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品讀《三國演義》

學問君 人氣:1.64W

品讀《三國演義》1

品讀《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年暑假央視頻道都會播放大型史實電視劇《三國演義》,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但是電視劇不能連續觀看,於是我就自己去找來《三國演義》,自己慢慢看,也成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我相信大家都讀過,作者羅貫中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

這部歷史小說是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爲引線,寫當時天下一片大亂,各路諸侯羣起,以曹操家族爲代表的魏、劉備爲代表的蜀、孫權爲代表的吳三國的興起到衰亡的歷史過程,最後三國歸晉,江山一統,結束了亂世紛爭,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真實再現了三國時代的風雲變幻。書中講了許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最講義氣的關羽,總沉不住氣的,愛喝酒鬧事的張飛,奸詐的曹操,不服氣的周瑜等等。其中,三個國家之間也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桃園三結義,因爲我喜歡劉關張三人亂世當中仍存愛國之心,時時想着救民與水火。

正因爲如此,三人來到一個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爲兄弟。按年齡劉備爲大哥,關羽爲二哥,張飛爲三弟。併發誓"同心協力,報效國家。"此後,三人果然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在三國大舞臺中,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有許多的故事如:空城計,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失街亭,收姜維等被後世改編成了戲劇,後人千古傳唱,到現在舞臺上還經常看到呢,還有一些三國人物被改成了歇後語,英雄的故事影響了一代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透過歷史人物去演繹傳輸仁、義、道、德、禮、信、忠、孝等思想,描繪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是最輝煌的歷史鉅著之一。我最喜歡慢慢品味這本書了!

品讀《三國演義》2

這幾個月,我讀完了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書中描寫的英雄人物個個有聲有色。故事始於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終於三國歸晉。這段歷史中涌現出無數的英雄豪傑,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曹操、關羽、趙雲、諸葛亮這四位英雄好漢。

爲什麼我要把曹操放在第一位呢?雖然他被世人稱爲“奸雄”,但是他有勇有謀,在刺殺董卓時,不幸被董卓發現,這是呂布也正好回來,曹操爲了保全性命,急中生智,稱自己手中握着的是把寶刀,前來獻給董卓的,從而躲過了一劫。並且他把關羽困在芒碭山上時,不像普通將士一樣只知道殺敵,而是看出關羽是一個少有的人才,列出了“死有三罪,生有三便”,是關羽歸降,從而得到了一名虎將。當然,曹操也能文能武,還是一名傑出的詩人呢!

至於關羽,我的第一個理由當然就是忠誠了,他爲了找到劉備,過五關,斬六將,當然,他的武力也是不可小瞧的,再次討罰董卓時,衆多將士都敵不過的華雄,關羽如神人合一一樣,瞬間斬下華雄,袁紹的兩員虎將——顏良和文丑,關羽也很利索的將他們倆給斬下馬。當然,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特點,那就是他的機智,再歸降曹操前,他還提出了“三約”,着三條約都是十分精練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由此可以看出關羽的機智。

事實上,趙雲和關羽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的。趙雲是勇猛和忠誠集於一身的人,他的神勇,在《大戰長阪坡》這一章中做了特寫,趙雲先爲了找到劉備,與曹軍拼殺了一夜,得知劉備已經脫險時,又轉身去尋找劉備的兩位夫人,並再殺曹並數十餘人,由此戰鬥時間以及殺死人數足以看出趙雲有多麼地勇猛。同時,他也是爲了劉備的安全而戰,同時也可以看出趙雲的赤膽忠心。

下面我說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諸葛亮了,他總是以理服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他對機械也很在行,他發明的“木牛”、“流馬”不是很厲害的嗎?

聽了我的介紹,你心裏癢了吧,快來看看《三國演義》吧!

品讀《三國演義》3

《三國演義》這本書一開始看到它時,我就對它“情有獨鍾”。從青少年版到珍藏版都有百讀不厭。《三國演義》的每一個故事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奇妙的夢幻之旅。這就是我喜歡讀《三國演義》的原因吧!

