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勵志語句>勵志作文>

【熱門】責任的作文三篇

學問君 人氣:1.2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責任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責任的作文三篇

責任的作文 篇1

大家都知道,環保是個重要的問題,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頭百姓都在關注。我的劍橋英語老師曾經說過,在澳大利亞,因爲那裏的人們都特別愛護環境,蒼蠅都變異了,變成了和蜜蜂一樣全身黃色、採花蜜的益蟲了。再看看咱們陝西,比我們西安還小的城市寶雞都被評上了全國衛生城市,作爲世界有名的文化古城怎麼就評不上全國衛生城市呢?雖然說人家還沒有達到外國那種連蒼蠅這種害蟲都變成益蟲那種程度,可是人家畢竟比咱們這個城市好,作爲西安人,我們應該覺得羞愧。

回頭再看看我們的學校,不衛生、不環保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原來雪白的牆現在變得破爛不堪,牆皮這兒掉一塊那兒掉一塊,還被人在上面亂塗亂畫。桌子也沒能倖免於難,有的被同學用修正液塗的亂七八糟,有的被同學扒掉了一層又一層的木板。雖然老師三令五申,可有的同學還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唉……再說說我們學校水的問題。在廁所裏,我經常會看見水龍頭大開着,關緊以後,下一次來又開着,我都不知道關個水龍頭需要多大的勁。還有,學校的下水道老堵,有時候污水都溢到樓道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今年水日我和老爸去了新城廣場參加紀念活動。在廣場上我看到了許多關於水知識的展覽,從展版上我知道了我們生活中排放的每一滴水都要變成污水流到渭河裏,對環境造成污染。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數字:僅西安市城區每年約有5億噸污水排入渭河。天呀!要是按照這樣的速度進行下去的話,估計二十二世紀,我們都沒幹淨水喝了,就像電視公益廣告上說的那樣:如果地球上剩下最後一滴水,那將是人類自己的眼淚。說到渭河,我想起去年夏天我和老爸一起去渭河邊釣魚 。我本以爲渭河河水是清澈的,清澈得能看到水下的任何一粒沙塵,任何一根水藻。而且魚很多,各種魚都有,任何魚都很願意在這條河裏生活,生兒育女。可是到了那兒我才發現我錯了,渭河的河水實在是太髒了,髒得就像醬油一樣。我把魚餌掛在魚線上扔到水裏去,等了一個多小時都沒見魚上來。最後終於釣上了一條小魚。可還沒來得及高興,煩事兒又來了。這條魚原來是一條畸形的魚,眼睛瞎了,尾巴也爛了,說明渭河水污染的嚴重程度。老爸憤怒地說,渭河已經成了關中得下水道了。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讓全世界都沒有污染,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人人都有一顆環保的心,這樣我們的校園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清清爽爽、乾乾淨淨的世界!

責任的作文 篇2

世博會是展示國家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而舉行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

開展世博會當然需要人民團結一致積極參加世博志願者活動,可惜我才10歲,即不是成年人,又沒有身份證,更不可能是1992年4月30日前出生,但我急於求成,可又無可奈何,真羨慕成年人,當志願者多光榮!

看看網上的世博志願者網,世博志願者面試,我油然而生一種渴望,急切的渴望。

班級裏我是文藝委員,每個星期四的十分中隊會都是有我和張雨奕一手策劃的,我就動起了十分中隊會的歪腦筋,策劃一個世博隊會:讓同學們收集世博會的資料,我們全班一起交流,我要讓同學們想象世博會會展示什麼高科技的事物?世博會結束後,城市會有什麼變化?還要讓同學們親自單一當“小小世博志願者”我覺得:世博會會展示高智慧機器人,讓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會展示思想電腦,讓我們的眼睛不能長時間看電腦:會展示萬能鉛筆,讓我們的鉛筆永遠寫不完……我覺得:世博會結束後人們家中都能吃飽穿暖,再也不會有貧窮飢餓……至於“小小世博志願者”就是讓大家教低年級的小朋友世博知識……

雖然我人小但我智慧多,金點子多(鬼點子多),能讓不可能發生的事夢想成真!

世博會要到計時100天了,在這100天裏,我也要當一個“小小世博志願者”!

責任的作文 篇3

責任是什麼?這個一直困擾着我的問題,終於,一位普通的大巴車司機用自己48歲的年輕生命完美詮釋了“責任”兩字。

20xx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長運司機吳斌駕駛大巴車從無錫返回杭州,車上載有24名乘客。途中,一塊大鐵片突然從天而降,擊碎汽車擋風玻璃後,砸向吳斌的腹部。監控畫面記錄下了當時突發的一幕,時間共76秒:被擊中的一瞬間,吳斌本能的用手捂了一下腹部,看上去很痛苦,但他沒有緊急剎車或猛打方向盤,而是強忍疼痛讓車緩緩減速,穩穩地停下車,打起雙閃燈,拉好手剎,最後他解開安全帶掙扎着站起來,開啟車門,疏散旅客。他回頭還對受驚的旅客說:“別亂跑,注意安全。”做完這一切,吳斌癱坐在座位上,最終,24位乘客無一受傷,48歲的吳斌卻重傷不治。

第二天,全國罕見的場景在杭州出現了。

一座城,送一個人。

到這時,仍有許多人十分不解:到底是什麼,支撐了吳斌最後76秒的生命?

是一份無論如何也推卸不了的責任,和對崗位,對人民,對乘客一份深深地愛和感情!

但是,對於那位肇事者,一位大卡車司機,我對他更多的是責怪,正是他對這個崗位的疏忽,對責任這個詞的不理解,險些讓24個鮮活的生命流逝,可最後,卻讓一個家庭失去了頂樑柱,使一個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愛!

每個人都有責任,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可是,在責任面前,有人選擇了擔當,而也有一些人卻選擇了逃避……