉睡中的國民。

毛澤東也曾經說過,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一位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朝花夕拾》這本書表達了魯迅先生對世間百態的洞察和同情,也寄託了他對家人和師友的懷念之情。文集餘又是親切感人。議論引人深思,文筆清新攜永,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經典。

魯迅晚年積勞成疾,於1936年病逝於上海。魯迅死後,上海上萬民衆自發上街爲這位偉大作家送行。毛澤東更是盛讚魯迅爲“民族魂”。

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魯迅是仇貓的吧?魯迅之所以仇貓,是因爲他小的時候有一隻小的,很可愛的小隱鼠。有一天,那隻隱鼠忽然不見了,長媽媽(他們家的一個工人)告訴他,是被貓給吃了,於是魯迅並想盡方法去捉弄貓。雖然這件事最後真相大白,小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但並沒有打消魯迅仇貓。

直至今日,魯迅還是我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許多被選入教科書,而他的文集也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深深喜愛着閱讀着,我們要像魯迅先生學習!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受益匪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非常非常討厭貓,因爲貓總是吃掉比自己弱小的動物,這就要說起魯迅先生養的隱鼠了;那次,他回到家,問長媽媽(魯迅幼時的保姆):“我的小白鼠呢?”長媽媽說:“被那隻貓給吃了。”從此魯迅就非常討厭貓,憎恨它吃掉了自己養的小隱鼠。實際上魯迅是討厭那些當時欺壓老百姓,做壞事的人,也就諷刺了那些令人討厭的人。

魯迅又寫了平時與長媽媽朝夕相處的日子,又突出了長媽媽的善良,但是她非常迷信,嘮叨等。魯迅非常喜歡長媽媽。《阿長與尋海經》寫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魯迅經常看一本書,關於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這本書主要是宣揚二十四孝子的孝道。這篇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五猖會時。是魯迅心中盼望的一個節日,但是那一天他卻被父親強迫讀書,這是封建教育對兒童的壓制。無常是一個有人情味的鬼,爲了一位母親能夠見兒子一面而捱了打。無常給魯迅悲涼的心添了些安慰。

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快樂生活。

父親被庸醫治死,說明了當時草菅人命的實質。

後面寫了他探求真理的慾望和他對範愛農的同情。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正直,心地善良,富有愛心。真本書使我受益非淺。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已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但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魯迅把自已的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他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的童年裏不是很好,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長輩們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長輩們的不認同改爲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把童年和青年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一些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裏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並不是題目吸引了我,也不是內容吸引了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一隻仇貓的故事。魯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了魯迅在童年裏的無知和單純,也寫出他在童年與一隻的貓的博鬥。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到在他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了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辛酸的,也是快樂的,我們的童年也像魯迅的一樣,無論過得好壞,它都會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重,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篇四:讀《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名著,由十篇小散文構成。它大膽並不直白的諷刺手法,以及真誠的緬懷情感,無不透漏這魯迅——這個現代作家的端正品行。但實,《朝花夕拾》很難讀懂。沒想到小小的一本書,會讓人頭疼那麼久。但讀過後,確實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讀過《朝花夕拾》後,我最大的感觸是:要正派。想要一輩子快樂,首先學會做人。然後,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日子是繁瑣的,一個人,一個舉動,可能就會讓我們感動很久,回味很久。《朝花夕拾》中,大都是寫愛與回憶,其中給我感觸最大的是反抗舊勢力的散文《狗·貓·鼠》了。這篇文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魯迅譏諷他們散佈的“流言”,也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恨。表現了魯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朝花夕拾讀後感5

讀到現在,也依然不懂爲何魯迅將“舊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這“朝花夕拾”,已不僅僅是“舊事”,還含着作者的感情與“酸、甜、苦、辣、鹹”。這是人生的五味,是作者對自己的過往的體會。