每當我看《三國演義》時腦子裏不禁浮現出這些人物,比如:狡詐多疑的曹操,禮賢下士的劉備,機智聰明的諸葛亮,多才多藝的周瑜,膽小怕事的劉禪……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賢相的典範,又是道德智慧的化身。大家一定都看過《七擒孟獲》這個故事吧!他不禁讓我聯想了“擒賊先擒王”這句話,諸葛亮討伐孟獲,雖然孟獲是邊區叛亂族的首領,但還是被諸葛亮多次捉住,最後孟獲還是心服口服,歸順了蜀國。諸葛亮最後一次擒住孟獲時真的是擒住了孟獲嗎?不,不是,是擒住了孟獲的心。雖然他在話裏面也是個有謀略的人,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碰到了諸葛亮,可是諸葛亮爲什麼不殺了孟獲一了百了呢?是因爲諸葛亮是一個心胸寬廣,以德服人的君子,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擒住孟獲,說明諸葛亮在攻孟獲的心。天地間最廣闊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大漠,而是人的胸襟——諸葛亮三翻五次擒住孟獲,又放走孟獲而沒有趕盡殺絕是讓孟獲心服口服於他。

由此我便想到了我們的茅老師,每當我們犯了錯誤,茅老師總是將我們叫到辦公室,對我們敦敦教導。茅老師的這種“透過講道理而不是用蠻力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是像故事中的諸葛亮嗎?我慶幸遇到一位明理的好老師。

透過這篇文章,我明白瞭解決問題還是該動動腦子,不能靠武力解決,只有以智取勝,以德服人,才能更好地解決矛盾,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都一樣。希望透過努力學習,都能成爲像諸葛亮一樣有智慧,有謀略,有胸襟的人!

品讀《三國演義》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xx年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

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羣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沒有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兵厲馬,個個雄心勃勃,都想成爲最終的霸主。特別是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人。都有無數的兵馬,多才的軍師,兇悍的猛將打來打去,一場仗打了八十多年後,終於決出了勝負,勝者不是魏、蜀、吳,而是新的勢力晉,這個搞笑的結局爲三國畫上了“!”,或是個“?”。

這本三國所有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被稱爲“臥龍先生”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爲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

我要學習他的“忠”字,他是認定了劉備,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着共產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爲了個人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和戰友,在那麼險惡的時期裏,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

最後,我想說:以史爲鑑,以史爲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去探索。

品讀《三國演義》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英雄是什麼?英雄是威風凜凜的曹操,英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更是深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劉備。

就拿諸葛亮來說吧,諸葛亮在劉備建國時爲他出謀劃策,有些策略一直流傳至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諸葛亮有超高的智商,特殊的技能。諸葛亮忠心耿耿一心爲國,劉備病重去世後由劉備的兒子——————劉禪即位做了蜀國的皇帝,他庸庸碌碌不像他父親那樣稱職,即便如此諸葛亮也一樣尊敬他,輔佐他治理國家,就像對待劉備一樣忠誠,並寫下有名的《出師表》勸說劉禪近君子遠小人。

英雄就是如此,有高超的技能,有美好的品格,有一顆赤膽忠心。他們忠於祖國,隨時獻身於祖國的事業。

時勢造英雄,三國時有曹操、諸葛亮等,清朝有林則徐等,近代解放戰爭時期有毛澤東、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等,如今二十一世紀的英雄———白衣天使,他們用頑強的意志力撐起疲憊的身軀,他們有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關心,對健康的嚮往,對生命的尊重,對家人的愛,對父母的孝心。他們不畏病毒,當病毒來臨時不怕艱險迎難而進。84歲高齡的鐘南山爺爺臨危受命,掛帥親征面對疫情衝鋒陷陣不分晝夜的工作在一線,李蘭娟、陳薇、張文宏、張繼先等等諸多的院士、醫生、護士奮戰在一線,嘔心瀝血,帶領團隊研發疫苗,縮短核酸檢測時間,加快確診速度,進行心理疏導,防止疫情擴散,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還有很多無名英雄————志願者,他們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衝向前線運物資,照顧病人,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爲名,不爲利,心中只有一個願望:疫情儘快過去,感染者儘快好起來,人民的生活儘快恢復正常。

英雄就是這樣一羣有愛心,勇於擔當,忠於祖國和人民,不怕流血和犧牲的'平凡人。

品讀《三國演義》6

一、且說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官拜河東太守,自來驕傲。當日怠慢了玄德,張飛性發,便欲殺之。玄德與關公急止曰:“他是朝廷命官,豈能擅殺?”飛曰:“若不殺此廝,反要在他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此地,我自投別處去也!”玄德曰:“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了別處去便了。”飛曰:“若如此,稍解吾恨。”這段話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張飛的火爆脾氣,就像一個隨時隨地會爆炸的火藥筒,和劉備與關羽的鎮靜,而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表現出了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的義結生死之情,表現出了三人情義的深重。

二、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綿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衝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這段話我讓感受到了呂布的勇猛善戰和當時場景下呂布的英雄氣概形,真是“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三、飲酒至半酣,布請玄德入後堂。關、張隨入。布曰:“賢弟不必推讓。”張飛聽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爲賢弟!你來!我和你鬥三百合!”這段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呂布的謙遜、關羽和劉備的冷靜,和張飛的壞脾氣。張飛無法忍受別人對大哥的一點點不尊敬。

品讀《三國演義》7

以前,我聽說過《三國演義》裏面的一些內容,像《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過五關、斬六將》啦,都是《三國演義》裏面很著名的一些故事,這些故事都很吸引我,於是,我決定假期裏要好好讀一讀這本書。

三國指的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三國的歷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幾年,它是從漢朝末年董卓叛亂開始,到司馬炎建立晉朝結束。

劉備是一個文比不過諸葛亮、龐統,武比不過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的人。但他爲什麼能稱帝呢?因爲他會用人才,神勇的人在他手上,料事如神的人也追隨着他,所以他才能當上皇帝。

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人,他在隆中時就已料到天下要三分,真是神人呀!他輔佐劉備戰無不勝,幫助劉備攻打魏國、吳國,佔領了西川、荊州、漢中等大片土地,爲蜀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周瑜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軍事家,但是他的氣量太小了,太容易生氣了,他死時年僅36歲,真是太可惜了。

關羽武功高強,是五虎大將之首,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非常的神勇。他還很重情義,爲了和劉備團聚,他過五關斬六將。在赤壁之戰中,因爲想到曹操曾經對他好,就放了曹操。

張飛是一個魯莽、膽大的人,他可以在百萬軍隊中取來上將的首級,如同探囊取物,他一個人在曹軍百萬人面前不但不害怕,還大喊:“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和我決一死戰!”嚇的夏侯傑肝膽爆裂,倒下馬來。他是蜀國五虎大將中的第二位,武功十分高強。

我不喜歡曹操,因爲他是一個大奸雄。

三國演義真是太好看了。他不但讓我瞭解了三國時期的那段歷史,更讓我認識了一個個的大英雄。

品讀《三國演義》8

最近,我校開展了讀書活動,我們讀的是四大名著。其中,一本吳承恩的《三國演義》吸引了我,於是我開始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裏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動着我,令我愛不釋手。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爲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

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爲天下百姓着想;

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爲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爲百姓着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爲人民服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品讀《三國演義》9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裏面主要描寫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歷史,刻畫了許多英雄好漢的形象,講述了許多情節動人的故事,令人愛不釋手,難以忘懷。例如,長勝將軍趙雲,千里單騎的關公,智慧聰明的諸葛亮,武藝高強的呂布,能歌善舞的貂蟬……這本書之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個故事就是孔明借東風。