酸,是辛酸。如《父親的病》中,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的衰敗,但從一件件小事中,道盡童年的辛酸。庸醫的自私無能,作者出入藥鋪遭到的冷眼相待,無一例外渲染着無力、疲憊的感覺。

再是魯迅童年的甜。魯迅的童年,多半是苦中作樂吧。他承受着常人無法體會到的苦,卻也因此而格外珍惜甜吧。無論是阿長給魯迅帶來的溫馨,還是看《山海經》的樂趣。從百草園的童趣,到無憂無慮的天真爛漫。

接着便是苦了。身爲“正人君子”的仇敵是苦,父親的逝世是苦,與藤野先生永久的離別是苦,當時的社會,更是苦。也正因爲有苦,纔有了辛酸,有了文筆的辛辣。

說到辣,魯迅批判的文筆,就是“辣”了。魯迅正是經歷過常人沒有的辛酸與苦痛,才清醒得太早。造就了不與“正人君子”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魯迅,和其辛辣的批判。

最後是鹹。鹹,是淚水的味道,是道不盡的澀。這樸實的回憶,這感人的散文,催人淚下,卻終是人間百味的鹹與澀。這被染上陳舊的鹹的回憶,也濺起了發人深省的水花。

這是《朝花夕拾》,也是魯迅,更是蘊藏着人間百味的回憶。可能這“朝花夕拾”不僅藏着五味。說到底,還得有堅韌的心。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上,上頭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期望總是無所謂有的,無所謂無的。這如同地上的路,但其實好像根本就沒有路似的。但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

朝花夕拾,一本好書。帶我走過了初二下學期生活。它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唯一的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這些文章都是從魯迅兒時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謝於廈門。較完整的記錄了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生活的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述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將往事的畫面和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音,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拚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四個人物,分別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保姆長媽媽雖然愚昧迷信,但她身上仍儲存着樸實善良的一面,經過對這個人物的刻畫。可反映出作者對底層勞苦人民的同情和伶愛。恩師,也就是藤野先生他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的偉大是人人所不及的。還有些簡介我就不再提了,大家自我去書本里,進行挖掘吧。

這篇文中我最讚歎的就是這寫作的手法實在的高啊。在文章中,作者把記敘、描述、抒情和議論融合在一齊,充分體現出這篇文的詩情畫意。

如果說《朝花夕拾》這篇文是魯迅先生散文集中的經典之作,那麼堪稱是五四運動時期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的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之作的《吶喊》可謂是爲新文化運動的經典小說集了吧。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啊。

在我們需要知識的這一年代,可必須要好好讀書,名人傳記——《朝花夕拾》值得一看!

朝花夕拾讀後感7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與它超凡脫俗的名字一樣。魯迅先生在晚年時回味着自己童年時的點點滴滴,想必那味道會是別有一番風味吧?猶如清晨的鮮花在陽光的點綴下悄然聲息的綻放着它絢麗無比的美,待到夕陽時分去摘取,花亦那花,但卻失去了晨時的豔麗與芬芳。夕陽便賦予它一種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的力量。

魯迅先生是一位衆所周知的大作家,其作品不遮掩、不用華麗的文字去渲染,書中從未有過一個壞形象,但卻能簡潔的表現出封建社會的醜惡與對人們的殘忍。因此,我更加喜愛他的作品。

他童年並不絢麗,同時也並不乏味。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無憂無慮的兒時生活甚是讓我羨慕,可是待我讀到三味書屋中私塾先生的嚴厲讓我感到忽如一陣寒風襲過。兒童喜歡玩樂的天性與封建式私塾教育的束縛。充分表明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教育給予極其不滿的態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的,但是這樣做,不就是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沒了信心嗎?所以應當讓孩子健康活潑成長。

《朝花夕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活靈活現的人物,富有飽滿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着監獄般囚禁人們的舊社會。一切的感受,都是這麼天真,都是這麼的爛漫。最值得讚歎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讀起來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時不時還會引起我心中的共鳴。