赤壁大戰是魏吳兩國的一場生死決戰,蜀國派諸葛亮前來助吳。隆冬季節,西北風不停地刮,周瑜擔心戰爭失利,悶悶不樂,因此臥牀不起,名醫一個都沒瞧好周瑜的病,諸葛亮前來探望,在一張紙上寫了兩句話:“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一看,病立刻就好了。同時,又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想加害於他,於是給諸葛亮修了一個高爲九尺的七星壇,孔明早就預測到今天一定會有東南風,胸有成竹地走向七星壇,在七星壇上借起了東風,周瑜以爲東風來不了,正準備要殺諸葛,誰知東風呼嘯起來,將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燒爲灰燼,周瑜說道:“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若留此人,乃東吳禍根也。於是派大兵追殺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已被趙雲接應,早已無蹤無影。周瑜最終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的深謀遠慮、神機妙算,令人欽佩萬分!透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想得周全,不要想前不想後。比如在生活中,你想捉弄同學,那你有沒有想過會被老師罰呢?你再想想看,假如孔明沒有想過周瑜要殺他,他可能就早死了。所以我們想問題要想得周全。

看了《三國演義》之後,我的知識面擴大了很多,更加體會到讀書的好處,今後,我一定要多看書,讀好書,把自己變成知識豐富的人!

品讀《三國演義》10

小時侯,我曾聽大人講過許多三國故事,那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以及新奇的故事情節在我的懵懵懂懂的意識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後來我瞭解到了《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看過一些權威專家的點評,因爲那時還未讀過《三國演義》,所以思想上還是受到他很大的影響的。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我有了自己的思想觀點,當我真正用我自己的眼睛去讀《三國演義》時,一種全新的感受籠罩了我,這是一座博大的藝術殿堂,我不禁驚歎羅貫中的神筆。他用樸實的語言道盡人間的滄桑,將一幅幅活生生的歷史畫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首先故事撲朔迷離,有“浪後波紋,雨後之妙”“凡文之奇者,必有先聲,後有餘威”之稱。本是董卓結呂布,卻弄出呂布殺董卓;本是劉備助袁紹,卻弄出關公助曹操;本是關公尋劉備,卻弄出張飛殺關羽;本是關公立軍令狀殺曹操,卻弄出關羽華容道放曹操;本是孔明氣死周郎,卻弄出孔明哭周郎……這些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緊緊扣住了我的心,讓我時而歡快,時而悲嘆,時而摑掌,時而扼腕。大有“寒冰破熱,涼風掃塵”“斗轉星移,雨覆風翻”之勢。

其次,人物形象鮮明,有血有肉。仁德的劉備,睿智的孔明,奸詐的曹操,忠義的關公以及英才的周瑜,忠厚的魯肅……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讀之如見其人。這其中我最讚賞與喜歡的就是曹操與孔明瞭。

一提起曹操,人們立即會想到“老奸巨滑”的字樣,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在戲劇中,他一直都是反面角色。雖然在那個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但在我看來,作爲一名政治家、軍事家,這正是他遠見的所在,一個有遠見有抱負的人是不會看着國君無能而使國家就此敗落下去的。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敗了強大的袁紹,統一了北方,他重視農業生產,提倡節儉,愛惜人才,這些都爲以後魏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作者還大力渲染曹操的文學才華,作爲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詩文可謂獨具一格,有名的“橫塑賦詩”就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豪言壯語。《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詩句,表現了他統一天下的豪情壯志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同時,作者也寫到了曹操性格中多疑的一面,如“錯殺楊修”“兵退斜谷”等幾篇都是很好的例子。

孔明是羅貫中筆下的又一大傳奇人物。從定三分隆中對策到火燒新野、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作者無一處不渲染他的智慧和他的寬容大度,尤其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孔明不僅注重軍事,同樣也注重農業生產,特別是注重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七擒孟獲”的故事就體現了他獨具慧眼的政治遠見。孔明精心輔佐蜀漢兩代君主,從不敢有一絲懈怠。即使晚年重病在身,仍苦心經營他收復中原的事業。作者正是把自己的感情寄託在了孔明這樣一個集優秀品質於一身的人身上,表達了作者嚮往智慧、崇尚正義的思想感情,同時對後人也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我喜歡《三國演義》,因爲我眼中的它永遠有着誘人的魅力,它的確使我受益匪淺。

品讀《三國演義》11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時,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在這本書裏寫了許多具有正義感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

他十分的機智,靈敏。自從劉備請他出山後,他便專心致志地輔助劉備。當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後,諸葛亮還是忠正不二的輔導劉備的兒子——劉禪。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攻打五丈原時,諸葛亮發誓一定要打敗司馬懿。在那幾年間,他一直爲戰爭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結咳,可他在患病期間,還是一直爲戰爭而勞累。直到死時,也不忘把戰後事理一一告訴自己的屬下。

諸葛亮,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人士,他爲一件事奮鬥到底的決心,爲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大奸臣。曾有人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我認爲並不能簡簡單單地說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長打戰,在他所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以七萬精兵,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堪稱軍事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國家是曹操的強項,他不僅愛惜人才,而且重視土地制度,糧食問題。

所以,說他是能臣沒有錯,可這不能說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唯我主義服務觀。曹操還做過許多不仁不義的事情,正是他的“謀略”使他更狡詐,他的“才幹”使他更殘暴。

曹操出於恐懼與猜忌,殺死呂伯奢一家;因爲要引誘呂布,將俘虜來的羣衆當炮灰,爲報父仇,攻打徐州時,軍所到之處“殺人民,發掘墳墓”。華佗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嚴重的頭疼病,神醫華佗醫術高明,他只給曹操紮了一針,曹操的頭就不疼了。曹操想讓華佗留在他的身邊,專門給他看病。可是華佗立志爲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見他如此固執,便把他殺了。

其實無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爲北方的統一,作出無比卓越的貢獻。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我還要再多看幾遍,從中吸取更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多的精華。

品讀《三國演義》12

有這樣一本書,屹立在文學的巔峯,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是—《三國演義》。它講述了一個有大量英雄的多事之秋的故事。各行各業的英雄們放棄了他們的生命,忘記了他們的死亡,爲他們的國家和雄心而戰。“東漢末年,三國被分成三個國家,戰爭連綿不斷……”聽着這首歌,看着《三國演義》,我似乎在書中進入了一個飽受戰爭創傷、才華橫溢的時代。

我欽佩關羽的勇敢。他單騎數千裏,過了五關,斬了六將,纔回到劉備身邊。當他在曹操的陣營和在漢朝時,他被曹操賞識。然而,他忽略了曹操的所有獎勵。"上馬籌金,下馬籌銀",這一點也沒有打動他。諸葛亮在赤壁放火後,奉命帶兵追擊曹操,但在華容道被解除了曹操的職務。爲什麼人們不屈服於這位有着高尚情操和超羣力量的人呢?

諸葛亮的智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八英尺高,看起來像一頂玉冠,戴着一條黑色的絲綢圍巾,穿着一件鶴形斗篷,英俊而優雅。他感覺像個仙女。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在千里之外獲勝。他在河東的時候,從草船和東風裏借了箭,放火燒曹操的營寨。所有這些都不是上帝寫的,這可以被視爲一個詳盡的策略。他不遺餘力地幫助漢朝。他死了。《出師表》顯示了他的勇敢。他七次離開祁山,與吳會師攻打魏,最後病死。這是可悲的。

我不爲曹操的懷疑感到羞恥。在這次的《憤怒的殺死呂伯奢》中,我徹底地表現了他的懷疑。呂伯奢一家本來是要招待曹操殺豬的。曹操一邊磨刀一邊看見了他們。曹操認爲他要殺了他,所以他殺了所有的呂伯奢家族。他還說,“寧教我打敗世界,不教世界打敗我”,這顯示了曹操的性格。然而,他自己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霸主。他很有天賦和策略。小時候和劉備一起燒酒時,他說“天下英雄,只有天下領袖和曹兒”。讀到這裏,曹操的勇猛自然躍然紙上。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好書。走近它,品嚐它。它會讓你愛不釋手,深深陶醉在這個激動人心的世界裏。