時間的推移,童年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朦朧不堪的記憶。細細的品味着《朝花夕拾》感受着那段不同年代的童年夢,與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每次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總會有一股激昂之情在心頭騰涌。可當我翻開《朝花夕拾》這本書時,它讓我感受到的則是童年的美好和那漸漸遺忘的樂趣。

《朝花夕拾》這冊雜文集就具有這樣的魔力。它用淳樸,清新的語言描寫出了魯迅童年是種種有趣的事。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文章。在文章裏,魯迅寫出了他對《山海經》是如此的渴望,甚至徹夜難眠。而長媽則是爲了完成魯迅日夜渴求的願望,讓魯迅得到知識的果糧,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種樸實而真摯的愛着實令我大爲感動。

在那個年代裏,小孩子能得到一本書是多麼不容易的事。而又有多少人爲了汲取知識的養分而苦苦渴慕。而在我們生活的現代,書店,網站遍佈,各式各樣的書籍隨手可得,可又有多少人用心地去閱讀?大的、小的書店、書城林立,在其中的人卻寥寥無幾。特別是中,小學生,他們一部分整日沉溺於網絡,遊戲之中,像閱讀這樣能讓人精神愉悅的事卻很少有人去做,這難道不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魯迅的童年充滿歡樂,那是一種淳樸,自然的歡樂。而現代孩子們的歡樂卻來自於網絡遊戲,以及一些本不是他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卻樂在其中。我多想像魯迅那樣與大自然做朋友,與可愛的小蟲們爲鄰,而不是整天在鋼筋水泥間穿梭,可這個願望什麼時候纔會實現呢?

這也正是我們再閱讀《朝花夕拾》中應該有的反思,如此纔會有進步。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朝花夕拾》是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暑假的時候,我拜讀了這部作品。讀完之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爲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勞累了一天,回到家坐在椅子上。無意中開啟魯迅爺爺的作品,不禁神遊其中。

"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將磚頭拋到隔壁的樑家去。"這些都是魯迅爺爺童年時做過的淘氣的事。這就是魯迅爺爺的"百草園"

所有的人都有童年,並且都有屬於自己的"百草園"然而卻是各不相同的在草地裏捉蟲子,拔何首烏,聽蟋蟀音樂家們的演奏。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生活着,嬉戲着。這一點,被稱爲大文豪的魯迅先生也深有體會我們何曾不是。

魯迅爺爺小的時候生活在環境好的地方出生,然而不懂民間的一切,正如魯迅爺也說得"四面全是高高的圍牆,自己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同井底之蛙。"雖有一片"百草園",但見識卻極其少。遠遠不如外面的孩子。

童年是公平的,將自己分給了沒個人。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寂寞的;童年是美麗的;童年也是短暫的。但知識是人的營養品,所有人都會去學習,但學習是枯燥的。"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距離實際上看起來並不遠,但實際上是天壤之別。然而所有人都不得不告別美麗的"百草園"到達"三味書屋"中去生活。從無憂無慮到那社會私塾。體現出魯迅爺爺對時代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的厭惡。

時光如同一把利刃,割去人生的一分一秒,也在人的臉上刻出辛酸。使走過的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不會再重新從三味書屋中重回百草園,讓我們面對現實,和魯迅爺爺一起向童年說再見。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能夠視爲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僅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十分好看。

《朝花夕拾》與一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只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一些有好處的片斷,寫出一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魯迅的生活閱歷相當豐富,即使在本書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時代,可寫之事也很多,但他只從中選取了十個題目,這與他一貫主張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嚴謹的寫作態度有關。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好處和很高的藝術水平,在衆多散文中,能夠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這本散文中,我覺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散文裏,魯迅曾懷着真摯的感情爲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爲柔和的一面。還有那《二十四孝圖》中的“臥冰求鯉”、“老萊娛親”,被魯迅斥責了一頓,好搞笑!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期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