品讀《三國演義》13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後歸於晉朝的故事。書中每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都描寫的精彩絕倫,每一個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如果我能穿越過去,親自體驗一下,那該多好啊!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做諸葛亮身邊的一名小卒,親眼目睹三顧茅廬,看劉備三兄弟如何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親身體驗赤壁之戰,看孫劉聯軍如何巧用火攻擊退曹軍。接下來隨着他馳騁沙場,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火燒新野,這些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智慧。但他卻在街亭一戰時誤用馬謖,導致蜀國大敗,丟失重要軍事要地,這樣看來聰明絕頂的人也會犯錯誤的。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我會做一個曹操身邊的小卒,親身體驗一下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在官渡之戰,我會隨着曹操去燒袁紹囤在烏巢的糧草,幫助他取得這場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在赤壁之戰,我會隨着曹操敗退到華容道,親眼看一看曹操在敗退中三次大笑的豪邁模樣,再看一看關羽是如何義薄雲天,放走他的。這兩場戰爭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只不過身爲主角的曹操在實力弱小時成爲了勝者,在實力強大時卻成爲了敗者。可見,戰爭的勝負並不僅僅取決於實力呀。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還想親眼目睹一下武將的風采。先跟隨趙子龍去長阪坡殺他個七進七出,再去看一看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情景。呀,我敢睜眼去看嗎?我一定會嚇得不敢睜眼的。最後,我還得去看一看蜀將姜維與魏將郭淮的騎馬追逐戰。他們兩人一前一後用弓箭對射,看起來好像是電影裏的汽車追逐戰一樣,讓人驚心動魄。

如果能穿越回……唉,我還是別做白日夢了。如果覺得對三國的故事還沒有看過癮,我還是再去讀一讀《三國演義》吧。讀書的時候,自己不正是隨着作者的描述在穿越嗎?

品讀《三國演義》14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裏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爲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爲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爲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爲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爲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爲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品讀《三國演義》15

在《三國演義》中,蜀國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聽信讒言,不重用姜維,終於導致了蜀國的滅亡。這似乎已成爲現代人對蜀國滅亡的共識了。然而,要是拆穿西洋鏡,換個角度看,蜀國之所以滅亡,劉禪的昏庸固然是原因之一,而蜀國國策不得民心,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不符合實際,更是蜀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諸葛亮的戰略方針爲什麼不符合實際呢?這還得從諸葛亮的北代談起。諸葛亮雖然在北伐中屢敗魏國,但從總體的戰略上卻是失算的,應該說是聰明人做出的違背客觀實際的糊塗事。

諸葛亮在“王業不偏安”的思想指導下,多次主動北征。曹魏採取戰略防禦方針,以逸待勞,拒險固守。這樣,蜀軍往往因長途征戰,糧草不濟,不能以戰養戰,屢遭挫敗,最終也弄得蜀國變得疲憊不堪。

諸葛亮死後,他那不符合實際的戰略方針也未曾改變,因爲繼任者姜維,也是個心存漢室,主張王業不偏安的將領。更不看客觀條件是否成熟,有無可能,也連年出兵北伐,竟有九伐中原之說。長期而頻繁的戰爭,動師擾民,嚴重的損耗了國力,終於把疲憊的蜀國拖到了崩潰的境地。

當時,吳國一使臣出使蜀國後回去報告說,所到之處,士皆飢色,民皆菜色。蜀國境況如此,又怎能安邦定國,統一天下呢?據史書記載,蜀漢滅亡時,有戶28萬,人口94萬,卻養了4萬官史,10.2萬士兵。平均7戶養一官史,9人負擔1個人士兵!老百姓負擔這麼重,怎麼能長治久安呢?!

歷史反覆證明,任何雄才大略的人物,包括具有諸葛亮一樣聰明才智的偉大人物,如果試圖幹那種超越客觀條件的事情,都只能以失敗爲其歸宿。蜀國的滅亡就是最有力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